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作者:黃柏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謝大將軍的指點, 隻是下官一想到馬上就要麵見天顏, 這心中難免感到既激動, 又有些心虛忐忑,當年能有幸得到聖上的重用,可是下官卻……”
話沒說完,就見一名內侍快步進來稟報。
“崔大人,朝會已散,聖上與太子殿下迴來了。”
崔景懷迅速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舒展了下身上這身禦賜一品麒麟圖紋官服,對張長平道。
“走吧,我們一起去恭迎陛下與太子殿下,記住,稍後見到陛下與太子殿下後,你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表情,不可禦前失儀。”
張長平連忙應下,心中還在疑惑對方為什麽要特意強調這麽一句,他好歹也是個四品官,曾不止一次的麵聖,怎能不知道這個規矩?
直到他恭敬的跟在崔景懷身側,來到禦書房的殿外,看到落後半步,走在身穿龍袍的正寧帝身側的蟒袍少年,臉上的表情差點失控。
還好他及時想到崔景懷剛剛的提醒,快速低下頭,才沒讓自己驚愕的反應露出來。
看到抱著卷宗候在禦書房外的崔景懷,正寧帝沒有在意跟在他身側的人,直接擺擺手道。
“崔卿免禮,進來說事。”
崔景懷恭敬的應下後,才站直身體,帶著仍彎著腰頭也不敢抬的張長平,跟在後麵進入禦書房。
正寧帝與何殊洗過手後,直接坐到擺有茶點的桌前,在朝會上被人氣得腹中饑餓的正寧帝拿起筷子的同時,邀請兩人一同坐下。
崔景懷趕緊婉拒,正寧帝也沒有勉強,隻是示意汪林帶著周圍的宮人內侍退下。
雖在上朝前吃過早飯,一場朝會下來,也能讓人饑渴交加,正寧帝快速吃幾塊點心,又喝下一杯茶後,才有心思坐到禦案前說正事。
“你就是原青山州知府張長平?”
張長趕緊上前正經的施大禮,“微臣張長平,拜見陛下!”
“平身,朕早在太子口中聽說過你,知道你在青山州的這些年,能取得這些政績,實屬不易,在查明青山州韓氏等大族官紳勾結、違法犯紀一事上,你的功勞也不小。”
親眼看到這世間最尊貴的天家父子,在忙完早上的活後,迴來洗手吃點心喝茶的一幕。
張長平因發現曾與崔景懷一起去過陳陽城的‘外甥’,竟是當朝太子殿下一事而生出的激動情緒,現已悄然平複。
理智迴爐後,此刻的張長平麵對皇上的親口誇讚,不僅沒有倨功自傲,還趕緊請罪,主動提及自己在其中應付的失察之責。
與此同時,正在長身體,對食物需求較大的何殊仍在吃點心,不過她也沒閑著,正在翻看崔景懷呈給她的卷宗。
要不是過去這些年中,已被淬煉出一顆更加強大與堅韌的心髒,看到卷宗中記錄的那些內容,何殊不僅做不到跟沒事兒人似的繼續吃喝,還要被氣得當場發飆。
吃飽後,她又順手將沒看完的資料抱到自己在禦案旁的位置上。
邊看下邊的內容,何殊邊對張長平開口道。
“父皇向來賞罰分明,他既然認為你有功,肯定要賞你,你在青山州已任職五年多,現在也是時候該挪挪位置了。”
“給你兩選擇,一個是將現在的大理寺少卿趕下去,換你上,從三品的位置,一個是東廣省提刑按察使,正三品,前者需要等一段時間,後者可以即日赴任。”
既然都是執法方麵的位置,能留在京中當然更好,畢竟常言有道京官出京大三品,在京中雖然要承擔一些風險,但也更方便在皇上麵前露臉,立功升遷更容易。
可是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還有人,不確定什麽時候能空出來,若是消息走漏,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命等到。
畢竟京中前段時間剛出過官員在光天化日之下遭遇襲殺的事件,他在沒有得到正式任命前,就是個候官的,死了估計還不如那個戶部主事能引起的動靜大。
