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元年四月,大都薊州、永平路石城縣蝗。[]鳳翔岐山縣蝗,無麥苗。五月,潁州及汲縣蝗。六月,武功縣蝗。


    天曆二年四月,大寧興中州、懷慶孟州、廬州無為州蝗。六月,益都莒、密二州蝗。七月,真定、汴梁、永平、淮安、廬州、大寧、遼陽等郡屬縣蝗。三年五月,廣平、大名、般陽、濟寧、東平、汴梁、南陽、河南等郡,輝、德、濮、開、高唐五州蝗。


    至順元年六月,漷、薊、固安、博興等州蝗。七月,解州、華州及河內、靈寶、延津等二十二縣蝗。二年三月,陝州諸路蝗。六月,孟州濟源縣蝗。七月,河南閿鄉、陝縣,奉元蒲城、白水等縣蝗。


    至元十五年四月,濟南無棣縣獲白雉以獻。


    元貞三年正月,寧海州牟平縣獲白鹿於聖水山以獻。


    至元二十四年七月癸醜,日暈連環,白虹貫之。


    至大元年七月,流星起勾陳,化為白氣,員如車輪,至貫索始滅。


    皇慶元年六月丁卯,天雨毛。


    延祐元年二月己亥,白暈亙天,連環貫日。


    至順三年五月丁酉,白虹並日出,其長竟天。


    五行,五曰土。土,中央生萬物者也,而莫重於稼穡。土氣不養,則稼穡不成,金木水火沴之,衝氣為異,為地震,為天雨土。其征恆風,其色黃,是為黃眚黃祥。


    中統元年五月,澤州、益州饑。二年六月,塔察兒部饑。七月,桓州饑。三年五月,甘州饑。閏九月,濟南郡饑。


    至元二年四月,遼東饑。五年九月,益都饑。六年十一月,濟南饑。十一月,固安、高唐二州饑。[]七年五月,東京饑。七月,山東淄、萊等州饑。八年正月,西京、益都饑。九年四月,京師饑。七月,水達達部饑。十七年三月,高郵郡饑。十八年二月,浙東饑。四月,通、泰、崇明等州饑。十九年九月,真定路饑,民流徙鄂州。二十三年七月,宣寧縣饑。二十四年九月,平灤路饑。十二月,蘇、常、湖、秀四州饑。二十五年十一月,兀良合部饑。二十六年二月,合木裏部饑。三月,安西、甘州等路饑。四月,遼陽路饑。閏十月,武平路饑,檀州饑。十二月,蠡州饑,河間、保定二路饑。二十七年二月,開元路寧遠縣饑。四月,浙東婺州饑,河間任丘、保定定興二縣饑。九月,河東山西道饑。二十八年三月,真定、河間、保定、平灤、太原、平陽等路饑,杭州、平江、鎮江、廣德、太平、徽州饑。九月,武平路饑。十二月,洪寬女直部饑,大都內郡饑。二十九年正月,清州、興州饑。三月,輝州龍山縣、裏州和中縣饑,東安、固安、薊、棣四州饑。三月,威寧、昌州饑。閏六月,南陽、懷孟、衛輝等路饑。三十年十月,京師饑。


    元貞二年四月,平陽絳州、太原陽曲、台州黃岩饑。


    大德元年六月,廣德路饑。七月,寧海州文登、牟平等縣饑。三年八月,揚州、淮安等郡饑。四年二月,湖北饑。三月,寧國、太平二路饑。九月,建康、常州、江陵等郡饑。六年五月,福州饑。六月,杭州、嘉興、湖州、廣德、寧國、饒州、太平、紹興、慶元、婺州等郡饑,大同路饑。七月,建康路饑。十一月,保定路饑。七年二月,真定路饑。五月,太原、龍興、南康、袁州、瑞州、撫州等路,高唐、南豐等州饑。六月,浙西饑。七月,常德路饑。八年六月,烏撒、烏蒙、益州、忙部、東川等路饑。九年三月,常寧州饑。五月,寶慶路饑。八月,揚州饑。十年三月,濟州任城饑。四月,漢陽、淮安、道州、柳州饑。七月,黃州、沅州、永州饑。八月,成都饑。十一月,揚州、辰州饑。


    至大元年二月,益都、般陽、濟寧、濟南、東平、泰安大饑。六月,山東、河南、江淮等郡大饑。二年七月,徐州、邳州饑。


    皇慶元年六月,鞏昌、河州路饑。二年三月,晉寧、大同、大寧、四川、鞏昌、甘肅等郡饑。四月,真定、保定、河間等路饑。五月,順德、冀寧二路饑。六月,上都饑。


    延祐元年六月,衡州饑。七月,台州饑。十二月,歸德、汝寧、沔陽、安豐等郡饑。二年正月,晉寧、宣德、懷孟、衛輝、益都、般陽等路饑。二年十二月,漢陽路饑。三年二月,河間,濟南濱、棣等處饑。四月,遼陽蓋州及南豐州饑。五月,寶慶、桂陽、澧州、潭州、永州、道州、袁州饑。四年正月,汴梁饑。五年四月,上都饑。六年八月,山東濟寧饑。七年五月,大同、雲內、豐、勝諸郡邑饑,沈陽路饑。八月,廣東新州新興縣饑。


