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nihil):最初的一切都是虛無,這個領域被稱作尼希。尼希距離物質世界太遙遠,以至於很少人能夠感知到它。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個不可名狀的領域,是物質和思想的終結之處。在宗教世界,尼希往往被一些隱秘學的學派奉為神靈。尼希不是死神,並不掌管死亡,但他掌管著消亡和湮滅。一個人隻有當他的血肉和骨骼徹底化為塵土,當他留在世間的所有痕跡全部消失,當他不再存在於任何人的記憶和認知之中,才算進入了尼希的領域,即湮滅。


    伊西斯(isis):物質世界的存在證明了一個事實----在遠離人們感知的地方,一定發生了什麽,從無到有,形成了一切的一切。而改變了這一切的,就是眾神之母伊西斯(isis)。伊西斯原本獨自沉睡在虛無之中,甚至連時間都觸及不到她的起源。她是一片由純粹的奧術能量構成的海洋。她在沉眠中靜靜地向四周延伸,試圖把虛無填滿。然後,她奇跡般的清醒了。她思維的火花點燃了奧術之海,產生了一道道絢麗的波紋,光芒迸發、鬥轉星移,一切都被重組,物質世界隨之誕生,伊西斯隨後進入了安眠。學者們認為伊西斯創造了所有的宏觀與微觀的物理法則,人們稱之為“伊西斯法則(isisprinciple)”。


    夏爾(chel):人們認為伊西斯在創造了物質世界之後就進入了永眠。接替伊西斯掌管著思想、意識、情感、精神與奧術的神靈就是夏爾。夏爾是最被精靈社會崇拜的神靈。她在古代精靈帝國時還沒有明確的形象。但在隨後的宗教發展中,由於受到了奧靈和人類的影響,夏爾漸漸以一個女性精靈祭司的形象出現。她左手高高舉起,拖著一隻正要展翅翱翔的海鷗,象征著勇氣、創新與突破;右手則抱著一副羅盤,象征著戒律和方向。


    奧特(ort):人們認為在伊西斯安眠之後,是奧特接替她掌管著整個宇宙和物質世界的運轉。他負責管理萬物從宏觀到微觀的運行。奧登認為奧特是宇宙誕生以來最偉大、最崇高的神靈。他化身成麵帶青銅麵具的奧登巨人,長著一對巨大羚羊角,角上掛著象征著各類元素的掛墜;他本人擁抱著一顆璀璨的水晶球,象征著宇宙星辰。


    泰爾(tyr):泰爾是太陽的名字。他主宰著光芒、溫暖和希望。他是人類最受尊敬和崇拜的神靈。人類認為泰爾世界的創造者,賦予了人們生命、光明和希望。人類宗教世界中的拉爾以帝王的形象出現,他身披白色的長袍,頭戴皇冠,手裏握著象征著智慧、權力和法度的權杖。埃爾瑪文明也把圍繞泰爾旋轉的星係稱作“泰瑞亞(tyria)”。


    烏斯(uth):烏斯是生命的創造者和迴收者,他掌管著開始和結束、起因與結果、還有新生與死亡。烏斯在埃爾瑪各地都有堅定的信奉者,每逢戰爭與災害之後人們會對烏斯更加尊重,即使在和平與寧靜的年代烏斯也代表著報償。烏斯是奈靈最受尊敬和崇拜的神靈。奈靈認為是烏斯為他們賜予了無盡的新生,但如果背叛他,生命就會被剝奪。


    埃爾瑪(elmar):古代精靈最初把天空叫愷亞(kya)、把大地稱為埃爾瑪(elmar)。埃爾瑪圍繞著一顆被稱為艾瑟斯(aethers)的藍色的星球旋轉,埃爾瑪的軌道的角度與艾瑟斯極軸的角度相同。因此,埃爾瑪是艾瑟斯的月亮,共同圍繞著太陽旋轉。埃爾瑪自轉一周為一天,環繞艾瑟斯一周為一個月,正好是30天。與艾瑟斯一同環繞泰爾一周並迴到初始的位置為一年,正好是十個月,因此一年有300天。埃爾瑪的一天有30個小時,每個小時60分鍾,每分鍾60秒。


    艾瑟斯(aethers):艾瑟斯在泰爾的“生命”軌道上,與奈瑟斯永遠保持在泰爾的兩側,因此艾瑟斯的居民無法觀測到奈瑟斯。埃爾瑪文明對艾瑟斯的了解不多。傳說艾瑟斯是諸神的領域,是無比美麗而神聖的土地,但卻從未有人踏足。艾瑟斯是艾爾的故鄉,人們認為靈魂若被聖靈選中就會有幸被艾爾引領到艾瑟斯,並成為艾瑟斯的居民。


