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作為洛河獨女,並不知道其實自她這一輩往上數,她的母親,外祖母……往上不知多少代好像都是獨獨一女單傳,幾乎從未誕下過男孩。


    且她們皆無法長壽,多數死於難產,少數幾人渡過生產這一關,卻總也會落下病根,壽命多則也隻能延綿數年而已。而唯有往上數五代的一位先人例外,她非但長壽,且生下兩女一子。


    隻是自她之後,往下五代皆是短命獨女。


    此事蹊蹺,自然漸漸為人所重視,同脈延續下來的女兒家開始變得很難說親,到了半夏娘親這一代的時候,已經背上了煞星的惡名。


    但洛河還是力排眾議,義無反顧地將她娶了迴來。


    他起初麵上顯得不重視此事,可心中始終擔憂妻子,甚至因此不願讓妻子生育,但妻子生性固執,她不信命理之說,又因有個一個先例,她便堅持要用事實來破除外麵日益傷人的謠言和洛家族人異樣的目光。


    洛河不肯答應,她卻瞞著他不再服用他準備的避子湯藥。


    成親三年,她終於還是有了身孕。


    生產之時也是九死一生,若非洛河因此早做下了許多準備,甚至打破常規親自為妻子接生,隻怕亦是難逃一劫。


    即便如此,她也同樣留下了諸多病根。


    那些年裏,洛河想盡了法子醫治她,多次命懸一線之時不惜鋌而走險用險藥保命。


    但妻子最終還是走了。


    他悲痛交集之下,又百般自責,故而立下了不再出手行醫的誓言。


    但他自此後,不得不信了這個“命”字。


    當初妻子藥石無醫之時,他找到了靈隱寺中的得道高僧“會一大師”。


    洛家世代行醫,救人無數,自是積有福澤,大師念此,卻道“為時已晚”,但聽聞他仍有一幼女,便指了一條明路給他。


    洛河順著會一大師的意思查閱到了那位唯一長壽誕子的先人與其丈夫的生辰八字——


    竟真如大師所言,二人生辰八字全然相同,一刻未差!


    大師明言,若要克除此災,唯有此路。


    所以,他當時便做了決定,要麽女兒終身不嫁,要麽必須找一位與她同年同月同日、乃至出生時辰也完全吻合的男子結親。


    隻是這概率極小,也不易得知他人具體的生辰八字,苦尋多年無果,他再次找到會一大師,大師卻讓他無需著急,隻待時機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洛河隻有耐著性子慢慢等。


    自己找不著,他幹脆放任女兒外出行醫,讓她親自去撞一撞這‘時機’。


    不曾想,真讓她給撞上了!


    和琳跟半夏一同迴洛家之時,恰逢數日後便是半夏生辰,和琳知曉此事,覺得巧合,便順口說起自己也是當日生辰。


    洛河心下一動,待細細問了屬相、詳細時辰,竟是無一處不同!


    和琳怕他不信,還拿出了自己貼身佩戴的玉佩——玉佩背麵刻著他的生辰八字,乃是他出生時常保命工匠特地打造的。


    同樣的,和珅也有一塊,隻是幼年時不慎丟失了。


    洛河大為觸動,就此將此事放在了心上。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種種……


    半夏震驚得合不攏嘴。


    她從不知有這樣的事情,父親也從未跟她提起過……


    “爹也未有全信命理之說,但此事過於蹊蹺,爹不得不如此,好在和琳此人值得托付,與你情投意合,倒真像是天意指引一般……興許,也是你娘在天之靈的安排。”洛河摸了摸女兒的頭發,感慨著說道。


    半夏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洛河又道:“你與你娘親皆是極寒的體質,女子體寒不利於生育,這興許也是一處關鍵。所以,自你三歲起,爹一直著意調理著你的身體,十餘年下來,實則你如今已與常人無異了。”甚至比常人更加不易生病。


    半夏這才明白自己自幼便被逼迫著泡藥浴,喝苦藥究竟是什麽緣故……


    “所以,無論是命理之說還是體寒之故,如今隱患已全都摒除了。爹也就能放心地看著你嫁人了……”洛河笑著道。


    半夏卻不禁流了淚。


    原來這些年來,爹爹為她做了這麽多。


    她竟從來不知道。


    比起外祖母,母親,她何其幸運。


    ……


    趕在小暑之前,和珅跟馮霽雯挑了個好日子,舉家搬入了什刹海畔的新宅子裏。


    上門恭賀喬遷之喜的官員數不勝數,皇上也命高雲從送了賀禮。


    永琰極有心,他在和珅正式搬來之前便來過一趟,當日觀賞後花園時,聽馮霽雯提了一句“蝠池附近清淨,又有木橋,倒是個現成養鶴的好地方”,和珅也點頭說“此處豢鶴,倒於風水有利”——因此,永琰提早數月便派人耗費重金尋來了兩隻白鶴,和珅設宴當日,他親自帶人送到了和府。


    這等用心,落在有心人眼中,雖是眼紅,卻也知是羨慕不來的。


    當天客似雲來,除開皇家宗室,前朝官員及其家眷能叫得上名號的幾乎都來了,不單是福康安、阿桂、劉墉劉鐶之父子、於敏青、永貴等人,甚至向來不愛結交同僚的王傑與錢灃也未缺席。


    袁枚一幹文人也收到了請柬前來赴宴,當日酒後,袁枚大讚此宅建築處處巧妙,足可見工匠手法頗高,與其說是大臣宅邸,倒不如說是“城中第一佳山水”來得更妥帖一些。


    這話傳出去恐怕顯得有些浮誇了,可但凡親眼見過此中景致者,卻隻怕都要歎一句此言不虛。


    宅子占地廣闊,前半部分建成為府邸,後半部分則全部納為了後花園,園名為‘萃錦園’。


    因起初正是依著馮霽雯的喜好,自是建成了一派幽深秀麗的江南園林之象——其內銜水環山,曲廊亭榭,楊柳依依,景致變化循序,開合有致,很有幾分渾然天成之感。


    宅邸也是拋去了許多大宅固有的富麗堂皇,尚樸去華,明廊通脊,大氣而不奢靡,莊重之餘,又自有軒昂之氣。


    上房名為“壽椿樓”,沿用的是夫妻二人剛成親之時,在驢肉胡同裏舊宅中的居院“椿院”之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10並收藏金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