而後麵這個選擇是正三品,相當於是讓他從正四品直接跨過一大品階,再次得到破格晉升,的確是重賞。
所以張長平在腦海裏快速分析過後,迅速做出決定。
“多謝殿下,微臣想去東廣省提刑司。”
何殊滿意的點頭,這個結果不出她的意料。
“東廣省的形勢有些複雜,可以讓崔提督為你安排一隊人手,負責保護你的安全,或者是孤讓你帶進京的那幾人若來了,你也可以問問他們是否願意與你同去。”
張長平這才知道何殊當初提議讓他帶人進京時,可能就是為了他的小命著想。
同時也是為了方便他去新地方後,身邊有幾個自己精心培養出的得力手下,方便展開工作。
可他當時沒能領悟中到這其中的意思,還差點給拒絕了。
崔景懷顯然也沒想到,還以為是太子看上那幾人,打算好好培養。
意識到還在陳陽城時,這位看著跟普通少年沒多少差別的太子殿下,就已經盤算好自己的去處,張長平心中有些憂傷。
他不知道太子殿下到底看中他身上的哪一點,竟然認為他適合做司法方麵的工作,他完全可以改,因為他是真心不太想幹這種容易得罪人的活。
而太子殿下顯然也知道這活不好幹,才會主動提出要安排人保護他。
不動聲色的小心看了眼皇上,發現他正拿著一隻朱筆,漫不經心的批折子,連字都不寫的那種,翻開掃了一眼,敷衍的打個勾就算完事。
張長平就知道,太子的安排就是皇上的意思,而正寧帝批折子劃的那筆,也迅速讓他聯想到自己逢年過節上的請安折上的一個紅對勾。
也就是說,他絞盡腦汁寫的那些歌功頌德的話,被遞到皇上麵前,隻配得到不足三息的翻閱與一個對勾?
難怪他在青山州多年,呈到宮裏的文章寫得再怎麽天花亂墜,都不如太子親自去陳陽城走一趟,親自看到他在青山州做過的事,給他帶來的好處大。
“迴稟殿下,林進誌等人願意冒險隨臣進京,臣更希望他們能留在京中,跟在崔將軍手下,得到更好的曆練。”
何殊做事向來喜歡將一切都坦開說,盡量給人家留下可以自由選擇的機會,既然對方已經做出選擇,她當然不會拒絕。
“可以,這件事就這麽說定了,明早會宣你的上朝,當朝嘉勉你在青山州的功績,並宣布任命你為東廣省提刑按察使一事。”
張長平隻得滿臉感激的謝恩,若非他是個不喜得罪人的性格,對於擔任司法類工作,本能的有所排斥,對他而言,這次的任命對他而言,絕對又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高升。
但是他也知道,這絕對是皇上與太子對他重視與關照,所以張長平確實是打心裏感激這份聖恩。
讓張長平先退下後,何殊才對崔景懷道。
“東廣那邊的形勢非常嚴峻,要不是何欣月巡察使在東廣境內遇襲,朝廷都不知道東廣省內發生的匪禍,孤會給他安排幾個幕僚同去,這個張長平做事擅長左右逢源,做人很能隱忍,應該能應付得了,不過你還是要給他用心挑些得力幫手,保護好他們。”
何欣月就是三公主,十五歲開始接觸朝廷事務,兩年前被外放到地方任巡察使,巡三省吏治與災害等信息,算是充作朝廷耳目。
作為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公主,何欣月十分珍惜皇上與太子不顧滿朝文武的抗議,堅持給她爭取來的做官機會,對待工作十分用心。
何殊也是在接到三公主親自以身試險,才取得的情報後,才知道東廣省的一地遭遇水患,卻隱瞞不報。
沒有朝廷撥發錢糧賑災,地方官員又不作為,導致大批遭災百姓流離失所,卻被地方官員派兵勇設關阻攔災民逃往其他地方。
也就是說,此前不僅是朝廷沒有接到東廣省境內遭遇水患的消息,連在其附近周邊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事,被瞞得十分緊。
而地方遭遇水患,趕緊向朝廷伸手要賑災物資,才是常規,可是東廣省這次不僅沒有按照正常流程走,還不遺餘力的隱瞞,裏麵明顯有貓膩。
何殊接到三公主派人從特殊渠道遞到宮裏的密奏後,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人在打什麽主意。
