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作者:黃柏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一出,眾人都放心不少,瑞王妃是奇珍閣的大掌櫃,在合城也是數得上號的人物,與草原蠻族那邊也沒少打交道,消息比一般人靈通。
若是邊關有起戰事的危險,對方肯定不會任由他們毫無準備地迴去。
正式的急奏還在路上的時候,何殊這邊已收到由奇珍閣的信鴿渠道,在短時間內發迴的秘信。
看到信上說,因草原上的多個區域發生大旱,尤其是草原深處的一些部落,因損失太過慘重,難以熬過今年的冬季,已經決定組織各部落,對大安的邊境發起大規模入侵。
與大安接壤的外圍區域蠻族部落在大安的幫助下,損失的牲口有限,日子過得正滋潤,不願加入草原部落聯軍。
可是他們隻是這些部落實力有限,不是那些從草原深處出來的大批部落的對手,若是拒絕反抗,估計會被對方先給宰了祭旗,還要順便將他們的財產搶走。
所以那些與大安合作默契的蠻族在得到消息後,趕緊給大安的邊境駐軍傳信,並設法藏匿自家的牛羊與糧食等財產。
另一邊卻擺出自家也因旱災損失慘重,連馬都死掉很多,很樂意加入聯軍的積極態度。
正寧帝鬱悶地歎了口氣,“還以為有皇兒實施的互市政策,那草原蠻族遲早會是我們大安的囊中之物,沒想到他們這次竟然還給整場大活。”
前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經曆,讓何殊天然的反感與排斥戰爭,所以她一直以來,想的都是盡量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但她並不會天真地以為,其他人也與她是同一個想法,甚至她比這個時代的人,更加清楚國家武力的重要性。
所以她這些年來,不惜頂著‘重武輕文’的草包頭銜,也要堅定不移地一再增加大安在軍隊與武器研發方麵的投入。
“事實證明,我們所實施的雙邊貿易策略,還是相當有效的,那些在互市中吃到甜頭的部落,都忙著給我們傳信,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正寧帝當然也知道,可他更知道草原深處那些驍勇善戰的草原蠻族的威脅有多大。
何況這次還是那些部落聯合起來,組成人數多達近五十萬的聯軍,給大安帶來的威脅與壓力更是空前的大。
“這也是個問題,好不容易與外圍那些部落達成良好的合作關係,他們如今也被迫加入到聯軍中,到時候打起來難分敵我,被殺了怎麽辦,前麵幾年下的功夫豈不白費了?”
想起這些,正寧帝就是滿心的愁緒,對那些發動戰爭的敵人深惡痛絕。
何殊當然知道她老爹一遇上這種事,就會變得手足無措,毫無應對之力,便露出仿佛胸有成竹的笑容安撫道。
“父皇不用擔心,現在的形勢與早前不同,我們已經擁有一些主動權,外圍那些無意戰爭,心在我們這邊的蠻族部落,或許就是我們的機會,兒臣這就給夷北軍下指示。”
聽到何殊說得這麽肯定,好像很有信心的樣子,正寧帝好奇地問道。
“皇兒打算怎麽做?那可是近五十萬的蠻族大軍,不算外圍的近十萬,也有三十四萬人馬。”
縱觀過往的那些曆史,就能發現,一旦發生這等大規模的戰爭,每次都能讓大安損失慘重,丟城失地都是常事。
何殊起身拉下一份草原部落的分布圖,這是一份在蠻族人的輔助下,耗時許久才繪製出一份頗為詳盡的地圖。
“那些蠻族瑞已組成聯軍,如今已往我們大安邊境這邊來,他們後方的幾大王庭正處空虛狀態,隻要我們的人能在那些蠻族的配合下,繞開聯軍途經區域,直接在短時間內,千裏奔襲這些王庭,就能抄了他們的大後方,實施斬首行動。”
