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多,顧棠正一邊聽這次的采訪錄音,一邊列提綱的時候,成佳惠敲門道:“棠棠,你爸叫你去一趟,李總工辦公室。”
顧棠換鞋子出門,成佳惠道:“叫他早點迴來,六十多的人了,也不比當年。”
“好。明天上午讓他在家裏休息。”顧棠答應道。
成佳惠自己先笑了,“咳,主要是別這麽興頭一上來,就不管不顧的,晚飯他都沒迴來吃。我辛苦做了一大桌子呢。”
顧棠很快到了李總工辦公室。
總工的辦公室挺大的,還有半間是個巨大的桌子,上頭擺滿了各種工具跟小樣品,顧大誌跟李總工兩個現在就在這張桌子邊上坐著。
“來,看看這個好不好用。”
這速度是真的夠快,顧棠兩步走了過去,看到了他們三個多小時做出來的原型產品。
外表還是挺簡陋的,而且也沒有完整的外殼,有些地方是用的膠帶粘起來的,有些地方用的簡易的鐵皮框。
“絕緣手套。”顧大誌遞給她一雙手套,道:“現在接的還是220v的電,你先帶個手套,小心別碰到了。”
這真的是親爹,顧棠那個眼神讓李總工笑了出來,“其實我也覺得應該先叫你來看看,你放心,下頭墊著的都是絕緣的膠皮,沒有迴路的。”
顧棠按了開關,不太穩定,“能看出這是新產品……馬達是不是太強勁了?這哪兒是螺絲刀,手都震麻了。”
吐完槽,就該說優點了,“速度還挺快,就是這個套路沒有問題,下頭是不是該優化了?這個用著不太順手啊。”
李總工跟顧大誌都點了點頭,李總工道:“從技術上來講的確沒有難點,都是最基本的東西,咱們廠子自己就能做。”
顧大誌拉了李總工畫的結構草圖過來,“咱們一條條梳理。”
顧棠拔了插頭,把電動螺絲刀拿在手裏,“首先這個體積就太大了,這是擰螺絲用的,不能比手動更慢。”
她拿了螺絲刀過來,又擺好了手型,“單手操作,大小不能超過拇指跟食指的這個圈。”
兩人都點了點頭。
“下來就是重量問題了,還是單手操作,太重的話容易累,不能持久。”
這一點也沒問題,而且跟體積大小是相輔相成的。
“最後就是從用途考慮,轉速不用太高,電子廠代工的東西都還挺精貴的,扭力也不能太大,還得有保護裝置。而且一用就是一天,也不能過熱,從應用角度就是這麽多,怎麽實現我就不知道了。”
顧棠不知道,但是李總工跟顧大誌知道。
李總工把顧棠說的幾條都記了下來,道:“轉速這個好調整,從馬達著手就行。另外可以把馬達的一部分換成塑料,一方麵可以解決重量的問題,還可以降低成本,發熱問題也能改善。”
顧大誌道:“超小型馬達,電壓5v,扭螺絲也沒必要上220v。”
“還得考慮成本。”顧棠道:“電動螺絲刀雖然不貴,但是電費上去了,工廠也受不了的。”
“保護裝置也容易,這個有經驗的。”李總工道:“不過他們一用就是一天,而且用一下停一下的話,電機的材料得好一點。”
“加工電子產品絕緣這一塊一定要做好。”顧大誌道。
顧棠又道:“而且外表最後別做成渾圓的,要有點棱角,不然容易滾落。”
眾人一言一語的提意見,到了最後,已經商量到二期產品和未來的優化方向了。
顧大誌道:“還有電池款的,方便家用。還可以有大小不同型號的,大一點的可以安裝家具和修理電器。”
李總工感慨道:“這是個非常大的市場。”
說到這兒就差不多了,顧棠抬頭,牆上的鍾表已經過了十點了,她站起身來道:“明天再說,今天該休息了,活兒是幹不完的。”
顧棠這半年多,就算在家工作,也是一直工作40分鍾,起來溜達十幾分鍾的,顧大誌耳濡目染下來,合理作息也已經深入骨髓了。
顧大誌跟著起來,拍了拍李總工的肩膀,“現在不比當年了。走,一起迴去。”
下來的工作就不用顧棠管了,等她的《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記南口市的新興電子廠》發表兩周後,顧大誌又把她叫到了機械廠,“做好了,過來看看。”
這迴李總工的辦公室裏就不僅僅隻有他們兩個了,書記跟廠長也在。
兩人看見顧棠,又是先一頓感謝。這東西市場前景怎麽樣他們也能判斷出來,而且還是國內第一家,訂單絕對不會少,這難道不值得感謝嗎?