都不用驚動戶部與工部,從戶部產業那邊拿到水泥作坊的近幾年為東廣省提供的水泥量,以及東廣省用來申請那些水泥的工事後,就知道裏麵到底存在怎樣的貓膩。
說到底,還是財帛動人心導致的這場禍事,參與者眾,才會合起夥來捂蓋子。
而何殊給張長平準備的原是另外一個省,知道這件事後,才臨時決定將張長平安排到東廣省。
擅長左右逢源、有心機手腕,還能拿得起放得下,能在夾縫中求生並達成自身目標的經驗豐富的人,實在很適合仕途,所以何殊很的願意重用他。
像杜樂賢那樣有過成功治理一地的經驗,對民生、經濟、防務都很有一套的人,更適合主政一方,而不是被人情世故所束縛。
崔景懷知道何殊所說的‘幾個幕僚’,指的是明麵上沒有任命,實則是等著將東廣省的形勢穩定下來後,及時接手當地的政務的人手,如張長平一樣重要。
“遵旨,殿下,需不需要臣……”
崔景懷話未說完,才想起自己的身份已變,不適合再像從前那般,哪裏出現重大事故,他便親自帶人去徹查處置。
何殊知道他想說什麽,手指敲敲桌上的卷宗。
“東廣省的事,我已派江衛功帶人過去徹查,當下是要盡快將這樁案子給了結,有你已經查到的這些,足夠給他們定罪了。”
說到這些,何殊就忍不住覺得頭痛,她其實比誰都不想看到那些官員出事。
因為但凡有人出事,不僅需要朝廷耗費大量人力物去查,還要考慮接任的人,都是麻煩活。
可是那些人就是不爭氣,或者說是貪心太過,她都已經出台報銷醫藥費的政策了,早前就已實施為官員提供住房保障的福利,退休後養老錢,也在規劃中。
隻要他們好好當官,最後安穩的退休,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得個好名聲不說,後輩還能得到蔭澤。
可是那些官員還要想方設法的貪,還貪到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水利工程上,因他們的貪婪之舉,給百姓帶去的巨大損失與傷害,殺他們一萬次都不為過。
等到崔景懷也退下去後,正寧帝才有些擔憂的問道。
“皇兒,也不知道老三的傷勢到底怎麽樣,她向來是個報喜不報憂的性子,我這心裏實在不放心,要不還是派人將她接迴宮中療養吧。”
憑現在的道路交通條件,將人接迴來治療,若是傷得不重,可能還沒到京中,就已痊愈,若是傷勢嚴重,那完全相當於是嫌人死得不夠快。
“父皇不用擔心,三姐在二皇姐的別院裏養傷,那環境條件肯定沒得說,更何況大皇姐與二皇姐接到消息,都已經就近趕過去照顧,她們現在說不定已經聚到一起了。”
大公主與二公主雖不在一個方向,但是兩人目前距離三公主目前養傷的地方,倒是都不算遠,有點類似等邊三角。
她們是在接到三公主的信後,起程前去照顧三公主的同時,往京中寄的信,算起來,她們現在應該已經都到了才對。
二公主跟著二駙馬在大安境內到處奔波,手上也有不少產業,靠著自己的資源優勢,這些年賺得盆滿缽滿。
因小時候在郡王府裏受過窮,二公主也是很喜歡賺錢,願意享受生活的人,便在有錢後,在大安境內各地購置了許多別院,以便她隨二駙馬去各地巡查戶部產業的時候住。
生母早逝的三公主是與大公主、二公主一起長大的,三人感情十分深厚,三公主在外任巡察使,巡察到各地,隻要遇上,都會毫不客氣的直接住進二公主的別院。
正寧帝的女兒多,比何殊大的幾個女兒,十歲之前都生活在郡王府,他當時作為閑散郡王,有的時間與精力,曾親自給這幾個女兒開蒙,教導她們。
當了皇帝後,連去後宮都成了他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對於後來生的那些女兒,也沒有什麽時間與精力關注。
所以他也很清楚二公主喜歡賺錢,更喜歡花錢享受的性格,隻是關心則亂,才會提出這麽個不靠譜的建議。
身為一位老父親,他不僅愛護自己的女兒,三女兒的為官表現,也讓引以為傲,讓他十分重視。
“也是,她們三姐妹若能早點聚到一處,我也就能放心些了,那些狗官真可恨!”
