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作者:黃柏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是當何昌逸很想離這類人遠些時,那些人卻對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
何昌逸不認識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那些人卻都認識他,上來就是一口一個兄弟長一個兄弟短,叫得無比親熱自然。
被各種香風環繞的感覺,雖讓他無比膩味與頭大,何昌逸也不能露出真實想法,而是強撐著笑臉應酬與寒暄。
受邀賓客陸續到齊後,現場明顯呈現出三種情況,人群最多的那些,都聚集在何昌逸的周圍,竭力展現自己的友善與重情重義。
人以類聚,何殊想破腦袋才寫出來的幾人,正湊在一起發懵,他們都還沒有搞清楚狀況,以為自己就是得太子的召見而已。
太子召見人並不罕見,他們身邊都曾有過同僚接到東宮的召見,就是像這種在東宮以聚會邀請的方式召見人,好像還是頭一迴。
另一部分則是性格相對較為清高的那種世家子弟,沒有打扮得花裏胡哨,也沒有往何昌逸身邊湊的打算,有一人傲然獨立者,也有三兩個結為伴者。
與何殊站在東宮花園一側的賞景閣上,拿著千裏鏡觀看完花園內的情況,對場上涇渭分明的幾類人都有所有了解後,三公主才笑著開口道。
“原來你把昌逸堂弟叫來,就是為了讓他幫忙吸引那些人的注意力?”
說完,三公主忍不住又拿千裏鏡往那邊看了看,哪怕相隔甚遠,她也能從何昌逸那僵硬的笑容中,感受到他的煩惱與無措。
不厚道的再次笑了幾聲,三公主拿著千裏鏡仔細打量道。
“這寶貝是真好使,難怪外麵都傳得神乎其神的,這個就歸我了。”
手裏同樣拿著千裏鏡觀看遠方場景的何殊隨口迴道。
“這本來就是給你準備的,事實證明,昌逸堂兄此行所能發揮出的價值很大,有他在,完全可以直接淘汰掉那邊的一大部分。”
三公主也是這個看法,所以才會覺得有意思,她在過去的那些年,著實見夠了那種油頭粉麵的草包男。
同時她也不待見場上那些在裝模作樣的清高男,因為她十分確定,那些人都知道這場聚會是為她這個三公主挑駙馬。
既然上趕著來了,卻又擺出超然脫塵的模樣,完全是在將她當老四糊弄,她要是個眼皮子淺的,怎麽可能會有今日,婚事又怎會拖到現在?
隻有那幾個明顯是由太子選出來的呆頭鵝,還算有點意思。
想到這裏,三公主又拿千裏鏡往那幾個仿若覺得自己似乎走錯了地方,正有些惴惴不安的‘呆頭鵝’那裏看了看。
“母後如此費心的為我準備這些年輕俊美的公子,我若說一個都看不上,你說母後會不會氣得想揍我?”
何殊十分肯定的迴道,“不會,隻要你還在京中,她就隻會再接再厲,盤算著再找來一批,你不必有任何壓力。”
“那個東南方向的那個身材瘦高,這種時侯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什麽,正忙著舒展衣服那個叫什麽?”
何殊一聽有門,也將千裏鏡對準那個方向。
“常明鬆,原在戶部任主薄,孤見他不僅善數理,還精於查痕循跡,便將他提為刑部六品主事,非科舉出身,仰其父蔭恩入仕,十三歲母逝,十五歲其父因公殉職,十八歲入仕,與隻重長房長孫的祖父母關係不和睦,現年二十一歲。”
介紹完常明鬆的生平信息,就見三公主兩眼發暈的看著自己,何殊有些不解。
“三皇姐可還存有不明之處?”
三公主趕緊搖頭,“沒有、沒有,我就是覺得驚訝,太子竟將這些人的生平信息都記得如些詳實,你不累嗎?”
要是一直記這麽多,當然會累,但是這些信息,是她派人連夜整理,在來前剛看過的,當然是印象深刻。
“還行,之前奉母後的命令提供推薦人選時,隻有一些大概的印象,此前又看了一下他們的資料,才會記得比較清楚,肯定沒錯。”
三公主也相信太子說得肯定沒錯,畢竟他連人家分別在多少歲喪父喪母,都能說出如此精準的數字。
又是無父母,與祖父母關係不和,三公主忍不住問出已存在自己心中許久的懷疑。
“太子推薦的幾位候選人,都是跟大姐夫、二姐姐夫相似,或者說都是類似常明鬆這種……嗯,就是堂上無雙親在世的情況嗎?”