當然都是這個年代了,光感謝也是不夠的,書記私底下還跟顧大誌暗示了一下,“等東西賣出去,廠子不會虧待你的。”
這次的成品就跟顧棠印象裏流水線上用的電動螺絲刀很相似了。
顧棠拿在手裏試用了一下,手感也不錯,轉速也合理,扭力正好,不會扭不緊,也不會過於用力。
螺絲刀還配了一共五個常用型號的螺絲頭,顧棠也一一試用了。
“對了。”顧棠忽然道:“最小的這個是不是可以加一點磁力,用起來也方便。”
“可以。”廠長先開口了,“螺絲頭生產起來非常方便。”
“我覺得沒問題。”顧棠點了點頭,“下來就是說明書了。”
廠裏幾個大佬互相對視了一眼,他們都沒太重視說明書,螺絲刀這種東西要說明書嗎?
顧棠也沒覺得奇怪,這年代差不多就這樣,不像以後買東西,各種尺寸測評數據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顧棠道:“得有個數據,比方轉速一分鍾多少,扭力多少,用多大的電壓電流,還有比方可以連續使用多長時間,還有這個——”
顧棠拿了一套五個螺絲頭出來,“具體尺寸寫上,後頭再加個括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定製。”
“還有這根電源線,也寫上長度可定製。我去他們車間現場看過,螺絲刀用的是5v的電源,最好是從天花板上走一根專門的電源線,然後接螺絲刀。根據他們廠房的高度,2.5米的線比較合適,太長就會幹擾流水線作業了。”
顧棠把能說的都說了,書記猶豫了一下,問道:“機械廠的銷售人員不太合格,也沒去過那麽遠的地方,你要是用空,能不能做個指導?我們按照外聘的補助給你。”
廠長接了一句,“跟老顧一個標準。”
老顧的標準是一天300起,這補助就是再過去20年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顧棠道:“沒問題,先小規模生產一百件,咱們下個月就去南口。”
孫書記鬆了口氣。
顧大誌對顧棠是越來越滿意了,這一個月不管是顧一隆還是顧二興,哪怕是給顧家生了長房長孫的白月,隻要敢說顧棠,那第一個出來的肯定是顧大誌。
雖然顧一隆覺得他們給顧家留後了,白月覺得她肚皮非常爭氣,但是不管是顧大誌還是成佳惠,對這個長房長孫其實也沒有多在乎,可以說是一視同仁。
這就叫顧一隆跟白月越發的委屈了。
“爸怎麽能這麽不在乎誌鳴?”
顧誌鳴上的小學不太好,對口的三所初中都是普通中學,最好的一所,中專跟高中加起來的升學率也就20%,差一點的一個班隻能上去10個人。
轉過年三月,顧誌鳴班裏有門路的都找好接收的學校了,顧一隆開始著急了,迴來找顧大誌托關係。
有了顧棠做對比,顧大誌能看上顧一隆就見鬼了,而且他最近忙著生產電動螺絲刀的事兒,事業上又有了進步,根本沒時間管這個窩囊的兒子。
“你早幹嘛去了?我去哪兒給你找關係?”
“爸,你不是認識那麽多人?誌鳴可是顧家唯一的孫子,他是顧家的後啊!”白月小聲埋怨道。
顧大誌轉頭,“我顧家是什麽好人家不成?我當年就是個孤兒,家裏人全死了,我連我到底姓不姓顧都不知道,別什麽後不後的,我當不起!”
