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更像海水魚玩家了……
下來顧棠去查了岩石結構,海水成分等等,正式開始準備工作了。
首先就是岩石,藤壺是附著在粗糙表麵的,包括但是不僅限於海邊岩石,船底,甚至還有海龜跟鯨魚,不過實驗室人工養殖,就不用模擬這麽多環境了。
顧棠自己配料,燒了微孔特種粗陶瓷板出來,打算拿這個當附著板。
東西剛準備好,調解好水流,那邊給她的快遞就到了。
大大一個箱子,加急快遞,昨天下午出發,今天早上到,這個重量,快遞費怕是都得五六百了。
顧棠給那邊打了個電話。
“收到了?嗯,我跟你說,這個東西不能低溫儲存,你要是養殖的話,溫度一低繁殖的就慢了,都不一定能緩過來。所以我是常溫封存在海水裏給你寄來的。”
“另外還有兩斤鵝頸藤壺,你嚐嚐,真的特別鮮美,汁水充足,你要是喜歡吃海鮮,這個絕對是最好的,這是被稱為來自地獄的海鮮,歐洲人特別喜歡吃這個,高品質的鵝頸藤壺是按隻賣的。”
“白灼就行,還可以蒜蓉,做湯也非常美味。”
就還挺深情難卻的,但是就兩斤,實驗室這幾個人也不夠分的,顧棠若無其事把普通的藤壺都放到了海水缸裏,為了物種多樣性,鵝頸藤壺也放了大概小半斤進去,剩下的果斷帶迴家了。
吃海鮮嘛,尤其這種新鮮捕撈的,程序都差不多,先洗幹淨,然後淡鹽水吐泥。
接著給顧若曦發了個消息:“今天有好吃的,海鮮。”
剩下就是去調汁了,先是蒜蓉,大蒜切碎加寬油炒軟炒出香味。
接著是醬油汁,幾種醬油調在一起,滴兩滴醋,然後加糖,再來一點純淨水讓味道不要太鹹。
最後就是醋汁兒,這個她調了兩種,一種就是普通的醋汁兒,就是裏頭加了水果醋,讓味道更香一點。
另一種類似於吃螃蟹的薑醋,裏頭加了大量的老薑薑末跟白糖。
幾種汁剛調好,顧若曦就進門了,“吃什麽!”
“你迴來得可真夠快的。”顧棠撈出鵝頸藤壺來,稍微控控水,就打算下鍋燙了。
“那是。”顧若曦道:“我打車迴來的。”
滾水過了一遍,這個味道已經讓人流口水了。顧若曦吞了好幾口口水,虔誠地問:“這是什麽?”
“鵝頸藤壺。”顧棠把東西撈出來放在盤子裏,顧若曦緊緊跟在她身後,兩人一起坐在餐桌上。
“真的好吃,這也太鮮了,跟這個比,以前吃過的什麽小黃魚大黃魚鱸魚鮑魚等等都是渣渣啊!”
“光快遞就好幾百呢。”
“媽媽怎麽舍得買這個呀?這個好貴啊。”
顧棠也挑了一個出來,這玩意是真的好吃,雖然放在缸裏的幾個鵝頸藤壺是裝樣子,但是現在她是真的打算好好養了。
能繁殖出來就更好了。
“用來做實驗的,我打算研究船底塗料。”
顧若曦看了看桌上兩盤鵝頸藤壺,無奈地說:“怪不得人家說隔行如隔山呢,材料學是真的讓人看不透啊。”
顧棠白了她一眼,趁她說話的時候動作麻利又吃了三個。
“哇!說好一人一半的!”顧若曦也不甘示弱加快了速度。
一共就不到兩斤,還有不輕的殼子,顧若曦是一點都沒吃過癮,她又用筷子沾了沾各種有鵝頸藤壺湯汁的調料,道:“還是要抓間諜啊,不然連吃都不能自由。”
吃完這頓,顧棠以100的熱情投入到了藤壺養殖中。
先說藤壺的分布,是近海多遠海少,那麽近海跟遠海有什麽區別呢?