何殊聞言,嘴角的笑容凝住,隨後才目光真誠的看向對方。
“孤若說,這些其實都是巧合,三皇姐信不?”
三公主不信,她此前還隻是略有懷疑,如今發現太子給她準備的駙馬候選人,也是這類情況,讓她不得不肯定自己的猜測。
這絕非巧合,應當是有意為之。
時人都喜與高堂雙親俱在的對象議親,不管是像常明鬆這種雙親都已辭世者,還是像她這種生母因難產早逝者,都屬不受歡迎的缺陷。
若非他們在身份地位上的優勢,可以適當彌補這種缺陷,他們在婚姻市場上並不受歡迎。
“但我更願意相信,太子會做出這種選擇,其實都是為我們考慮。”
何殊強壓下心中的那點心虛,故作無事的隨口迴道。
“主要還是他們自身的人品性格合適,至於能不能看上,是你們自己的選擇與緣分,孤並沒有刻意做什麽。”
她也是受前世一些觀念的影響,才會在選人時下意識帶些私心。
畢竟這是個奉行孝道大過天的時代,她的這些姐姐們是皇家公主,理論上可以先論君臣後講孝悌,但是不想與駙馬之間生嫌隙,公主私下裏不可避免的會受孝道所鉗製。
像此前的四公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當時喜歡前駙馬,不僅按照前陳駙馬的意思住到陳家,跟普通兒媳般伺候公婆。
還因擔心會影響夫妻感情,不敢拒絕婆婆的各種要求,總是進宮為陳家討好處。
但是身為太子,她的這點私心絕對是半點都不能擺到明麵上,所以即便被三公看破還指了出來,何殊也不能承認。
三公主也迅速意識這裏麵的要害,有些話不用、也不能說得太明白。
看了太子一會後,三公主深吸一口氣,抬頭強眨掉眼中的濕意,笑著轉身揮揮手道。
“既然是太子認為合適的人選,肯定值得本宮重視,我且先去與他們接觸一下。”
第八十一章
見到三公主出現在東宮花園中, 世家公子們表現得或是矜持有禮,或是優雅大方,與此相比,見到三公主時, 緊張得連話都不說不利索的常明鬆等人, 可謂是相形見絀。
三公主在外任巡察使的這幾年, 得到過太多曆練,應付眼前這種場麵,可謂是信手拈來, 態度也是十分坦然大方。
仿佛對這場聚會的真實目的毫無所覺,完全沒有一般姑娘家麵對婚姻大事時的羞窘。
所以她在有些世家公子相互給彼此搭台子時, 宛若渾然不覺的讓他們展現自己作詩詞詞, 或是書法繪畫,甚至是彈琴舞劍之類的拿手才藝。
先將那些具有豪門世家才藝素養的公子哥們安撫下來後,三公主才將注意力放在太子為她推薦的幾個候選人身上。
問問他們平常的工作日常,以及生活日常, 以及各自的業餘愛好等。
相隔甚遠, 何殊隻能透過千裏鏡看看場上情況,聽不到他們都有在談論什麽, 但是能夠看得出來,三公主確實有在用心營業,沒有消極怠工。
與此同時,坐在附近的何昌逸也暗自鬆了口氣。
看到三公主過來後, 短時間內就將這些人打發走,一個個的還都滿臉欣喜, 覺得自己是得了三公主注意的那個, 忙著準備自己的拿手才藝, 讓他從中學到經驗的同時,對三公主也更為欽佩。
他們這對堂姐弟相差不到一歲,他自己尚處學習階段,三公主卻已成長到可以輕鬆自如的應對一些場合,卻又喜怒不形於色的地步。
身為東道主,何殊沒有急著出場,畢竟她的太子身份太過引人注目,很容易喧賓奪主,這場聚會是為三公主而設。
沒讓人通傳,身著便服悄悄過來的正寧帝過來時,看到的就是他家太子饒有興致的躺靠在休閑椅上,拿著千裏鏡,觀看園中場景,悠閑的磕瓜子的場景。
那種發自內心的閑適與放鬆,讓他看著都覺羨慕。
“皇兒,你三皇姐那邊情況如何?”
