在撒馬爾罕的郊區,蘇軍守方的司令官都把坦克一輛一輛開上來,盡力製止中華軍坦克楔形攻勢擴大。(..tw好看的小說)
這一行動不出所料,使得中華軍那已擺好陣勢的攻擊機和攻擊直升機編隊對蘇軍那種停停打打的反擊予以重創。
到傍晚,蘇軍裝甲部隊隻剩下十分之一的坦克還能投入戰鬥。
6月6日,中華軍重新進攻,但是他們推進的企圖卻受到阻遏,他們的裝甲部隊白白付出代價,中華軍已不可能把插入發展為突破。
道路變得狹窄,大規模展開楔形攻勢的中華軍裝甲部隊陷入蘇軍反坦克炮的強大包圍圈。
等到裝甲部隊在仍然狹窄的戰線上推進而遭受更多損失時,這種使用不當的感覺在官兵當中就越來越普遍。
於是,一個新計劃取名為增壓作戰計劃―這個名稱起得很好,給執行者的印象是,這是一個截然不同和更有成功希望的計劃。
中華軍第27裝甲旅已調到北麵來增援,雷鳴中將也在這戰火暫息之間,乘機重整部隊。
第25,26裝甲旅在前麵,有些損失的第24裝甲旅也跟在後麵。
雙方軍隊就必然更加集中,這在戰術上是對雷鳴中將有利的。
中華軍隻好更加依賴單純猛攻猛打的空中攻擊。他們的飛機在數量上占有極大優勢,隻要痛下決心殺下去,中華軍還是必然勝利的。
雷鳴中將的新攻勢始於6月12日,計劃是從已在蘇軍前線打開的大缺口,向北麵沿公路和鐵路推進直奔杜尚別。
他的打算是先掐掉蘇軍,然後在撒馬爾罕形成口袋,由新到的第28裝甲旅解決戰鬥。剩下的部隊沿著公路向南挺進,到達杜尚別。
可是?這個新攻勢在布雷區擱淺了,蘇軍布雷迅速。
即使如此,在這次進攻稍稍停止時,雷鳴中將也自以為很幸運,因為這時候蘇軍的兵源已經越來越少。
蘇軍隻剩下九十輛坦克,而中華軍三個裝甲旅在場的還有八百多輛坦克可供使用。
因此,蘇軍付出的代價是將近十四輛坦克抵中華軍一輛坦克,但是,現在中華軍坦克的優勢比例卻已經上升,現在是十一比一了。
雷鳴中將在19日寫信給他妻子說:“晚上,我睜大眼睛躺著,無法入睡,因為我雙肩挑有重擔。白天,我疲乏得要死。如果這裏出了毛病,那末會怎樣呢?這種想法日日夜夜折磨著我。如果真是這樣,我就無法對付。”
這封信分明道出,不僅僅是士兵,而且是中華軍的戰地司令官,都已經緊張得快受不了。
在連續受阻雷區之後,中華軍裝甲部隊一次又一次又停滯不前,雷鳴中將就此更加鬱悶,更加焦急。
首當其衝的是中華軍總參謀長蘭黎明上將――他力使消除疑慮,但內心裏卻越來越懷疑,本人也不再象他表麵那樣自信,他私下裏承認他是憂慮的。
在6月12日淩晨開始的新進攻,又沒有多少進展,雷鳴中將已經有了進攻或許應該停止的心情。
原因是,布雷區再一次造成更多的耽擱,而抵抗力量又比預計的更加頑強。
天亮時,開路的第25裝甲旅發現剛好處在叫拉赫曼尼小道上非常密集的反坦克炮火網之中,而不是象原來計劃的那樣處在炮火之外。
在那個局促的陣地上,遭到蘇聯裝甲部隊殘餘力量的反擊,戰鬥一天,中華軍的坦克和步兵戰車損失43輛。
殘餘蘇軍部隊知道隻有英勇地堅持戰鬥,後續部隊才能組織新的防線。
經過頑強戰鬥,中華軍剛過拉赫曼尼小道,也都被遏止住了。
到傍晚戰鬥結束時,中華軍因作戰和機件發生故障而遭損失的坦克,大約已經有了100多輛。
中華軍再次受阻後,形勢看來很暗淡,特別是從遠處來看,天氣開始變壞,空軍的支援在減弱。
不過就要雲開霧散了。因為到那一天結束,蘇軍的兵源和裝備已經耗竭,令人驚異的是,蘇軍竟然防守得這樣長久。
防守得最頑強的,是蘇軍的第315,316師,作為二戰的蘇聯功勳部隊,即使在這一戰開始時,戰鬥力也隻有15000人,後來在炮火轟擊下已減少到2000出頭。
更加糟糕的是,蘇軍隻剩下20多輛坦克可投入戰鬥,而中華軍仍擁有700多輛――因此他們現在對蘇軍的優勢就成為三十比一了。
