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作者:黃柏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表哥的這番話,左書意仔細一想,發現好像還真是如此,心中難免也很出那麽一點小期盼。
皇上見過何昌逸,確定好這件事後,宮中開始放出風聲,說是皇後見禦花園中的景致好,便打算在宮中舉辦一場賞花會,將會邀請京中許多閨秀參加。
而太子則會在當天於宮中組織一場詩文會,將會邀請京中一些青年才俊參加,受邀者不拘出身與官位。
這個消息迅速在京中引起軒然大波,實在是今上登基後,什麽賞花宴之類的聚會,都太罕見。
每次但凡出現,都會帶有明確目的。
這次的目的更是毫不掩飾,就差直接昭告天下,宮裏打算組織一場相親大會,受邀者是否參加,全憑自願,絕不強求。
可是就算宮裏的態度坦蕩,依舊引來許多猜疑,因為大家已經總結出某些經驗,宮裏肯定不會突然無端組織這麽一場相親會,隻會幫助京中未婚男女解決婚姻大事。
雖然這種沒有擺在明麵上,便是眾人都心知肚明的相親會,在京中還算常見,京中有些大族很熱衷組織這種成人之美的聚會。
但是當宮中突然要組織這麽一場時,所有人家都忍不住要多想想這其中是否有什麽深意。
當然,想的同時,並不耽誤各府迅速準備起來,有些自信能受邀者,已經開始準備將要參加賞花會行頭。
有些對自家是否能受邀一事沒把握的,則在想辦法打聽邀請名單,想給自家爭取一下。
還有些人夫人小姐則在舉行小圈子聚會,互通信息。
“你們打算讓家裏的孩子去嗎?”
即便是來自手帕交的詢問,這些夫人的迴複也有些含糊其詞。
“還沒想好呢,這事到底非同尋常,要聽我家老爺的安排。”
“是啊,我家還得聽老太爺的吩咐,現在聽到些風聲,還不確定到底是怎麽迴事,這事還真不好決定。”
“你們說,咱們那位一心幫皇上打理宮中產業的皇後娘娘,這次是不是又在撥算盤珠子?”
在場幾位都是世族夫人,早前那兩年,都沒少在皇後那裏消費大筆銀兩,也就近兩年她們自己主動避著,皇後也基本不再主動邀請,她們才不用再擔心自己的那點傍己銀子。
雖說當初在皇後那裏消費,都是你情我願的事,事後證明,那些銀子其實沒有白花,畢竟大家都是京中上層社交場合中的麵子人,能維護住體麵,該花的銀子絕對不能省。
可是主動花,跟被邀請到宮裏,在現場氣氛的迷惑下,不自覺地就大把大把的往外掏銀子的感覺,肯定不一樣。
尤其是前半輩子在京中隻是透明人,在出身、才華等方麵,樣樣都不如她們的皇後,僅憑著命好,就活成了這世間最尊貴的女人,讓她們這些驕傲了一輩子的世族貴婦,本就難免會感到有些不服氣。
“應該不會,宮裏這幾年推崇節儉,現在就是我們捧著大把的銀票去找萬繡坊,去訂製那些特別需要時間與手藝的衣服,也會被拒。”
有人不服氣得說道,“誰家養得沒有繡娘?不給做,我們自家做,憑什麽她想掙我們錢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地鼓勵我們買,她去掙別人錢,生意好到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要求我們節儉。”
聽到這話,其他幾人都做低頭喝茶狀,沒有一個人接話。
眼看現場因自己的話而冷場,那位夫人才意識到自己話中的不妥。
她們這些人的家中的確不缺繡娘,可是她們缺那種手藝最頂尖的繡娘,最具特色的設計,還缺特殊材料,還真說不起這種話。
若非如此,她們又不是傻的,憑什麽要拿著大把的銀票去請萬繡坊?隻因萬繡坊能提供的許多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才會成為無可替代的存在。
“唉,先不說這些了,我聽說這次的消息後,一直在想,宮裏的六公主和七公主都快及茾了,你們說,會不會?”
