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看看中華軍當初的準備工作,說起來好像如何如何,其實依照當時中國工業的基礎根本沒有能力堅持很長時間的對蘇戰爭。(..tw)
但是,畢竟對於穿越過來的人士會不走彎路還能得到幾乎西方世界全力的支持,加上看起來無所不能的戰略戰術和高昂的士氣,尤其是先進的空軍作戰理論更是製勝的關鍵。
先來看看車輛方麵的情況。
重型卡車:載重量在10噸。
中型卡車:載重量在6噸。
輕型卡車:載重量在1.5噸。
坦克裝甲車的牽引車和拖車是一種8輪驅動車輛,前2橋動力轉向,駕駛室為全封閉式,由鋼和玻璃纖維製成,有1個駕駛員和3個乘員座位,前並裝橋和後並裝橋都裝有橋間可閉鎖式差速器,而且每個橋都有1個可閉鎖差速器,前後的並裝橋都有扭杆和兩頭漸薄、平行放置、彈性漸增的鋼板彈簧掛裝置。
坦克裝甲車的牽引車和拖車都有空氣製動器,並有1個對負載敏威的自動製動閥,保證所有負載條件下的均勻製動,停車製動器由安裝在後車輪製動器上的彈簧加載缸筒組成。減速器直接與變速箱相連,並且還通過電控線連接到半拖車行車時使用的製動器上。
輕型載重量為20噸左右,中型載重量為40噸左右,重型為60噸,最大載重量可達95噸。
保障營裝備的隻有這六種車型並且相當的部件可以互換使用。
再來看看吃的方麵。
野戰幹糧由壓縮幹糧、脫水麵條、脫水米飯三種主食和各類肉和魚罐頭、水果和蔬菜什錦罐頭、各種豆類罐頭三種副食構成。
壓縮幹糧以麵粉、花生、砂糖、葡萄糖、硬化油和食鹽為主要原料,經調粉-滾軋-成型-烘烤-粉碎-拌料-壓塊和密封包裝而成。
如果有熱水,脫水麵條和米飯很快可以成為熱食,另外還有各種調味包,湯包,速溶茶葉,速溶咖啡,速溶果汁粉等等。
子彈是5.45mm,9mm,12.7mm這三種口徑的彈藥。
其他是25mm機關炮炮彈,40mm榴彈,60mm,82mm迫擊炮彈,90mm的高射炮彈這五種口徑。
大口徑炮彈是105mm,155mm這兩種口徑。
火箭彈隻有107mm,272mm這兩種口徑。
對於油料,根本不會使用油罐車,而是200升和20升的兩種標準汽油桶。
至於輪胎和各類配件,也是采取標準件的形式,使用的也是標準箱和包裝。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華軍的後勤保障體係是以簡單的品種成規模化的方式進行的,同樣,單一的品種也使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效率提高很多,這保證了部隊持續的戰鬥力。
在裝備方麵,中華軍轄區的生產更是看起來產量低的嚇人,於是,外采成了唯一的選擇。現在,我們來看看1948年實際的情況。
按照重汽的未來發展規劃,將形成以重卡為主,全麵發展重、中、輕各類車型的格局,形成的實際年產為5030輛重卡、2萬根重型車橋、5105輛大中型客車、150302中卡及專用車、8135輛軍用越野車的生產規模。
每年其他汽車產量達到107330輛,其中轎車85940輛,普通越野車11390輛,小型貨車10000輛出頭的水平。
此外,發動機的產量達到每年48萬輛的水平。
中華軍的作戰車輛實際生產情況是這樣的。
輕型裝甲偵察車,867輛。
105mm自行火炮,514輛。
輕型坦克,678輛。
25mm四管自行高炮,205輛。
主戰坦克,1168輛。
步兵戰車,1075輛。
多用途裝甲車及變形車,2267輛。
272mm六管火箭炮,67輛。
107mm四管火箭炮,235輛,六管,116輛。
12.7mm重機槍攻擊車,672輛,25mm機關炮攻擊車,453輛,四管高炮,127輛。
這裏的製造廠實行每班八小時工作製,四班三運轉,這樣保證了員工可以集中精力生產並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
