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歲安所在的牢房內,此刻牢門大開著,幾名獄卒正圍著昏迷中的少年,其中一人手中鋒利的剪刀閃著寒光。


    阿點見狀臉色一驚,奔進牢房中,一手提起一個獄卒,將人丟開,攔在常歲安麵前,氣衝衝地道:「你們還在欺負他!」


    兩名獄卒連忙解釋:「絕無此事!」


    「小人隻是想替常郎君更衣治傷而已!」


    隻是那少年身上傷處太多,流了太多血,囚衣多處與傷口皮膚血痂黏連,根本脫不下來,他們隻有試著拿剪刀一點點剪開。


    常歲寧走過去,在常歲安身邊蹲身下來,喚了聲「阿兄」未得迴應,遂又拿手探了探他的唿吸與脈象,才勉強放心一些。


    「……常郎君可還好?」看著那少年的模樣,魏叔易甚至有些問不出這句話。


    「還有一口氣在。」少女的語氣聽不出憤怒,但聲音極涼。


    魏叔易看向那兩名獄卒。


    青年生得一副春風拂曉之色,麵上總掛著笑意,然此時那溫潤隨和之感悉數斂起,眉眼間竟也威壓尤甚。


    兩名獄卒立刻跪了下去。


    魏叔易:「本官問你們,何人準允爾等對常郎君動用此等重刑?那張供罪書,是否經屈打成招而來?」


    孔廟之事已經傳至大理寺,長孫家親自押著那名共犯證人而來,昌氏母子亦被押來受審,放常歲安出獄,更是聖人親口示下……


    局麵扭轉的突然且徹底,那兩名獄卒此刻又哪裏還敢再抱有僥幸之心,隻能驚惶求饒,說出實情。


    「小人們隻是聽從韓少卿之命行事而已!」


    「沒錯……那供罪書,也是韓少卿趁常家郎君昏迷之時,命我等拿著常家郎君的手指畫的押!」


    常歲寧未再聽下去,她對這罪名最終落在何人身上並不好奇,無論是誰,都隻是一個名字一個官職,一把刀而已。


    這把刀如何用,如何棄,都是既定之事。


    阿點已將常歲安盡量小心地背了起來,出了牢房。


    魏叔易讓人將那兩名獄卒暫時帶下去關押,跟上常歲寧:「常郎君的傷……」


    常歲寧:「我們迴府治。」


    此處潮濕多蟲鼠,在這裏撕開血衣治傷,隻會讓傷口再次暴露。


    「也好。」魏叔易跟著她出了地牢,他本想說他會處置好一切,但到嘴邊又覺得無意義,此乃他的職責所在,況且內裏究竟如何,他和她都很清楚,這種場麵話又何必多說。


    常歲寧:「魏侍郎尚有公務在身,便不必送了。」


    「公務如何處置,已無懸念。」魏叔易道:「再者,送常郎君平安離開大理寺,也是我的公務。」


    他說著,抬手示意詢問道:「常娘子,可否隨我從此處離開?」


    常歲寧看向他示意的方向,搖了頭:「不可。」


    魏叔易看著她。


    那少女語氣不重,卻無轉圜餘地:「魏侍郎,我阿兄被押來大理寺時,是在去往玄策府的路上。彼時眾目睽睽之下,他以殺人兇手的身份被押來此處——所以,現下我也要帶著阿兄從大理寺正門堂堂正正地離開。」


    這公道,理應是完整的,徹底的還給她阿兄。


    她當然知道以阿兄這般模樣出現在眾人之前,會引起怎樣的轟動與議論,但她需要這些議論,她需要帝王不得不做給世人看的愧疚和彌補,以換取更多她和阿兄接下來所需要的喘息餘地。


    「立場使然,若魏侍郎覺得為難——」她也算是善解人意,提議道:「也可以試著攔一攔。」


    魏叔易無奈失笑:「此等平白討打之事……魏某也不是非試不可。」


    「側門也好,正門也罷——」青年侍郎抬手,換了個方向:「魏某都送常娘子。」


    一名獄卒躲在不遠處的牆角後,悄悄目送著一行人走遠,看了眼自己手中沉甸甸的食盒,莫名有點犯愁。


    常郎君這就走了,他辛辛苦苦熬的這一大盆粥誰來喝啊?


    這個想法剛在心裏成形,獄卒就抬手拍了一把自己的額頭。


    想什麽呢,常郎君能離開這裏是好事啊!


    常郎君迴家後,有的是好粥好菜等著哩!


    這樣堅韌不拔的好郎君,日後必有大作為的,哪裏有必須留在這裏喝他這破粥的理由呢?


    獄卒歡喜地抹了把眼淚,咧嘴一笑,提著食盒快步離開。


    前衙,因馮敏又招供出了祖母解氏,大理寺令人去了馮家拿人,此桉仍未審完,故而圍聚著的百姓未減反增。


    這種時候,常歲安的出現,理所應當地引起了眾人的注目。


    注目之後,即是轟動與震驚。


    那被背著出來的少年幾乎已看不出原本模樣,閉著眼睛生死難辨,說是觸目驚心也不為過。


    既還能這般被背出來,想來命還是在的。但這般模樣,若再遲上一兩日,隻怕就沒機會活著出來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允,然常娘子說,她打出去也是可以的。」魏叔易問那內侍:「換作公公,會如何選?」


    內侍:「……」


    那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馬車駛離眾人視線,行經大理寺對街之時,因前方人流擁擠而暫時停了下來。


