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獻官諸執事行禮,俱衣法服。(.無彈窗廣告)惟監察禦史二,冠獬豸,服青綬。凡迎香、讀祝及祀日遇陰雨,俱衣紫羅公服。六品以下,皆得借紫。


    都監庫、祠祭局、儀鸞局、神廚局頭目長行人等:交角襆頭五十,窄袖紫羅服五十,塗金束帶五十,皁靴五十對。


    初憲宗壬子年秋八月,祭天於日月山,用冕服自此始。成宗大德六年春三月,祭天於麗正門外丙地,命獻官以下諸執事,各具公服行禮。是時,大都未有郊壇,大禮用公服自此始。九年冬至祭享,用冠服,依宗廟見用者製。其後節次祭祀,或合祀天地,增配位從祀,獻攝職事,續置冠服,於法服庫收掌。法服二百九十有九,公服二百八十,窄紫二百九十有五。至大間,太常博士李之紹、王天祐疏陳,親祀冕無旒,服大裘而加袞,裘以黑羔皮為之。臣下從祀冠服,曆代所尚,其製不同。集議得依宗廟見用冠服製度。


    社稷祭服:青羅袍一百二十三,白紗中單一百三十三,紅梅花羅裙一百二十三,藍織錦銅環綬紳二,紅織錦銅環綬紳一百一十七,紅織錦玉環綬紳四,紅梅花羅蔽膝一百二十三,革履一百二十三,白綾襪一百二十三,白羅方心曲領一百二十三,黃綾帶一百二十三,佩一百二十三,銅珩璜者一百一十九,玉珩璜者四,藍素苧絲帶一百二十三,銀帶四,銅帶一百一十九,冠一百二十三,水角簪金梁冠一百七,紗冠一十,獬豸冠二,籠巾紗冠四,木笏一百二十三,紫羅公服一百二十三,黑漆襆頭一百二十三,展角全二色羅插領一百二十三,鍍金銅荔枝帶一十,角帶一百一十三,象笏一十三枝,木笏一百一十枝,黃絹單包複一百二十三,紫苧絲抹口青氈襪一百一十三,皁靴一百二十三,窄紫羅衫三十,黑漆襆頭三十,銅束帶三十,黃絹單包複三十,皁靴三十,紫苧絲抹口青氈襪三十。


    宣聖廟祭服:獻官法服,七梁冠三,簪全。


    鴉青袍三,絨錦綬紳三,各帶青絨網並銅環二。


    方心曲領三,藍結帶三,銅佩三,紅羅裙三,白絹中單三,紅羅蔽膝三,革履三。白絹襪全。


    執事儒服,軟角唐巾,白襴插領,黃鞓角帶,皁靴,各九十有八。


    曲阜祭服,連蟬冠四十有三,七梁冠三,五梁冠三十有六,三梁冠四,皁苧絲鞋三十有六兩,舒角襆頭二,軟角唐巾四十,角簪四十有三,冠纓四十有三副,凡八十有六條。


    象牙笏七,木笏三十有八,玉佩七,凡十有四係。


    銅佩三十有六,凡七十有二係。


    帶八十有五,藍鞓帶七,紅鞋帶三十有六,烏角帶二,黃鞓帶、烏角偏帶四十,大紅金綬結帶七,上用玉環十有四。


    青羅大袖夾衣七,紫羅公服二,褐羅大袖衣三十有六,白羅衫四十,白絹中單三十有六,白紗中單七,大紅羅夾蔽膝七,大紅夾裳、緋紅羅夾蔽膝三十有六,緋紅夾裳四,黃羅夾裳三十有六,黃羅大帶七,白羅方心曲領七,紅羅綬帶七,黃絹大帶三十有六,皁靴、白羊毳襪各四十有二對,大紅羅鞋七兩,白絹夾襪四十有三兩。


    質孫,漢言一色服也,內庭大宴則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無定製。凡勳戚大臣近侍,賜則服之。下至於樂工衛士,皆有其服。精粗之製,上下之別,雖不同,總謂之質孫雲。


    天子質孫,冬之服凡十有一等,服納石失、金錦也。


    怯綿裏,翦茸也。則冠金錦暖帽。服大紅、桃紅、紫藍、綠寶裏,寶裏,服之有襴者也。


    則冠七寶重頂冠。服紅黃粉皮,則冠紅金褡子暖帽。服白粉皮,則冠白金褡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其上並加銀鼠比肩。俗稱曰襻子答忽。


    夏之服凡十有五等,服答納都納石失,綴大珠於金錦。


    則冠寶頂金鳳鈸笠。服速不都納石失,綴小珠於金錦。


    則冠珠子卷雲冠。服納石失,則帽亦如之。服大紅珠寶裏紅毛子答納,則冠珠緣邊鈸笠。服白毛子金絲寶裏,則冠白藤寶貝帽。服駝褐毛子,則帽亦如之。服大紅、綠、藍、銀褐、棗褐、金繡龍五色羅,則冠金鳳頂笠,各隨其服之色。服金龍青羅,則冠金鳳頂漆紗冠。服珠子褐七寶珠龍褡子,則冠黃牙忽寶貝珠子帶後簷帽。服青速夫金絲襴子,速夫,迴迴毛布之精者也。