近海的人類活動比較頻繁,又有江河入海口,所以從成分上講,主要成分的比例變化不大,但是濃度會有小幅度下降。
另外就是人類活動帶來的微量元素成分略有上升。
最後就是人類活動帶來的近海海水富營養,以及有機物跟微生物的富集。
顧棠根據這個原則調整了比例。
下來就是對水質要求非常高。
她用來做附著板的多孔陶瓷原本就有過濾的作用,然後就是一個大的緩衝池,一開始先每天換三分之一的水,然後再根據情況調整。
最後就是合適的溫度了,根據現有研究表明,藤壺全年都能繁殖,高峰期在7~9月。
也就說溫度高有利於繁殖。
兩個月之後,顧棠已經養了三大缸藤壺了。
兩缸普通的有害的藤壺,還有一缸特別好吃的鵝頸藤壺。
對的,一般隻能活三天的鵝頸藤壺活了一周,而且附著板上已經有了9隻小藤壺了。
有了這個結果,顧棠可以名正言順的打報告申請經費,項目寫的是《鵝頸藤壺人工養殖方法研究》。
去掉前頭雖然成功但是不能宣揚的耐高溫材料,這還是顧棠的第一個項目。
朱教授就還挺哭笑不得的,這真是材料學的人?
怪不得人家說材料學是個綜合學科呢,物理、化學、生物都得精通啊。
現在竟然還要進軍養殖業了。
不過稍微查了查鵝頸藤壺目前還不能人工養殖,這個項目就還挺有經濟意義的,朱教授簽了單子。
材料學院發了經費給養殖業,加上顧棠一直很優秀,從來都是年級第一,到現在都沒隕落,這事兒在學校教授裏頭稍微流傳了一下。
給她帶藤壺的研究生也聽說了,還來專門來實驗室看了看。
“你是真的強!”這人臉上的表情有點夢幻。
“就算是普通的藤壺也很難養活的。一般藤壺被撬下來就沒法再附著了,它們一旦固定就是一輩子,實驗室養殖也是靠著某些藤壺自帶的受精卵孵化的。”
“你好好養!”這人很快就興奮了,“我能不能實現鵝頸藤壺自由就靠你了!”
顧棠也挺有幹勁兒的。
國內的鵝頸藤壺沒有很大的,基本上長到3~5厘米就被撬下來吃了,這個體積,貴一點也就是一斤500塊。
但是一旦長到15厘米這個長度,那就是一口500塊。
實驗室溫度合適,條件恆定,到了11月,鵝頸藤壺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鈣質板,顧棠覺得她已經成功一半了。
到了十二月,朱教授的實驗室來了幾個來考察項目的。
還是來考察鵝頸藤壺人工養殖項目的。這讓朱教授左右為難。
陪著吧……他完全不懂,不陪著吧,好歹是他實驗室名下第一個有轉讓孵化可能的項目,雖然跟他的專業八竿子都打不著,而且他還是不懂。
朱教授左右為難了一下,還是跟著了,就當科普唄。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
來的人一共三位,一位皮膚黝黑,長得高高壯壯的男子,看起來五十歲左右。
剩下兩位年紀都不大,三十上下,不過都還挺黑的。
為首的那人一進來就跟顧棠握了握手,笑道:“我聽你們海洋生物的邢教授說了,材料學出了個能人,實驗室養殖了鵝頸藤壺,我們一定得來看看。”
顧棠接過名片,這波人是水產集團總公司的。
學校海洋生物每年出去實踐,上的都是他們的船。
兩位年紀輕的人已經扒在海水缸邊上看了,一個比一個興奮。
年紀大的這位肯定是領導,還在跟顧棠寒暄。
“都在首都,你們學校的海洋生物專業每次出去實習,都是搭我們的捕撈船,大家合作得非常好。”
顧棠客客氣氣道:“要是有機會,我也想上捕撈船上看看。”
“有機會有機會,一定有機會的,我們有三百多艘捕撈船,能去遠海能出國,每月都有船下海,你隨時都能來。”
朱教授基本不用怎麽說話,全程微笑就行。
顧棠帶著人去了她的海水缸,趴在缸前興奮觀察的兩個人道:“是鵝頸藤壺,最多兩月齡,是活的!”
