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餘下的一半兵力用於了何處?”馮霽雯順著他的話問道。(.無彈窗廣告)?????.ranen`


    他既說兩件事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係,那麽這必然是極關鍵的一點。


    “彼時刑部尚書袁守侗正奉命在三日之內緝拿流匪歸案,遲遲未能找到流匪線索。而這些原本該駐守在團河行宮裏的兵力,被金大人暗中調借給了袁守侗用以全力追查此案。”


    “……金簡好大的膽子,竟敢仗著在朝廷親信耳目眾多,私自將兵力借與刑部辦案!”馮英廉聽得也是大吃一驚。


    私自借兵,若是遭了都察院彈劾,被冠上悖逆之嫌都屬輕的。


    但仔細想來,袁守侗是金簡一手扶持上去的得力幫手,金簡自然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袁守侗延誤聖命,再被扒下刑部尚書那身官服來。


    況且都察院的禦史錢灃又是金簡的親女婿……


    “一萬兵力不是少數,故而此事辦得並非十分隱秘,隻是正如太嶽父方才所言,金簡親信耳目眾多,又因此事未出什麽差池來,故而當時並未被掀出來。”


    馮英廉略一頷首,又問道:“照此說來,難不成團河行宮當日遭刺,問題是出在了金簡外借出去的這一萬兵力上麵?”


    “沒錯。”和珅點頭之後,卻是向馮英廉問道:“太嶽父可還記得之前便覺得京郊劫匪一案有異?區區十餘劫匪,竟能在刑部的追查下接連犯案,人就隱身在城外一座村落之中,刑部卻找不到一絲線索——臨到最後關頭,卻又忽然如期破了案。”


    這些都是疑點。


    隻是當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這群流匪如何喪盡天良,被緝拿之後如何大快人心之上了,再加之刑部給出的說法勉強還算有說服力,故而並無人留意到辦案過程中的蹊蹺。


    但和珅與馮英廉留意到了。


    皇上也隱約覺察到了,所以才會順勢聽取了和珅的意見,並未立即封賞袁守侗。


    “難道真是金簡撥出去的這一萬兵力幫到了袁守侗?”馮英廉微微眯起眼睛看著孫婿,眼中神情不明。


    倘若真有這麽簡單的話,和珅必然不會再在這樁案子上多做言語。


    “可奇怪的是,並無人得知袁守侗動用了這一萬兵力。”和珅繼續說道:“我起初以為是袁守侗擔心借兵一事被人拿住把柄,小心謹慎地將兵力用在了暗處,可我今早去了一趟傅恆府,剛與福三公子證實過,他協助袁守侗辦案之時,從始至終也都未曾見袁守侗動用過除刑部之外的兵力。”


    且經他如此一提,福康安也想起了辦案之時的諸多異常來。[.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既是不用,為何要借?”馮英廉眉頭一陣跳動。


    “不,他用了。”和珅莫名動了動嘴角,目光微微凝聚起,道:“他借金簡之命,不光探明了團河行宮內外的所有布防,更在這一萬兵力當中安插進了自己的眼線。”


    “什麽……”


    馮英廉有著一瞬間的怔然。


    “這便是刺客為何能輕易攻破團河行宮的防守,並對皇上當日的行蹤了如指掌的原因所在。”和珅最後說道。


    馮霽雯聽到這裏,已是震驚不可名狀。


    這麽說來,團河行宮一案幕後的主使……竟然是刑部尚書袁守侗?!


    可他不是十一阿哥一派嗎?


    緣何要謀劃刺殺聖駕?


    “袁守侗……”馮英廉眼中也是震驚一片,不可置信地道:“袁家為山東第一大士族,在山東士子中名望頗高,朝廷對其又一直存有招攬之意,故而早年便賜下了袁家與阿桂府的親事,去年更是特允了袁守侗進京封官……”


    如此龍恩浩蕩之下,袁守侗非但不存有感恩戴德之心,卻反過來不顧整個家族的興亡刺殺聖駕!


    “袁守侗究竟受何利益驅使,竟敢做出此等株連九族之事來?”馮英廉不住地搖著頭,壓低了聲音道:“十一阿哥如今絕無可能冒此大險……”


    此事茲事體大,縱是關上門來說一說,都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我已然暗中詳查過了,此事與十一阿哥並無關連。”和珅正色說道:“縱然是金簡金大人,至今也未察覺自己之前借與袁守侗的那一萬兵力之上出了問題。”


    “此事乃袁守侗一人所為?”馮英廉再度被驚道:“……他怎會如此膽大包天!”


    “所幸是他一人所為。”和珅莫若有所指地道:“也多虧了他如此膽大包天。”


    若不然,這件案子他辦是不辦?


