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時分,


    陽光明媚,白雲飄飄。


    在一片寬闊軍營之中,明字軍旗排列成隊,隨風而動,氣勢非凡。


    六萬虎軍,三十個方陣,五排六列,等距列於平坦的武場之上。


    這些方陣並不都是步卒,有的是持火銃,有的是騎戰馬,而不論武器是什麽,他們都是穿著明軍軍服。


    皇帝朱厚照一直深信,華夏子民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凝聚力、最有組織性的民族,隻要龍椅上的皇帝有足夠的治國之才,那麽這個民族從來都不會讓時代英雄的期待落空。


    “上馬!!”


    儀仗兵高唿,


    隨後天子一跨而上,動作幹淨利落,沒有一絲阻滯。


    他今日穿的也是緊身帶甲的軍服,在他的身後是本次出征的統帥英國公,以及當下最具戰功的越國公。


    再後麵是馬榮和征日大軍的文官顧鼎臣。


    顧鼎臣是原山東布政使,原來競爭過山東巡撫,屬於劉健那一類的老傳統派。


    這家夥雖說在某些方麵是有些僵硬,但說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儒家學說,那是沒得講的,否則也不會叫劉健對其賞識。


    至於軍中的政治工作到底怎麽做,朱厚照已經給了他框架和流程了。


    最直接簡單的,講曆史、講名將、講反賊嘛。


    今天講霍去病、明天講李靖,後天把石敬瑭拎出來鞭屍,再後來把趙構改成完顏構好好的嘲諷一翻。


    有故事性,還好玩,突出的就是宣傳一個千古留名與遺臭萬年。


    就算士兵不識字,但翻來覆去的講,總歸是起作用。


    朱厚照還喜歡逗這些總‘罵’他的臭脾氣文臣,今兒也不例外,剛上馬他就對顧鼎臣說:“文能治國富民,武能建軍驅敵,正德皇帝這一生,可入得了你們的眼?”


    顧鼎臣不卑不亢的說:“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臣一介小臣,豈敢妄言?”


    “驢脾氣。”


    朱厚照今兒高興,也不和他計較,他用雙腿夾了夾馬肚,於是天子這撥巡閱的隊伍緩緩向前。


    走了兩步以後,他揚起手中的馬鞭,


    接著便是震天的吼聲,


    “殺!”


    這個時候沒有擴音設備,他沒辦法對著所有士兵講話,隻能是騎馬逐陣檢閱,一邊走一邊高喊,“明軍無敵!”


    將士們迴應,“皇上萬歲!”


    衝天的聲音震得他有一種耳膜發顫的感覺。


    但他並不覺得難受,反而是非常的熱血、享受。


    “明軍無敵!”


    震天之聲再響,“皇上萬歲!”


    “明軍無敵!”


    “皇上萬歲!”


    ……


    朱厚照始終是一種興奮狀態,以至於他在這個流程結束的時候還滿是熱情的對著自己的臣屬說:“好男兒當如此。朕真恨不得親自率兵,去討伐日本!”


    越國公和英國公都嚇了一大跳。


    顧鼎臣則更是眉毛直跳,“陛下為三軍統帥,金口玉言,不應孟浪輕言而使將帥誤會。”


    “朕就是說說,朕就是說說。”朱厚照哈哈直笑,“英國公,這一仗你要打好,打出我明軍的風采,這不僅是一次關乎國威的一次勝利,也是向世人證明,如今的軍事體製改革方向是正確的!再有,朕還是要多說一句,武器、糧草雖然重要,但仗說到底是人打的,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定要有壓倒敵人的氣魄和氣勢,否則再好的武器,也起不了作用。”


    “微臣遵旨!”英國公直接單膝跪地,“陛下請放心,臣心中已有決斷,此戰不成功便成仁!”


    “起來。”朱厚照掐著他的胳膊拽了一下,並拍著他的肩膀說,“戰爭總會有傷亡,但鮮血才是一支虎軍成形的最後一把武器!受命吧,擇日出征!”


    “是!”


    “越國公也有大功,不過喜事還是要湊在一起,等英國公凱旋之日,咱們君臣同賀。到那時的盛況,即便是漢唐之期,也不多見吧?”


    心中情感到一定程度,其實許多話也說不出來了,最後就是迴響起了兩句詩,也情不自禁念了出來,“這便叫,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顧鼎臣讚曰:“皇上脫口而出的兩句確是極具氣勢的上品。臣還從未聽人念過。”


    “佳句偶得,佳句偶得。”


    朱厚照趕緊擺手,叫他全部背出來,那和現在的場景也對不上啊。


    但顧鼎臣極好這些,心中已是默默地記了下來,想著後麵有機會要把佳句補為全詩。


    “整體看了以後,朕對此次征討日本更有信心了。並且朕已經問過欽天監了,三月十六日就是吉日,吉日一到立馬祭旗出發!”