說著,正寧帝躺到另一張休閑椅上,汪林讓人呈上各式點心,又為兩人備好茶水後,便帶著隨從人員退到遠處,既不影響被召喚,又聽不到這對天家父子的談話的地方。
“目前還不能確定,不過看上去可能會有些情況。”
說著,何殊將自己的千裏鏡遞給正寧帝,“您自己看看台,一個個都積極著呢。”
她希望三公主能早日遇到個合適的對象,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既不是出自什麽女子非要生兒育女的傳統思想,也不是怕三公主再拖下去,會壞了名聲,給別人留下可攻訐之處。
更不是出於什麽希望姐姐要幸福,一個人孤單寂寞之類的感性思想。
即便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何殊相信,對於一個意誌堅定的成功者而言,隻要目標堅定,這些都不是問題。
重點是三公主作為大安第一位正式出仕的女官,何殊希望她能給後麵的其他女官打個好樣,不要讓人覺得一位成功的女官,就應該以放棄婚姻與家庭,終生不嫁做代價。
與此同時,還要告訴後來者,女官即便成親,也能保持自身獨立的人格,繼續為國效力,而不是耽於情愛,何殊相信三公主能做到。
看到三公主能遊刃有餘的應付那些駙馬候選人,就知道她可以。
當然,何殊也隻是在心中暗自盤算而已,這些都是建立在三公主的親事能順利的基礎上,可以產生的附帶價值,她跟任何人都不會提及。
本來沒抱多大指望,又因實在放心不下,才會低調過來探情況的正寧帝拿著千裏鏡,看了會兒場上那爭豔鬥技的熟悉場麵後,有些沉默。
“皇兒這是真將這場聚會給操辦成選秀會了?”
不怪正寧帝感到熟悉,若將花園中的那些打扮得分外俊美,正忙著向三公主獻殷勤的男子換成女子,絕對與他曾經曆過的幾次選秀如出一轍。
何殊沒有否認,她認為三公主完全有這個資本。
“看三皇姐那熟練自如的應對反應,就知道她這幾年在巡察在外的期間,沒少遇見這種陣勢,積累的經驗豐富著呢。”
正寧帝有些無語,他知道太子本為女兒身,對女子多抱有同理心,一直不吝於給大安女子,給她的姐妹們提升地位待遇,甚至是改變她的思想眼界。
但他身為男子,看到這種場景,怎麽說呢,這心情著實有些複雜,想不通那些出身官宦或是勳貴家的公子哥兒,怎麽就能這麽豁得出去。
“嗯,你三皇姐這些年的成長確實很大,但是朕不明白,那些年輕公子與他們的長輩是怎麽想的,這也太……”
正寧帝想不出合適的形容詞,反正他是覺得相當不適。
三公要若是從那些正忙著獻藝的年輕公子中選個駙馬出來,他首先就有意見,因為他覺得那些人實在配不上他的三女兒。
何殊不以為意的一邊磕瓜子,一邊隨口迴道。
“這有什麽好疑惑的,就像我曾跟您說的,隻要利益足夠,一切都不成問題,何況還是這種隻需投入一樁兒女親事的買賣,跟他們上趕著送出女兒給您做妾,都是同一個道理,何況三皇姐不僅得我們的重視,位高權重,還年輕貌美。”
對於某些勢力而言,若能將三公主變成他們的兒媳,轉化為他們的助力,莫說送出一個兒子,隻要三公主喜歡,多送幾個都不成問題。
對他們而言,這就叫做家中後輩子弟為給家族利益做貢獻,理該承擔的責任與應盡的義務。
聽到太子如此輕描淡寫的將婚姻形容成買賣,正寧帝的心中著實有些擔憂。
太子已經年滿十五周歲,不僅皇後著急上火,他這個當爹的其實也存很多隱憂,他可比皇後了解太子,知道對方對待婚姻的真實態度,不由得心情沉重的歎了口氣。
聽到這聲歎氣,何殊將要往嘴裏送瓜子的手頓了一下,隨後若無其事的迴道。
“父皇,沒什麽好擔心的,水到山前必有路,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對於真實身份這件事,何殊也是真沒輒,反正她十分確定自己絕對不可能是戀愛腦,對所謂幸福美滿的婚姻也沒什麽期待。
以她遇到任何人和事,都習慣從現實分析與算計的習慣,需要頭腦發昏才會選擇步入的婚姻,根本不適合她。
正寧帝也知道這件事多想無益,隻是身為一名老父親,每每想起這事,總忍不住感到壓力有些大而已。
“嗯,順其自然!”