    則冠七寶漆紗帶後簷帽。


    百官質孫,冬之服凡九等,大紅納石失一,大紅怯綿裏一,大紅冠素一,桃紅、藍、綠官素各一,紫、黃、鴉青各一。夏之服凡十有四等,素納石失一,聚線寶裏納石失一,棗褐渾金間絲蛤珠一,大紅官素帶寶裏一,大紅明珠褡子一,桃紅、藍、綠、銀褐各一,高麗鴉青雲袖羅一,駝褐、茜紅、白毛子各一,鴉青官素帶寶裏一。


    百官公服:


    公服,製以羅,大袖,盤領,俱右衽。一品紫,大獨科花,徑五寸。二品小獨科花,徑三寸。三品散答花,徑二寸,無枝葉。四品、五品小雜花,徑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緋羅小雜花,徑一寸。八品、九品綠羅,無文。


    襆頭,漆紗為之,展其角。


    笏,製以牙,上圓下方。或以銀杏木為之。


    偏帶,正從一品以玉,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黃金為荔枝。五品以下以烏犀。並八胯,鞓用硃革。


    靴,以皁皮為之。


    儀衛服色:


    交角襆頭,其製,巾後交折其角。


    鳳翅襆頭,製如唐巾,兩角上曲,而作雲頭,兩旁覆以兩金鳳翅。


    學士帽,製如唐巾,兩角如匙頭下垂。


    唐巾,製如襆頭,而撱其角,兩角上曲作雲頭。


    控鶴襆頭,製如交角,金鏤其額。


    花角襆頭,製如控鶴襆頭,兩角及額上,簇象生雜花。


    錦帽,製以漆紗,後幅兩旁,前拱而高,中下,後畫連錢錦,前額作聚文。


    平巾幘,黑漆革為之,形如進賢冠之籠巾,或以青,或以白。


    武弁,製以皮,加漆。


    甲騎冠,製以皮,加黑漆,雌黃為緣。


    抹額,製以緋羅,繡寶花。


    巾,製以絁,五色,畫寶相花。


    兜鍪,製以皮,金塗五色,各隨其甲。


    襯甲,製如雲肩,青錦質,緣以白錦,衷以氈,裏以白絹。


    雲肩,製如四垂雲,青緣,黃羅五色,嵌金為之。


    裲襠,製如衫。


    襯袍,製用緋錦,武士所以衤易裲襠。


    士卒袍,製以絹絁,繪寶相花。


    窄袖袍,製以羅或絁。


    辮線襖,製如窄袖衫,腰作辮線細折。


    控鶴襖,製以青緋二色錦,圓答寶相花。


    窄袖襖,長行輿士所服,紺緅色。


    樂工襖,製以緋錦,明珠琵琶窄袖,辮線細折。


    甲,覆膊、掩心、扞背、扞股,製以皮,或為虎文、獅子文,或施金鎧銷子文。


    臂鞲,製以錦,綠絹為裏,有雙帶。


    錦螣蛇,束麻長一丈一尺,裹以紅錦。


    束帶,紅鞓雙獺尾,黃金塗銅胯,餘同腰帶而狹小。


    絛環,製以銅,黃金塗之。


    汗胯,製以青錦,緣以銀褐錦,或繡撲獸,間以雲氣。


    行縢,以絹為之。


    鞋,製以麻。


    翁鞋,製以皮為履,而長其靿,縛於行縢之內。


    雲頭靴,製以皮,幫嵌雲朵,頭作雲象,翁束於脛。


    服色等第:仁宗延祐元年冬十有二月,定服色等第,詔曰:“比年以來,所在士民,靡麗相尚,尊卑混淆,僭禮費財,朕所不取。貴賤有章,益明國製,儉奢中節,可阜民財。”命中書省定立服色等第於後。


    一,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見當怯薛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惟不許服龍鳳文。龍謂五爪二角者。


    一,職官除龍鳳文外,一品、二品服渾金花,三品服金褡子,四品、五品服雲袖帶襴,六品、七品服六花,八品、九品服四花。職事散官從一高。


    係腰,五品以下許用銀,並減鐵。


    一,命婦衣服,一品至三品服渾金,四品、五品服金褡子,六品以下惟服銷金,並金紗褡子。首飾,一品至三品許用金珠寶玉,四品、五品用金玉珍珠,六品以下用金,惟耳環用珠玉。同籍不限親疏,期親雖別籍,並出嫁同。


    一,器皿,謂茶酒器。


    除鈒造龍鳳文不得使用外,一品至三品許用金玉,四品、五品惟台盞用金,六品以下台盞用鍍金,餘並用銀。


    一,帳幕,除不得用赭黃龍鳳文外,一品至三品許用金花刺繡紗羅,四品、五品用刺繡紗羅,六品以下用素紗羅。


    一,車輿,除不得用龍鳳文外,一品至三品許用間金妝飾銀螭頭、繡帶,青幔,四品、五品用素獅頭、繡帶、青幔,六品至九品用素雲頭、素帶、青幔。


    一,鞍轡,一品許飾以金玉,二品、三品飾以金,四品、五品飾以銀,六品以下並飾以鍮石銅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濂等 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濂等 編並收藏元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