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怎樣,沈卓這次突然被召迴京,很有可能會得到升遷, 文山府的這些官吏都對他的離開表示不舍與恭賀。


    沈卓也能隱隱猜到自己這次被突然召迴京, 很有可能是因另有重任。


    隻是他心中有些不解,畢竟他十分確定, 上邊那位在用人時,會綜合考慮許多因素,以他年僅十八歲,剛入仕三年的年齡和資曆, 能成為六品官,已經算是破格提拔。


    短時間內再次得到提拔, 實在不像是那位的用人風格, 因為沈卓自認還算有自知之明。


    自身的這點本事若與別人相比, 好像還算不錯,但在對方麵前實在不值一提,絲毫沒有能讓對方另眼相看的地方。


    懷著這種有些疑惑的心情,悄然離開文山府迴京後,沒讓沈卓多等,就接到召他入宮覲見的上諭。


    時隔半年多,再次見到太子,哪怕已在何昌逸的信中聽說太子在朝堂上當眾剪發一事,沈卓仍然感到心神有些受衝擊。


    不過他迅速反應過來,恭敬地向對方施禮。


    何殊笑著抬手示意道,“沈卿不用多禮,坐下吧,”


    在對方道過謝,並坐下後,她才直奔主題地問道。


    “對於西月正式並入大安一事,沈卿應當已經有所耳聞了吧?”


    沈卓頓時心中一動,瞬間確定了對方這次召自己迴京的原因,坦然迴道。


    “微臣迴京後,已經聽人提起過朝廷將並入大安的西月劃分為三省的消息。”


    迴到京中後,滿耳都是西月並入大安,將被劃為三省,朝廷將要往三省派官的消息,為此,京裏近來可謂是熱鬧非凡。


    他也瞬間意識到,自己突然被召迴京的事,很有可能與此事有關,此刻聽到太子直接問起,他已基本可以確定自己的猜測。


    何殊點頭道,“孤有意讓你以從五品的官階,前往安西省掛任四品知府,不知沈卿意下如何?”


    曾經的西月國現已被劃分為安西、安月、安和三省,在會盡量留任當地原有的官員,還需犒勞功臣、安撫西月舊勢力的情況下,一個四品知府的位置可以說是非常關鍵。


    準確地說,不僅知府一職,對於大安將要派往三省的所有官吏名單,每一個何殊都很仔細。


    因為這些人將代表著大安,若不能獲得當地百姓的認可,稍有不慎,就容易發生衝突矛盾,讓當地百姓對大安生出敵對情緒。


    不想用暴力與高壓手段強迫曾經的西月百姓,必須要接受大安的管轄,就隻能用懷柔手段去籠絡人心,對於名單上的這些官吏而言,此去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考慮到沈卓的家庭情況有些特殊,何殊決定先征詢一下沈卓的個人意見,沒有直接給對方下任命。


    聽到太子張口就是‘知府’,沈卓有些蒙,愣了一下反應過來,趕緊迴道。


    “微臣何德何能,竟能得殿下如此看重,隻是這知府一職,微臣實在惶恐,恐因能力有限,有負殿下的厚望!”


    這是沈卓此前從未想過的位置,哪怕他知道太子的意思,是讓他以從五品的品級高任四品知府,對他而言,這份信重著實讓他感到意外和無措。


    何殊抬手製止道,“孤敢信你、用你,當然是因孤對你的能力與品性有信心,西月一地經此大變,想要盡快穩定民心,恢複生產,對地方官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要求很高,孤相信你有這個能力,隻是考慮到你的家庭情況,孤才想要先征詢一下你的個人意見。”


    聽到對方這番直白的信任與理解,讓沈卓動容不已,下意識抬頭看向對方,看到的是對方的認真與肯定。


    “多謝殿下的體恤與厚愛,因殿下的關照,家中長輩在京中生活順遂,對微臣外放之事,並無異議,微臣願意聽候差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厚望!”


    按照沈卓早前的想法,是在外放時,將祖父母都帶到任上,方便他在膝下盡孝。


    結果進京後,因太子的用心安排,兩位老人都在那座小院裏住出了感情,又有表姐一家陪在身邊,每日過得充實而又熱鬧,身康體健,根本不在乎他這個孫子會被外放到哪的事,也不打算隨他奔波。


    沈卓知道,這既是二位老人對他的體恤與支持,也是他們對他寄予厚望的態度,盼著他能夠為朝廷多立功,讓他們感到與有榮焉。


    畢竟他祖父至今仍對朝廷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總覺得自家算是欠了朝廷一條命。


    而沈卓自己心裏清楚,豈止是一條命,他祖父若有個三長兩短,他祖母也難以獨活,失去祖父母的打擊,會讓他自己也沒了半條命。


    何殊聞言,滿意的點頭,“如此就好,孤將會在接下來,規劃出幾條可分別連通京城與三省各府縣的新路,屆時交通會便捷許多。”