“爸。”顧一隆皺著眉頭道:“你認識那麽多人,連小妹出國你都能找到人,誌鳴不過想上個好點的初中,怎麽就不行了?”
“那是她有本事!她學習好,她表現優秀,我找人稍微使把勁兒就行,你兒子那個成績,你得花錢,交讚助費你懂不懂。”
顧一隆找關係就是不想花錢,或者說他想讓他爸幫他把錢掏了,他也不是沒打聽過,擇校費5000起,他哪兒舍得這個錢?再說他們房子還沒買呢。
“糖果廠最近不太好……”顧一隆猶猶豫豫道:“我們得留點錢放手上以防萬一。”
“我沒辦法!”顧大誌沒好氣道:“我給你指條路,你自己看著辦,前頭3棟203的張海潮,他老婆是遠橋中學的教導主任,你自己去找。”
好歹也算條路吧,當天晚上顧一隆就跟白月兩個,還帶著顧誌鳴去人家家裏求辦事兒了。
顧一隆還吩咐道:“進去就拿我爸說事兒,機械廠沒有不知道我爸的,機械廠就這麽一個八級鉗工,沒我爸他們早倒閉了。”
白月一邊點頭,一邊又囑咐顧誌鳴,“進去記得叫人,我們叫叔的你就叫爺爺。”
不過白月一邊說,一邊又有點疑惑,“我怎麽覺得這地方有點眼熟。”
顧一隆已經開始敲門了,等門敲開,他傻眼了。
開門的老太太他認識,去年這老太太骨折,胳膊上打著石膏被顧誌鳴撞了一下,小孩子嘛,跑來跑去看不清人很正常,當時他就跟這人笑了一下,說:“小孩子,你別計較。”這就算過去了。
但是第二天顧大誌就把他叫來給人賠禮道歉還送了不少東西,因為張家這老太太給顧誌鳴撞得有點錯位,還重新打了石膏。
當時顧一隆還跟白月背地裏罵了好久,“才骨折出來轉什麽?這不碰瓷兒嗎?”
顧一隆沒忘了她,張家老太太也不能忘了他們呀,她年紀大了不能打鋼釘,完全是保守治療,他們撞這一下,讓她又難過了三個月。
這是到死都忘不了的。
“誒呦,這是幹嘛呀?帶著孩子還帶著東西?這都一年了還良心過不去呢?”
房間裏頭傳來聲音,“媽,誰呀?”
“敲錯門了。”張家老太太迴頭喊了一聲,然後轉頭跟顧一隆道:“你們這孩子,就該進少管所!”
啪的一聲,門關上了。
顧一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白月也驚得目瞪口呆。
顧誌鳴類似事情幹得不少,他是完全沒記住,他小聲道:“爸爸媽媽,她是不是跟爺爺有仇?”
一提爺爺,顧一隆迴過神來了,白月道:“你爸怎麽能這樣!他不是坑咱們!”
兩人掉頭就往迴走,怒氣衝衝又敲開了顧大誌的家門。
房門是顧棠開的,門一打開顧一隆就想往裏頭衝,他伸手去扒拉顧棠,不過沒扒拉開。
“你讓開!”
“你幹嘛?你說清楚——”
身後,顧大誌聽見動靜也出來了,他眉頭一皺,“讓他們進來。”
顧棠這才鬆開手,坐到了顧大誌身邊。
“爸,你究竟是什麽意思?我是你兒子啊,這是你孫子,你就是這麽對我們的!”顧一隆衝到他麵前道。
白月更是紅了眼圈,“這是你親孫子,你不幫忙也就算了,怎麽還能跟著外人一起看我們丟臉呢?”
“丟臉?”顧棠先上了,“去年你們把人撞了,一聲不吭直接跑了,晚上人家找到家裏來,這就不丟臉了?”
“都是一家人,幹嘛計較那麽多。”顧一隆沒好氣道。
“合著就你們不能丟臉?”成佳惠也出來了,“我們就得替你們丟臉,就得替你們辦事兒?”
“就是。”顧棠接著道:“你自己的兒子,你都不上心,你指望誰呢?”