“我也有這麽個想法,名義上說是皇後娘娘要舉辦賞花會,實際上,說不定是為了太子舉辦的詩文會,三公主去年選駙馬,不也是太子出麵組織的。”
“原來你們想的是六公主和七公主?我還想著是不是皇後娘娘有意為太子選妃呢。”
這話讓場上再次變得有些冷場,最後草草散去,幾位夫人大半家中都有適齡女兒,很希望自家能出個太子妃。
可是皇後的態度堅定地不給太子議親,太子將要年滿十六周歲,已到適婚之齡,據說身邊不是護衛與內侍,就是老姑姑,連個伺候的宮女都沒有,可見皇後管得有多嚴。
但是現在連朝堂上的大人們都不敢提太子大婚一事,她們這些內宅婦人再怎麽焦慮,也無濟於事。
都說太子雖然喜武,身高體健,長相卻異常的斯文俊美,又是皇上膝下獨子,是板上釘釘的下任皇帝。
不像先帝朝時,家裏出個皇子妃,很有可能是禍非福,稍有不慎,就會搭上自己一大家子。
哪怕從趙家和蔣家的經曆看,當外戚好像不是一件多好的事,可是太子的情況或許不一樣呢?
當今是能在先帝的那些皇子中,笑到最後的那個,其心機深不可測,手段更是十分高明。
所以當今能夠做到不依靠母族與妻族,就登上高位,將朝堂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後來會做出這種不僅不重用,還親自打壓這兩家外戚的行為,好像不足為奇。
但是太子可不像皇上這般,被磨礪得精明隱忍,心性堅韌,而且大家都知道太子不喜讀書,不僅沒有正經入學,還尤為喜歡習武,很擅長騎馬射箭。
所以京中這些大族可謂是都盯著這次的賞花會,心中猶豫不已,若真是為太子選妃,他們肯定不願錯過,還需派出家中最優秀的女孩參會。
可他們若是會錯了意,宮裏是為給公主們選駙馬,才會大費周章地同時舉辦賞花會與詩文會,若讓自家最優秀的女孩參加這種相親會,豈不尷尬?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何殊本來並不知道因為這場相親會, 讓那些惦記著要給她當嶽丈、丈母娘的人,都感到左右為難。
但是隨著不少王公大臣向正寧帝打聽試探這件事,讓正寧帝感到頗為費解,實在被打聽得多了, 忍不住跟太子吐槽後, 何殊也就知道了。
“就算不是為了昌逸, 難道宮裏就不能舉辦這類聚會嗎?還是說,隻許他們一年四季換著花樣玩,宮裏就不行?那些人用得著反應這麽大嗎?”
聽到那些人想要打聽的目標, 何殊就已明白那些人的目的何在。
“給三皇姐選駙馬的事情,剛過去半年多, 那些人看到這次的動靜, 應該在私下裏都有所揣測,猜父皇和母後這次是打算給六皇妹與七皇妹選駙馬,還是為兒臣選太子妃呢。”
正寧帝聞言,不由得一愣, 他隻聽出那些人想要打聽這次的詩文會與賞花會, 是不是為了給兩位公主選駙馬而舉辦,還真沒往選太子妃的方麵考慮。
畢竟他與皇後都清楚太子是女兒, 根本不存在選太子妃的可能,太子本身更是連立個假太子妃的想法都沒有,也就不會往這方麵想。
“原來這才是他們反應這麽大的原因啊,難怪朕還覺得奇怪, 上次給你三皇姐選駙馬的時候,都沒見他們這麽重視, 怎麽這次誤會是要給小六、小七選駙馬, 他們的態度就變得這麽積極了呢。”
說完, 正寧帝忍不住失笑。
“原來他們都是惦記著要給你當未來的國丈啊,還真是不知者無畏!”
他願意聽太子的各種安排,可不代表他傻,經過這些年的默契配合,正寧帝早看出太子的某些行事風格。
其中就包括在不影響原則,破壞力有限的前提下,她一般會盡量無視某些人與事,盡量遵循那些陳規舊例。
但是隻要讓她感覺到那些已構成麻煩,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先下手為強,盡量降低某些人與事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造成的損失,對蔣家與趙家是這樣,對四公主也是這樣。
拋開她本是女兒身,不打算娶太子妃的事不說,她若是位真太子,絕對是誰家能有望成為她的嶽家,誰家就會倒黴。
不先不動聲色的將對方整治得不敢生出任何非分之想,不敢給她添任何麻煩,她就不會放心的娶人家姑娘。
“畢竟像兒臣這般地位穩如山的太子,曆朝曆代都不好找,要是他們的願望得以實現,這可是筆一本萬利的好生意,誰不上心?”
