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抬手拍了下柳平的頭,“別拿太子殿下與我們這些市井小民相提並論!”


    說完,沈卓自己忍不住瞬間愣住。


    他生來早慧,幾乎具有過目不忘之能,所以他縱然不曾恃才傲物,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比較清高自負的。


    所以他從沒意識到,自己不知何時竟然生出這種想法,還在此刻如此理所當然的用這種話勸誡柳平。


    畢竟沈家雖然家境尋常,因沈繼川與兒子在縣裏的人緣頗好,與曆任縣令大人的關係也不錯。


    這些人脈關係給沈家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沈繼川父子成功抄錄到不少典籍,家中藏書頗豐。


    所以沈卓算得上是自幼飽經書,年僅九歲就以小三元之資,成功考取秀才,名動三河縣所在的青山府。


    今年前去人才濟濟的青山書院就讀後,沈卓依舊是成績最優秀的那位魁首,力壓一幹年齡比他大許多的同窗。


    自從今上登基後,與年幼的太子相關的話題就不絕於耳,讓人感到真假難辨。


    生活在遠離京城的偏僻縣城中,沒有門路知道朝堂上所發生的一切,僅憑一些道聽途說,沈卓本對太子並無太深印象。


    隻是通過朝廷近些年來,陸續實施的一些惠民舉措,以及在各地出現天災人禍時的處置上看,基本可以認為,當今皇上是位體恤民生的有道之君。


    太子身為皇上唯一的兒子,能力出眾的賢名遠揚,若說是皇上在早早的為其鋪路,其實不足為奇。


    而東宮屬官去各地發展產業的同時,還會不惜代價的為當地修路鋪橋,造福當地一方百姓的消息,也確有其事。


    隻是那些據說是由太子提出並主導的惠民政策,誰都不知道背後的真假。


    沈卓也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他對過去聽到的那些與太子有關的消息,心中也一直存疑。


    直到這次看到由太子提出的改稅方案,在沒有正式實施的情況下,先進行公示。


    旁邊還附帶著一張戶部為東宮正名,為自家的隱瞞向東宮道歉的公告,沈卓才意識到,事情可能並不像他與許多自以為清醒理智的人所以為的那樣。


    因為普通百姓所能看到的,隻有這麽兩份讓人心潮澎拜的公告中書寫的內容。


    可是有心之人,卻能通過這兩份公告的同時出現,再結合其內容,看出其背後所暗藏的刀光箭影與朝堂紛爭。


    以征集大安百姓意見的名義,公示尚未正式實施的稅改方案。


    又附上可為東宮太子證明其功績,讓太子在民間的聲望與影響力更上一層樓的戶部清單,為太子造勢。


    這一切所透露出來的,其實都是這份稅改方案在朝堂上受阻的現狀。


    因征稅製度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牽涉到大安從朝堂到地方的方方麵麵,一謂強勢推行,勢必會受到許多阻撓。


    所以皇上與太子才會采取這種迂迴之策,先在地方為稅改方案造勢,從而達到借民心反饋來促進朝廷實施稅改方案的目的。


    雖然那些足以影響到朝堂決議的相關勢力勢大,但那都是在百姓被蒙在鼓裏的前提下,一旦形成民心所向的大勢,誰也阻擋不了稅改方案的正式實施。


    而稅改方案絕對能惠及天下絕大多數百姓,為赤貧無地的百姓減輕生存壓力,讓他們看到希望。


    讓擁有少量土地的百姓,可以擁有得到溫飽的機會,就算是小地主,也能因此而減少稅賦壓力,增加一些積蓄。


    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真正會因這新稅製而利益受損的士紳豪族,其實隻是極少數人而已。


    不管是稅改方案的內容,還是為了能夠促進新稅製的實施而做的謀劃,都讓沈卓對那素未謀麵的太子充滿欽佩。


    之所以不再質疑這背後是不是皇上的一片愛子之心,原因很簡單,那堂堂戶部不可能願意踩著自家麵子為太子造勢。


    隻有當戶部公開的那份清單中記錄的花費,確實是由東宮所出的情況下,戶部才不得不公開承認並道歉。


    何況另一方麵講,若非因為知道戶部公開的清單確有其事,反對稅改方案的那些勢力,也不會允許戶部這麽做。


    畢竟戶部的帳冊,是可以查的,何況涉及到的還是那麽多巨額支出。


    所以沈卓在親眼看到兩份告示中的內容後,已經放棄自己從前的質疑,相信那些據說是由太子提議實施的惠政,確實出自太子。


    因為結合這份稅改方案,就能看出相關惠政都具有一些共同點,惠及的都是真正生活艱難的底層貧苦百姓。


    相關政令的字裏行間中,都透露出朝廷對貧苦百姓的同情與照顧,極具特色。


    看到沈卓忽然愣在原地,柳平有些不解,等了一會兒才出聲道。


    “表哥,你又在想什麽呢?這麽入神。”


    被打擾到思路的沈卓笑笑,邊繼續往前走,邊迴道。


    “沒什麽,就是覺得,太子殿下這麽讓人敬佩,我們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柳平下意識摸摸自己的腦袋,“表哥,我腦袋笨,這輩子就這樣了,你自己好好努力,爭取能早點實現叔爺的願望吧。”


    沈卓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既然不喜歡學文,就去青山武院學武吧,成績優秀的,可以直接進軍營當武官,也算是條不錯的出路,就是武院的訓練十分辛苦。”


    柳平有些心動,卻又有些猶豫。


    “我不怕苦,就是……我也聽說過青山武院,那裏的收費不便宜。”


    沈卓因成績優秀,不僅免費進入青山書院學習,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績後,還能按名次得到獎學金。