聲音都有點尖。
年長的領導眼睛亮了起來,道:“我們水產集團總公司是隸屬農業部,旗下包括養殖捕撈跟銷售三個主要業務,事業遍布全球,你這個項目我們是很感興趣,我們也是最好的轉讓對象。”
顧棠倒不是很著急,這個階段就轉讓價格不會很高,她道:“先不著急,能它們能繁殖了再說,雖然現在能存活,但是還沒有繁殖,一切都不好說,而且連一個生命周期都沒有過完,不是很保險。如果不能繁殖,這個技術也沒什麽意思,還得每年繁殖季拿著附著板去海邊捕撈。”
“當然如果要轉讓,我肯定首先考慮你們。國企大品牌,放心省事。”顧棠又補充了一句。
話是這麽說,但是總公司的人也挺著急的。
這技術是獨一份。
而且鵝頸藤壺,尤其是歐洲大陸,對這東西特別癡迷,尤其是高品質的鵝頸藤壺,能賣到1萬塊一斤。
當然價格隻是一方麵,主要是提高品牌競爭力,對他們打開西方市場也非常有幫助。
不過顧棠說得也很有道理,總公司的人來之前也是都商量過的,當下其中一位技術員就道:“我可以留在實驗室嗎?我們可以進行先期考察,為最後的轉讓做準備。”
顧棠倒是沒問題,她看了看朱教授,朱教授點了點頭,“可以,我給你辦個進修名額,方便出入。”
朱教授說完就覺得違和,還自嘲般笑了一聲,道:“誰能想到第一個來我實驗室進修的是海洋生物專業的呢?”
年長的領導也笑了起來,他還記得邢教授跟他聊起這事兒時候說的話,“據說是想研究防藤壺的船底塗料,哪知道先把藤壺養成了。”
“你要是後續研究出來了防藤壺塗料,也一定要先考慮我們啊。”
兩邊定下了初步的協議,第二天,這位年輕一點的,叫做艾子華的研究員就來實驗室報道了,基本上是隔天來一次,負責記錄鵝頸藤壺缸的各項數據。
他還跟顧棠說:“一般來說,藤壺科的生物成體壽命都在2~6年,如果條件合適,基本上3個月就可以繁殖,如果從附著開始算,一個月就能繁殖。”
他推了推眼鏡,“從幼蟲到可以開始附著的腺介幼體,一般也就是2~3周的時間。不過這是人工養殖,腺介幼體不需要像在海裏一樣四處遊蕩到附著物。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三個月之後就會有新的鵝頸藤壺出現。”
“過年就能有結果。”顧棠一邊說,一邊給海水裏裏加了一管子豐年蝦幼蟲,道:“到時候咱們撬幾隻嚐嚐味道,跟野生的相比怎樣,這個主要還是要看味道的吧?”
艾子華看了看附著板上孤零零的9隻鵝頸藤壺,他也是吃過的,一想起那個味道就流口水,所以他的反駁特別虛弱無力。
“還是別了吧……就9隻,等第二波繁殖出來再吃?”
雖然是合作,不過顧棠從來不當著他的麵配溶液,拿出來的都是一大包鹽然後往水裏倒,艾子華也不太在意,他隻管負責記錄數據。
到了12月底,因為溫度適宜,不管是浮遊生物還是藻類都還挺豐富的,9隻鵝頸藤壺長到了5厘米。
顧棠早上一來,看著艾子華的數據就道:“500塊一斤了。”
艾子華沒搭腔,而是死死盯著附著板,“你看看,是不是——”
他話沒說完就拿了放大鏡出來,“又有腺介幼體附著了!你看!”