“再讓外圍的這些蠻族人,瞅準時機在聯軍中散布後方王庭已被攻破的消息,擾亂軍心,隻要這時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唿,就能有機會解決掉聯軍中的那些首領。”
對於外圍這些部落而言,能夠趁此機會擺脫那些王庭的控製與剝削,從而在蠻族內部獲取統治地位,絕對是他們不遺餘力要做的事。
何殊從不認為這世上會存在一勞永逸,在她看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平靜無波的表麵之下,往往會暗波湧動,所以他們需要做到時時居安思危。
這也正是她此前一直灌輸給正寧帝與皇後的思想,才能讓他們沒有耽於享受權勢富貴,而是始終懷著積極努力的心態奮鬥,從不敢鬆懈,畢竟自家還藏著一個大秘密。
所以她在邊關實施雙邊互市的惠政的同時,也利用雙方之間的關係和睦,讓夷北軍往草原上派了不少人。
那些人不僅成功繪製出草原上的詳細地圖,其中一部分特意挑出來的方向感強,記性特別的人,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活地圖。
為的就是方便在關鍵時候,可以實施這種精準打擊,而如今,正是需要用到這些後手的關鍵時刻。
若是操作得好了,對方組成聯軍,試圖入侵在大安的行為,很有可能會成為大安從此徹底反製草原蠻族的一個契機。
正寧帝不懂兵法,所以他不知道太子的這個計劃是否可行。
“希望皇兒的計劃可以成功吧,若是正麵打起來,我們大安的這個損失可就大了。”
且不說大軍出戰的各種物資損耗,單說那動輒就會造成的數以萬計的傷亡,更加讓人心痛,畢竟那些可都是大安的壯勞力。
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深受何殊的某些觀念影響,考慮這種損失時,正寧帝的這些想法可以說是很有何殊的風格。
何殊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計劃一定能成功,畢竟她所能給出的隻是一個作戰思路,至於具體將會如何操作,需要看身在前線的夷北軍將士。
執掌夷北軍的胡慶元是大駙馬,曾是武將世家,早年也曾因功獲得爵位,隻是隨著他的祖父戰死沙場,還讓朝廷吃了敗仗,便被罷了爵位。
這是何殊當年選他作為大駙馬候選人時,調查得出的信息,直到宋太師死前曝出那些真相,何殊才知道,原來大駙馬的祖父也是死於西陽平叛之戰中。
胡慶元早逝的父親當年在平叛之戰中身受重傷,雖然勉強活命,卻是再也上不得戰場,家裏被罷了爵位,還要感謝先帝沒有追究胡家的戰敗之責。
父母相繼離世後,胡慶元小小年紀就投身軍中,因戰功而步步高升,後來被何殊看重,選為駙馬候選人,又被大公主挑中,成為大駙馬。
這是一位不僅自身的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因家中世代據守合城邊境的家族淵源,對蠻族的戰鬥風格也十分了解的將軍。
命他執掌夷北軍後,早年時常來擾邊的那些蠻族,被夷北軍給打得聞風喪膽,為後來的順利互市打下良好基礎。
畢竟那些草原蠻族素來信奉強者為尊的原則,打不服,或是看到對手弱,他們就會隻想做無本生意,壓根就不屑與人談合作,或是出爾反爾。
何殊所做出的指示,通過秘密渠道發出去的同時,已經開始備戰的夷北軍大營這邊,上下都充斥著一股凝重的肅殺氛圍。
“大將軍,我們要不要先將合城與周圍村鎮的百姓撤離,對方這次來勢洶洶,正式打起來後,戰勢難料,很有可能會波及那些普通百姓。”
沒等胡慶元開口,就有其他將軍接過話道。
“邊關在近幾年來,常住人口數量已增加一倍不止,又即將要到秋收季節,這麽多的百姓能給遷到哪裏?”