    “收費不是問題,隻要你願意去就行,而且去了要好好學,再苦再累都要堅持。”


    哪個少年沒有想要建功立業的夢想,柳平也不例外,小時吃夠了生活的苦,過得備受欺淩,他更想出人頭地。


    隻是他很清楚自己家的情況,去武院會給叔爺一家添負擔,所以他雖然心動,還是搖頭道。


    “還是不去了,我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堅持,還是不要浪費錢得好。”


    沈卓歎了口氣,知道柳平表麵上看著大大咧咧,過得沒心沒肺,仿佛已經忘了自己曾經曆過的那些。


    可事實上,但凡經曆過的事,總會在人身上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不會輕易消失。


    就像他自己,在他爺爺身患重病,他們一家切身感受到世態炎涼,甚至還遭遇到恩將仇報,落得將要走投無路的境地時,也曾懷著滿心的怨憤。


    要不是朝廷突然頒布的惠政,讓他們一家絕處逢生,救了他爺爺一命,他也不知道自己會在後來變成一個什麽樣的人。


    即便如此,他也無法再像從前般,專心讀聖賢書,清高孤傲的淡泊名利。


    想起這些,沈卓再次忍不住想起太子。


    那位明明是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什麽都不做,也能享盡這世間榮華。


    可是對方小小年齡,就能利用東宮的資源,開創東宮產業,賺取大量錢財,又利用這錢財做利國利民的實事,從而增強自身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明明年齡相差不大,做人做事的差距卻這麽大,讓沈卓深感慚愧。


    “平弟,學費的事,你不用擔心,家裏出得起這個錢,而且我聽說,隻要能在武院取得好成績,並在畢業後選擇進入軍營任職,就會退還全部學費。”


    柳平聞言,頓時眼睛一亮。


    “真的?”


    意識到這個反應曝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柳平有些不好意思的再次撓頭道。


    “要是真能有機會退還學費,我還真想去試試,我一定會好好學。”


    第十一章


    何殊離開京城後,沒有沿著官道直接去周圍的府城,而是有意多途經一些村鎮。


    土路上到處都是被雨水的衝刷出的各種溝壑,幾輛騾車行走在路上十分顛簸。


    何殊早已放棄乘車,而是騎坐在一匹馬上。


    她這次是跟著全都由暗衛組成的一支商隊出行,這支商隊所屬商行名義上的東家,正是她身邊的暗衛首領崔景懷。


    何殊在商隊中的身份,是崔景懷的外甥,對外的說法,是要隨商隊外出曆練,增長見聞。


    真要論起來,崔景懷也確實是與何殊有著血緣關係的表舅。


    畢竟崔景懷的祖父是先帝的親舅舅,所以他與正寧帝算得上是表兄弟。


    而崔景懷的父親,也曾深得先帝的信重,卻不幸英年早逝。


    先帝見其幼年失怙,便將其接入宮中教養。


    何殊其實很難理解這種將人安排到暗衛營的所謂‘照顧’。


    但是對先帝而言,他將崔景懷養大,還讓他接掌一支暗衛營,就是他信重崔景懷的表現。


    而崔景懷也確實不負先帝的厚望與所托,十分感念先帝待他的恩情,謹遵先帝遺詔,全心奉何殊為主,對她忠心耿耿。


    反倒是何殊在接掌這支暗衛,知道崔景懷的這些生平信息後,對此感到相當過意不去。


    見其受身份的拖累,雖然已過而立之年,卻還未成親,便有意撮合他與自己身邊侍女的親事。


    畢竟她身邊的幾位侍女,因為需要保守秘密,不可能會輕意許親,有的已被耽擱到二十以上,成為這個時代的大齡剩女。


    幸運的是,崔景懷也確實與其中一位侍女有緣,雙方兩情相悅,不僅順利結為夫妻,現已生下一雙子女。


    何殊早就有意給崔景懷換個職位,讓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現在人前,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這趟出行,就是一個讓崔景懷正式由暗衛轉職的契機。


    早在何殊要求他在暗衛營中挑選接班人時,就曾講過自己接下來的安排,崔景懷對此隻會滿懷感激,當然不會有異議。


    受前世的思想影響,哪怕這輩子身居高位,何殊也無法理所當然的看著身邊人,為效忠自己而犧牲享有幸福的權力。


    除此之外,這世上還有許多她始終無法接受常態。


    隻是她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再怎麽想要改變她難以接受的那些世俗常態,也要一步一步來。


    商隊行至一座村口附近,遠遠的就能看到那裏的一大片竹林中,此刻正聚集著不少村民。


    不用何殊開口,崔景懷就很配合示意商隊要在附近停下休整。


    看到這支規模龐大的商隊過來,正在說話的那些村民都難掩好奇之色的注視著這邊。


    商隊中的一位副管事迅速帶著人上前,熟練的與那些村民攀談起來。


    主要是介紹自家商隊從哪過來,想要收購什麽貨物,或是打算采購些什麽生活物資,以及可以出售什麽貨物。


    這支商隊所屬的商行成立已久,旗下有多支商隊,常年往來各地。


    商行雖是由暗衛營經營的產業,主要任務其實是收集地方上的各種消息。


    但是為了不引人矚目,商行裏的工作人員中,有一部分來自外聘,看似與其它商行並無不同。


    頂多也就是崔景懷這個東家稍顯神秘了些,很少在商行出現,也不怎麽直接參與商行的經營管理,隻偶爾會跟著商隊出去一趟。


    商行中的幾支商隊大半都是全由喑衛組成,表麵上做的事,跟其它跑商的隊伍並無不同,有時還會順道接壓鏢的活。


    所以在行商、與人打交道這塊,商隊中人的經驗都挺豐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柏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柏山人並收藏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