“我跟爸說話呢,你插什麽嘴!”顧一隆大聲道。
“怎麽說話呢?你還敢在我家裏吼?”
顧棠換鞋子出門,成佳惠道:“叫他早點迴來,六十多的人了,也不比當年。”
“好。明天上午讓他在家裏休息。”顧棠答應道。
成佳惠自己先笑了,“咳,主要是別這麽興頭一上來,就不管不顧的,晚飯他都沒迴來吃。我辛苦做了一大桌子呢。”
顧棠很快到了李總工辦公室。
總工的辦公室挺大的,還有半間是個巨大的桌子,上頭擺滿了各種工具跟小樣品,顧大誌跟李總工兩個現在就在這張桌子邊上坐著。
“來,看看這個好不好用。”
這速度是真的夠快,顧棠兩步走了過去,看到了他們三個多小時做出來的原型產品。
外表還是挺簡陋的,而且也沒有完整的外殼,有些地方是用的膠帶粘起來的,有些地方用的簡易的鐵皮框。
“絕緣手套。”顧大誌遞給她一雙手套,道:“現在接的還是220v的電,你先帶個手套,小心別碰到了。”
這真的是親爹,顧棠那個眼神讓李總工笑了出來,“其實我也覺得應該先叫你來看看,你放心,下頭墊著的都是絕緣的膠皮,沒有迴路的。”
顧棠按了開關,不太穩定,“能看出這是新產品……馬達是不是太強勁了?這哪兒是螺絲刀,手都震麻了。”
吐完槽,就該說優點了,“速度還挺快,就是這個套路沒有問題,下頭是不是該優化了?這個用著不太順手啊。”
李總工跟顧大誌都點了點頭,李總工道:“從技術上來講的確沒有難點,都是最基本的東西,咱們廠子自己就能做。”
顧大誌拉了李總工畫的結構草圖過來,“咱們一條條梳理。”
顧棠拔了插頭,把電動螺絲刀拿在手裏,“首先這個體積就太大了,這是擰螺絲用的,不能比手動更慢。”
她拿了螺絲刀過來,又擺好了手型,“單手操作,大小不能超過拇指跟食指的這個圈。”
兩人都點了點頭。
“下來就是重量問題了,還是單手操作,太重的話容易累,不能持久。”
這一點也沒問題,而且跟體積大小是相輔相成的。
“最後就是從用途考慮,轉速不用太高,電子廠代工的東西都還挺精貴的,扭力也不能太大,還得有保護裝置。而且一用就是一天,也不能過熱,從應用角度就是這麽多,怎麽實現我就不知道了。”
顧棠不知道,但是李總工跟顧大誌知道。
李總工把顧棠說的幾條都記了下來,道:“轉速這個好調整,從馬達著手就行。另外可以把馬達的一部分換成塑料,一方麵可以解決重量的問題,還可以降低成本,發熱問題也能改善。”
顧大誌道:“超小型馬達,電壓5v,扭螺絲也沒必要上220v。”
“還得考慮成本。”顧棠道:“電動螺絲刀雖然不貴,但是電費上去了,工廠也受不了的。”
“保護裝置也容易,這個有經驗的。”李總工道:“不過他們一用就是一天,而且用一下停一下的話,電機的材料得好一點。”
“加工電子產品絕緣這一塊一定要做好。”顧大誌道。
顧棠又道:“而且外表最後別做成渾圓的,要有點棱角,不然容易滾落。”
眾人一言一語的提意見,到了最後,已經商量到二期產品和未來的優化方向了。
顧大誌道:“還有電池款的,方便家用。還可以有大小不同型號的,大一點的可以安裝家具和修理電器。”
李總工感慨道:“這是個非常大的市場。”
說到這兒就差不多了,顧棠抬頭,牆上的鍾表已經過了十點了,她站起身來道:“明天再說,今天該休息了,活兒是幹不完的。”
顧棠這半年多,就算在家工作,也是一直工作40分鍾,起來溜達十幾分鍾的,顧大誌耳濡目染下來,合理作息也已經深入骨髓了。
顧大誌跟著起來,拍了拍李總工的肩膀,“現在不比當年了。走,一起迴去。”
下來的工作就不用顧棠管了,等她的《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記南口市的新興電子廠》發表兩周後,顧大誌又把她叫到了機械廠,“做好了,過來看看。”
這迴李總工的辦公室裏就不僅僅隻有他們兩個了,書記跟廠長也在。
兩人看見顧棠,又是先一頓感謝。這東西市場前景怎麽樣他們也能判斷出來,而且還是國內第一家,訂單絕對不會少,這難道不值得感謝嗎?