正寧帝點頭,“嗯,而且皇兒還是一位被朕給寵得不學無術,既沒本事也沒主見的太子,哈哈哈!”
說起外麵那些自作聰明的人,對太子做出的這些評價,正寧帝就覺得好笑不已。
他不懂什麽叫做扮豬吃虎,但這並不妨礙他很享受這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舒爽感,畢竟他也是這出戲的重要參與者。
何殊知道他在笑什麽,“是啊,在那些人看來,能將女兒嫁給兒臣,可是一樁百年難遇的好姻緣,絕對值得他們心心念念的惦記,並全力以赴的爭取。”
不學無術沒主見的未來帝王,意味著好掌控,需要依靠別人幫忙掌權執政,在其母族已被打壓下去的情況下,僅有的妻族就是最好的選擇,這些便是他們態度積極的盯著太子妃之位的最大動力。
趙家與蔣家這兩家外戚的下場,不僅沒有成為能他們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鑒,還成為讓他們更加想要上位,成為太子妻族的考量因素。
與此同時,蔣府的三姑娘在得知道宮裏將要舉辦的這場賞花會,不是為了給太子選妃後,正在哭著鬧著堅持不願配合她母親所做的安排。
皇後雖然親自出麵罷了蔣家的伯爵,對他們敢對八公主下手一事心存芥蒂,但那蔣家畢竟是她的娘家,還是要維持麵子情。
對蔣家而言,再怎麽氣恨皇後不顧娘家,做出親自罷免娘家爵位的行為,也不敢在明麵上露出自家的不滿與怨憤。
相反,他們還要更加用心地討好皇後,不敢讓外人看出雙方已經離心離德。
因為失去爵位後,他們蔣家還能在京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被人輕視與怠慢,靠的就是他們仍是皇後的娘家,太子的母族。
所以蔣家的女眷仍會按時進宮向皇後請安,逢年過節之際,宮中給蔣家的賞賜則如過去一般。
所以蔣二夫人已從皇後那裏知道些消息,這次的賞花會,既不是為給公主們選駙馬,更不是為了給太子選妃,參加賞花會的名額,肯定少不了蔣府的。
皇後給出的解釋,是她覺得宮裏近兩年太過冷清。
隨著用來改建為皇家療養院的那些宮院被隔出去後,生意十分紅火,分走大批的宮女內侍,使得宮裏的人減少了許多。
所以她就想要趁著春暖花開,組織這種聚會熱鬧熱鬧,不辜負禦花園中的美景。
雖然這個原因,與皇後近些年的行事風格有些不相符,讓人感到很難相信,可是蔣家人曾親眼見證皇後性情大變的過程,他們倒是比旁人更容易接受這種解釋。
蔣夫人知道女兒的心思,可她早已對之前的那些想法死了心。
“你比太子尚大一歲,已經年滿十八,皇後早就表明態度,絕對不會給太子早議親,再拖下去,隻是誤了你自己。”
蔣三姑娘不服氣地迴道,“聽說原平公主的母親,當年就是因為親事不順,拖到年齡大了後,嫁給陛下當側室。”
蔣二夫人的臉色瞬間大變,心中氣恨不已,決定要趕緊找出在她女兒身邊說這些閑話的人同時,冷聲質問道。
“這麽說,你也打著將自己拖成老姑娘,將來以親事不順的理由,嫁給太子當嬪妾的主意?你身為皇後娘娘嫡親的侄女,竟然沒出息地惦記著要與人為妾?”
蔣三姑娘不服氣地抹著眼淚迴道,“太子的側室,怎麽算是妾?何況皇後是我嫡親的姑母,隻要她願意出麵,等到太子到了適合議親的年齡,便是太子妃也使得,未必就是當側室。”
蔣二夫人瞪著自己的女兒,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之所以一直拒絕議親,對家裏給她選的人家再三挑剔,原來是因為她竟存這個心思。
要不是她打定主意要利用宮裏這次舉辦的賞花會,給女兒選個合適的好人家,才在無意間逼出對方的真正打算,她可能一直被蒙在鼓裏。
深吸一口氣,努力強壓下心中的憤怒後,蔣二夫人才不動聲色地問道。
“是誰告訴你這些的?”
