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並不知道,相較於陳世恩,劉招孫對他的感激之情更甚。


    王興一開始聽到劉招孫的名字有點耳熟,後來詢問薛義,才知道劉招孫是現任臨洮副總兵劉綎的幹兒子。


    說起劉綎,王興可是知道,在明末曆史上大名鼎鼎。


    劉綎,字省吾,南昌人,明朝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大將軍都督劉顯之子,萬曆年間武狀元,有“晚明第一猛將“之稱。


    劉綎先抗緬甸,後升任副總兵,因縱容兵甲導致兵變被剝職。隨後於萬曆二十年和萬曆二十五年(先後入朝抗日,萬曆二十八年開始播州之役,隨後平定楊應龍之亂。萬曆四十六年,劉綎在抗擊後金軍隊時於薩爾滸之戰中殉國。


    論武,曾被人譽為明末第一猛將,手中镔鐵大刀一百二十斤,在馬上舞動如飛,人送外號“劉大刀”;論功勞,征緬甸、二征朝鮮、平楊播龍之亂,可謂戰功赫赫。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拳打知府”、“賄賂轉官”的事,為朝中文官所不喜,後來在薩爾滸之戰中殉國,其實也是因為這個緣故而致。


    總之,用時,加官進爵,奉若珍寶;不用時,則削官分勢,棄若敝屣——劉綎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


    王興之所以對劉招孫的名字有印象,是因為劉綎殉國時,劉招孫也追隨在側,史書上說,他當時不肯投降,臨死前還殺了好幾個後金兵。


    劉綎不招人喜,劉招孫也受了連累。或許是為了分劉綎之勢,朝庭才把他從劉綎身邊調開,調到肥城當了一名千戶。


    劉招孫身上並不缺功勞,平定泰安民亂這點子功勞他還看不上,但他深知,他父子缺的是朝中文官的青睞和支持。


    王興現在這個欽差的身份並不讓劉招孫多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王興雖然年輕,但出身翰林,不到一年,皇上竟三遷其職,顯然是按閣臣的路子在培養,如果能傍上這樣一顆政治新星,他父子今後的日子肯定會好過許多。


    因此,他必須借此機會與王興攀上關係。


    於是,陳世恩走後,劉招孫也跪倒在地,感激地說道:“大人,末將是一粗人,不大會說話,也隻會打打殺殺,但大人之恩決不敢忘,將來無論末將身在何處,”


    劉招孫這番話,是表達感激之情,也是在表達忠心,同時暗示王興,我願意成為你的心腹將領。


    其實,王興如果沒有欽差的背景,他能調得動一兵一卒嗎?所以,說“大人但有所命,萬死不辭”這句話,等於一句廢話,不過就是個態度而已。


    王興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不過,他倒是真心喜歡這員猛將,亂世將臨,向來不受重視的武將,將會迎來展示身手的大舞台,現在且結個善緣,說不定,將來真有可能把這員猛將招至麾下。


    “劉將軍請起,何必如此客氣?將來有機會,真得讓你指點指點我這些家丁的武藝。”王興連忙站起來,扶起劉招孫。


    “行,大人,抽空我跟貴屬較量較量,說實話,論武藝,除了我義父,我還真沒輸過。”劉招孫痛快地說道。


    ……


    泰安城很快就安定下來,恢複了往日的生活秩序。


    王興的折子早已經送了出去,在折子裏,他把李忠、錦衣衛的功勞說了一個十足十,劉招孫、陳世恩也給了“平亂有功”的評語。


    不到兩天,王興的折子就到了京城通政司,通政司隨即將折子轉給內閣。


    內閣輔臣現在隻有方從哲和吳道南兩人。王興的折子先是到了吳道南的手上,他一目十行看完,笑著對方從哲說道:“中涵,快看看,你的學生王任之又立功了。”


    “哦?我看看。”方從哲聽說是王興的折子,連忙接過來看。


    “嗯,還算不錯。”方從哲看完折子,點點頭評了一句。


    “豈止是不錯?變起肘腋,以幾十宿衛衝垮數千亂民,俄頃之間,平大亂於既起,這份膽氣謀略,就算孫吳再世,也不過如此吧?”吳道南讚道。


    “曙穀兄,你的讚譽可太過了。小孩子不過是銳氣方盛,不知輕重而已。不過,算他僥幸,倘若不能成功,怕是魯中南就要大亂。如此說來,也算薄有微功。”方從哲得意地說道。


    他的學生可不少,讓他如此露臉的也隻有王興一個。


    “如今各處民變紛起,地方官員應對無不失誤,唯有任之克建奇功,我的意思,須大力褒獎,以振民心士氣。”吳道南說道。


    一方麵,他確實欣賞王興,一方麵,有著方從哲這層關係在,他也得送個人情。


    “曙穀兄,其他人好說,泰安民變,知州陳世恩當有過,別的不說,隻教化一道,就沒有做好。任之為他請功,看來他的意思不想讓泰安官場再發生變動。不過,這層意思得體現出來。”方從哲說道。


    “任之少年老成,考慮得非常周至。泰安剛逢大變,政務上確實需要熟手,想必陳某也已惶恐,功過相抵吧。”


    “好,請曙穀兄票擬吧。”


    ……


    內閣的票擬送到萬曆皇帝麵前時,他早得到李忠更為詳細的密報。在密報中,李忠把當時情勢之危急、王興聞訊後之大膽應對,以及王興不逃不避,決心以區區數十騎抗衡數千亂民時的忠義擔當,說的天花亂墜。


    朱翊鈞自是非常高興,王興不但有理財之能,治政之能,還有領軍之能,而且,最為難得的是那份忠心義膽,比之滿朝文官的腐朽無能,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李恩,內閣是如何票擬的?”朱翊鈞問李恩。


    “迴皇上,內閣的票擬是王興、劉招孫各升賞一級,陳世恩功過相抵,原職留任。獎賞有功官兵每人十兩銀。”李恩答道。


    “嗯。王興是方卿的學生,此票擬有避嫌之意。其他人的升賞就依內閣,但王興的升賞太低。擬旨,王興賑饑平亂有功,著升為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右僉都禦史,賞白銀千兩,其母、妻皆誥封為恭人;李忠進為禦馬監監督太監,有功錦衣衛官佐皆升一級。”


    一下子越過正五品、從四品,直接升到正四品,連升三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組團穿越到晚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滴水世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滴水世界並收藏組團穿越到晚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