當然都是這個年代了,光感謝也是不夠的,書記私底下還跟顧大誌暗示了一下,“等東西賣出去,廠子不會虧待你的。”
這次的成品就跟顧棠印象裏流水線上用的電動螺絲刀很相似了。
顧棠拿在手裏試用了一下,手感也不錯,轉速也合理,扭力正好,不會扭不緊,也不會過於用力。
螺絲刀還配了一共五個常用型號的螺絲頭,顧棠也一一試用了。
“對了。”顧棠忽然道:“最小的這個是不是可以加一點磁力,用起來也方便。”
“可以。”廠長先開口了,“螺絲頭生產起來非常方便。”
“我覺得沒問題。”顧棠點了點頭,“下來就是說明書了。”
廠裏幾個大佬互相對視了一眼,他們都沒太重視說明書,螺絲刀這種東西要說明書嗎?
顧棠也沒覺得奇怪,這年代差不多就這樣,不像以後買東西,各種尺寸測評數據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顧棠道:“得有個數據,比方轉速一分鍾多少,扭力多少,用多大的電壓電流,還有比方可以連續使用多長時間,還有這個——”
顧棠拿了一套五個螺絲頭出來,“具體尺寸寫上,後頭再加個括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定製。”
“還有這根電源線,也寫上長度可定製。我去他們車間現場看過,螺絲刀用的是5v的電源,最好是從天花板上走一根專門的電源線,然後接螺絲刀。根據他們廠房的高度,2.5米的線比較合適,太長就會幹擾流水線作業了。”
顧棠把能說的都說了,書記猶豫了一下,問道:“機械廠的銷售人員不太合格,也沒去過那麽遠的地方,你要是用空,能不能做個指導?我們按照外聘的補助給你。”
廠長接了一句,“跟老顧一個標準。”
老顧的標準是一天300起,這補助就是再過去20年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顧棠道:“沒問題,先小規模生產一百件,咱們下個月就去南口。”
孫書記鬆了口氣。
顧大誌對顧棠是越來越滿意了,這一個月不管是顧一隆還是顧二興,哪怕是給顧家生了長房長孫的白月,隻要敢說顧棠,那第一個出來的肯定是顧大誌。
雖然顧一隆覺得他們給顧家留後了,白月覺得她肚皮非常爭氣,但是不管是顧大誌還是成佳惠,對這個長房長孫其實也沒有多在乎,可以說是一視同仁。
這就叫顧一隆跟白月越發的委屈了。
“爸怎麽能這麽不在乎誌鳴?”
顧誌鳴上的小學不太好,對口的三所初中都是普通中學,最好的一所,中專跟高中加起來的升學率也就20%,差一點的一個班隻能上去10個人。
轉過年三月,顧誌鳴班裏有門路的都找好接收的學校了,顧一隆開始著急了,迴來找顧大誌托關係。
有了顧棠做對比,顧大誌能看上顧一隆就見鬼了,而且他最近忙著生產電動螺絲刀的事兒,事業上又有了進步,根本沒時間管這個窩囊的兒子。
“你早幹嘛去了?我去哪兒給你找關係?”
“爸,你不是認識那麽多人?誌鳴可是顧家唯一的孫子,他是顧家的後啊!”白月小聲埋怨道。
顧大誌轉頭,“我顧家是什麽好人家不成?我當年就是個孤兒,家裏人全死了,我連我到底姓不姓顧都不知道,別什麽後不後的,我當不起!”
“爸。”顧一隆皺著眉頭道:“你認識那麽多人,連小妹出國你都能找到人,誌鳴不過想上個好點的初中,怎麽就不行了?”