提起東廣省的一些官員,正寧帝就恨得咬牙切齒,何殊曾說過,官員不能為百姓做事,還害得百姓受苦受難,他們造得孽,都會被算在他們這些執政者頭上。
從東廣省的那些官員不幹人事,逼得百姓走投無路落草為寇,害得他女兒無辜受傷一事上,正寧帝就覺得這話確實不是虛言。
想到這裏,正寧帝又忍不住抱怨。
“老三這要強的性格,真要改改,她當初離京的時候,朕再三囑咐她,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可輕易冒險,結果她當耳邊風,這次竟然不顧自身安危的偷入險地。”
何殊能夠理解對方心疼女兒的心情,安撫性的點頭附和道。
“對,您迴頭一定要好好訓斥她一番,讓她好好長長記性,我也希望她在經曆過這件事後,能吸取教訓,下次不再重蹈覆轍。”
這是何殊的真心想法,三公主太過孤勇,為了探查清楚實情,又為了不引人注目,親自帶兩個人偷闖險地,實在是思慮不周,太冒險了一些。
第三十八章
大公主與二公主確實已與三公主聚到一起, 由於年齡相差較小,一起長大的三姐妹感情也最好。
話沒說完,就見一名內侍快步進來稟報。
“崔大人,朝會已散,聖上與太子殿下迴來了。”
崔景懷迅速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舒展了下身上這身禦賜一品麒麟圖紋官服,對張長平道。
“走吧,我們一起去恭迎陛下與太子殿下,記住,稍後見到陛下與太子殿下後,你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表情,不可禦前失儀。”
張長平連忙應下,心中還在疑惑對方為什麽要特意強調這麽一句,他好歹也是個四品官,曾不止一次的麵聖,怎能不知道這個規矩?
直到他恭敬的跟在崔景懷身側,來到禦書房的殿外,看到落後半步,走在身穿龍袍的正寧帝身側的蟒袍少年,臉上的表情差點失控。
還好他及時想到崔景懷剛剛的提醒,快速低下頭,才沒讓自己驚愕的反應露出來。
看到抱著卷宗候在禦書房外的崔景懷,正寧帝沒有在意跟在他身側的人,直接擺擺手道。
“崔卿免禮,進來說事。”
崔景懷恭敬的應下後,才站直身體,帶著仍彎著腰頭也不敢抬的張長平,跟在後麵進入禦書房。
正寧帝與何殊洗過手後,直接坐到擺有茶點的桌前,在朝會上被人氣得腹中饑餓的正寧帝拿起筷子的同時,邀請兩人一同坐下。
崔景懷趕緊婉拒,正寧帝也沒有勉強,隻是示意汪林帶著周圍的宮人內侍退下。
雖在上朝前吃過早飯,一場朝會下來,也能讓人饑渴交加,正寧帝快速吃幾塊點心,又喝下一杯茶後,才有心思坐到禦案前說正事。
“你就是原青山州知府張長平?”
張長趕緊上前正經的施大禮,“微臣張長平,拜見陛下!”
