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的情報看來,孫傳庭完全守不住邳州。”


    漢中軍中軍帳內,胡知禮站在沙盤的邊沿,鄭重道。


    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漢中一路領兵趕到臨潁。


    沿路並不太平,河南的饑荒嚴重拖延了行軍的速度。


    “山東萬民軍已經攻破了沛縣,楊禦蕃、劉澤清退至呂梁山,沛縣之戰,折損兩千餘人,如今隻剩一萬三千人,麾下軍兵士氣低沉,逃亡者甚眾。”


    漢中鎮的內務,原先一直在胡知禮統帶之下。


    胡知義分管河南軍務。


    不過隨著朝廷的詔令下達,開始有意的製衡。


    陳望也開始對於漢中鎮下的事務進行調動。


    胡知義被陳望調到了漢中鎮,管轄漢中鎮的事務。


    李自成已經進入陝西境內,鞏昌府和漢中府彼此相連,雙方彼此之間還有舊怨。


    李自成有可能的可能會入侵漢中府。


    所以現在的漢中府,需要一名可以獨當一麵的大將坐鎮。


    雖然內務胡知禮處理的很好,但是胡知禮沒有軍事方麵的才能,也沒有相應的經驗,他沒有辦法勝任這一職務。


    這也是為什麽,陳望將胡知禮和胡知義兩人調換的原因。


    胡知義長於軍事,治軍有方,有大將之才。


    這一點從鳳陽之戰中胡知義臨危不亂,在萬民軍的重重包圍、層層壓製之下,卻可以遊刃有餘打開缺口,便可以看的出來。


    所以胡知義被調去漢中鎮坐鎮。


    而胡知禮被陳望調到了身側的原因。


    則是因為如今越發撲朔迷離的局麵和變幻莫測的情況。


    趙懷良是純粹的武將,黃龍和張二是處理一些不好處理事務的白手套。


    陳望身邊如今能用的隻有陳功一人。


    一人計短,總有些考慮不到的事情。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另外的人來填補空缺。


    胡知禮如今掌管軍法處,兼管監察所。


    現在的監察所據點,已經覆蓋河南、湖廣兩省全境,下至州縣。


    任何一處州縣的官員升遷、營兵調動、錢糧運送、地方鄉鎮都處於監察所的監控之下。


    整個湖廣和河南境內,對於陳望來說根本就沒有秘密。


    南京和北京距離尚遠,都隻設有兩處據點,用作消息打探和通傳。


    在臨近的山西、陝西、江西等省,隻設了一兩處聯絡處。


    四川雖然距離頗近,但是四川地區勢力盤根錯節,很多地方都有土司,難以滲透。


    因此四川和山西、陝西等省一樣,也同樣隻是在主要的城市設了聯絡處,沒有能夠覆蓋到州縣。


    南直隸地區,相隔頗遠,但是監察所的覆蓋率卻是不低。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的需要。


    如今的南直隸,以長江為分界線。


    長江以北,都在監察所的監控範圍之下。


    五萬兩白銀砸下去,加上之前在萬民軍以及南直隸各地的布置。


    監察所沒有用多久的時間,便在南直隸的北部發展了大量的坐探和耳目。


    將胡知禮調到身側來,有助於陳望及時的得知這些地方的情報。


    “李岩重整萬民軍,改革軍製,諸路兵馬編製未變,隻改變了麾下直屬兵馬的編製。”


    胡知禮神色嚴肅,凝聲道。


    “李岩設直領兵馬,為‘中軍’,定兵額兩萬五千人,分為四營。”


    “第一營,名為驍騎營,設驍騎校一人,由李岩親領,為親軍甲騎,有精騎五千。”


    “萬民軍驍騎營中軍卒,從各軍之中選拔而出,要求弓馬嫻熟、精壯強健、從軍三年,其中有半數,皆是從原先革左五營的舊部之中選拔而出。”


    陳望神色凝重,李岩再度進行軍事上的改革。


    一個銳意進取的勢力,威脅的程度有多大根本不用言說。


    而且陳望也從李岩的軍事改革之中,找到了自己麾下漢中鎮的影子。


    “第二營,名為神機營,有軍士五千,仍由李岩親領,軍中盡用火器,裝備火炮眾多,白洋河之戰亦極為出彩。”


    “其中火器,所用基本為鳳陽之戰繳獲。”