“合城新修的城牆十分牢固,將城外那些百姓都遷到城內,讓他們將那些將要成熟的糧食先收了。”
“按說你這個辦法還不錯,可是一來城中不一定能容納得下那麽多城外居民,二來萬一合城遭遇圍困,或是被攻破,這個損失將會更大,朝廷這些年再三強調,要求我們這些駐軍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不管是遇上天災人禍,都要將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視為第一任務。”
胡慶元抬手製止住將要起爭執的下屬,皺眉思索道。
“今時不同往日,我們也應該調整作戰思路,不要總將正麵戰爭視為唯一方式,要想想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優勢,爭取做到能以最小的傷亡損失,取得最大戰果。”
在場眾人聞愣了一下,有人忍不住開玩笑道。
“大將軍,與此前相比,我們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部分蠻族和我們關係好,不僅沒有打仗的想法,還願意為我們通風報信,我們幹脆鼓動他們造反,與我們來個裏應外合,讓他們幹掉那些來自各大草原王庭的首領,讓他們不戰而退算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此話一出, 在場除了大將軍,其他人都大笑起來,本來凝重的氛圍也因此而變得輕鬆不少。
但在發現大將軍不僅沒有笑,還露出若有所思有反應時, 其他人的笑容緩緩凝在臉上, 有些費解的彼此看了一眼, 發現大家都挺茫然,開玩笑的那位陳副將趕緊解釋道。
“大將軍,末將隻是隨口開個玩笑而已, 這事不現實嘛,那些來各大王庭的大部落人數那麽多, 外圍這些部落根本不是對手, 就算造反也隻是送命而已,他們不可能願意配合。”
眾人都紛紛點頭,這也是大家為什麽都當玩笑話,一笑了之的原因。
胡慶元卻皺眉思索道, “不, 你的話提醒了我,若有我們夷北軍的配合, 再說動那些蠻族,你的想法其實具有一定可操作性,隻是這件事的確不容易做。”
但是若能順利做成,絕對是大功一件, 能以最小的傷亡損失取得最大勝利。
暫先放下心中的那點想法,胡慶元環視在場眾人道。
“我們年初裝備的那批火銃不僅方便攜帶, 威力也更強, 再配合那些床弩之類的遠程大型殺傷武器, 肯定能將對手阻在邊境之外,將要起戰事的消息,可以流言的方式,暫先散布出去,讓老百姓們有些心理準備,邊境沒有失守之危前,不必強行組織百姓搬遷。”
接下來的時間裏,眾將又商討了一下各營帳中的人員及武器裝備等信息,初步製定一個對戰方案後,才結束這次的會談。
先帝時期為了集中掌握兵權,隻給各軍的最高將領管理軍隊權力,想要調用大軍,需要得到皇上的手諭。
到了正寧帝這裏,繼承的也是這種兵權集中製,隻是相較於先帝時期,給了各地駐軍將領放寬了一些權限,在事急從權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範圍內的調兵權。
因為有對方的內部人士幫忙通報信,夷北軍這次可以說是草原那邊剛開始調集聯軍,這邊就已得到消息,經朝廷與夷北軍都留下了足夠的反應時間。
之前對互市一事,尚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反對心理的胡慶元通過這件事,總算是看明白了宮裏用心良苦。
在他眼裏不堪教化,哪怕得了大安的好處,仍會對大安構成威脅的那些蠻族人,在這種關係到生死的大戰麵前,還不忘及時給大安通風報信的舉動,讓他一邊感慨那些蠻族也不是不能處,隻要利益到位即可。
另一邊又肯定了自己的某些判斷,例如那些人確實不堪教化,對自己的族群都談不上什麽忠誠,為了一己私心,轉頭就能出賣。
大公主聽到丈夫的感慨,不禁失笑,她的丈夫是個直爽性格,怎麽可能理解得了宮裏那位的心思算計,就算他現在悟出了那麽一點,但也就是皮毛而已。
“相公不用擔心,奇珍閣那邊傳信快,皇弟知道這邊的形勢後,應當很快就有旨意示下。”
胡慶元有些不解地問道,“皇弟?夫人是說太子殿下?這麽大的事,應該是由陛下決斷吧?”
大公主這才發現自己因為想到太子,就順口透露了某些真相。
本想改口,但她隨後便想到太子已然年滿十七歲,將近及冠之齡,某些真相也是時候該讓大駙馬有個心理準備了。
“外麵人老說皇弟重武輕文,而他在這些方麵,也確實挺有天分,對於這次的事,皇弟肯定會給出合適的建議。”
這就是離得遠的弊端,因為離得遠,直接打交道的機會少,對於某些真相,知道的還沒外人多。
在胡慶元的印象中,自家小舅子,就是一位深受皇上與皇後寵愛,卻很難得地沒有被寵壞,性格一向沉穩大氣的小太子。