    至治元年正月,蘄州蘄水縣饑。二月,河南汴梁、歸德、安豐等路饑。五月,膠州、濮州饑。七月,南恩、新州饑。十一月,鞏昌成州饑。十二月,慶遠、真定二路饑。二年三月,河南、淮東、淮西諸郡饑,延安延長、宜川二縣饑,奉元路饑。四月,東昌、霸州饑。九月,臨安河西縣饑。三年二月,京師饑。三月,平江嘉定州饑。崇明、黃岩二州饑。十一月,鎮江丹徒、沅州黔陽縣饑。十二月,歸、澧二州饑。


    泰定元年正月,惠州、新州、南恩州,信州上饒縣,廣德路廣德縣,嶽州臨湘、華容等縣饑。二月,慶元、紹興二路,綏德州米脂、清澗二縣饑。三月,臨洮狄道縣、石州離石縣饑。四月,江陵、荊門軍、監利縣饑。五月,贛州、吉安、臨江等郡,昆山、南恩等州饑。八月,冀寧、延安、江州、安陸、杭州、建昌、常德、全州、桂陽、辰州、南安等路屬州縣饑。九月,紹興、南康二路饑。十一月,泉州饑,中牟、延津二縣饑。二年正月,梅州饑,祿施、英德二州饑。閏正月,河間、真定、保定、瑞州四郡饑。二月,鳳翔路饑。三月,薊、漷、徐、邳等州饑,濟南、肇慶、江州、惠州饑。四月,杭州、鎮江、寧國、南安、潯州、潭州等路饑。五月,廣德、袁州、撫州饑。六月,寧夏路饑。九月,瓊州、成州饑,德慶路饑。十二月,濟南、延川等郡饑。三年三月,河間、保定、真定三路饑。三月,大都、永平、奉元饑。十一月,沈陽、大寧、永平、廣寧,金、複州,甘肅亦集乃路饑。四年正月,遼陽諸郡饑。


    二月,奉符、長清、萊蕪三縣饑,建康、淮安、蘄州屬縣饑。四月,通、薊等州,漁陽、永清等縣饑。七月,武昌江夏縣饑。


    致和元年二月,乾州饑。三月,晉寧、冀寧、奉元、延安等路饑。四月,保定、東昌、般陽、彰德、大寧五路屬縣饑。五月,河南、東平、大同等郡饑。七月,威寧、長安縣、涇州靈台縣饑。


    天曆二年正月,大同及東勝州饑,涿州房山、範陽等縣饑。四月,奉元耀州、乾州、華州及延安、邠、寧諸縣饑,流民數十萬。大都、興和、順德、大名、彰德、懷慶、衛輝、汴梁、中興等路,泰安、高唐、曹、冠、徐、邳等州饑。江東、浙西二道饑。八月,忻州饑。十月,漢陽、武昌、常德、澧州等路饑,鳳翔府大饑。三年正月,寧海州文登、牟平縣饑,懷慶、衡州二路饑,真定、汝寧、揚、廬、蘄、黃、安豐等郡饑。二月,河南大饑。三月,東昌須城、堂邑縣饑。沂、莒、膠、密、寧海五州,臨清、定陶、光山等縣饑。鞏昌蘭州、定西州饑。四月,德州清平縣饑。


    至順二年二月,集慶、嘉興二郡及江陰州饑,檀、順、維、密、昌平五州饑。六月,興和路高原,鹹平等縣饑。九月,思州鎮遠府饑。十二月,河南大饑。三年四月,大理、中慶路饑。五月,常寧州饑。七月,勝州饑。八月,大都寶坻縣饑。


    至大元年春,紹興、慶元、台州疫死者二萬六千餘人。


    皇慶二年冬,京師大疫。《唐誌》雲:“國將有恤,則邪亂之氣先被於民,故疫。”


    太宗五年癸巳十二月,大風霾,凡七晝夜。


    至元二十年正月,汴梁延津、封丘二縣大風,麥苗盡拔。


    延祐七年八月,延津縣大風,晝晦,桑隕者十**。


    至治元年三月,大同路大風,走沙土,壅沒麥田一百餘頃。三年三月,衛輝路大風,桑雕蠶死。


    泰定三年七月,寶坻、房山二縣大風折木。八月,大都昌平等縣大風一晝夜,壞民居九百餘家。四年五月,衛輝路輝州大風九日,禾盡偃。


    天曆三年二月,胙城縣、新鄉縣大風。


    按《漢誌》雲:“溫而風則生螟丱,有裸蟲之孽。”


    至元八年六月,遼州和順縣、解州聞喜縣虸蚄生。十八年,高唐、夏津、武城縣蟊。二十三年五月,霸州、漷州蝻。二十四年,鞏昌虸蚄為災。二十七年四月,婺州螟害稼,雷雨大作,螟盡死,歲乃大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濂等 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濂等 編並收藏元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