見她母親不怎麽反對的樣子,蔣三姑娘心中大喜,趕緊迴道。
“是大堂姐說的,她說家裏就我年齡合適,身份也般配,還打小就和太子認識,姑母也喜歡我,這事肯定能成,反正隻要能嫁給太子,怎樣我都願意。”
想到太子那長小時就精致漂亮得很,長大後,更俊美得不似凡人的相貌,長身玉立的身材與風姿,蔣三姑娘就激動不已,想要嫁給太子的心情十分堅定。
隻是她母親那透著冷意的聲音隨之響起,如同一盆涼水,當頭將她澆了個透心涼。
“那你可知道,為什麽你會突然失去給八公主當伴讀的機會?就因你慫恿八公主邀太子出宮遊花會,皇後就在一氣之下,將你們這些伴讀全都逐出宮,換上一批身份卑微,不敢打太子主意的伴讀。”
失去給八公主當伴讀的機會,沒了可以常去皇後的鳳元宮偶遇太子的機會,一直是蔣三姑娘最為遺憾的事。
但她母親此前安慰她,是因皇後娘娘覺得伴讀們的年齡比公主們的年齡大,想要為公主們換成年齡相仿的,她才沒將這事放在心上。
現在聽說竟是因為她的一點私心,惹得皇後不滿,才會直接將她們都趕出宮,蔣三姑娘不敢置信地瞪大雙眼。
“這怎麽可能?我可是娘娘的親侄女,她不可能會這麽對我?”
蔣二夫人恨其不爭的怒斥道。
“取消你的伴讀身份,就是娘娘的警告,她沒看上你,從沒考慮過要讓你嫁給太子,罷掉你大伯父的伯爵,是娘娘在警告我們蔣家,不要再對她的太子和公主動心思,她絕對不會因為蔣家是她的娘家,就給蔣家留任何情麵。”
備受打擊的蔣三姑娘傷心而又不甘地問道。
皇上見過何昌逸,確定好這件事後,宮中開始放出風聲,說是皇後見禦花園中的景致好,便打算在宮中舉辦一場賞花會,將會邀請京中許多閨秀參加。
而太子則會在當天於宮中組織一場詩文會,將會邀請京中一些青年才俊參加,受邀者不拘出身與官位。
這個消息迅速在京中引起軒然大波,實在是今上登基後,什麽賞花宴之類的聚會,都太罕見。
每次但凡出現,都會帶有明確目的。
這次的目的更是毫不掩飾,就差直接昭告天下,宮裏打算組織一場相親大會,受邀者是否參加,全憑自願,絕不強求。
可是就算宮裏的態度坦蕩,依舊引來許多猜疑,因為大家已經總結出某些經驗,宮裏肯定不會突然無端組織這麽一場相親會,隻會幫助京中未婚男女解決婚姻大事。
雖然這種沒有擺在明麵上,便是眾人都心知肚明的相親會,在京中還算常見,京中有些大族很熱衷組織這種成人之美的聚會。
但是當宮中突然要組織這麽一場時,所有人家都忍不住要多想想這其中是否有什麽深意。
當然,想的同時,並不耽誤各府迅速準備起來,有些自信能受邀者,已經開始準備將要參加賞花會行頭。
有些對自家是否能受邀一事沒把握的,則在想辦法打聽邀請名單,想給自家爭取一下。
還有些人夫人小姐則在舉行小圈子聚會,互通信息。
“你們打算讓家裏的孩子去嗎?”
即便是來自手帕交的詢問,這些夫人的迴複也有些含糊其詞。
“還沒想好呢,這事到底非同尋常,要聽我家老爺的安排。”
“是啊,我家還得聽老太爺的吩咐,現在聽到些風聲,還不確定到底是怎麽迴事,這事還真不好決定。”
“你們說,咱們那位一心幫皇上打理宮中產業的皇後娘娘,這次是不是又在撥算盤珠子?”