也能理解,畢竟皇上膝下那麽多的公主,隻有這麽一個兒子,若沒有這個兒子傍身,沒有繼承人,即便皇上具有雄才大略,他的皇位恐怕也坐不穩。
但是胡慶元雖然不像大多數外麵人所認為的那樣,認為太子是個不通文墨的草包,但他覺得妻子說得也不靠譜。
那位在深宮中長大的太子,就算喜歡習武,身手不錯,騎馬射箭的水平也很不錯,沒在戰場上曆練過,如何能對如此關鍵的戰役提出有用的建議,就算要紙上談兵,那前提也是要讀書。
當然,顧慮到妻子的麵子,胡慶元並沒有直接反駁什麽。
“太子的建議,臣當然會很重視,不過我們還是要把握機會,先做好各方麵的應戰準備,不能等到朝廷的旨意正式抵達後,再倉促地上陣。”
說完,胡慶元猶豫了一下,還是建議道。
“夫人還是先帶著孩子們去高威府住段時間吧,陽平他們近期不是去了那裏嗎?你們姐妹正好聚聚。”
大公主迅速領會到丈夫的安排,態度堅定的迴道。
“我們不走,我相信相公一定能率領夷北軍守住邊境,大獲全勝。”
她既是公主,又是大將軍夫人,一旦在這種時候後撤,相當於是不信任夷北軍的作戰能力,對士氣是種莫大的打擊。
胡慶元猶豫的地方也在這裏,隻是人都難免有私心,他自己縱然是戰死沙場也絕對不會後退,但是妻子兒女是他的全部,他不忍讓他們承受任何風險。
“夫人不要著急,我們夷北軍近些年雖然不曾經曆大戰,但在平時從沒疏於訓練,絕對有信心守住邊境,主要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他們派人偷襲,夫人和孩子們就會是他們的最大目標。”
蠻族那邊也都知道夷北軍大將軍的夫人是公主的事,若能捉拿住公主與大將軍的兒女,對蠻族而言,絕對是個莫大收獲。
所以他們若是留下,處境遠比那些在官方的統一規劃下,關鍵時候可以躲入家家必備的地窖或暗室中,頂多隻會損失一些財產的普通百姓強。
大公主卻態度堅定地迴道,“就算存在被偷襲的風險,我們也不會撤離,我們要留在這裏,表明我們相信夷北軍一定能守護好大安的邊境,也能保護好我們這些大安子民的態度。”
胡慶元感動而又無奈地歎了口氣,隻能選擇尊重她這個一心為他考慮的決定。
沒過幾天,收到奇珍閣派人送來上諭時,胡慶元的心情本還有些沉重,隻想在可以的範圍內,竭盡全力的多為府上安排些好手,保護他的妻子兒女的安全,以備不測。
可是看了上諭中做出的戰略指示,胡慶元頓時心情一振,心中的顧慮全消。
陳副將那日開玩笑般提到的‘策反’,他後來也曾反複思考過,卻因始終想不出可以完善那個策略,將其變為現實在的周全方案,隻得無奈放棄。
若是邊關有起戰事的危險,對方肯定不會任由他們毫無準備地迴去。
正式的急奏還在路上的時候,何殊這邊已收到由奇珍閣的信鴿渠道,在短時間內發迴的秘信。
看到信上說,因草原上的多個區域發生大旱,尤其是草原深處的一些部落,因損失太過慘重,難以熬過今年的冬季,已經決定組織各部落,對大安的邊境發起大規模入侵。
與大安接壤的外圍區域蠻族部落在大安的幫助下,損失的牲口有限,日子過得正滋潤,不願加入草原部落聯軍。
可是他們隻是這些部落實力有限,不是那些從草原深處出來的大批部落的對手,若是拒絕反抗,估計會被對方先給宰了祭旗,還要順便將他們的財產搶走。
所以那些與大安合作默契的蠻族在得到消息後,趕緊給大安的邊境駐軍傳信,並設法藏匿自家的牛羊與糧食等財產。
另一邊卻擺出自家也因旱災損失慘重,連馬都死掉很多,很樂意加入聯軍的積極態度。
正寧帝鬱悶地歎了口氣,“還以為有皇兒實施的互市政策,那草原蠻族遲早會是我們大安的囊中之物,沒想到他們這次竟然還給整場大活。”
前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經曆,讓何殊天然的反感與排斥戰爭,所以她一直以來,想的都是盡量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但她並不會天真地以為,其他人也與她是同一個想法,甚至她比這個時代的人,更加清楚國家武力的重要性。
所以她這些年來,不惜頂著‘重武輕文’的草包頭銜,也要堅定不移地一再增加大安在軍隊與武器研發方麵的投入。
“事實證明,我們所實施的雙邊貿易策略,還是相當有效的,那些在互市中吃到甜頭的部落,都忙著給我們傳信,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正寧帝當然也知道,可他更知道草原深處那些驍勇善戰的草原蠻族的威脅有多大。
何況這次還是那些部落聯合起來,組成人數多達近五十萬的聯軍,給大安帶來的威脅與壓力更是空前的大。
“這也是個問題,好不容易與外圍那些部落達成良好的合作關係,他們如今也被迫加入到聯軍中,到時候打起來難分敵我,被殺了怎麽辦,前麵幾年下的功夫豈不白費了?”
