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十五年丙午歲,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今曆推之,是月庚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八十五分入食限。


    哀公十四年庚申歲,夏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今曆推之,是月庚申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九千二百一分入食限。


    右《詩》、《書》所載日食二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凡三十有七事,以《授時曆》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蓋自有曆以來,無比月而食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朔,《經》或不書日,不書朔,《公羊》、《穀梁》以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間或差一日二日者,蓋由古曆疏闊,置閏失當之弊,薑岌、一行已有定說。孔子作書,但因時曆以書,非大義所關,故不必致詳也。


    三國以來日食


    蜀章武元年辛醜,六月戊辰晦,時加未。


    《授時曆》,食甚未五刻。


    《大明曆》,食甚未五刻。


    右皆親。二曆推戊辰皆七月朔。


    魏黃初三年壬寅,十一月庚申晦食,時加西南維。


    《授時曆》,食甚申二刻。


    《大明曆》,食甚申三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二曆推庚申皆十二月朔。


    梁中大通五年癸醜,四月己未朔食,在丙。


    《授時曆》,虧初午四刻。


    《大明曆》,虧初午四刻。


    右皆親。


    太清元年丁卯,正月己亥朔食,時加申。


    《授時曆》,食甚申一刻。


    《大明曆》,食甚申三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陳太建八年丙申,六月戊申朔食,於卯甲間。


    《授時曆》,食甚卯二刻。


    《大明曆》,食甚卯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疏遠。


    唐永隆元年庚辰,十一月壬申朔食,巳四刻甚。


    《授時曆》,食甚巳七刻。


    《大明曆》,食甚巳五刻。


    右《授時》疏,《大明》親。


    開耀元年辛巳,十月丙寅朔食,巳初甚。


    《授時曆》,食甚辰正三刻。


    《大明曆》,食甚辰正一刻。


    右《授時》親,《大明》疏。


    嗣聖八年辛卯,四月壬寅朔食,卯二刻甚。


    《授時曆》,食甚寅八刻。


    《大明曆》,食甚卯初刻。


    右皆次親。


    十七年庚子,五月己酉朔食,申初甚。


    《授時曆》,食甚申初二刻。


    《大明曆》,食甚申正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疏遠。


    十九年壬寅,九月乙醜朔食,申三刻甚。


    《授時曆》,食甚申一刻。


    《大明曆》,食甚申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景龍元年丁未,六月丁卯朔食,午正甚。


    《授時曆》,食甚午正二刻。


    《大明曆》,食甚未初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疏遠。


    開元九年辛酉,九月乙巳朔食,午正後三刻甚。


    《授時曆》,食甚午正一刻。


    《大明曆》,食甚午正二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宋慶曆六年丙戌,三月辛巳朔食,申正三刻複滿。


    《授時曆》,複滿申正三刻。


    《大明曆》,複滿申正一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次親。


    皇祐元年己醜,正月甲午朔食,午正甚。


    《授時曆》,食甚午初三刻。


    《大明曆》,食甚午正初刻。


    右《授時》親,《大明》密合。


    五年癸巳歲,十月丙申朔食,未一刻甚。


    《授時曆》,食甚未三刻。


    《大明曆》,食甚未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至和元年甲午,四月甲午朔食,申正一刻甚。


    《授時曆》,食甚申正一刻。(.)


    《大明曆》,食甚申正二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親。


    嘉祐四年己亥,正月丙申朔食,未三刻複滿。


    《授時曆》,複滿未初二刻。


    《大明曆》,複滿未初二刻。


    右皆親。


    六年辛醜,六月壬子朔食,未初虧初。


    《授時曆》,虧初未初刻。


    《大明曆》,虧初未一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治平三年丙午,九月壬子朔食,未二刻甚。


    《授時曆》,食甚未三刻。


    《大明曆》,食甚未四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熙寧二年己酉,七月乙醜朔食,辰三刻甚。


    《授時曆》,食甚辰五刻。


    《大明曆》,食甚辰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元豐三年庚申,十一月己醜朔食,巳六刻甚。