在場幾位都是世族夫人,早前那兩年,都沒少在皇後那裏消費大筆銀兩,也就近兩年她們自己主動避著,皇後也基本不再主動邀請,她們才不用再擔心自己的那點傍己銀子。
雖說當初在皇後那裏消費,都是你情我願的事,事後證明,那些銀子其實沒有白花,畢竟大家都是京中上層社交場合中的麵子人,能維護住體麵,該花的銀子絕對不能省。
可是主動花,跟被邀請到宮裏,在現場氣氛的迷惑下,不自覺地就大把大把的往外掏銀子的感覺,肯定不一樣。
尤其是前半輩子在京中隻是透明人,在出身、才華等方麵,樣樣都不如她們的皇後,僅憑著命好,就活成了這世間最尊貴的女人,讓她們這些驕傲了一輩子的世族貴婦,本就難免會感到有些不服氣。
“應該不會,宮裏這幾年推崇節儉,現在就是我們捧著大把的銀票去找萬繡坊,去訂製那些特別需要時間與手藝的衣服,也會被拒。”
有人不服氣得說道,“誰家養得沒有繡娘?不給做,我們自家做,憑什麽她想掙我們錢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地鼓勵我們買,她去掙別人錢,生意好到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要求我們節儉。”
聽到這話,其他幾人都做低頭喝茶狀,沒有一個人接話。
眼看現場因自己的話而冷場,那位夫人才意識到自己話中的不妥。
她們這些人的家中的確不缺繡娘,可是她們缺那種手藝最頂尖的繡娘,最具特色的設計,還缺特殊材料,還真說不起這種話。
若非如此,她們又不是傻的,憑什麽要拿著大把的銀票去請萬繡坊?隻因萬繡坊能提供的許多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才會成為無可替代的存在。
“唉,先不說這些了,我聽說這次的消息後,一直在想,宮裏的六公主和七公主都快及茾了,你們說,會不會?”
“我也有這麽個想法,名義上說是皇後娘娘要舉辦賞花會,實際上,說不定是為了太子舉辦的詩文會,三公主去年選駙馬,不也是太子出麵組織的。”
“原來你們想的是六公主和七公主?我還想著是不是皇後娘娘有意為太子選妃呢。”
這話讓場上再次變得有些冷場,最後草草散去,幾位夫人大半家中都有適齡女兒,很希望自家能出個太子妃。
可是皇後的態度堅定地不給太子議親,太子將要年滿十六周歲,已到適婚之齡,據說身邊不是護衛與內侍,就是老姑姑,連個伺候的宮女都沒有,可見皇後管得有多嚴。
但是現在連朝堂上的大人們都不敢提太子大婚一事,她們這些內宅婦人再怎麽焦慮,也無濟於事。
都說太子雖然喜武,身高體健,長相卻異常的斯文俊美,又是皇上膝下獨子,是板上釘釘的下任皇帝。
不像先帝朝時,家裏出個皇子妃,很有可能是禍非福,稍有不慎,就會搭上自己一大家子。
哪怕從趙家和蔣家的經曆看,當外戚好像不是一件多好的事,可是太子的情況或許不一樣呢?
當今是能在先帝的那些皇子中,笑到最後的那個,其心機深不可測,手段更是十分高明。
所以當今能夠做到不依靠母族與妻族,就登上高位,將朝堂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後來會做出這種不僅不重用,還親自打壓這兩家外戚的行為,好像不足為奇。
但是太子可不像皇上這般,被磨礪得精明隱忍,心性堅韌,而且大家都知道太子不喜讀書,不僅沒有正經入學,還尤為喜歡習武,很擅長騎馬射箭。
所以京中這些大族可謂是都盯著這次的賞花會,心中猶豫不已,若真是為太子選妃,他們肯定不願錯過,還需派出家中最優秀的女孩參會。
可他們若是會錯了意,宮裏是為給公主們選駙馬,才會大費周章地同時舉辦賞花會與詩文會,若讓自家最優秀的女孩參加這種相親會,豈不尷尬?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何殊本來並不知道因為這場相親會, 讓那些惦記著要給她當嶽丈、丈母娘的人,都感到左右為難。
但是隨著不少王公大臣向正寧帝打聽試探這件事,讓正寧帝感到頗為費解,實在被打聽得多了, 忍不住跟太子吐槽後, 何殊也就知道了。
“就算不是為了昌逸, 難道宮裏就不能舉辦這類聚會嗎?還是說,隻許他們一年四季換著花樣玩,宮裏就不行?那些人用得著反應這麽大嗎?”