“那是她有本事!她學習好,她表現優秀,我找人稍微使把勁兒就行,你兒子那個成績,你得花錢,交讚助費你懂不懂。”
顧一隆找關係就是不想花錢,或者說他想讓他爸幫他把錢掏了,他也不是沒打聽過,擇校費5000起,他哪兒舍得這個錢?再說他們房子還沒買呢。
“糖果廠最近不太好……”顧一隆猶猶豫豫道:“我們得留點錢放手上以防萬一。”
“我沒辦法!”顧大誌沒好氣道:“我給你指條路,你自己看著辦,前頭3棟203的張海潮,他老婆是遠橋中學的教導主任,你自己去找。”
好歹也算條路吧,當天晚上顧一隆就跟白月兩個,還帶著顧誌鳴去人家家裏求辦事兒了。
顧一隆還吩咐道:“進去就拿我爸說事兒,機械廠沒有不知道我爸的,機械廠就這麽一個八級鉗工,沒我爸他們早倒閉了。”
白月一邊點頭,一邊又囑咐顧誌鳴,“進去記得叫人,我們叫叔的你就叫爺爺。”
不過白月一邊說,一邊又有點疑惑,“我怎麽覺得這地方有點眼熟。”
顧一隆已經開始敲門了,等門敲開,他傻眼了。
開門的老太太他認識,去年這老太太骨折,胳膊上打著石膏被顧誌鳴撞了一下,小孩子嘛,跑來跑去看不清人很正常,當時他就跟這人笑了一下,說:“小孩子,你別計較。”這就算過去了。
但是第二天顧大誌就把他叫來給人賠禮道歉還送了不少東西,因為張家這老太太給顧誌鳴撞得有點錯位,還重新打了石膏。
當時顧一隆還跟白月背地裏罵了好久,“才骨折出來轉什麽?這不碰瓷兒嗎?”
顧一隆沒忘了她,張家老太太也不能忘了他們呀,她年紀大了不能打鋼釘,完全是保守治療,他們撞這一下,讓她又難過了三個月。
這是到死都忘不了的。
“誒呦,這是幹嘛呀?帶著孩子還帶著東西?這都一年了還良心過不去呢?”
房間裏頭傳來聲音,“媽,誰呀?”
“敲錯門了。”張家老太太迴頭喊了一聲,然後轉頭跟顧一隆道:“你們這孩子,就該進少管所!”
啪的一聲,門關上了。
顧一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白月也驚得目瞪口呆。
顧誌鳴類似事情幹得不少,他是完全沒記住,他小聲道:“爸爸媽媽,她是不是跟爺爺有仇?”
一提爺爺,顧一隆迴過神來了,白月道:“你爸怎麽能這樣!他不是坑咱們!”
兩人掉頭就往迴走,怒氣衝衝又敲開了顧大誌的家門。
房門是顧棠開的,門一打開顧一隆就想往裏頭衝,他伸手去扒拉顧棠,不過沒扒拉開。
“你讓開!”
“你幹嘛?你說清楚——”
身後,顧大誌聽見動靜也出來了,他眉頭一皺,“讓他們進來。”
顧棠這才鬆開手,坐到了顧大誌身邊。
“爸,你究竟是什麽意思?我是你兒子啊,這是你孫子,你就是這麽對我們的!”顧一隆衝到他麵前道。
白月更是紅了眼圈,“這是你親孫子,你不幫忙也就算了,怎麽還能跟著外人一起看我們丟臉呢?”
“丟臉?”顧棠先上了,“去年你們把人撞了,一聲不吭直接跑了,晚上人家找到家裏來,這就不丟臉了?”
“都是一家人,幹嘛計較那麽多。”顧一隆沒好氣道。
“合著就你們不能丟臉?”成佳惠也出來了,“我們就得替你們丟臉,就得替你們辦事兒?”
“就是。”顧棠接著道:“你自己的兒子,你都不上心,你指望誰呢?”
“我跟爸說話呢,你插什麽嘴!”顧一隆大聲道。
“怎麽說話呢?你還敢在我家裏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