“平身,朕早在太子口中聽說過你,知道你在青山州的這些年,能取得這些政績,實屬不易,在查明青山州韓氏等大族官紳勾結、違法犯紀一事上,你的功勞也不小。”
親眼看到這世間最尊貴的天家父子,在忙完早上的活後,迴來洗手吃點心喝茶的一幕。
張長平因發現曾與崔景懷一起去過陳陽城的‘外甥’,竟是當朝太子殿下一事而生出的激動情緒,現已悄然平複。
理智迴爐後,此刻的張長平麵對皇上的親口誇讚,不僅沒有倨功自傲,還趕緊請罪,主動提及自己在其中應付的失察之責。
與此同時,正在長身體,對食物需求較大的何殊仍在吃點心,不過她也沒閑著,正在翻看崔景懷呈給她的卷宗。
要不是過去這些年中,已被淬煉出一顆更加強大與堅韌的心髒,看到卷宗中記錄的那些內容,何殊不僅做不到跟沒事兒人似的繼續吃喝,還要被氣得當場發飆。
吃飽後,她又順手將沒看完的資料抱到自己在禦案旁的位置上。
邊看下邊的內容,何殊邊對張長平開口道。
“父皇向來賞罰分明,他既然認為你有功,肯定要賞你,你在青山州已任職五年多,現在也是時候該挪挪位置了。”
“給你兩選擇,一個是將現在的大理寺少卿趕下去,換你上,從三品的位置,一個是東廣省提刑按察使,正三品,前者需要等一段時間,後者可以即日赴任。”
既然都是執法方麵的位置,能留在京中當然更好,畢竟常言有道京官出京大三品,在京中雖然要承擔一些風險,但也更方便在皇上麵前露臉,立功升遷更容易。
可是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還有人,不確定什麽時候能空出來,若是消息走漏,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命等到。
畢竟京中前段時間剛出過官員在光天化日之下遭遇襲殺的事件,他在沒有得到正式任命前,就是個候官的,死了估計還不如那個戶部主事能引起的動靜大。
而後麵這個選擇是正三品,相當於是讓他從正四品直接跨過一大品階,再次得到破格晉升,的確是重賞。
所以張長平在腦海裏快速分析過後,迅速做出決定。
“多謝殿下,微臣想去東廣省提刑司。”
何殊滿意的點頭,這個結果不出她的意料。
“東廣省的形勢有些複雜,可以讓崔提督為你安排一隊人手,負責保護你的安全,或者是孤讓你帶進京的那幾人若來了,你也可以問問他們是否願意與你同去。”
張長平這才知道何殊當初提議讓他帶人進京時,可能就是為了他的小命著想。
同時也是為了方便他去新地方後,身邊有幾個自己精心培養出的得力手下,方便展開工作。
可他當時沒能領悟中到這其中的意思,還差點給拒絕了。
崔景懷顯然也沒想到,還以為是太子看上那幾人,打算好好培養。
意識到還在陳陽城時,這位看著跟普通少年沒多少差別的太子殿下,就已經盤算好自己的去處,張長平心中有些憂傷。
他不知道太子殿下到底看中他身上的哪一點,竟然認為他適合做司法方麵的工作,他完全可以改,因為他是真心不太想幹這種容易得罪人的活。
而太子殿下顯然也知道這活不好幹,才會主動提出要安排人保護他。
不動聲色的小心看了眼皇上,發現他正拿著一隻朱筆,漫不經心的批折子,連字都不寫的那種,翻開掃了一眼,敷衍的打個勾就算完事。
張長平就知道,太子的安排就是皇上的意思,而正寧帝批折子劃的那筆,也迅速讓他聯想到自己逢年過節上的請安折上的一個紅對勾。
也就是說,他絞盡腦汁寫的那些歌功頌德的話,被遞到皇上麵前,隻配得到不足三息的翻閱與一個對勾?
