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來了?快快請坐。”沈演見李彬到來,連忙請他坐下。


    “不知大人召李彬前來有何見教?”李彬坐下以後,問道。


    “哪有什麽事啊,這陣子事情太多,也沒跟先生好好聊幾句。真是太忙了,你看後天欽差大人要去泰安巡察,偏偏還不讓都司的兵保護,有些地方治安的事必須得提前安排安排,免得出了什麽紕漏,驚了欽差大人的駕。”沈演說道。


    李彬聞弦歌而知雅意,想了一想,拱手說道:“大人,李彬受家主所托,尚有一事要辦。倘事有不諧,請轉告家主,李彬定以身殉主,決不連累。”


    沈演聞言點了點頭,李彬很聰明,這是表明不會連累自己之意:“李先生既有要事要辦,想必時間緊張,沈某就不留了。”


    “李彬打擾大人多日,就此謝過。告辭!”李彬站起來衝沈演一揖,然後告辭而去。


    ……


    李彬來濟南多日,由於身負重任,他當然不會閑著。早在半月前,他就聯係上了九如山匪盜張計緒。


    張計緒打小練武,有一身好功夫。他是軍戶出身,長大以後自然是從了軍。


    明初﹐軍隊由“從征“﹑“歸附“﹑“謫發“﹑“垛集“四部分構成。洪武二十一年﹐在元代舊籍冊的基礎上﹐由兵部改置軍籍勘合﹐詳細開列軍戶從軍來曆﹑調補衛所年月﹑在營丁口之數﹐從而建立起新的﹑較為完備的軍戶製度。非經皇帝特許或官至兵部尚書﹐任何人都不得自行改籍。


    軍戶的軍差包括﹕戶出一丁赴衛當兵﹐是為旗軍。旗軍或操守﹐或屯種﹔戶出一餘丁隨正軍到營﹐佐助正軍﹐供給軍裝﹔軍戶戶下須以一丁供給在營正軍﹔戶下若無丁壯﹐須僉幼兒為“幼丁“﹐以備成丁後勾補當差。


    為使軍戶能自備服裝盤費﹐明政府規定﹕軍戶耕種的田地(軍田)在三頃以內者可免雜役﹔三頃以上者須與民戶一起承擔雜役﹔隨營餘丁和戶下供應餘丁亦可免當差﹔正役仍要承擔。


    但這些製度在實際執行中並未貫徹﹐軍戶的雜役負擔沒有減輕。同時﹐在社會地位上﹐軍戶亦低於一般民戶。民戶若與軍戶通婚勢必連累自己的子女﹔軍戶丁男僅許一人為生員﹐民戶則無限製﹔正軍戶五丁以上方許充吏﹐民戶二丁以上即可充吏﹔民戶有罪﹐往往以充軍處罰﹐軍戶不許將子侄過房與人﹐脫免軍籍。


    與元代相同﹐明兵丁征戍遠方﹐軍裝盤費數目很大。一丁出征﹐一家以至一伍﹑一裏都要受累。若一家僉兩三丁﹐分當兩三處軍役﹐則更屬重役。各級官吏甚至一普通生員都可以任意役使軍丁﹑克扣月糧。有明一代﹐軍戶逃亡的現象十分嚴重﹐明中葉後﹐軍戶製度形同虛設﹐募兵漸漸成為明朝官軍的重要來源。


    張計緒當然也在受盤剝奴役之列。後來,他與自己一伍的士兵商議後,盜了上司百戶的財物,連夜逃亡,來到濟南與泰安之間的九如山,當起了盜賊。


    由於張計緒武勇過人,眾盜推舉他當了大當家,二當家的叫張文朗,三當家的叫周堯德。後來,匪盜隊伍逐漸壯大,發展到了二百多人。


    官府也曾派捕快追查,但他們躲進九如山,就如魚入大海,捕快根本就見不到他們的影子。久而久之,官府也就視而不見了,好在,張計緒等無論劫道還是入戶搶劫,從不把事情做絕,總會給人留點財物,以至於民憤也不是太大。


    而且,他們從不搶大戶,知道大戶們多多少少與官府有來往,或者子侄們就在官府裏做官,如果招惹了他們,勢必惹來官兵圍剿,他們這二百來人,是不敢跟官軍對抗的。


    但今年以來,張計緒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各村各莊十室九空,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他們搶劫偷盜就失去了財路。


    二百來人眼看就要挨餓,張計緒、張文朗和周堯德自是非常焦急。他們感到,如果要讓這二百來人活下去,必須鋌而走險,對大戶下手了。經過商量,決定由張文朗和周堯德分別化裝成饑民去濟南府和泰安州查探情況。


    張文朗在濟南府親眼目睹了饑民衝擊王三善府宅的事,當時若有所思,似乎這件事給他什麽啟示,卻是始終沒有想明白。


    後來,他在濟南的眼線說,有一個人想跟九如山大當家的做個買賣,問張文朗見不見?張文朗想,所謂的做買賣,當然是雇兇殺人,能找他們做買賣的,無非就是這個,難道還有其它?見見也好,看看他出什麽價碼。


    李彬就這樣跟張文朗聯係上了,當然,李彬還是假稱自己姓林。


    當張文朗聽說是要殺欽差,當時嚇得真搖頭,說道:“林先生,你可饒了我們吧,這個事我們可不幹,我們一是沒這個膽子,二也沒有這個力量,濟南府多少兵?別說欽差守衛本來就嚴,就是能僥幸殺了欽差,能走得了嗎?”


    “二當家的,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是,你們暗中煽動災民鬧事,災民都在生死邊緣掙紮,一有人帶頭,必然紛紛響應,到時你們暗中指引,將火引向欽差行轅,守衛欽差的也就百十號人,成千上萬災民一齊行動,還不跟摧枯拉朽一樣?到時事成,你們暗中快速撤離,互相都不認識,官府怎麽查?根本就不可能查到嘛!”


    “那也不行,濟南府流民雖多,但都能吃上口飯,此時煽動作亂,你覺得能成功嗎?”張文朗一口迴絕了。


    “二當家的確實見識不凡。濟南府不行,那如果在別的府州呢?”


    “別的府州可能行事還方便一些,這個得看具體情況。”張文朗留了一個活話。


    “二當家的痛快。這樣吧,林某也不欲強人所難,此事暫作罷論,如有其它變化咱們再商量。這是一千兩銀票,權當林某進奉給九如山諸位當家的一點心意,還請二當家的笑納。”


    事情沒談成,但李彬還是拿出一千兩銀票給了張文朗,也算是結了個善緣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穿越到晚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滴水世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滴水世界並收藏組團穿越到晚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