聽到那些人想要打聽的目標, 何殊就已明白那些人的目的何在。
“給三皇姐選駙馬的事情,剛過去半年多, 那些人看到這次的動靜, 應該在私下裏都有所揣測,猜父皇和母後這次是打算給六皇妹與七皇妹選駙馬,還是為兒臣選太子妃呢。”
正寧帝聞言,不由得一愣, 他隻聽出那些人想要打聽這次的詩文會與賞花會, 是不是為了給兩位公主選駙馬而舉辦,還真沒往選太子妃的方麵考慮。
畢竟他與皇後都清楚太子是女兒, 根本不存在選太子妃的可能,太子本身更是連立個假太子妃的想法都沒有,也就不會往這方麵想。
“原來這才是他們反應這麽大的原因啊,難怪朕還覺得奇怪, 上次給你三皇姐選駙馬的時候,都沒見他們這麽重視, 怎麽這次誤會是要給小六、小七選駙馬, 他們的態度就變得這麽積極了呢。”
說完, 正寧帝忍不住失笑。
“原來他們都是惦記著要給你當未來的國丈啊,還真是不知者無畏!”
他願意聽太子的各種安排,可不代表他傻,經過這些年的默契配合,正寧帝早看出太子的某些行事風格。
其中就包括在不影響原則,破壞力有限的前提下,她一般會盡量無視某些人與事,盡量遵循那些陳規舊例。
但是隻要讓她感覺到那些已構成麻煩,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先下手為強,盡量降低某些人與事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造成的損失,對蔣家與趙家是這樣,對四公主也是這樣。
拋開她本是女兒身,不打算娶太子妃的事不說,她若是位真太子,絕對是誰家能有望成為她的嶽家,誰家就會倒黴。
不先不動聲色的將對方整治得不敢生出任何非分之想,不敢給她添任何麻煩,她就不會放心的娶人家姑娘。
“畢竟像兒臣這般地位穩如山的太子,曆朝曆代都不好找,要是他們的願望得以實現,這可是筆一本萬利的好生意,誰不上心?”
正寧帝點頭,“嗯,而且皇兒還是一位被朕給寵得不學無術,既沒本事也沒主見的太子,哈哈哈!”
說起外麵那些自作聰明的人,對太子做出的這些評價,正寧帝就覺得好笑不已。
他不懂什麽叫做扮豬吃虎,但這並不妨礙他很享受這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舒爽感,畢竟他也是這出戲的重要參與者。
何殊知道他在笑什麽,“是啊,在那些人看來,能將女兒嫁給兒臣,可是一樁百年難遇的好姻緣,絕對值得他們心心念念的惦記,並全力以赴的爭取。”
不學無術沒主見的未來帝王,意味著好掌控,需要依靠別人幫忙掌權執政,在其母族已被打壓下去的情況下,僅有的妻族就是最好的選擇,這些便是他們態度積極的盯著太子妃之位的最大動力。
趙家與蔣家這兩家外戚的下場,不僅沒有成為能他們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鑒,還成為讓他們更加想要上位,成為太子妻族的考量因素。
與此同時,蔣府的三姑娘在得知道宮裏將要舉辦的這場賞花會,不是為了給太子選妃後,正在哭著鬧著堅持不願配合她母親所做的安排。
皇後雖然親自出麵罷了蔣家的伯爵,對他們敢對八公主下手一事心存芥蒂,但那蔣家畢竟是她的娘家,還是要維持麵子情。
對蔣家而言,再怎麽氣恨皇後不顧娘家,做出親自罷免娘家爵位的行為,也不敢在明麵上露出自家的不滿與怨憤。
相反,他們還要更加用心地討好皇後,不敢讓外人看出雙方已經離心離德。
因為失去爵位後,他們蔣家還能在京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被人輕視與怠慢,靠的就是他們仍是皇後的娘家,太子的母族。