難怪他在青山州多年,呈到宮裏的文章寫得再怎麽天花亂墜,都不如太子親自去陳陽城走一趟,親自看到他在青山州做過的事,給他帶來的好處大。
“迴稟殿下,林進誌等人願意冒險隨臣進京,臣更希望他們能留在京中,跟在崔將軍手下,得到更好的曆練。”
何殊做事向來喜歡將一切都坦開說,盡量給人家留下可以自由選擇的機會,既然對方已經做出選擇,她當然不會拒絕。
“可以,這件事就這麽說定了,明早會宣你的上朝,當朝嘉勉你在青山州的功績,並宣布任命你為東廣省提刑按察使一事。”
張長平隻得滿臉感激的謝恩,若非他是個不喜得罪人的性格,對於擔任司法類工作,本能的有所排斥,對他而言,這次的任命對他而言,絕對又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高升。
但是他也知道,這絕對是皇上與太子對他重視與關照,所以張長平確實是打心裏感激這份聖恩。
讓張長平先退下後,何殊才對崔景懷道。
“東廣那邊的形勢非常嚴峻,要不是何欣月巡察使在東廣境內遇襲,朝廷都不知道東廣省內發生的匪禍,孤會給他安排幾個幕僚同去,這個張長平做事擅長左右逢源,做人很能隱忍,應該能應付得了,不過你還是要給他用心挑些得力幫手,保護好他們。”
何欣月就是三公主,十五歲開始接觸朝廷事務,兩年前被外放到地方任巡察使,巡三省吏治與災害等信息,算是充作朝廷耳目。
作為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公主,何欣月十分珍惜皇上與太子不顧滿朝文武的抗議,堅持給她爭取來的做官機會,對待工作十分用心。
何殊也是在接到三公主親自以身試險,才取得的情報後,才知道東廣省的一地遭遇水患,卻隱瞞不報。
沒有朝廷撥發錢糧賑災,地方官員又不作為,導致大批遭災百姓流離失所,卻被地方官員派兵勇設關阻攔災民逃往其他地方。
也就是說,此前不僅是朝廷沒有接到東廣省境內遭遇水患的消息,連在其附近周邊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事,被瞞得十分緊。
而地方遭遇水患,趕緊向朝廷伸手要賑災物資,才是常規,可是東廣省這次不僅沒有按照正常流程走,還不遺餘力的隱瞞,裏麵明顯有貓膩。
何殊接到三公主派人從特殊渠道遞到宮裏的密奏後,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人在打什麽主意。
都不用驚動戶部與工部,從戶部產業那邊拿到水泥作坊的近幾年為東廣省提供的水泥量,以及東廣省用來申請那些水泥的工事後,就知道裏麵到底存在怎樣的貓膩。
說到底,還是財帛動人心導致的這場禍事,參與者眾,才會合起夥來捂蓋子。
而何殊給張長平準備的原是另外一個省,知道這件事後,才臨時決定將張長平安排到東廣省。
擅長左右逢源、有心機手腕,還能拿得起放得下,能在夾縫中求生並達成自身目標的經驗豐富的人,實在很適合仕途,所以何殊很的願意重用他。
像杜樂賢那樣有過成功治理一地的經驗,對民生、經濟、防務都很有一套的人,更適合主政一方,而不是被人情世故所束縛。
崔景懷知道何殊所說的‘幾個幕僚’,指的是明麵上沒有任命,實則是等著將東廣省的形勢穩定下來後,及時接手當地的政務的人手,如張長平一樣重要。
“遵旨,殿下,需不需要臣……”
崔景懷話未說完,才想起自己的身份已變,不適合再像從前那般,哪裏出現重大事故,他便親自帶人去徹查處置。
何殊知道他想說什麽,手指敲敲桌上的卷宗。
“東廣省的事,我已派江衛功帶人過去徹查,當下是要盡快將這樁案子給了結,有你已經查到的這些,足夠給他們定罪了。”
說到這些,何殊就忍不住覺得頭痛,她其實比誰都不想看到那些官員出事。
因為但凡有人出事,不僅需要朝廷耗費大量人力物去查,還要考慮接任的人,都是麻煩活。