想起這些,正寧帝就是滿心的愁緒,對那些發動戰爭的敵人深惡痛絕。
何殊當然知道她老爹一遇上這種事,就會變得手足無措,毫無應對之力,便露出仿佛胸有成竹的笑容安撫道。
“父皇不用擔心,現在的形勢與早前不同,我們已經擁有一些主動權,外圍那些無意戰爭,心在我們這邊的蠻族部落,或許就是我們的機會,兒臣這就給夷北軍下指示。”
聽到何殊說得這麽肯定,好像很有信心的樣子,正寧帝好奇地問道。
“皇兒打算怎麽做?那可是近五十萬的蠻族大軍,不算外圍的近十萬,也有三十四萬人馬。”
縱觀過往的那些曆史,就能發現,一旦發生這等大規模的戰爭,每次都能讓大安損失慘重,丟城失地都是常事。
何殊起身拉下一份草原部落的分布圖,這是一份在蠻族人的輔助下,耗時許久才繪製出一份頗為詳盡的地圖。
“那些蠻族瑞已組成聯軍,如今已往我們大安邊境這邊來,他們後方的幾大王庭正處空虛狀態,隻要我們的人能在那些蠻族的配合下,繞開聯軍途經區域,直接在短時間內,千裏奔襲這些王庭,就能抄了他們的大後方,實施斬首行動。”
“再讓外圍的這些蠻族人,瞅準時機在聯軍中散布後方王庭已被攻破的消息,擾亂軍心,隻要這時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唿,就能有機會解決掉聯軍中的那些首領。”
對於外圍這些部落而言,能夠趁此機會擺脫那些王庭的控製與剝削,從而在蠻族內部獲取統治地位,絕對是他們不遺餘力要做的事。
何殊從不認為這世上會存在一勞永逸,在她看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平靜無波的表麵之下,往往會暗波湧動,所以他們需要做到時時居安思危。
這也正是她此前一直灌輸給正寧帝與皇後的思想,才能讓他們沒有耽於享受權勢富貴,而是始終懷著積極努力的心態奮鬥,從不敢鬆懈,畢竟自家還藏著一個大秘密。
所以她在邊關實施雙邊互市的惠政的同時,也利用雙方之間的關係和睦,讓夷北軍往草原上派了不少人。
那些人不僅成功繪製出草原上的詳細地圖,其中一部分特意挑出來的方向感強,記性特別的人,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活地圖。
為的就是方便在關鍵時候,可以實施這種精準打擊,而如今,正是需要用到這些後手的關鍵時刻。
若是操作得好了,對方組成聯軍,試圖入侵在大安的行為,很有可能會成為大安從此徹底反製草原蠻族的一個契機。
正寧帝不懂兵法,所以他不知道太子的這個計劃是否可行。
“希望皇兒的計劃可以成功吧,若是正麵打起來,我們大安的這個損失可就大了。”
且不說大軍出戰的各種物資損耗,單說那動輒就會造成的數以萬計的傷亡,更加讓人心痛,畢竟那些可都是大安的壯勞力。
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深受何殊的某些觀念影響,考慮這種損失時,正寧帝的這些想法可以說是很有何殊的風格。
何殊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計劃一定能成功,畢竟她所能給出的隻是一個作戰思路,至於具體將會如何操作,需要看身在前線的夷北軍將士。
執掌夷北軍的胡慶元是大駙馬,曾是武將世家,早年也曾因功獲得爵位,隻是隨著他的祖父戰死沙場,還讓朝廷吃了敗仗,便被罷了爵位。
這是何殊當年選他作為大駙馬候選人時,調查得出的信息,直到宋太師死前曝出那些真相,何殊才知道,原來大駙馬的祖父也是死於西陽平叛之戰中。
胡慶元早逝的父親當年在平叛之戰中身受重傷,雖然勉強活命,卻是再也上不得戰場,家裏被罷了爵位,還要感謝先帝沒有追究胡家的戰敗之責。
父母相繼離世後,胡慶元小小年紀就投身軍中,因戰功而步步高升,後來被何殊看重,選為駙馬候選人,又被大公主挑中,成為大駙馬。
這是一位不僅自身的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因家中世代據守合城邊境的家族淵源,對蠻族的戰鬥風格也十分了解的將軍。
命他執掌夷北軍後,早年時常來擾邊的那些蠻族,被夷北軍給打得聞風喪膽,為後來的順利互市打下良好基礎。
畢竟那些草原蠻族素來信奉強者為尊的原則,打不服,或是看到對手弱,他們就會隻想做無本生意,壓根就不屑與人談合作,或是出爾反爾。
何殊所做出的指示,通過秘密渠道發出去的同時,已經開始備戰的夷北軍大營這邊,上下都充斥著一股凝重的肅殺氛圍。
“大將軍,我們要不要先將合城與周圍村鎮的百姓撤離,對方這次來勢洶洶,正式打起來後,戰勢難料,很有可能會波及那些普通百姓。”
沒等胡慶元開口,就有其他將軍接過話道。
“邊關在近幾年來,常住人口數量已增加一倍不止,又即將要到秋收季節,這麽多的百姓能給遷到哪裏?”
