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跪迎欽差,這是朝庭規矩,倒不是因為王興“品卑而權重”的禦史身份。其實,王興的另一個身份——翰林院編撰、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才更讓這些官員敬重。


    “錢大人請起,各位大人快快請起。”王興連忙上前扶起錢士完。


    自有明以來,其實是沒有省這個行政區劃的,而是在全國設置了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最高行政長官是布政使,後沿用元朝的習慣性叫法,稱為省。


    而巡撫一職非常設官職,而是代皇帝“巡狩”之意,嚴格意義上說,是朝庭派往某地的常駐欽差大臣。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錢士完作為巡撫,其實也是欽差大臣,也有王命旗牌,也能先斬後奏。隻不過,他作為巡撫,其實已經是山東一地最高行政長官,身上的欽差身份逐漸淡化了。


    王興一扶,錢士完順勢起身,拱手道:“王大人,一路辛苦!”


    “怎敢勞煩老大人親自到省界來迎,王某慚愧啊。”王興還了一禮,客氣地說道。


    “王大人,來,我給你引見一下眾位大人。”錢士完半轉身,作了個請的手勢,開始介紹幾位主要官員。


    “這是左布政使李大人。”布政使司設左右兩位布政使,左布政使管錢,右布政使管糧。山東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叫李長庚。


    “見過王大人!”李長庚衝王興深施一禮。


    “這位是右布政使曹楷曹大人。”


    “這位是提刑按察使沈演沈大人。”


    “這位是都指揮使楊國盛楊大人。”


    “這位是濟南知府汪有功汪大人。”


    “這位是德州知州朱期昌朱大人。”


    王興一一跟這些文武大員見禮,都是虛應故事,自不在話下。


    “這位是……”介紹完這些人,錢士完將目光看向最後一名武官,卻是不知如何介紹。


    王興笑了:“錢大人,不用介紹了,這位是我的老熟人,臨清衛千戶田有良田大人。”


    “見過王大人!”田有良聽王興說到自己,連忙過來,行了一個軍禮。


    田有良品級是五品,比王興還高半級,可武官地位低,別說王興這樣的欽差,就是尋常一名七品文官,田有良也不敢擺譜,別說是他了,提督楊國盛都不敢輕易拿架子。


    更何況,王興與他有恩呢。


    王興知道,像田有良這樣的武官,能加入到迎接欽差的隊伍中,肯定是楊國盛知曉了二人的關係,否則,他連邊都傍不上。


    “濟民,快快請起。”王興連忙上前扶起田有良,把著他的手,迴頭說道:“眾位大人有所不知,想當年田大人是護漕什長,王某進京返鄉,乘坐的正是田大人的漕船。在梁山一帶正好遇到搶漕劫匪,田大人不顧自身安危,奮力護漕,以至於差點喪了性命,這些都是王某親自目睹的。”


    “田大人真是忠義無雙啊!”


    “田大人真是忠勇可嘉啊……。”


    聽完王興的介紹,眾人哪有不明白的?這是欽差大人的舊識啊,這麽隆重地介紹,還不是為了讓大家以後多照應照應這個人?


    一時之間諛詞如潮,把田有良高興的,張著大嘴就合不上了。


    王興隨後又把李忠介紹給眾人,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自不待言。


    大多數文官都自視清高,內心很少有看得起太監的,但麵子上的客氣還是要有的。


    所以場中眾人,聽了王興的介紹,都紛紛過來跟李忠見禮。


    隻有一個人,根本就懶得跟李恩客氣,不光是神情冷淡,連句話都不願意跟他說,似乎跟他說句話就掉多大身價似的。


    這個人,就是右布政使曹楷。


    當王興給曹楷介紹李恩時,曹楷甚至連眼皮都沒抬,鼻子裏哼了一聲,隨即眼光看向了別處,把李忠弄了個大紅臉。


    曹楷當著眾人的麵讓李恩下不來台,王興心中也是有氣,心說:“這位曹大人是跟李忠或者說跟李恩有仇?還是內心根本就看不起太監?這麵上的虛應故事都不做,也不知道他在官場是怎麽混的?”


    自己剛來,還不了解情況,自是不好發作,不過,心裏給這姓曹的算是記上了一筆。


    ……


    中午,在德州最大的酒樓“朝天閣”,錢士完與山東各有司主要官員,擺了一桌接風宴,迎接王興一行。


    酒菜上齊,王興看去,滿桌幾乎全是青菜,隻有一盤子燒雞算是肉菜。


    錢士完舉起酒杯,對王興說道:“王大人,德州雖是山東門戶,商埠雲集,看上去一派繁榮景像,其實沒什麽好吃的,隻有‘扒雞’算得上一道名菜,還請大人莫嫌簡慢啊。”


    王興心裏說道:“這錢士完鬧得是哪一出?是充廉潔還是哭窮?或者根本就是對我這欽差看不起?”


    心裏想著,抬眼向其他人看去,李忠不用說了,臉上露出憤憤不平之色,顯然是因為剛才在曹楷麵前受了氣,又看到這樣一桌子菜,心裏更是窩了火。而李長庚麵無表情,曹楷神情淡淡,楊國盛和田有良神情木訥,隻有沈演臉上帶著笑意,不過那笑意裏似有淡淡的嘲諷,不知是嘲諷錢士完,還是嘲諷他王興?


    王興歎了一口氣道:“唉,錢大人及各位大人的盛情王某心領了。各位大人想必已經知道,王某自天津就跟李公公分開了,王某走陸路,李公公走水路。這一路走來,越是往南來,王某越是心痛。不為別的,田裏糧食絕收一片荒涼,乞討之百姓攜妻挈子,餓死之白骨於路不絕,百姓生存之難令人觸目驚心。眾位大人給王某接風洗塵,別說還有一道‘扒雞’,滿桌青菜,就是能吃上一口飯團,比之百姓活命之艱強了何止百倍?”


    “因此,王某想起百姓慘狀,再看到這些美酒佳肴,真是百感交集,難以下咽。”


    “王某離京之時,皇上再三訓諭,一定要解山東饑民之苦,一定要謀劃自救之策。今百姓之苦未曾稍減,皇上諄諄教誨言猶在耳,王某實是有愧。若非恐寒了眾位大人殷勤相待之意,王某是無論如何不敢赴這個酒宴的。”


    王興這番話說完,眾官員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酒宴登時冷了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穿越到晚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滴水世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滴水世界並收藏組團穿越到晚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