剩下的就是從美國購買。
b-17四發重型轟炸機,731架。
b-24四發重型轟炸機,920架。
b-29四發重型轟炸機,39架。
此外,又購買了總計2000台的發動機。
p-51單發單座戰鬥機,1586架和2000台發動機。
c-46雙發中型運輸機,1140架和2000台發動機。
自己設計生產的f-10戰鬥機每個月達到45架,發動機60台。
蘭黎明此時做的是對中華軍最重要的事,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和自己的飛機生產線。
155mm牽引火炮,421輛。
90mm高炮,267輛。
前麵已經說過,每個裝甲旅配備三個完整的保障營,其他部隊配備的保障連,醫務連各達到20個之多。
保障營編製如下。
1,三個保障連,裝備45輛裝甲輸送車,45輛卡車,30輛吉普車。
2,兩個拖車連,裝備60輛拖車,10輛吉普車。
3,一個醫務連,裝備20輛裝甲輸送車,20輛改裝卡車,10輛吉普車。
4,一個機步連,裝備40輛步兵戰車。
5,一個攻擊車連,裝備20輛25mm機關炮攻擊車,30輛12.7mm攻擊車,10輛吉普車。
一個營級指揮部。
這三個保障營會建立三個大的節點基地,並可以對付小規模的敵軍襲擊,後方前送的各類物資就是交到他們手裏,況且,中華軍隻有在每年的3月到10月才是作戰時間,其他的時間沒有特殊情況嚴格限製作戰。
說得更明確一些就是每年不間斷的鐵路,公路,空中補給就是為了保證半年的有效作戰,由於空軍全年不間斷的積極作戰,實際上,陸軍的消耗量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多。
另外,在冬季戰鬥結束的時候,前線部隊會相應的後撤10公裏左右以避免無謂的消耗戰。
由於烏拉爾聯邦的協助,後方15-20公裏處會出現還說得過去的野戰防禦工事,中間的這5公裏,裝甲部隊會時時巡邏警戒。
但是,畢竟對於穿越過來的人士會不走彎路還能得到幾乎西方世界全力的支持,加上看起來無所不能的戰略戰術和高昂的士氣,尤其是先進的空軍作戰理論更是製勝的關鍵。
先來看看車輛方麵的情況。
重型卡車:載重量在10噸。
中型卡車:載重量在6噸。
輕型卡車:載重量在1.5噸。
坦克裝甲車的牽引車和拖車是一種8輪驅動車輛,前2橋動力轉向,駕駛室為全封閉式,由鋼和玻璃纖維製成,有1個駕駛員和3個乘員座位,前並裝橋和後並裝橋都裝有橋間可閉鎖式差速器,而且每個橋都有1個可閉鎖差速器,前後的並裝橋都有扭杆和兩頭漸薄、平行放置、彈性漸增的鋼板彈簧掛裝置。
坦克裝甲車的牽引車和拖車都有空氣製動器,並有1個對負載敏威的自動製動閥,保證所有負載條件下的均勻製動,停車製動器由安裝在後車輪製動器上的彈簧加載缸筒組成。減速器直接與變速箱相連,並且還通過電控線連接到半拖車行車時使用的製動器上。
輕型載重量為20噸左右,中型載重量為40噸左右,重型為60噸,最大載重量可達95噸。
保障營裝備的隻有這六種車型並且相當的部件可以互換使用。
再來看看吃的方麵。
野戰幹糧由壓縮幹糧、脫水麵條、脫水米飯三種主食和各類肉和魚罐頭、水果和蔬菜什錦罐頭、各種豆類罐頭三種副食構成。
壓縮幹糧以麵粉、花生、砂糖、葡萄糖、硬化油和食鹽為主要原料,經調粉-滾軋-成型-烘烤-粉碎-拌料-壓塊和密封包裝而成。
如果有熱水,脫水麵條和米飯很快可以成為熱食,另外還有各種調味包,湯包,速溶茶葉,速溶咖啡,速溶果汁粉等等。
子彈是5.45mm,9mm,12.7mm這三種口徑的彈藥。
其他是25mm機關炮炮彈,40mm榴彈,60mm,82mm迫擊炮彈,90mm的高射炮彈這五種口徑。
大口徑炮彈是105mm,155mm這兩種口徑。
火箭彈隻有107mm,272mm這兩種口徑。
對於油料,根本不會使用油罐車,而是200升和20升的兩種標準汽油桶。