下來顧棠去查了岩石結構,海水成分等等,正式開始準備工作了。
首先就是岩石,藤壺是附著在粗糙表麵的,包括但是不僅限於海邊岩石,船底,甚至還有海龜跟鯨魚,不過實驗室人工養殖,就不用模擬這麽多環境了。
顧棠自己配料,燒了微孔特種粗陶瓷板出來,打算拿這個當附著板。
東西剛準備好,調解好水流,那邊給她的快遞就到了。
大大一個箱子,加急快遞,昨天下午出發,今天早上到,這個重量,快遞費怕是都得五六百了。
顧棠給那邊打了個電話。
“收到了?嗯,我跟你說,這個東西不能低溫儲存,你要是養殖的話,溫度一低繁殖的就慢了,都不一定能緩過來。所以我是常溫封存在海水裏給你寄來的。”
“另外還有兩斤鵝頸藤壺,你嚐嚐,真的特別鮮美,汁水充足,你要是喜歡吃海鮮,這個絕對是最好的,這是被稱為來自地獄的海鮮,歐洲人特別喜歡吃這個,高品質的鵝頸藤壺是按隻賣的。”
“白灼就行,還可以蒜蓉,做湯也非常美味。”
就還挺深情難卻的,但是就兩斤,實驗室這幾個人也不夠分的,顧棠若無其事把普通的藤壺都放到了海水缸裏,為了物種多樣性,鵝頸藤壺也放了大概小半斤進去,剩下的果斷帶迴家了。
吃海鮮嘛,尤其這種新鮮捕撈的,程序都差不多,先洗幹淨,然後淡鹽水吐泥。
接著給顧若曦發了個消息:“今天有好吃的,海鮮。”
剩下就是去調汁了,先是蒜蓉,大蒜切碎加寬油炒軟炒出香味。
接著是醬油汁,幾種醬油調在一起,滴兩滴醋,然後加糖,再來一點純淨水讓味道不要太鹹。
最後就是醋汁兒,這個她調了兩種,一種就是普通的醋汁兒,就是裏頭加了水果醋,讓味道更香一點。
另一種類似於吃螃蟹的薑醋,裏頭加了大量的老薑薑末跟白糖。
幾種汁剛調好,顧若曦就進門了,“吃什麽!”
“你迴來得可真夠快的。”顧棠撈出鵝頸藤壺來,稍微控控水,就打算下鍋燙了。
“那是。”顧若曦道:“我打車迴來的。”
滾水過了一遍,這個味道已經讓人流口水了。顧若曦吞了好幾口口水,虔誠地問:“這是什麽?”
“鵝頸藤壺。”顧棠把東西撈出來放在盤子裏,顧若曦緊緊跟在她身後,兩人一起坐在餐桌上。
“真的好吃,這也太鮮了,跟這個比,以前吃過的什麽小黃魚大黃魚鱸魚鮑魚等等都是渣渣啊!”
“光快遞就好幾百呢。”
“媽媽怎麽舍得買這個呀?這個好貴啊。”
顧棠也挑了一個出來,這玩意是真的好吃,雖然放在缸裏的幾個鵝頸藤壺是裝樣子,但是現在她是真的打算好好養了。
能繁殖出來就更好了。
“用來做實驗的,我打算研究船底塗料。”
顧若曦看了看桌上兩盤鵝頸藤壺,無奈地說:“怪不得人家說隔行如隔山呢,材料學是真的讓人看不透啊。”
顧棠白了她一眼,趁她說話的時候動作麻利又吃了三個。
“哇!說好一人一半的!”顧若曦也不甘示弱加快了速度。
一共就不到兩斤,還有不輕的殼子,顧若曦是一點都沒吃過癮,她又用筷子沾了沾各種有鵝頸藤壺湯汁的調料,道:“還是要抓間諜啊,不然連吃都不能自由。”
吃完這頓,顧棠以100的熱情投入到了藤壺養殖中。
先說藤壺的分布,是近海多遠海少,那麽近海跟遠海有什麽區別呢?