    “駐鳳陽監察所耳目匯報,李岩於鳳陽內城改革軍器局,試製自生火銃,召集工匠磨製刺刀,多方佐證,證明意欲仿製我軍所用海誓銃。”


    陳望眼神微動,他領兵和萬民軍交手不下十次。


    十戰十勝,並沒有海誓銃被繳獲過去。


    海誓銃這樣的武器在對敵之後還是很難瞞住敵人的。


    畢竟很多時候,在交鋒的時候,遠距離的射擊並不能擊潰萬民軍。


    很多時候,真正擊敗萬民軍,還是近距離的肉搏。


    近距離的肉搏,足以讓萬民軍看清楚海誓銃的構造和形狀。


    萬民軍銳意進取,和曆史上很多成功奪取天下的義軍一樣,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興勢力。


    “第三營,名為倡義營,對應李岩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之名。”


    “設倡義校一人,目前以萬民軍中製將軍袁時中統管,有戰兵一萬人,分為兩部,各以都尉統管。”


    “其中披甲者甚眾,約占軍中七成,其軍卒選拔也與驍騎營相同,從各軍之中選拔精銳,填入中軍。”


    “倡義營中軍兵,盡皆軍中老卒、曆戰精兵,其中有馬兵三成步兵七成,士氣高昂、善攻堅。”


    “白洋河之戰,虎大威領保定兵對倡義營,雙方於鎮南列陣而戰。”


    “倡義營兵排布軍陣,經炮擊不潰,覆壓而去抵近血戰,一戰而潰虎大威鎮下兵馬,萬民軍得以奪取白洋河鎮。”


    袁時中大名府起義,攪動風雲。


    雖然被孫傳庭擊敗,但是並不代表著他就是無能之將。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夠勝過孫傳庭的人,又有幾何?


    袁時中起兵初時縱橫大名府、連敗官兵,聚眾十數萬,盛極一時,豈是庸碌之輩?!


    “第四營,名為鋒銳營,設鋒銳校一人,目前由萬民軍中果毅將軍張成義統帶,有軍士五千。”


    “鋒銳營中,一應軍卒,皆穿兩層重甲,佩強弓帶重箭,開大陣,用長槍,軍中配有盾車,與我軍主力一般無二。”


    陳望神色凝重,李岩這一波改製,明顯是有針對的對於他麾下軍隊模仿。


    “鋒銳營主將張成義,驍勇非常、勇冠諸軍,河南商丘人,崇禎十三年從萬民軍,以先登之功升百總,以斬將、奪旗之功升把總,以破陣之功升千總。”


    “後累先登之功二、破陣之功三、斬將之功七,連升果毅將軍,僅次於製將軍之下。”


    陳望在腦海之中搜尋了三遍,但是仍然沒有搜索到張成義的名字。


    這無疑是證明了張成義其人,原先隻是一個被隱沒在曆史場合的小人物。


    然而現在,卻能夠顯明世間。


    如同張成義的還有瓦罐子趙守平、一鬥穀常見希。


    這兩人在原本的時空之中,加入李自成的麾下之後便隱沒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屈於一眾很早便跟隨著李自成南征北戰的陝西將領之下。


    而現在,他們卻成為了萬民軍中的位高權重的製將軍,執掌萬眾兵馬,征討四方。


    極大的影響著戰局的走向,左右著天下的局勢。


    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個人的命運。


    而個人的命運,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時代的洪流。


    每一分一秒所發生的事情,實際上都在時刻的影響著時代洪流的走向。


    時勢造英雄,而英雄亦造時勢。


    “李岩改革軍製,原先萬民軍中隻將普通的軍兵劃分為四類,甲士、兵士、力士、新卒。”


    “如今又多了一類,名為銳士。”


    胡知禮按著身前的沙盤,鄭重其事道。


    “所謂銳士,便是和其中軍鋒銳營的軍卒一般,著重甲,帶強弓,如同我軍主力,如同建奴之巴雅喇,獨立成營,作為預備役,隨時填入軍陣之中,支援各部。”


    胡知禮的話音落下,帳中也隨之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在座的眾人,無一不是漢中鎮下的高級將校,怎麽可能察覺不到萬民軍這一次所經曆的改動意味著什麽。


    陳望神色凝重,但是目光仍舊平靜。


    萬民軍的發展迅速,但是卻並沒有超出陳望的預料。


    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萬民軍的勝利並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李岩在一開始的時候便踏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並且找到了一個明軍最為薄弱之時的真空期。


