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堡始建於1723年,以聖凱瑟琳為名,為的是紀念彼得大帝之妻、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tw無彈窗廣告)


    191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遷至葉卡捷琳堡的伊帕提夫之屋,末代沙皇一家稍後在該地被殺害。


    1924,葉卡捷琳堡開始稱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以紀念布爾什維克領袖雅可夫-斯維爾德洛夫。


    它是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中心,也是蘇聯烏拉爾地區和蘇聯俄羅斯聯邦重要工業、交通、貿易、科學、文化和行政中心。


    該市坐落於烏拉爾山脈東麓,伊賽特河畔,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東1667公裏,麵積4900公頃。


    葉卡捷琳堡是蘇聯烏拉爾聯邦區中心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首府,葉卡捷琳堡曆來都是蘇聯俄羅斯聯邦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和科教中心,也是從新西伯利亞撤退至此的蘇聯中央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在中華軍的對蘇戰略中,是以奪取葉卡捷琳堡,烏法,馬格尼克格爾斯克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以取得整個烏拉爾山脈以東的控製權,並在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建立立足點。


    葉奮韜對中華軍高級將領們說:“葉卡捷琳堡自然應該先占領,不僅可以取得巨大的政治和戰略利益,還能瓦解敵人的反抗意誌,摧毀他們的士氣。這一仗打完,我們的目標就暫時告一段落了。”


    1950年2月18日,中華軍參謀部發布第2號作戰命令,即歐亞分離計劃,該計劃將進攻蘇聯的中華軍編成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個攻擊群。


    其中北方攻擊群的任務是從秋明出發,消滅秋明至葉卡捷琳堡之間的以北蘇軍。


    北方和中央攻擊群由孫誌武上將指揮,下轄張救國上將指揮的中央攻擊群第9,10,11,12,30裝甲旅、錢文上將指揮的北方攻擊群第1,2,3,13,14裝甲旅和作為預備隊的大本營調派的第28,29裝甲旅,共12個裝甲旅。


    蘇軍擔任北方這一區域防禦任務的是1個方麵軍,共6個集團軍,47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和10個裝甲旅,由蘇聯東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指揮。


    其中,蘇聯第8,第11和第27三個集團軍,由庫茲涅佐夫上將指揮,部署在第一烏拉爾斯克境內,屏障葉卡捷琳堡的北方。(..tw無彈窗廣告)


    第42,第23,第69三個集團軍,由米爾茲可夫上將指揮,部署在紮列奇內,烏拉爾卡緬斯克之間。


    1950年2月22日,北方攻擊群在孫誌武上將命令下,以錢文上將的第1,2裝甲旅為先導,在第一飛行集群支援下,從秋明方向實施進攻。


    錢文上將的第1,2裝甲旅甩開左右兩翼,單刀直入,4天內一口氣衝了320公裏,連克塔裏查,卡梅什諾夫,破格丹諾維奇三地,其第1裝甲旅先頭部隊於2月26日最先抵達紮列奇內城外。


    隨後,養精蓄銳的第3裝甲旅轉入進攻,並與兩天後在空軍強力支援下攻占了紮列奇內城。


    紮列奇內城的失守,使葉卡捷琳堡整個地區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中華軍麵前。


    斯大林再也按奈不住內心的憤怒,下令了撤消了庫茲涅佐夫元帥的西北方向司令員職務,由第11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上將接任,並任命瓦圖京中將為參謀長。


    但是,蘇軍新指揮機構仍無法扭轉戰局,中華軍就像潮水般繼續向蘇軍衝來,處於被動中的蘇軍不僅沒有還手之力,而且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3月1日,中華軍占領葉卡捷琳堡外圍。


    3月4日,中華軍占領葉卡捷琳堡北方的阿斯別斯特城。


    接著又於3月9日占領別廖佐夫斯基鎮和阿拉米爾鎮,打開了通往葉卡捷琳堡的大門。


    氣急敗壞的斯大林打電話給西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責問道:“斯維爾德羅夫斯克的丟失意味著什麽你很清楚?你們打算撤到哪裏?撤到北冰洋去嗎?”


    伏羅希洛夫元帥表示:“斯大林同誌,我清楚我的職責,我會不遺力去完成黨和人民對我的囑托。”


    伏羅希洛夫元帥緊急動員百萬葉卡捷琳堡居民夜以繼日地圍繞葉卡捷琳堡構築了防線。


    其中北麵的以伊謝季區,鐵路區為中心,南起偉爾伊賽特斯基湖西岸,沿鐵路線一字擺開,北至上佩什馬北郊,全長約300公裏的北方防線,並在這條防線上部署了4個步兵師和3個民兵師。


    接著,伏羅希洛夫元帥又從方麵軍預備隊調出6個師又1個旅,加強這一線的防禦。


    中華軍第13,14裝甲旅加入戰鬥,其以第13裝甲旅為先導,繼續沿向西的鐵路線進擊。


    第14裝甲旅則向北迂迴,進攻上佩什馬,以求切斷葉卡捷琳堡與新烏拉爾斯克之間的聯係。


    蘇軍在防線上拚死抵抗,並向孤軍向北迂迴的第14裝甲旅的側麵發動了一個強大的攻擊,但被中華軍攻擊機部隊逐迴。


    2月19日,參謀部發布第3號命令,命令中央攻擊群向西進攻,切斷這一地區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攻擊群進攻葉卡捷琳堡。


    於是,孫誌武上將下達了中央攻擊群進攻的命令,其兵力部署:以張救國上將的第9,10,11裝甲旅,從沙德林斯克突破蘇軍防線,進攻並占領斯涅任斯克。


    以第10裝甲旅為先鋒開始進攻,沿達爾馬托沃,卡泰斯克,烏拉爾地區卡緬斯克連線的鐵路進擊。


    得手後,第12裝甲旅由烏拉爾地區卡緬斯克向北進攻。第9,10,11裝甲旅然後轉向全力進攻斯涅任斯克。


    以預備隊第28,29裝甲旅向南突破蘇軍防線,爾後轉向奧焦爾斯克,進攻附近所有城鎮,切斷鐵路線鐵路線,然後與中華軍南部攻擊群匯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色戰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夢並收藏紫色戰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