近海的人類活動比較頻繁,又有江河入海口,所以從成分上講,主要成分的比例變化不大,但是濃度會有小幅度下降。
另外就是人類活動帶來的微量元素成分略有上升。
最後就是人類活動帶來的近海海水富營養,以及有機物跟微生物的富集。
顧棠根據這個原則調整了比例。
下來就是對水質要求非常高。
她用來做附著板的多孔陶瓷原本就有過濾的作用,然後就是一個大的緩衝池,一開始先每天換三分之一的水,然後再根據情況調整。
最後就是合適的溫度了,根據現有研究表明,藤壺全年都能繁殖,高峰期在7~9月。
也就說溫度高有利於繁殖。
兩個月之後,顧棠已經養了三大缸藤壺了。
兩缸普通的有害的藤壺,還有一缸特別好吃的鵝頸藤壺。
對的,一般隻能活三天的鵝頸藤壺活了一周,而且附著板上已經有了9隻小藤壺了。
有了這個結果,顧棠可以名正言順的打報告申請經費,項目寫的是《鵝頸藤壺人工養殖方法研究》。
去掉前頭雖然成功但是不能宣揚的耐高溫材料,這還是顧棠的第一個項目。
朱教授就還挺哭笑不得的,這真是材料學的人?
怪不得人家說材料學是個綜合學科呢,物理、化學、生物都得精通啊。
現在竟然還要進軍養殖業了。
不過稍微查了查鵝頸藤壺目前還不能人工養殖,這個項目就還挺有經濟意義的,朱教授簽了單子。
材料學院發了經費給養殖業,加上顧棠一直很優秀,從來都是年級第一,到現在都沒隕落,這事兒在學校教授裏頭稍微流傳了一下。
給她帶藤壺的研究生也聽說了,還來專門來實驗室看了看。
“你是真的強!”這人臉上的表情有點夢幻。
“就算是普通的藤壺也很難養活的。一般藤壺被撬下來就沒法再附著了,它們一旦固定就是一輩子,實驗室養殖也是靠著某些藤壺自帶的受精卵孵化的。”
“你好好養!”這人很快就興奮了,“我能不能實現鵝頸藤壺自由就靠你了!”
顧棠也挺有幹勁兒的。
國內的鵝頸藤壺沒有很大的,基本上長到3~5厘米就被撬下來吃了,這個體積,貴一點也就是一斤500塊。
但是一旦長到15厘米這個長度,那就是一口500塊。
實驗室溫度合適,條件恆定,到了11月,鵝頸藤壺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鈣質板,顧棠覺得她已經成功一半了。
到了十二月,朱教授的實驗室來了幾個來考察項目的。
還是來考察鵝頸藤壺人工養殖項目的。這讓朱教授左右為難。
陪著吧……他完全不懂,不陪著吧,好歹是他實驗室名下第一個有轉讓孵化可能的項目,雖然跟他的專業八竿子都打不著,而且他還是不懂。
朱教授左右為難了一下,還是跟著了,就當科普唄。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
來的人一共三位,一位皮膚黝黑,長得高高壯壯的男子,看起來五十歲左右。
剩下兩位年紀都不大,三十上下,不過都還挺黑的。
為首的那人一進來就跟顧棠握了握手,笑道:“我聽你們海洋生物的邢教授說了,材料學出了個能人,實驗室養殖了鵝頸藤壺,我們一定得來看看。”
顧棠接過名片,這波人是水產集團總公司的。
學校海洋生物每年出去實踐,上的都是他們的船。
兩位年紀輕的人已經扒在海水缸邊上看了,一個比一個興奮。
年紀大的這位肯定是領導,還在跟顧棠寒暄。
“都在首都,你們學校的海洋生物專業每次出去實習,都是搭我們的捕撈船,大家合作得非常好。”
顧棠客客氣氣道:“要是有機會,我也想上捕撈船上看看。”
“有機會有機會,一定有機會的,我們有三百多艘捕撈船,能去遠海能出國,每月都有船下海,你隨時都能來。”
朱教授基本不用怎麽說話,全程微笑就行。
顧棠帶著人去了她的海水缸,趴在缸前興奮觀察的兩個人道:“是鵝頸藤壺,最多兩月齡,是活的!”