至於輪胎和各類配件,也是采取標準件的形式,使用的也是標準箱和包裝。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華軍的後勤保障體係是以簡單的品種成規模化的方式進行的,同樣,單一的品種也使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效率提高很多,這保證了部隊持續的戰鬥力。
在裝備方麵,中華軍轄區的生產更是看起來產量低的嚇人,於是,外采成了唯一的選擇。現在,我們來看看1948年實際的情況。
按照重汽的未來發展規劃,將形成以重卡為主,全麵發展重、中、輕各類車型的格局,形成的實際年產為5030輛重卡、2萬根重型車橋、5105輛大中型客車、150302中卡及專用車、8135輛軍用越野車的生產規模。
每年其他汽車產量達到107330輛,其中轎車85940輛,普通越野車11390輛,小型貨車10000輛出頭的水平。
此外,發動機的產量達到每年48萬輛的水平。
中華軍的作戰車輛實際生產情況是這樣的。
輕型裝甲偵察車,867輛。
105mm自行火炮,514輛。
輕型坦克,678輛。
25mm四管自行高炮,205輛。
主戰坦克,1168輛。
步兵戰車,1075輛。
多用途裝甲車及變形車,2267輛。
272mm六管火箭炮,67輛。
107mm四管火箭炮,235輛,六管,116輛。
12.7mm重機槍攻擊車,672輛,25mm機關炮攻擊車,453輛,四管高炮,127輛。
這裏的製造廠實行每班八小時工作製,四班三運轉,這樣保證了員工可以集中精力生產並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
剩下的就是從美國購買。
b-17四發重型轟炸機,731架。
b-24四發重型轟炸機,920架。
b-29四發重型轟炸機,39架。
此外,又購買了總計2000台的發動機。
p-51單發單座戰鬥機,1586架和2000台發動機。
c-46雙發中型運輸機,1140架和2000台發動機。
自己設計生產的f-10戰鬥機每個月達到45架,發動機60台。
蘭黎明此時做的是對中華軍最重要的事,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和自己的飛機生產線。
155mm牽引火炮,421輛。
90mm高炮,267輛。
前麵已經說過,每個裝甲旅配備三個完整的保障營,其他部隊配備的保障連,醫務連各達到20個之多。
保障營編製如下。
1,三個保障連,裝備45輛裝甲輸送車,45輛卡車,30輛吉普車。
2,兩個拖車連,裝備60輛拖車,10輛吉普車。
3,一個醫務連,裝備20輛裝甲輸送車,20輛改裝卡車,10輛吉普車。
4,一個機步連,裝備40輛步兵戰車。
5,一個攻擊車連,裝備20輛25mm機關炮攻擊車,30輛12.7mm攻擊車,10輛吉普車。
一個營級指揮部。
這三個保障營會建立三個大的節點基地,並可以對付小規模的敵軍襲擊,後方前送的各類物資就是交到他們手裏,況且,中華軍隻有在每年的3月到10月才是作戰時間,其他的時間沒有特殊情況嚴格限製作戰。
說得更明確一些就是每年不間斷的鐵路,公路,空中補給就是為了保證半年的有效作戰,由於空軍全年不間斷的積極作戰,實際上,陸軍的消耗量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多。
另外,在冬季戰鬥結束的時候,前線部隊會相應的後撤10公裏左右以避免無謂的消耗戰。
由於烏拉爾聯邦的協助,後方15-20公裏處會出現還說得過去的野戰防禦工事,中間的這5公裏,裝甲部隊會時時巡邏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