    沈卓知道太子說的新路,肯定又將是那種鋪有水泥,又寬又平,將出行速度大幅提升的新路。


    在文山府任職的這一年半,他已深刻體會到便捷交通能為地方發展帶去的種種好處。


    “有殿下的高瞻遠矚,相信新三省的百姓們,肯定能在短時間內,體會到並入大安,將會給他們帶去的種種好處。”


    這是沈卓的真心話,西月能夠並入大安,絕對是西月普通百姓之福,在文山府時,他曾親眼看到許多貧困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從曾經的麻木到充滿希望與滿足,百姓們需要的往往隻是一條政令,一個機會而已。


    隻是縱觀史書上記載的曆朝曆代,百姓們等到往往都是更加沉重的負擔與苛責,到死也沒有機會得到解脫,更別說是獲得希望與新生。


    連夢的那個由‘他’當皇帝的世界在內,沈卓十分確定,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自己絕對沒有本事能將一個國家治理成現在的盛世。


    因為無論是從思想、大局,還是胸襟與眼界上講,他都遠遠不及眼前這位與他同齡的太子。


    直到迴到家中,沈卓仍然感到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沈家人聽說宮裏召他過去,是問他願不願意去原西月,現在的新三省之一安西省任知府,也覺得這個消息不靠譜。


    “卓兒,你沒聽錯吧?你才當了幾年官啊,還這麽年輕,上邊怎麽可能放心派你去當知府呢?”


    在衙門中為吏多年的沈繼川很清楚仕途升遷之難,尤其是在他們沈家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情況下。


    何況他孫子既沒有攀附什麽大人物,也不是什麽很得天子寵信的近臣,實在不可能升得這麽快。


    沈卓解釋道,“宮裏的意思是讓孫兒以從五品的身份高任四品知府,並不是說,直接將孫兒晉升為四品官。”


    即便如此,沈繼川仍覺有些難以置信,他孫兒今年才十八歲,怎就這麽快的當知府了呢?


    看到老伴那充滿質疑與費解的模樣,沈老太太有些不悅。


    “就不許我們卓兒特別聰明厲害,運氣特別好,特別受貴人的喜愛?”


    沈繼川鬱悶的迴道,“事情沒你想得那麽簡單,當今陛下英明睿智、任人唯賢,誰不欽佩?此前我們何曾聽說誰有我們卓兒這樣的升遷速度?”


    重點是他孫兒年僅十八,有道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任誰都難以相信以他孫兒的年齡與資曆經驗,能擔得起知府重任。


    “爺爺,您不用擔心,孫兒在門下省任職時,沒少在禦前走動,陛下與太子對孫兒的能力,還是有所了解的,既然陛下與太子相信孫兒有這個能力,孫兒就一定不會讓他們二位失望。”


    出宮後,頭腦徹底冷靜下後,沈卓才隱約感覺到,太子對他的能力,仿佛存在某種特殊的信任,再結合他自身的特殊經曆,他的心中其實有所猜測。


    第一個猜測,是否是因二人年少時的相逢,所結交下的那段情誼,但他覺得,這個可能比較小,因為他能確定太子雖然重情義,卻不是個公私不分的人。


    第二個猜測,就是太子是不是也有特殊經曆,知道他在夢中經曆的那些,可是這個猜測也有些站不住腳。


    對方若知道‘他’徹底終結大安何氏王朝,開辟新王朝的那些事,正常反應是會感受到威脅,想要徹底清除掉他這個威脅,不可能還能這麽心無芥蒂的提拔與重用他才對。


    而眼下的事實,就是他在這輩子經驗與能力都不足的情況下,因為有夢中那些感同身受的經曆加持,確實有信心可以承擔得起治理一府的重任。


    哪怕明知他將赴任的府城情況複雜,肩上任務重、責任大,沈卓也有信心。


    因為不管是與民休養生息、鼓勵農耕,還是安撫民心、籠絡民心,乃至教化百姓,他都可以應付得了,因為‘他’的經驗豐富。


    第一百八十四章


    何殊不知道沈卓對自己的被破格提拔重用的事, 已在心中有所猜測,而且其中的一個猜測已經接近真相。


    她確實是因在‘夢’中見到沈卓在穩定民心,發展民生等方麵很有一套,才會突然想到, 他其實很適合在新三省那邊一展拳腳。


    對於‘夢’中的沈卓會成為未來的天下之主的事, 她更是從不曾因此而對其心懷猜疑與芥蒂。


    畢竟她不僅分得清現實與‘夢’的差別, 更清楚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被命運裹挾的痛苦與無奈。