所以蔣家的女眷仍會按時進宮向皇後請安,逢年過節之際,宮中給蔣家的賞賜則如過去一般。
所以蔣二夫人已從皇後那裏知道些消息,這次的賞花會,既不是為給公主們選駙馬,更不是為了給太子選妃,參加賞花會的名額,肯定少不了蔣府的。
皇後給出的解釋,是她覺得宮裏近兩年太過冷清。
隨著用來改建為皇家療養院的那些宮院被隔出去後,生意十分紅火,分走大批的宮女內侍,使得宮裏的人減少了許多。
所以她就想要趁著春暖花開,組織這種聚會熱鬧熱鬧,不辜負禦花園中的美景。
雖然這個原因,與皇後近些年的行事風格有些不相符,讓人感到很難相信,可是蔣家人曾親眼見證皇後性情大變的過程,他們倒是比旁人更容易接受這種解釋。
蔣夫人知道女兒的心思,可她早已對之前的那些想法死了心。
“你比太子尚大一歲,已經年滿十八,皇後早就表明態度,絕對不會給太子早議親,再拖下去,隻是誤了你自己。”
蔣三姑娘不服氣地迴道,“聽說原平公主的母親,當年就是因為親事不順,拖到年齡大了後,嫁給陛下當側室。”
蔣二夫人的臉色瞬間大變,心中氣恨不已,決定要趕緊找出在她女兒身邊說這些閑話的人同時,冷聲質問道。
“這麽說,你也打著將自己拖成老姑娘,將來以親事不順的理由,嫁給太子當嬪妾的主意?你身為皇後娘娘嫡親的侄女,竟然沒出息地惦記著要與人為妾?”
蔣三姑娘不服氣地抹著眼淚迴道,“太子的側室,怎麽算是妾?何況皇後是我嫡親的姑母,隻要她願意出麵,等到太子到了適合議親的年齡,便是太子妃也使得,未必就是當側室。”
蔣二夫人瞪著自己的女兒,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之所以一直拒絕議親,對家裏給她選的人家再三挑剔,原來是因為她竟存這個心思。
要不是她打定主意要利用宮裏這次舉辦的賞花會,給女兒選個合適的好人家,才在無意間逼出對方的真正打算,她可能一直被蒙在鼓裏。
深吸一口氣,努力強壓下心中的憤怒後,蔣二夫人才不動聲色地問道。
“是誰告訴你這些的?”
見她母親不怎麽反對的樣子,蔣三姑娘心中大喜,趕緊迴道。
“是大堂姐說的,她說家裏就我年齡合適,身份也般配,還打小就和太子認識,姑母也喜歡我,這事肯定能成,反正隻要能嫁給太子,怎樣我都願意。”
想到太子那長小時就精致漂亮得很,長大後,更俊美得不似凡人的相貌,長身玉立的身材與風姿,蔣三姑娘就激動不已,想要嫁給太子的心情十分堅定。
隻是她母親那透著冷意的聲音隨之響起,如同一盆涼水,當頭將她澆了個透心涼。
“那你可知道,為什麽你會突然失去給八公主當伴讀的機會?就因你慫恿八公主邀太子出宮遊花會,皇後就在一氣之下,將你們這些伴讀全都逐出宮,換上一批身份卑微,不敢打太子主意的伴讀。”
失去給八公主當伴讀的機會,沒了可以常去皇後的鳳元宮偶遇太子的機會,一直是蔣三姑娘最為遺憾的事。
但她母親此前安慰她,是因皇後娘娘覺得伴讀們的年齡比公主們的年齡大,想要為公主們換成年齡相仿的,她才沒將這事放在心上。
現在聽說竟是因為她的一點私心,惹得皇後不滿,才會直接將她們都趕出宮,蔣三姑娘不敢置信地瞪大雙眼。
“這怎麽可能?我可是娘娘的親侄女,她不可能會這麽對我?”
蔣二夫人恨其不爭的怒斥道。
“取消你的伴讀身份,就是娘娘的警告,她沒看上你,從沒考慮過要讓你嫁給太子,罷掉你大伯父的伯爵,是娘娘在警告我們蔣家,不要再對她的太子和公主動心思,她絕對不會因為蔣家是她的娘家,就給蔣家留任何情麵。”
備受打擊的蔣三姑娘傷心而又不甘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