“合城新修的城牆十分牢固,將城外那些百姓都遷到城內,讓他們將那些將要成熟的糧食先收了。”
“按說你這個辦法還不錯,可是一來城中不一定能容納得下那麽多城外居民,二來萬一合城遭遇圍困,或是被攻破,這個損失將會更大,朝廷這些年再三強調,要求我們這些駐軍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不管是遇上天災人禍,都要將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視為第一任務。”
胡慶元抬手製止住將要起爭執的下屬,皺眉思索道。
“今時不同往日,我們也應該調整作戰思路,不要總將正麵戰爭視為唯一方式,要想想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優勢,爭取做到能以最小的傷亡損失,取得最大戰果。”
在場眾人聞愣了一下,有人忍不住開玩笑道。
“大將軍,與此前相比,我們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部分蠻族和我們關係好,不僅沒有打仗的想法,還願意為我們通風報信,我們幹脆鼓動他們造反,與我們來個裏應外合,讓他們幹掉那些來自各大草原王庭的首領,讓他們不戰而退算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此話一出, 在場除了大將軍,其他人都大笑起來,本來凝重的氛圍也因此而變得輕鬆不少。
但在發現大將軍不僅沒有笑,還露出若有所思有反應時, 其他人的笑容緩緩凝在臉上, 有些費解的彼此看了一眼, 發現大家都挺茫然,開玩笑的那位陳副將趕緊解釋道。
“大將軍,末將隻是隨口開個玩笑而已, 這事不現實嘛,那些來各大王庭的大部落人數那麽多, 外圍這些部落根本不是對手, 就算造反也隻是送命而已,他們不可能願意配合。”
眾人都紛紛點頭,這也是大家為什麽都當玩笑話,一笑了之的原因。
胡慶元卻皺眉思索道, “不, 你的話提醒了我,若有我們夷北軍的配合, 再說動那些蠻族,你的想法其實具有一定可操作性,隻是這件事的確不容易做。”
但是若能順利做成,絕對是大功一件, 能以最小的傷亡損失取得最大勝利。
暫先放下心中的那點想法,胡慶元環視在場眾人道。
“我們年初裝備的那批火銃不僅方便攜帶, 威力也更強, 再配合那些床弩之類的遠程大型殺傷武器, 肯定能將對手阻在邊境之外,將要起戰事的消息,可以流言的方式,暫先散布出去,讓老百姓們有些心理準備,邊境沒有失守之危前,不必強行組織百姓搬遷。”
接下來的時間裏,眾將又商討了一下各營帳中的人員及武器裝備等信息,初步製定一個對戰方案後,才結束這次的會談。
先帝時期為了集中掌握兵權,隻給各軍的最高將領管理軍隊權力,想要調用大軍,需要得到皇上的手諭。
到了正寧帝這裏,繼承的也是這種兵權集中製,隻是相較於先帝時期,給了各地駐軍將領放寬了一些權限,在事急從權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範圍內的調兵權。
因為有對方的內部人士幫忙通報信,夷北軍這次可以說是草原那邊剛開始調集聯軍,這邊就已得到消息,經朝廷與夷北軍都留下了足夠的反應時間。
之前對互市一事,尚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反對心理的胡慶元通過這件事,總算是看明白了宮裏用心良苦。
在他眼裏不堪教化,哪怕得了大安的好處,仍會對大安構成威脅的那些蠻族人,在這種關係到生死的大戰麵前,還不忘及時給大安通風報信的舉動,讓他一邊感慨那些蠻族也不是不能處,隻要利益到位即可。
另一邊又肯定了自己的某些判斷,例如那些人確實不堪教化,對自己的族群都談不上什麽忠誠,為了一己私心,轉頭就能出賣。
大公主聽到丈夫的感慨,不禁失笑,她的丈夫是個直爽性格,怎麽可能理解得了宮裏那位的心思算計,就算他現在悟出了那麽一點,但也就是皮毛而已。
“相公不用擔心,奇珍閣那邊傳信快,皇弟知道這邊的形勢後,應當很快就有旨意示下。”
胡慶元有些不解地問道,“皇弟?夫人是說太子殿下?這麽大的事,應該是由陛下決斷吧?”