    “臣等遵旨!”


    “喔,越國公,剩餘三軍的整編之事不要落下,而且要加快。現在親衛和京營人員都被打亂,要盡快結束這種無序的狀態。”


    “是。”


    “好了,好了。”朱厚照一揮手,“咱們上去。”


    接下來還有一個‘節目’,


    就是每個百戶出一個代表,上台進行武鬥,為免受傷都是赤手空拳的。


    最後勝出的,皇帝會授其‘大明勇士’榮譽稱號,除了發獎狀,還會由皇帝自掏腰包發給黃金百兩的獎勵,


    而他所在的那個百戶,更會獲得一個集體榮譽稱號:大明第一百戶!


    現在一個千戶已經是三千人的規模,一個百戶則擴充到三百人,也就是說會有200人同時上場開打。


    不過演武場夠大,先前已經用白線圍出了十塊方正場地,這200人會按照抽簽順序分別上場。


    當然了,一個百戶內部要怎麽出這個人,那就各自想辦法吧。


    其實這些行為都不是為了觀賞和取樂,


    朱厚照可沒那個閑情雅致,


    他故意如此是要營造一種人人爭當勇士、人人爭搶榮譽的氛圍。


    這些士兵平日裏沒有表現的機會。


    作為天子,他來一趟,擺了這個舞台,就是要激勵。


    說白了,軍隊裏麵不需要娘娘腔,牛不牛逼,擺開架勢手底下見真章。


    而且十塊場地同時進行,也不會耗費他很多時間。


    他與一眾臣子坐下有說有笑的看了不到一炷香,就已經隻剩最後的13人了。


    賽製上有些粗糙,但意思達到了。


    最後的兩個精壯漢子‘決戰’的時候,朱厚照也站了起來了,依他所見這兩人都不是七尺,而更應該接近九尺。


    估摸著是做過重活,身材上不是那種肌肉男,但精幹有力,這種才是真有本事的。


    ……


    另外一邊的天津港。


    兵部尚書桂萼奉命來此督辦,按照朝廷的統一調令,此次出征日本要用上海軍大半的家底,共六十七艘超級寶船。


    這種寶船在正德十六年始造,屬於五千料巨舶,船身長四十四丈(約140米),寬18丈(約50米),全船上下5層,最多可乘1200人。


    除了大以外,技術也和西方船隻不同。


    比如說帆。


    此時的歐洲帆船采用的分段軟帆,


    但大明這種巨艦的建造技術承接的是永樂年間的鄭和寶船,使用的是硬帆結構,帆篷麵帶有撐條。


    硬帆雖然較重升起費力,但卻擁有極高的受風效率,以使船速提高,並且桅杆不設固定橫桁,適應海上風雲突變,調戧轉腳靈活,能有效利用多麵來風。


    而簡單的算數就知道,6萬人至少需要50艘這樣的巨艦。


    但沒關係,永樂年間鄭和船隊都有200多艘大小艦船,更別提大明現在財大氣粗了,


    兵部也不多煩,一道命令下去,除了已經被開到呂宋、台灣的,剩餘所有寶船全部調用,一共67艘,多出來的當然就是裝載各類武器、物資等等。


    其實朱厚照也是應用了現代一些理念,即一艘船隻,最好不要短時間內建造的太多,建造太多以後滿足了大部分需求,擠壓了其他船型的生存空間。


    後麵一旦有更新的技術怎麽辦?


    所以哪怕是一款非常合適的,那也是分階段,並且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步建造,這樣以後替代起來也有序,壓力也小。


    所以說這幾年先小小造了80艘而已。


    戰爭時期另當別論。


    而即便是兵部尚書桂萼本人,也很少看到所有寶船集中起來的場景,畢竟這樣的運兵任務並不多見。


    紙麵上看,這就是一個67的數字而已,可現場來看,光是一艘一百多米長,五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就已經讓人有一種驚歎感了,


    更不要說是67艘連在一起。


    港口處,海麵上,巨大的戰艦像是一座座小山一樣,真正是一望無際,根本不見盡頭!


    連碼頭都不夠停,隻能是借一下曹孟德的戰船首尾勾連之策。


    桂萼在幾個將軍的帶領下登船檢查,這些人都是從南方來的,而且從不同的駐地趕來,到地方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兄弟部隊船隻也被調來了。


    “大司馬,朝廷這次是要派多少人馬啊?竟然征調如此規模的寶船隊!”


    桂萼也隻能唏噓,


    隻能說日本人不該在這種時候惹大明。


    這樣子的船隊規模,不要說下船打仗了,就是開到日本海岸邊讓他們那什麽幕府出來瞧一眼都要把他的魂給嚇飛!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乃一代聖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家雇傭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家雇傭貓並收藏朕乃一代聖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