    因正寧當眾表態,派往新三省的官員安排不在朝上議, 近段時間以來,正寧帝每次下朝以後, 都要麵臨無數求見。


    有仗著資曆老, 給自家子侄或門生故舊求蔭恩的,也有說著冠冕堂皇的話,憂國憂民欲為皇上推舉賢能者。


    臨時加入國子監第二期培訓的沈卓,在與同期們一起順利通過考核之後, 除了必要的應酬, 天天留在家裏陪伴家人。


    與此同時,在接受培訓的期間, 發現班裏的同期中,大半都已確定去向,被召迴京後,就被安排到國子監接受培訓的張長平, 心裏正有些慌。


    培訓期間,因學習壓力實在大, 還要麵對體力勞動, 張長平甚至顧不上與班上的同期們多交流, 當然,同樣因整日的勞心費力而變得精疲力竭的同期們,與他的狀態不相上下。


    直到勉強通過考核後,張長平才有心思考慮自己的前程問題。


    知道京中人目前最關注,朝堂上的那些大人們都在忙著爭取前往什麽新三省任職的機會時,張長平還有些懵。


    向認識的故人打聽了一下,才知道當他們還被封閉在國子監中培訓時,外麵已經發生一樁大事。


    曾經的西月國,現已主動歸入大安,被朝廷劃分為三個新省,如今朝野上下最為關注的就是這樁大事。


    雖然想不通為何在短短一個月之間,朝廷就已發生如此巨變,張長平還是當機立斷,迅速決定要加入其中。


    因為他已找機會打聽過,現在的京中,三品以上的堂上官,基本無缺員。


    太子當年曾屬意他的大理寺卿之位,早已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那位也是深受宮中信任的紅人,能力出眾,他肯定等不到對方騰位置的那一日。


    且他早就聽說過三公主當年立下不世之功,卻被再次排擠出京的事,像他這種在京中毫無根基之人,就算這些年交出的功績十分亮眼,張長平也不敢奢望自己能有機會留京。


    所以聽說新三省後,張長平立刻動了心思,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到了他這層次,每升一級都很艱難,若能留京,很有可能仍為三品,隻有繼續出京,才有機會再升一級。


    可他並不清楚朝野目前的情況,也就不知道自己將會被安置在哪裏。


    所以稍作考慮,張長平就選擇化被動為主動,去找自己在京中勉強稱得上是略有交情的九門提督崔景懷。


    時隔多年,通過昔日的老部下林進誌,再次得到見崔景懷的機會,張長平仍會難免感到有些緊張。


    “下官張長平,見過提督大人,多年不見,大人別來無恙?”


    崔景懷還記得這位曾經的青山州知府,微笑著抬手示意道。


    “有勞惦記,本官一切都好,張大人請坐,你這次來見本官,又是為了你的任命一事?”


    聽到對方的言行風格仍是如此直接,張長平就知道這位在京中,或者說是在宮中那位心裏的地位,確實依舊穩固如初。


    這讓張長平的心踏實不少,也不敢在對方麵前耍什麽心眼,直言來意道。


    “是的,下官愚昧,讓大人見笑了,隻是下官此次應召迴京後,被吏部直接安排到國子監接受培訓,日前剛通過考核出來,卻發現這京中形勢已然大變,下官這心中實在無措,就想懇求大人能幫忙指條明路。”


    聽到他提及京中形勢,崔景懷饒有興致地問道。


    “看來,你這也是對那新三省有意?”


    既然想要求助於對方,張長平也沒有藏著掖著想法,坦然迴應道。


    “下官心中的確有些想法,隻是不確定此事是否可行,就想聽聽大人的建議,畢竟在這京中,除了大人,下官實在不知能請誰幫忙指點迷津。”


    崔景懷知道對方此言有向自己投誠之意,但他不管對方是真心還是試探,都不打算接受,畢竟他比誰都清楚上麵的某些態度,而這正是他的立身之本。


    “本官記得,按照慣例,張大人的任期本該到明年吧?”


    得到肯定迴複後,崔景懷才接著道。


    “宮裏會在此時提前召你入京,自是已經提前做好安排,所以依本官之見,張大人現在最好能做到少安毋躁,想來屆時自有宮中召見或是任命下來。”


    也就是說,對方並不打算像上次般,直接帶他入宮覲見,也沒有替他去宮說情的打算,卻讓張長平欣喜不已。


    因為這他能聽得出對方話中的篤定,至於對方話中所透露出的某些拒絕,張長平不僅不覺失望,還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某些猜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柏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柏山人並收藏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