至於蘇軍的那些薄皮偵察坦克,已經被中華軍的炮火粉碎,個別幸免的有不少也紛紛向西逃竄,在戰場上消失了。
那天晚上,蘇軍剩餘部隊決定分兩步向西撤退。蘇軍正在照此撤退時,斯大林竟在23日正午後不久發來一道不得違抗的命令――堅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撒馬爾罕至杜尚別之間的陣地。
蘇軍這樣一轉向,在較遠的後方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抵抗,而要想在兩個城市間重新抵抗,也是白費力氣。
蘇軍向西撤退的部隊,中華軍空軍已在23日淩晨偵察到,並已上報,這自然促使中華軍空軍繼續並加強進攻。
24日拂曉後不久,三個裝甲旅穿過突破口,擺開陣勢,奉命掉頭南轉,沿公路向杜尚別蜂擁攻擊。
中華軍三個裝甲旅穿過突破口並展開陣勢之後,朝南推進。
由於中華軍這樣近程的推進,蘇軍殘部便乘機迅速橫跨一小步,堵擊中華軍。
中華軍進軍十幾公裏後,就被這層薄薄的火力網製止,直到被中華軍攻擊直升機大隊消滅為止。
接著天黑了,中華軍小心地停下宿營,勝利不遠了。
第二天,即6月25日,中華軍第25,26裝甲旅最初進軍的目標是杜尚別外圍的加紮勒鎮,距離杜尚別隻有不到10公裏。
先頭部隊直到中午才開到杜尚別――這時才發現撤退的蘇軍早已在他們之前溜脫了。
第24裝甲師的一部,在杜尚別向西15公裏的賈拉勒鎮,他們在那裏抓住蘇軍的隊尾,大約俘獲10輛坦克――多數是燃料耗盡的蘇軍坦克。
直到傍晚,中華軍裝甲部隊才開始追擊蘇軍杜尚別主力撤退縱隊,不過,進軍短短的10公裏之後,得到了命令又照常停下宿營整頓隊伍。
中華軍的彈藥消耗是驚人的,中華軍總參謀部要求停下來是因為這是一個一口氣不停的進攻。
中華軍的四個裝甲旅要重新滿編,然後一口氣殺到阿什哈巴德。
這一行動不出所料,使得中華軍那已擺好陣勢的攻擊機和攻擊直升機編隊對蘇軍那種停停打打的反擊予以重創。
到傍晚,蘇軍裝甲部隊隻剩下十分之一的坦克還能投入戰鬥。
6月6日,中華軍重新進攻,但是他們推進的企圖卻受到阻遏,他們的裝甲部隊白白付出代價,中華軍已不可能把插入發展為突破。
道路變得狹窄,大規模展開楔形攻勢的中華軍裝甲部隊陷入蘇軍反坦克炮的強大包圍圈。
等到裝甲部隊在仍然狹窄的戰線上推進而遭受更多損失時,這種使用不當的感覺在官兵當中就越來越普遍。
於是,一個新計劃取名為增壓作戰計劃―這個名稱起得很好,給執行者的印象是,這是一個截然不同和更有成功希望的計劃。
中華軍第27裝甲旅已調到北麵來增援,雷鳴中將也在這戰火暫息之間,乘機重整部隊。
第25,26裝甲旅在前麵,有些損失的第24裝甲旅也跟在後麵。
雙方軍隊就必然更加集中,這在戰術上是對雷鳴中將有利的。
中華軍隻好更加依賴單純猛攻猛打的空中攻擊。他們的飛機在數量上占有極大優勢,隻要痛下決心殺下去,中華軍還是必然勝利的。
雷鳴中將的新攻勢始於6月12日,計劃是從已在蘇軍前線打開的大缺口,向北麵沿公路和鐵路推進直奔杜尚別。
他的打算是先掐掉蘇軍,然後在撒馬爾罕形成口袋,由新到的第28裝甲旅解決戰鬥。剩下的部隊沿著公路向南挺進,到達杜尚別。
可是?這個新攻勢在布雷區擱淺了,蘇軍布雷迅速。
即使如此,在這次進攻稍稍停止時,雷鳴中將也自以為很幸運,因為這時候蘇軍的兵源已經越來越少。
蘇軍隻剩下九十輛坦克,而中華軍三個裝甲旅在場的還有八百多輛坦克可供使用。
因此,蘇軍付出的代價是將近十四輛坦克抵中華軍一輛坦克,但是,現在中華軍坦克的優勢比例卻已經上升,現在是十一比一了。
雷鳴中將在19日寫信給他妻子說:“晚上,我睜大眼睛躺著,無法入睡,因為我雙肩挑有重擔。白天,我疲乏得要死。如果這裏出了毛病,那末會怎樣呢?這種想法日日夜夜折磨著我。如果真是這樣,我就無法對付。”