    而這一真空期,又隨著明軍在鬆錦、西北兩處地方大敗,變得更為巨大。


    鳳陽之戰的勝利,奠定了萬民軍如今占據極大優勢的局麵,也讓萬民軍成為了如今聲勢最為浩大的起義軍。


    陳望緩緩抬起了頭,正聲道。


    “如今的萬民軍,已經不再是當初在開封之時那支孱弱的起義軍。”


    “在鳳陽之戰後,大量的官兵投降,這些受過訓練的兵馬,被萬民軍有選擇的吸納入隊伍之中後,萬民軍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如今的萬民軍,組織已經越發的趨於正規,越發的趨於完善。”


    “盤踞在宿遷南部,由李岩親領的這一支萬民軍,是萬民軍中實力最強的主力部隊,武備不下九邊精銳,士氣勝過天下諸鎮雄師。”


    陳望的目光從沙盤之上緩緩掃過,言道。


    “建奴兇厲,聲名可止小兒夜啼,號為滿萬無可敵者,真定一戰,為我軍所敗,膽寒而去。”


    陳望環視著帳中的一眾將校,繼而沉聲繼續道。


    “萬民軍聲勢雄壯、威勢驚人,然開封一戰,也為我軍所敗。”


    “但是也不可能因此而小覷天下英豪。”


    “萬民軍氣候已成,儼然一幅昂揚上升之勢,日後必將成為我軍之勁敵,諸位也都看在眼中。”


    “建奴在前進,蒙古在前進,萬民軍也在前進,固步自封隻會越發孱弱,銳意進取方能角逐天下。”


    帳中眾將皆是神情肅然,原本心中生出的那種驕傲之情也隨之壓下了許多。


    眾將的變化也都被陳望在看在眼中。


    隨著勢力的逐漸壯大,隨著戰事的不斷取勝。


    驕傲的情緒也不斷在軍中蔓延,尤其是各營之中的將校驕傲的情緒最為嚴重。


    其餘各路的兵馬在他們的眼中都是孱弱不堪。


    這樣的情緒在順風的時候,可以保持軍隊的士氣。


    然而一旦陷入逆境之時,在遭受打擊之後,要是控製不當,就將會一敗塗地的情況。


    這種驕縱之氣必須壓下。


    眼見著眾人皆是重視了起來,再沒有之前的輕視之情,陳望的心緒也隨之逐漸的平靜了下來。


    “東南劇變,已非往日之局,我等已不能再作壁上觀。”


    陳望從一旁取過指揮鞭,而後將其橫在了沙盤之上。


    孫傳庭一旦敗北,萬民軍將會徹底打通與山東的連接。


    據淮北之地,坐京杭運河,控山東而望天下。


    南取金陵,順江而下,進取南國。


    與元末明初之時朱元璋立國之前局勢一般,甚至還有過之。


    明廷對於南國的控製如今空前薄弱。


    一旦萬民軍盡取南直隸等地,截斷南北,此後一切都將如水到渠成。


    遭遇連番戰敗,四方動蕩,南方諸省隻怕傳檄而定。


    屆時萬民軍大勢已成,要在想將其消滅無疑是難上加難。


    所以……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一切扼殺於萌芽之中。


    而此時朝廷的軍令已經送到軍中。


    “高謙何在?”


    陳望抬起頭,目視著帳中的眾將,朗聲道。


    “末將在。”


    高謙邁步上前,半跪而下,肅聲道。


    “你領本部兵馬,領新軍七營,並河南諸營之兵,自商丘進取徐州。”


    陳望從一旁的錦盒之中取過印信,凝聲道。


    陳永福還在英、霍山區,胡知義遠去漢中。


    胡知禮沒有統兵的才能,所以如今河南營兵的統管權已經被陳望交到了高謙的手中。


    早在開封之戰後,高謙便已經是選好了隊列。


    “末將,遵命!”


    高謙俯身下拜,雙手接過了印信。


    “陳功何在。”


    “末將在。”


    “你領驍騎營先行出發,為大軍先鋒,進取宿州。”


    陳功同樣半跪而下,領下了軍令。


    “餘下諸將各整兵馬,隨我而行,明日開拔……”


    陳望目光平靜,沒有任何的避諱,正聲道。


    “大廈將傾、狂瀾既倒。”


    “神器黯淡為外虜所窺,朝廷昏暗不能為守疆安民。”


    “天下分裂、四海生禍。”


    “謂……天命之更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起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小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小明並收藏風起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