聲音都有點尖。
年長的領導眼睛亮了起來,道:“我們水產集團總公司是隸屬農業部,旗下包括養殖捕撈跟銷售三個主要業務,事業遍布全球,你這個項目我們是很感興趣,我們也是最好的轉讓對象。”
顧棠倒不是很著急,這個階段就轉讓價格不會很高,她道:“先不著急,能它們能繁殖了再說,雖然現在能存活,但是還沒有繁殖,一切都不好說,而且連一個生命周期都沒有過完,不是很保險。如果不能繁殖,這個技術也沒什麽意思,還得每年繁殖季拿著附著板去海邊捕撈。”
“當然如果要轉讓,我肯定首先考慮你們。國企大品牌,放心省事。”顧棠又補充了一句。
話是這麽說,但是總公司的人也挺著急的。
這技術是獨一份。
而且鵝頸藤壺,尤其是歐洲大陸,對這東西特別癡迷,尤其是高品質的鵝頸藤壺,能賣到1萬塊一斤。
當然價格隻是一方麵,主要是提高品牌競爭力,對他們打開西方市場也非常有幫助。
不過顧棠說得也很有道理,總公司的人來之前也是都商量過的,當下其中一位技術員就道:“我可以留在實驗室嗎?我們可以進行先期考察,為最後的轉讓做準備。”
顧棠倒是沒問題,她看了看朱教授,朱教授點了點頭,“可以,我給你辦個進修名額,方便出入。”
朱教授說完就覺得違和,還自嘲般笑了一聲,道:“誰能想到第一個來我實驗室進修的是海洋生物專業的呢?”
年長的領導也笑了起來,他還記得邢教授跟他聊起這事兒時候說的話,“據說是想研究防藤壺的船底塗料,哪知道先把藤壺養成了。”
“你要是後續研究出來了防藤壺塗料,也一定要先考慮我們啊。”
兩邊定下了初步的協議,第二天,這位年輕一點的,叫做艾子華的研究員就來實驗室報道了,基本上是隔天來一次,負責記錄鵝頸藤壺缸的各項數據。
他還跟顧棠說:“一般來說,藤壺科的生物成體壽命都在2~6年,如果條件合適,基本上3個月就可以繁殖,如果從附著開始算,一個月就能繁殖。”
他推了推眼鏡,“從幼蟲到可以開始附著的腺介幼體,一般也就是2~3周的時間。不過這是人工養殖,腺介幼體不需要像在海裏一樣四處遊蕩到附著物。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三個月之後就會有新的鵝頸藤壺出現。”
“過年就能有結果。”顧棠一邊說,一邊給海水裏裏加了一管子豐年蝦幼蟲,道:“到時候咱們撬幾隻嚐嚐味道,跟野生的相比怎樣,這個主要還是要看味道的吧?”
艾子華看了看附著板上孤零零的9隻鵝頸藤壺,他也是吃過的,一想起那個味道就流口水,所以他的反駁特別虛弱無力。
“還是別了吧……就9隻,等第二波繁殖出來再吃?”
雖然是合作,不過顧棠從來不當著他的麵配溶液,拿出來的都是一大包鹽然後往水裏倒,艾子華也不太在意,他隻管負責記錄數據。
到了12月底,因為溫度適宜,不管是浮遊生物還是藻類都還挺豐富的,9隻鵝頸藤壺長到了5厘米。
顧棠早上一來,看著艾子華的數據就道:“500塊一斤了。”
艾子華沒搭腔,而是死死盯著附著板,“你看看,是不是——”
他話沒說完就拿了放大鏡出來,“又有腺介幼體附著了!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