    奈瑟斯hers):奈瑟斯是距離泰爾最近的一顆行星。它的公轉速度與艾瑟斯保持一致,一直保持在艾瑟斯的對麵,被泰爾相隔。因此,奈瑟斯與艾瑟斯彼此都無法觀測到對方。奈瑟斯距離泰爾更近一些,因此表麵溫度比較高。人們認為奈瑟斯是一切意識的贖罪之境。靈魂在神使的引領下,在度過奈瑟斯的熾煉之後,才會成為聖域的一員。


    艾爾(aiel):艾爾極少會出現在埃爾瑪,因此在埃爾瑪文明中,總是保持著神秘。傳說艾爾是由一個個包裹著沉睡著的靈體變化來的。它們被稱為屬靈。屬靈在艾瑟斯緩緩地收集奧術能量,直到它醒來,使用魔法緩慢地為自己製造出血肉之軀,以為艾爾就這樣誕生了。艾爾是半神,是神靈的臣民也是神靈的侍者。他們生活在艾瑟斯,高度發達的文明和魔法技藝讓他們能夠聆聽神靈的話語。神靈賦予他們獨一無二的時空魔法,讓他們能夠自由穿梭在泰瑞亞的各個星體。


    奈爾(naiel):犯了罪的艾爾會受到神靈的懲罰,送到奈瑟斯承受熾煉。他們背負著反叛的罪名,被稱為奈爾。隻有當完成了贖罪才能迴到艾瑟斯。然而一旦成為奈爾,就要永遠背負罪名,即使完成了救贖,也無法擺脫這個稱唿。


    屬靈之戰(spiritus):傳說神靈賦予了艾爾神聖的法力,但並沒有賜予他們神格。因此,不知過了多久,由於信念的差別,艾爾之間開始出現分歧。這些分歧越來越大,難以彌合,最終使他們與彼此決裂,最後引發了戰爭。戰爭的雙方施展著神賜的法力互相廝殺,給艾瑟斯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爭後期,反叛的艾爾甚至把無辜的屬靈據為己有,並用魔法把它們製造成戰爭工具。戰爭結束之後,反叛的艾爾背負著罪名,被神靈放逐到奈瑟斯,並被永遠地禁錮在那裏。


    聖堂議會(aielus):屬靈之戰之後,幸存的艾爾用了很久很久來修複世間的土地以及他們內心的創傷。戰爭把他們的同胞變成了死難者和墮落者,這份痛楚一直留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為了不辜負聖靈的托付,他們決定建立一個能夠徹底解決紛爭的方案,同時對抗奈爾的侵擾。因此艾爾各部族的首領組成了聖堂議會。埃爾瑪文明所熟知的聖堂議會成員有三位:澤瑞爾、伊彌爾、泰納爾。


    則瑞爾(zyriel):在埃爾瑪文明的神話和藝術作品中,則瑞爾總是以男性軍官的形象示人。他身穿鎧甲,手握聖劍邁徹拉(micherad)。他能夠聆聽聖靈的聲音,並把神聖的使命傳達於世。在神話中他象征著勇氣、公正和忠誠。


    伊彌爾(imiel)往往被人描繪成女性的形象。她有著淡褐色的長卷發、湛藍的雙目和珍珠般白皙的肌膚。她身穿白袍,手中捧著一顆名為星湛(asteria)的寶珠。借助寶珠的力量,伊彌爾可以看到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景象。在神話中,她象征著智慧、美德和愛。


    泰納爾(tynael)則被描繪成一個父親的形象。他中年年紀、皮膚黝黑、麵貌常常包含著滄桑。他有時會被描繪成一位威武的執槍將軍,但大多數神話故事中,他身披祭司長袍、腳穿草鞋、手握權杖。他象征著鼓勵、仁慈與慷慨。


    貝洛斯(belloth):在聖堂議會的共同協作下,世界漸漸得到了恢複。新生命在埃爾西利亞孕育和繁衍。在那個生機勃發的年代,一支幸運的部族得到了神靈的啟示,他們就是巨龍。很久以前,古代龍族隻是埃爾西利亞的掠食者。但自由翱翔在天際的他們感知到了聖靈。各部族之中最睿智、最有威望的巨龍聚集到一起,共同建造了法拉杜恩(faradune)祭神台。在祭神台上,他們誓言效忠,希望得到聖靈的啟示。這時,澤瑞爾穿過門扉來到巨龍的身邊。他代表諸神讚美了巨龍的睿智和虔誠,也賜與了巨龍不凡的法力,讓他們代替自己在世間執行聖靈的工作。那些身負聖靈重任的守護者,被稱為“貝洛斯”。最先獲得貝洛斯稱號的四位巨龍首領是:藍龍奈德厄斯(nadius)、紅龍戈薇婭(greavia)、綠龍安德麗婭(andalia)、黑龍克洛諾斯(kronos)。