也伸手抓把瓜子磕起來來,心中僅存的那點焦躁也逐漸消失無蹤,往花園中的場景看了一會兒,他也隱約看出一點苗頭,好奇的問道。
何昌逸不認識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那些人卻都認識他,上來就是一口一個兄弟長一個兄弟短,叫得無比親熱自然。
被各種香風環繞的感覺,雖讓他無比膩味與頭大,何昌逸也不能露出真實想法,而是強撐著笑臉應酬與寒暄。
受邀賓客陸續到齊後,現場明顯呈現出三種情況,人群最多的那些,都聚集在何昌逸的周圍,竭力展現自己的友善與重情重義。
人以類聚,何殊想破腦袋才寫出來的幾人,正湊在一起發懵,他們都還沒有搞清楚狀況,以為自己就是得太子的召見而已。
太子召見人並不罕見,他們身邊都曾有過同僚接到東宮的召見,就是像這種在東宮以聚會邀請的方式召見人,好像還是頭一迴。
另一部分則是性格相對較為清高的那種世家子弟,沒有打扮得花裏胡哨,也沒有往何昌逸身邊湊的打算,有一人傲然獨立者,也有三兩個結為伴者。
與何殊站在東宮花園一側的賞景閣上,拿著千裏鏡觀看完花園內的情況,對場上涇渭分明的幾類人都有所有了解後,三公主才笑著開口道。
“原來你把昌逸堂弟叫來,就是為了讓他幫忙吸引那些人的注意力?”
說完,三公主忍不住又拿千裏鏡往那邊看了看,哪怕相隔甚遠,她也能從何昌逸那僵硬的笑容中,感受到他的煩惱與無措。
不厚道的再次笑了幾聲,三公主拿著千裏鏡仔細打量道。
“這寶貝是真好使,難怪外麵都傳得神乎其神的,這個就歸我了。”
手裏同樣拿著千裏鏡觀看遠方場景的何殊隨口迴道。
“這本來就是給你準備的,事實證明,昌逸堂兄此行所能發揮出的價值很大,有他在,完全可以直接淘汰掉那邊的一大部分。”
三公主也是這個看法,所以才會覺得有意思,她在過去的那些年,著實見夠了那種油頭粉麵的草包男。
同時她也不待見場上那些在裝模作樣的清高男,因為她十分確定,那些人都知道這場聚會是為她這個三公主挑駙馬。
既然上趕著來了,卻又擺出超然脫塵的模樣,完全是在將她當老四糊弄,她要是個眼皮子淺的,怎麽可能會有今日,婚事又怎會拖到現在?
隻有那幾個明顯是由太子選出來的呆頭鵝,還算有點意思。
想到這裏,三公主又拿千裏鏡往那幾個仿若覺得自己似乎走錯了地方,正有些惴惴不安的‘呆頭鵝’那裏看了看。
“母後如此費心的為我準備這些年輕俊美的公子,我若說一個都看不上,你說母後會不會氣得想揍我?”
何殊十分肯定的迴道,“不會,隻要你還在京中,她就隻會再接再厲,盤算著再找來一批,你不必有任何壓力。”
“那個東南方向的那個身材瘦高,這種時侯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什麽,正忙著舒展衣服那個叫什麽?”
何殊一聽有門,也將千裏鏡對準那個方向。
“常明鬆,原在戶部任主薄,孤見他不僅善數理,還精於查痕循跡,便將他提為刑部六品主事,非科舉出身,仰其父蔭恩入仕,十三歲母逝,十五歲其父因公殉職,十八歲入仕,與隻重長房長孫的祖父母關係不和睦,現年二十一歲。”
介紹完常明鬆的生平信息,就見三公主兩眼發暈的看著自己,何殊有些不解。
“三皇姐可還存有不明之處?”
三公主趕緊搖頭,“沒有、沒有,我就是覺得驚訝,太子竟將這些人的生平信息都記得如些詳實,你不累嗎?”
要是一直記這麽多,當然會累,但是這些信息,是她派人連夜整理,在來前剛看過的,當然是印象深刻。
“還行,之前奉母後的命令提供推薦人選時,隻有一些大概的印象,此前又看了一下他們的資料,才會記得比較清楚,肯定沒錯。”
三公主也相信太子說得肯定沒錯,畢竟他連人家分別在多少歲喪父喪母,都能說出如此精準的數字。
又是無父母,與祖父母關係不和,三公主忍不住問出已存在自己心中許久的懷疑。
“太子推薦的幾位候選人,都是跟大姐夫、二姐姐夫相似,或者說都是類似常明鬆這種……嗯,就是堂上無雙親在世的情況嗎?”