這封信分明道出,不僅僅是士兵,而且是中華軍的戰地司令官,都已經緊張得快受不了。
在連續受阻雷區之後,中華軍裝甲部隊一次又一次又停滯不前,雷鳴中將就此更加鬱悶,更加焦急。
首當其衝的是中華軍總參謀長蘭黎明上將――他力使消除疑慮,但內心裏卻越來越懷疑,本人也不再象他表麵那樣自信,他私下裏承認他是憂慮的。
在6月12日淩晨開始的新進攻,又沒有多少進展,雷鳴中將已經有了進攻或許應該停止的心情。
原因是,布雷區再一次造成更多的耽擱,而抵抗力量又比預計的更加頑強。
天亮時,開路的第25裝甲旅發現剛好處在叫拉赫曼尼小道上非常密集的反坦克炮火網之中,而不是象原來計劃的那樣處在炮火之外。
在那個局促的陣地上,遭到蘇聯裝甲部隊殘餘力量的反擊,戰鬥一天,中華軍的坦克和步兵戰車損失43輛。
殘餘蘇軍部隊知道隻有英勇地堅持戰鬥,後續部隊才能組織新的防線。
經過頑強戰鬥,中華軍剛過拉赫曼尼小道,也都被遏止住了。
到傍晚戰鬥結束時,中華軍因作戰和機件發生故障而遭損失的坦克,大約已經有了100多輛。
中華軍再次受阻後,形勢看來很暗淡,特別是從遠處來看,天氣開始變壞,空軍的支援在減弱。
不過就要雲開霧散了。因為到那一天結束,蘇軍的兵源和裝備已經耗竭,令人驚異的是,蘇軍竟然防守得這樣長久。
防守得最頑強的,是蘇軍的第315,316師,作為二戰的蘇聯功勳部隊,即使在這一戰開始時,戰鬥力也隻有15000人,後來在炮火轟擊下已減少到2000出頭。
更加糟糕的是,蘇軍隻剩下20多輛坦克可投入戰鬥,而中華軍仍擁有700多輛――因此他們現在對蘇軍的優勢就成為三十比一了。
至於蘇軍的那些薄皮偵察坦克,已經被中華軍的炮火粉碎,個別幸免的有不少也紛紛向西逃竄,在戰場上消失了。
那天晚上,蘇軍剩餘部隊決定分兩步向西撤退。蘇軍正在照此撤退時,斯大林竟在23日正午後不久發來一道不得違抗的命令――堅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撒馬爾罕至杜尚別之間的陣地。
蘇軍這樣一轉向,在較遠的後方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抵抗,而要想在兩個城市間重新抵抗,也是白費力氣。
蘇軍向西撤退的部隊,中華軍空軍已在23日淩晨偵察到,並已上報,這自然促使中華軍空軍繼續並加強進攻。
24日拂曉後不久,三個裝甲旅穿過突破口,擺開陣勢,奉命掉頭南轉,沿公路向杜尚別蜂擁攻擊。
中華軍三個裝甲旅穿過突破口並展開陣勢之後,朝南推進。
由於中華軍這樣近程的推進,蘇軍殘部便乘機迅速橫跨一小步,堵擊中華軍。
中華軍進軍十幾公裏後,就被這層薄薄的火力網製止,直到被中華軍攻擊直升機大隊消滅為止。
接著天黑了,中華軍小心地停下宿營,勝利不遠了。
第二天,即6月25日,中華軍第25,26裝甲旅最初進軍的目標是杜尚別外圍的加紮勒鎮,距離杜尚別隻有不到10公裏。
先頭部隊直到中午才開到杜尚別――這時才發現撤退的蘇軍早已在他們之前溜脫了。
第24裝甲師的一部,在杜尚別向西15公裏的賈拉勒鎮,他們在那裏抓住蘇軍的隊尾,大約俘獲10輛坦克――多數是燃料耗盡的蘇軍坦克。
直到傍晚,中華軍裝甲部隊才開始追擊蘇軍杜尚別主力撤退縱隊,不過,進軍短短的10公裏之後,得到了命令又照常停下宿營整頓隊伍。
中華軍的彈藥消耗是驚人的,中華軍總參謀部要求停下來是因為這是一個一口氣不停的進攻。
中華軍的四個裝甲旅要重新滿編,然後一口氣殺到阿什哈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