大公主這才發現自己因為想到太子,就順口透露了某些真相。
本想改口,但她隨後便想到太子已然年滿十七歲,將近及冠之齡,某些真相也是時候該讓大駙馬有個心理準備了。
“外麵人老說皇弟重武輕文,而他在這些方麵,也確實挺有天分,對於這次的事,皇弟肯定會給出合適的建議。”
這就是離得遠的弊端,因為離得遠,直接打交道的機會少,對於某些真相,知道的還沒外人多。
在胡慶元的印象中,自家小舅子,就是一位深受皇上與皇後寵愛,卻很難得地沒有被寵壞,性格一向沉穩大氣的小太子。
也能理解,畢竟皇上膝下那麽多的公主,隻有這麽一個兒子,若沒有這個兒子傍身,沒有繼承人,即便皇上具有雄才大略,他的皇位恐怕也坐不穩。
但是胡慶元雖然不像大多數外麵人所認為的那樣,認為太子是個不通文墨的草包,但他覺得妻子說得也不靠譜。
那位在深宮中長大的太子,就算喜歡習武,身手不錯,騎馬射箭的水平也很不錯,沒在戰場上曆練過,如何能對如此關鍵的戰役提出有用的建議,就算要紙上談兵,那前提也是要讀書。
當然,顧慮到妻子的麵子,胡慶元並沒有直接反駁什麽。
“太子的建議,臣當然會很重視,不過我們還是要把握機會,先做好各方麵的應戰準備,不能等到朝廷的旨意正式抵達後,再倉促地上陣。”
說完,胡慶元猶豫了一下,還是建議道。
“夫人還是先帶著孩子們去高威府住段時間吧,陽平他們近期不是去了那裏嗎?你們姐妹正好聚聚。”
大公主迅速領會到丈夫的安排,態度堅定的迴道。
“我們不走,我相信相公一定能率領夷北軍守住邊境,大獲全勝。”
她既是公主,又是大將軍夫人,一旦在這種時候後撤,相當於是不信任夷北軍的作戰能力,對士氣是種莫大的打擊。
胡慶元猶豫的地方也在這裏,隻是人都難免有私心,他自己縱然是戰死沙場也絕對不會後退,但是妻子兒女是他的全部,他不忍讓他們承受任何風險。
“夫人不要著急,我們夷北軍近些年雖然不曾經曆大戰,但在平時從沒疏於訓練,絕對有信心守住邊境,主要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他們派人偷襲,夫人和孩子們就會是他們的最大目標。”
蠻族那邊也都知道夷北軍大將軍的夫人是公主的事,若能捉拿住公主與大將軍的兒女,對蠻族而言,絕對是個莫大收獲。
所以他們若是留下,處境遠比那些在官方的統一規劃下,關鍵時候可以躲入家家必備的地窖或暗室中,頂多隻會損失一些財產的普通百姓強。
大公主卻態度堅定地迴道,“就算存在被偷襲的風險,我們也不會撤離,我們要留在這裏,表明我們相信夷北軍一定能守護好大安的邊境,也能保護好我們這些大安子民的態度。”
胡慶元感動而又無奈地歎了口氣,隻能選擇尊重她這個一心為他考慮的決定。
沒過幾天,收到奇珍閣派人送來上諭時,胡慶元的心情本還有些沉重,隻想在可以的範圍內,竭盡全力的多為府上安排些好手,保護他的妻子兒女的安全,以備不測。
可是看了上諭中做出的戰略指示,胡慶元頓時心情一振,心中的顧慮全消。
陳副將那日開玩笑般提到的‘策反’,他後來也曾反複思考過,卻因始終想不出可以完善那個策略,將其變為現實在的周全方案,隻得無奈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