何殊聞言,嘴角的笑容凝住,隨後才目光真誠的看向對方。
“孤若說,這些其實都是巧合,三皇姐信不?”
三公主不信,她此前還隻是略有懷疑,如今發現太子給她準備的駙馬候選人,也是這類情況,讓她不得不肯定自己的猜測。
這絕非巧合,應當是有意為之。
時人都喜與高堂雙親俱在的對象議親,不管是像常明鬆這種雙親都已辭世者,還是像她這種生母因難產早逝者,都屬不受歡迎的缺陷。
若非他們在身份地位上的優勢,可以適當彌補這種缺陷,他們在婚姻市場上並不受歡迎。
“但我更願意相信,太子會做出這種選擇,其實都是為我們考慮。”
何殊強壓下心中的那點心虛,故作無事的隨口迴道。
“主要還是他們自身的人品性格合適,至於能不能看上,是你們自己的選擇與緣分,孤並沒有刻意做什麽。”
她也是受前世一些觀念的影響,才會在選人時下意識帶些私心。
畢竟這是個奉行孝道大過天的時代,她的這些姐姐們是皇家公主,理論上可以先論君臣後講孝悌,但是不想與駙馬之間生嫌隙,公主私下裏不可避免的會受孝道所鉗製。
像此前的四公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當時喜歡前駙馬,不僅按照前陳駙馬的意思住到陳家,跟普通兒媳般伺候公婆。
還因擔心會影響夫妻感情,不敢拒絕婆婆的各種要求,總是進宮為陳家討好處。
但是身為太子,她的這點私心絕對是半點都不能擺到明麵上,所以即便被三公看破還指了出來,何殊也不能承認。
三公主也迅速意識這裏麵的要害,有些話不用、也不能說得太明白。
看了太子一會後,三公主深吸一口氣,抬頭強眨掉眼中的濕意,笑著轉身揮揮手道。
“既然是太子認為合適的人選,肯定值得本宮重視,我且先去與他們接觸一下。”
第八十一章
見到三公主出現在東宮花園中, 世家公子們表現得或是矜持有禮,或是優雅大方,與此相比,見到三公主時, 緊張得連話都不說不利索的常明鬆等人, 可謂是相形見絀。
三公主在外任巡察使的這幾年, 得到過太多曆練,應付眼前這種場麵,可謂是信手拈來, 態度也是十分坦然大方。
仿佛對這場聚會的真實目的毫無所覺,完全沒有一般姑娘家麵對婚姻大事時的羞窘。
所以她在有些世家公子相互給彼此搭台子時, 宛若渾然不覺的讓他們展現自己作詩詞詞, 或是書法繪畫,甚至是彈琴舞劍之類的拿手才藝。
先將那些具有豪門世家才藝素養的公子哥們安撫下來後,三公主才將注意力放在太子為她推薦的幾個候選人身上。
問問他們平常的工作日常,以及生活日常, 以及各自的業餘愛好等。
相隔甚遠, 何殊隻能透過千裏鏡看看場上情況,聽不到他們都有在談論什麽, 但是能夠看得出來,三公主確實有在用心營業,沒有消極怠工。
與此同時,坐在附近的何昌逸也暗自鬆了口氣。
看到三公主過來後, 短時間內就將這些人打發走,一個個的還都滿臉欣喜, 覺得自己是得了三公主注意的那個, 忙著準備自己的拿手才藝, 讓他從中學到經驗的同時,對三公主也更為欽佩。
他們這對堂姐弟相差不到一歲,他自己尚處學習階段,三公主卻已成長到可以輕鬆自如的應對一些場合,卻又喜怒不形於色的地步。
身為東道主,何殊沒有急著出場,畢竟她的太子身份太過引人注目,很容易喧賓奪主,這場聚會是為三公主而設。
沒讓人通傳,身著便服悄悄過來的正寧帝過來時,看到的就是他家太子饒有興致的躺靠在休閑椅上,拿著千裏鏡,觀看園中場景,悠閑的磕瓜子的場景。
那種發自內心的閑適與放鬆,讓他看著都覺羨慕。
“皇兒,你三皇姐那邊情況如何?”