    馮霽雯聞得和珅此言,細想他話中之意,不免覺得十分驚險。


    確然。


    此事若非袁守侗一人所為,而是受了十一阿哥指使的話,隻怕還真不是如今尚且勢單力薄的和珅足以觸碰得了的。


    而和琳,無疑也隻能成為犧牲品。


    好在不是。


    “此前金簡曾多次在明麵上授意袁守侗助我辦案,可袁守侗表麵答應,暗下卻陽奉陰違,不僅未對我有絲毫助益,反倒多次與我使小絆子。”和珅邊迴憶邊道:“起初我以為金簡不過客套之言,而袁守侗則是因我在刑部辦案,皇上置他堂堂一個刑部尚書於無物,他心下不滿,適才多有情緒——至今才知,他不過是在刻意阻撓我辦案罷了。”


    馮英廉聽罷道:“原來還有此等內情,怎之前未聽你提起過?”


    “官場之中魚龍混雜,自然是什麽脾性之人都能遇得到,他之前雖暗中有些小手腳,但多不值一提,不至於真正妨礙到我,故而我並未放在心上——”直到他查出京郊流匪一案上,袁守侗真正坐不住了,他才覺察到袁守侗的異常之處。


    聽他如此說道,馮英廉倒有些意外。


    剛涉足官場,本該是少年意氣之時,他卻能有此胸懷,看得如此之開。


    不在不該計較之時與人計較,以免耽擱正事,這與其說是大度,更該稱之為明智。


    馮霽雯也在看著和珅。


    “金大人一直在幫爺?”她問道。


    她與金簡雖然未有過接觸,但其為嘉貴妃兄長,一舉一動想必多半都與嘉貴妃脫不了幹係。


    沒想到嘉貴妃一麵與她示好,金簡那邊在前朝竟也沒閑著。


    和珅點頭。


    馮英廉在一側說道:“金簡從不是會做無用功之人,他肯出手幫你,定是想拉攏於你。”


    “我官職低微,不值一提,還遠不值得金家如此耗費心力。依孫婿之見,金家應是想借我來拉攏太嶽父。”


    “你在內務府中掌管著廣儲司,官居五品雖算不上如何拔尖,但你別忘了,你如今另一頭可是掌管著崇文門稅關衙門,這隻怕才是金簡最為看重的。”馮英廉看著孫婿,提醒道:“可黨爭一流,自古以來便非忠直之臣所為不說,更非自保之道。你向來心思通透,理應懂得這個道理。”


    “孫婿明白。”和珅虛心應下。


    隻是與馮英廉的耿直不同,他有著自己為人處事的一套原則。


    但他絕不會越過黨爭這一條線。


    馮英廉也信得過和珅的頭腦,點了點頭就此按下了這個話題,接著案情繼續說道:“可說到最後,眼下尚有一事難辦。”


    一直在一側旁聽的馮霽雯也猜出了馮英廉的憂慮。


    “十一阿哥與金簡隻怕沒那麽容易會任由你來處置此案。”馮英廉說道。


    雖說袁守侗謀劃刺殺聖駕,並非得十一阿哥授意,但袁守侗確是金簡一手扶持到了刑部尚書的位置上。


    且更加說不清的是,金簡不漏聲色地暗中借了一萬兵力與袁守侗,而正是這一萬兵力讓袁守侗鑽足了空子。


    此事當真被和珅抖露出來的話,金簡哪怕真的沒有一絲悖逆之心,卻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十一阿哥隻怕也難逃被皇上猜疑的下場。


    他們豈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和珅便坐等著自己被牽扯進去?


    馮英廉麵露憂色。


    此番和珅查清此事,竟還不知是福是禍。


    可和琳又斷不可能不救。


    和珅不置可否,似乎並不以此為憂。


    他道:“可關鍵在於十一阿哥與金家同此事並無任何幹連——他們若真有心遮掩,反倒會引火燒身。”


    “利弊權衡之下,難保他們不會為保周全而鋌而走險。”


    “興許會吧。”和珅笑了笑,並未否定太嶽父的話。


    還笑?


    馮霽雯一瞧見他這種狀似隨意的笑,便覺得這廝八成又要算計誰了。


    而馮英廉聽罷和珅這句“興許會吧”,不由語結了一瞬。


    興許會吧?


    這不是句廢話麽?


    麵對如此沒有意義的迴應,他竟無言以對。


    唯有又問:“如今你手中都有哪些證據足以證明袁守侗有謀劃刺殺之嫌?”


    “除了袁守侗與金簡借兵卻未用在追剿流匪之上這一條之外,暫無其它確鑿之證。”和珅答完又補充道:“倘若福三爺願意出麵作證的話——”


    馮英廉眼角一陣抽動。


    “……”


    就這一個在金家與十一阿哥的勢力操控之下,根本起不到什麽卵用的證據,卻還得建立在福康安願意出現作證的前提之下才用得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10並收藏金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