    常歲寧打起車簾,隻見嘈雜聲中,一行大理寺官差押著一人走來,正是那位解郡君。


    她應是反抗過,發髻垂墜散亂,嘴唇緊抿著,麵對眾人的議論圍觀,強撐著未露出異色。


    經過馬車之際,她似有所察,扭頭看來,便對上了少女那張平靜漠然的臉龐。


    解氏原本還在端著的臉色頃刻大變,目光如刀,滿是痛恨與不甘之色。


    她似想說些什麽,但那車簾已在她眼前垂落。


    「走!」


    官差未給她停留的時間,即刻押著她去往她該去之處,去承擔她注定逃脫不了的罪責。


    ……


    在常府等著的王氏和喬玉綿母女正等得心急時,終於聽得仆從來報,道是郎君迴來了。


    但未見常歲安,先有崔琅的哭聲入耳。


    崔琅是騎著馬迴來的,沿途哭了一路。


    這哭聲令喬玉綿一陣心驚,莫非,歲安阿兄他……?!


    她心上一顫,顧不得許多,便快步走上前去。


    最是留意她的崔琅一見此狀,也顧不得哭了,趕忙上前將險些絆倒的小姑娘扶住:「喬小娘子當心!」


    「崔六郎?」喬玉綿紅著眼睛,驚慌不安地問:「歲安阿兄他……」


    哭得久了,崔琅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悶啞:「歲安兄眼下昏迷不醒,還須讓醫官盡快為其診看治傷。」


    喬玉綿聞言心下微鬆些許,她方才還以為……


    迴神之際,她這才意識到自己一直抓著崔琅方才扶自己的手。


    喬玉綿慌忙鬆開,為緩解異樣情緒,嘴上胡亂說道:「……崔六郎的手,怎這樣涼?」


    崔琅輕咳一聲,「也沒什麽,就是喬兄覺得冷,我將披風借予他了。」


    「阿兄未帶披風嗎?」侍女已上前來,喬玉綿邊跟著眾人一同往前走,一邊不解地問。


    崔琅:「喬兄的披風給令尊祭酒大人了。」


    喬玉綿:「那阿爹的呢?」


    「令尊的給褚太傅了。」


    「……那褚太傅的呢?」


    「給師父了!」


    喬玉綿:「……??」


    所以,是在擊鼓傳花嗎?


    不過,崔六郎他人還怪好的嘞。


    為寧寧凍了一路,又為歲安哭了一路。


    常歲安被安置迴了居院,為不打攪醫官醫治,眾人便等在外間或廊下。


    四下因常歲安之事而忙亂,下人們進進出出,也不太顧得上待客之道,喬玉綿單獨交待自己的侍女,給崔琅倒一盞熱茶暖身潤嗓。


    崔琅接過,小口小口地喝著,飲蜜一般。


    內室中,兩名醫官手上未停,又兼常家下人在旁打著下手,仍忙到天黑才總算將常歲安身上的血衣盡數剝去,把他全身的傷口清理幹淨。


    裏裏外外擦拭過,上了藥後,人總算勉強能看了一些,但仍未有轉醒跡象。


    宮中送來了許多補藥補品,足足裝滿了兩輛馬車,又令喻增親自帶著內侍前來,不可謂不重視。


    喻增和喬家人在常歲安床邊守了許久,雖是劫後餘生,但見常歲安如此,大家的心情都不算輕鬆。


    「歲寧呢?」喻增未見常歲寧,便問:「她傷勢如何?」


    「手臂上傷的也是不輕……


    」王氏歎氣道:「上了藥,我看著她吃完了一碗熱粥,好說歹說才勸著她迴去歇息了。」


    「這些時日寧寧最是辛苦,獨自一人支撐謀劃,又受了傷……」喬玉綿剛悄悄哭過,眼睛還是紅腫的,小聲道:「現如今且讓她安心歇一歇吧,喻公就別責怪她了。」


    喻增的脾氣大家都知道。


    好一會兒,喻增才情緒不明地低聲道:「……她做成了一件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我又能責怪她什麽。」


    ……


    常歲寧並未歇息。


    她在書房中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去城外莊子上給沉三貓。


    阿兄迴來了,便要準備最後的收尾之事了。


    信送出去後,常歲寧讓人喊了白管事來說話。


    「女郎這是打算離京去?」


    白管事有些吃驚,單是離京並不足夠令他如此意外,可女郎讓他清點府上可帶走的財物、及可變賣的產業,這是要……


    「是,急流勇退謂之知機,此事要快。」常歲寧道:「阿兄此番雖洗清了冤名,聖人出於彌補也必將善待常家,可這善待隻是淺表,隻是一時。而我扇動眾怒,脅迫聖人處置了明家世子,觸犯了天子利益,攪入了朝堂勢力爭端中,才是實情。」


    她不想去賭明後會顧忌世人眼光到幾時,帝心易變,局麵莫測,早些脫身才是良策。等到有朝一日危機加身之際,再想反抗,那便晚了。


    且有此先例在,帝王必然不會給他們第二次反抗的機會。


    這是她決心反擊之際,便已經想好的退路。


    對上少女格外清醒戒備的眸子,片刻後,白管事即正色應道:「好,一切便聽從女郎安排。」


    拋開將軍離京前的交待不提,須知此次將郎君救迴來的人是女郎,單憑此,他便不能、也不會去質疑女郎的決定。


    ……


    翌日清早,常家有客登門。


    有帝王開了頭,今日上門探望之人便注定不在少數,但來的最早的,卻是身子最弱的那位榮王世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安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10並收藏長安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