說著,正寧帝躺到另一張休閑椅上,汪林讓人呈上各式點心,又為兩人備好茶水後,便帶著隨從人員退到遠處,既不影響被召喚,又聽不到這對天家父子的談話的地方。
“目前還不能確定,不過看上去可能會有些情況。”
說著,何殊將自己的千裏鏡遞給正寧帝,“您自己看看台,一個個都積極著呢。”
她希望三公主能早日遇到個合適的對象,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既不是出自什麽女子非要生兒育女的傳統思想,也不是怕三公主再拖下去,會壞了名聲,給別人留下可攻訐之處。
更不是出於什麽希望姐姐要幸福,一個人孤單寂寞之類的感性思想。
即便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何殊相信,對於一個意誌堅定的成功者而言,隻要目標堅定,這些都不是問題。
重點是三公主作為大安第一位正式出仕的女官,何殊希望她能給後麵的其他女官打個好樣,不要讓人覺得一位成功的女官,就應該以放棄婚姻與家庭,終生不嫁做代價。
與此同時,還要告訴後來者,女官即便成親,也能保持自身獨立的人格,繼續為國效力,而不是耽於情愛,何殊相信三公主能做到。
看到三公主能遊刃有餘的應付那些駙馬候選人,就知道她可以。
當然,何殊也隻是在心中暗自盤算而已,這些都是建立在三公主的親事能順利的基礎上,可以產生的附帶價值,她跟任何人都不會提及。
本來沒抱多大指望,又因實在放心不下,才會低調過來探情況的正寧帝拿著千裏鏡,看了會兒場上那爭豔鬥技的熟悉場麵後,有些沉默。
“皇兒這是真將這場聚會給操辦成選秀會了?”
不怪正寧帝感到熟悉,若將花園中的那些打扮得分外俊美,正忙著向三公主獻殷勤的男子換成女子,絕對與他曾經曆過的幾次選秀如出一轍。
何殊沒有否認,她認為三公主完全有這個資本。
“看三皇姐那熟練自如的應對反應,就知道她這幾年在巡察在外的期間,沒少遇見這種陣勢,積累的經驗豐富著呢。”
正寧帝有些無語,他知道太子本為女兒身,對女子多抱有同理心,一直不吝於給大安女子,給她的姐妹們提升地位待遇,甚至是改變她的思想眼界。
但他身為男子,看到這種場景,怎麽說呢,這心情著實有些複雜,想不通那些出身官宦或是勳貴家的公子哥兒,怎麽就能這麽豁得出去。
“嗯,你三皇姐這些年的成長確實很大,但是朕不明白,那些年輕公子與他們的長輩是怎麽想的,這也太……”
正寧帝想不出合適的形容詞,反正他是覺得相當不適。
三公要若是從那些正忙著獻藝的年輕公子中選個駙馬出來,他首先就有意見,因為他覺得那些人實在配不上他的三女兒。
何殊不以為意的一邊磕瓜子,一邊隨口迴道。
“這有什麽好疑惑的,就像我曾跟您說的,隻要利益足夠,一切都不成問題,何況還是這種隻需投入一樁兒女親事的買賣,跟他們上趕著送出女兒給您做妾,都是同一個道理,何況三皇姐不僅得我們的重視,位高權重,還年輕貌美。”
對於某些勢力而言,若能將三公主變成他們的兒媳,轉化為他們的助力,莫說送出一個兒子,隻要三公主喜歡,多送幾個都不成問題。
對他們而言,這就叫做家中後輩子弟為給家族利益做貢獻,理該承擔的責任與應盡的義務。
聽到太子如此輕描淡寫的將婚姻形容成買賣,正寧帝的心中著實有些擔憂。
太子已經年滿十五周歲,不僅皇後著急上火,他這個當爹的其實也存很多隱憂,他可比皇後了解太子,知道對方對待婚姻的真實態度,不由得心情沉重的歎了口氣。
聽到這聲歎氣,何殊將要往嘴裏送瓜子的手頓了一下,隨後若無其事的迴道。
“父皇,沒什麽好擔心的,水到山前必有路,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對於真實身份這件事,何殊也是真沒輒,反正她十分確定自己絕對不可能是戀愛腦,對所謂幸福美滿的婚姻也沒什麽期待。
以她遇到任何人和事,都習慣從現實分析與算計的習慣,需要頭腦發昏才會選擇步入的婚姻,根本不適合她。
正寧帝也知道這件事多想無益,隻是身為一名老父親,每每想起這事,總忍不住感到壓力有些大而已。
“嗯,順其自然!”
也伸手抓把瓜子磕起來來,心中僅存的那點焦躁也逐漸消失無蹤,往花園中的場景看了一會兒,他也隱約看出一點苗頭,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