可是那些人就是不爭氣,或者說是貪心太過,她都已經出台報銷醫藥費的政策了,早前就已實施為官員提供住房保障的福利,退休後養老錢,也在規劃中。
隻要他們好好當官,最後安穩的退休,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得個好名聲不說,後輩還能得到蔭澤。
可是那些官員還要想方設法的貪,還貪到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水利工程上,因他們的貪婪之舉,給百姓帶去的巨大損失與傷害,殺他們一萬次都不為過。
等到崔景懷也退下去後,正寧帝才有些擔憂的問道。
“皇兒,也不知道老三的傷勢到底怎麽樣,她向來是個報喜不報憂的性子,我這心裏實在不放心,要不還是派人將她接迴宮中療養吧。”
憑現在的道路交通條件,將人接迴來治療,若是傷得不重,可能還沒到京中,就已痊愈,若是傷勢嚴重,那完全相當於是嫌人死得不夠快。
“父皇不用擔心,三姐在二皇姐的別院裏養傷,那環境條件肯定沒得說,更何況大皇姐與二皇姐接到消息,都已經就近趕過去照顧,她們現在說不定已經聚到一起了。”
大公主與二公主雖不在一個方向,但是兩人目前距離三公主目前養傷的地方,倒是都不算遠,有點類似等邊三角。
她們是在接到三公主的信後,起程前去照顧三公主的同時,往京中寄的信,算起來,她們現在應該已經都到了才對。
二公主跟著二駙馬在大安境內到處奔波,手上也有不少產業,靠著自己的資源優勢,這些年賺得盆滿缽滿。
因小時候在郡王府裏受過窮,二公主也是很喜歡賺錢,願意享受生活的人,便在有錢後,在大安境內各地購置了許多別院,以便她隨二駙馬去各地巡查戶部產業的時候住。
生母早逝的三公主是與大公主、二公主一起長大的,三人感情十分深厚,三公主在外任巡察使,巡察到各地,隻要遇上,都會毫不客氣的直接住進二公主的別院。
正寧帝的女兒多,比何殊大的幾個女兒,十歲之前都生活在郡王府,他當時作為閑散郡王,有的時間與精力,曾親自給這幾個女兒開蒙,教導她們。
當了皇帝後,連去後宮都成了他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對於後來生的那些女兒,也沒有什麽時間與精力關注。
所以他也很清楚二公主喜歡賺錢,更喜歡花錢享受的性格,隻是關心則亂,才會提出這麽個不靠譜的建議。
身為一位老父親,他不僅愛護自己的女兒,三女兒的為官表現,也讓引以為傲,讓他十分重視。
“也是,她們三姐妹若能早點聚到一處,我也就能放心些了,那些狗官真可恨!”
提起東廣省的一些官員,正寧帝就恨得咬牙切齒,何殊曾說過,官員不能為百姓做事,還害得百姓受苦受難,他們造得孽,都會被算在他們這些執政者頭上。
從東廣省的那些官員不幹人事,逼得百姓走投無路落草為寇,害得他女兒無辜受傷一事上,正寧帝就覺得這話確實不是虛言。
想到這裏,正寧帝又忍不住抱怨。
“老三這要強的性格,真要改改,她當初離京的時候,朕再三囑咐她,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可輕易冒險,結果她當耳邊風,這次竟然不顧自身安危的偷入險地。”
何殊能夠理解對方心疼女兒的心情,安撫性的點頭附和道。
“對,您迴頭一定要好好訓斥她一番,讓她好好長長記性,我也希望她在經曆過這件事後,能吸取教訓,下次不再重蹈覆轍。”
這是何殊的真心想法,三公主太過孤勇,為了探查清楚實情,又為了不引人注目,親自帶兩個人偷闖險地,實在是思慮不周,太冒險了一些。
第三十八章
大公主與二公主確實已與三公主聚到一起, 由於年齡相差較小,一起長大的三姐妹感情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