    《授時曆》,食甚巳五刻。


    《大明曆》,食甚巳二刻。


    右《授時》親,《大明》疏遠。


    紹聖元年甲戌,三月壬申朔食,未六刻甚。


    《授時曆》,食甚未五刻。


    《大明曆》,食甚未五刻。


    右皆親。


    大觀元年丁亥,十一月壬子朔食,未二刻虧初,未八刻甚,申六刻複滿。


    《授時曆》,虧初未三刻,食甚申初刻,複滿申六刻。


    《大明曆》,虧初未初刻,食甚未七刻,複滿申五刻。


    右《授時曆》虧初、食甚皆親,複滿密合;《大明》虧初次親,食甚、複滿皆親。


    紹興三十二年壬午,正月戊辰朔食,申初虧初。


    《授時曆》,虧初申一刻。


    《大明曆》,虧初未七刻。


    右皆親。


    淳熙十年癸卯,十一月壬戌朔食,巳正二刻甚。


    《授時曆》,食甚巳正二刻。


    《大明曆》,食甚巳正一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親。


    慶元元年乙卯,三月丙戌朔食,午初二刻虧初。


    《授時曆》,虧初午初一刻。


    《大明曆》,虧初午初二刻。


    右《授時》虧初親,《大明》虧初密合。


    嘉泰二年壬戌,五月甲辰朔食,午初一刻虧初。


    《授時曆》,虧初巳正三刻。


    《大明曆》,虧初午初三刻。


    右皆親。


    嘉定九年丙子,二月甲申朔食,申正四刻甚。


    《授時曆》,食甚申正三刻。


    《大明曆》,食甚申正二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淳祐三年癸卯,三月丁醜朔食,巳初二刻甚。


    《授時曆》,食甚巳初一刻。


    《大明曆》,食甚巳初初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本朝中統元年庚申,三月戊辰朔食,申正二刻甚。


    《授時曆》,食甚申正一刻。


    《大明曆》,食甚申初三刻。


    右《授時》親,《大明》疏。


    至元十四年丁醜,十月丙辰朔食,午正初刻虧初,未初一刻食甚,未正二刻複滿。


    《授時曆》,虧初午正初刻,食甚未初一刻,複滿未正一刻。


    《大明曆》,虧初午正三刻,食甚未正一刻,複滿申初二刻。


    右《授時》虧初、食甚皆密合,複滿親;《大明》虧初疏,食甚、複滿皆疏遠。


    前代考古交食,同刻者為密合,相較一刻為親,二刻為次親,三刻為疏,四刻為疏遠。今《授時》、《大明》校古日食,上自後漢章武元年,下訖本朝,計三十五事。密合者,《授時》七,《大明》二。親者,《授時》十有七,《大明》十有六。次親者,《授時》十,《大明》八。疏者,《授時》一,《大明》三。疏遠者,《授時》無,《大明》六。


    前代月食


    宋元嘉十一年甲戌,七月丙子望食,四更二唱虧初,四更四唱食既。


    《授時曆》,虧初四更三點,食既在四更四點。


    《大明曆》,虧初在四更二點,食既在四更五點。


    右《授時》虧初親,食既密合;《大明》虧初密合,食既親。


    十三年丙子,十二月癸巳望食,一更三唱食既。


    《授時曆》,食既在一更三點。


    《大明曆》,食既在一更四點。


    右《授時》密合,《大明》親。


    十四年丁醜,十一月丁亥望食,二更四唱虧初,三更一唱食既。


    《授時曆》,虧初在二更五點,食既在三更二點。


    《大明曆》,虧初在二更四點,食既在三更二點。


    右《授時》虧初、食既皆親;《大明》虧初密合,食既親。


    梁中大通二年庚戌,五月庚寅望月食,在子。


    《授時曆》,食甚在子正初刻。


    《大明曆》,食甚在子正初刻。


    右皆密合。


    大同九年癸亥,三月乙巳望食,三更三唱虧初。


    《授時曆》,虧初三更一點。


    《大明曆》,虧初三更三點。


    右《授時》次親,《大明》密合。


    隋開皇十二年壬子,七月己未望食,一更三唱虧初。


    《授時曆》,虧初在一更四點。


    《大明曆》,虧初在一更五點。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十五年乙卯,十一月庚午望食,一更四點虧初,二更三點食甚,三更一點複滿。


    《授時曆》,虧初在一更三點,食甚在二更二點,複滿在二更五點。


    《大明曆》,虧初在一更五點,食甚在二更三點,複滿在二更五點。


    右《授時》虧初、食甚、複滿皆親;《大明》虧初、複滿皆親,食甚密合。


    十六年丙辰,十一月甲子望食,四更三籌複滿。


    《授時曆》,複滿在四更四點。


    《大明曆》,複滿在四更五點。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後漢天福十二年丁未,十二月乙未望食,四更四點虧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濂等 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濂等 編並收藏元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