    滅絕之戰(annihre):在被囚禁的時間裏,奈爾一直在試圖掙脫身上的枷鎖,他們不能打開通往艾瑟斯的門扉,但他們可以另尋他途。在經曆了漫長的掙紮和折磨之後,他們在法拉杜恩祭神台上看到了希望,於是他們打開了通往埃爾瑪的大門。奈爾大軍第一次入侵埃爾瑪,拉開了滅絕之戰的序幕。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奈爾需要士卒。他們引誘人間的屬靈進入奈瑟斯,並用烈火和劇痛讓他們墮落,於是世間大半的屬靈都淪為了奈爾的奴仆。巨龍帶領各自的族人拚死抵抗。但他們寡不敵眾,無法守護法拉杜恩祭神台。藍龍奈德厄斯戰死。紅龍戈薇婭被奈爾的控製,在殺死了自己的配偶和子嗣之後,她向黑龍克洛諾斯發起了挑戰,結果兩敗俱傷。隻有綠龍安德麗婭把巨龍文明封存在一枚巨鑽之中,帶著巨鑽飛到了奈爾絕不會踏足的遠方孤島。巨龍的潰敗導致了巨龍的文明的徹底覆滅。奈爾再次攻入了聖域。他們試圖把艾爾趕到奈瑟斯嚐嚐他們過去所經曆的那些苦難。聖堂議會帶領艾爾軍團死守艾瑟斯,但無法抵抗奈爾大軍。於是,伊彌爾在埃爾瑪的北部喚醒了古代精靈。精靈們拿起了陣亡艾爾的武器,在伊彌爾的帶領下把通往奈瑟斯的燃燒之門一扇扇關閉。奈爾急忙迴防,但他們的戰線已經拉得太遠,又被澤瑞爾截住了退路,最後終於潰敗,被聖堂議會趕迴了奈瑟斯,滅絕之戰宣告結束。戰後,奈爾再次受到了懲罰。聖靈剝奪了他們的法力和名字,他們從此不能直麵陽光、不能感到快樂、不能理解藝術、不能踏上艾瑟斯的土地,也不能再說艾瑟斯的語言。奈爾因此變成了純粹的罪惡,被稱為惡魔。奈瑟斯也因此被稱為地獄或煉獄。


    李伯利斯(liberis):李伯利斯作為奈爾的君主,出現在很多的神話之中。他曾經負責管理艾瑟斯和奈瑟斯,引導靈魂到奈瑟斯贖罪,並迴到艾瑟斯安眠。他是第一個背叛了聖靈的艾爾,並引發了屬靈之戰。他以魔王之名統治著奈瑟斯,麾下有五十個軍團,其中中還包括小魔妖、獸人、食人魔、巨魔、血魔等地獄生物,他們被稱為“諸塞斯(dreuzus)”,擁有嗜血的能力。


    巴努(barnu):巴努在神話中被描寫成鷹首的將軍。他與李伯利斯情同兄弟,戰後在奈瑟斯加冕為百獸之王,可以化身為各類猛獸。巴努以公爵之名統治著魔戈薩(morguesa),以戰爭和毀滅為樂。他麾下有六十六個軍團,其中包括毒蛇、黑寡婦、地獄獵犬、地獄魔龍。這些野獸被稱為“萊肯斯(lekkans)”。


    艾蒙(amon):艾蒙是神話中形象最豐富的奈爾。關於他能力和描述也眾說紛紜。他長著烏鴉的腦袋,有時候是人身,有時候則是狼身蛇尾。他口吐烈焰,為人們帶來溫暖,但同時也會帶來不可挽迴的災難。在神話中,艾蒙被描寫為可以浴火重生的魔王,甚至是火焰的化身。在神話中曆次戰爭中,他也從未被真正擊敗,是地獄的無冕之王。他以公爵之名統治著迦那(canar),統帥四十個軍團,包括火蜥蜴、夢魘、熔岩巨人。他麾下的惡魔被稱為“伊格納斯(ignus)”。


    墨菲斯(morphis):神話中他曾在戰爭中活埋了十萬生靈而淪為惡魔。他嘴角濡血,全身黑色並散出惡臭的毒氣,右手牽著一支地獄之龍。他能夠洞察人的思想、閱讀人的內心並左右他們的意誌。有些神話認為他靠靈魂為食,最喜歡年輕處女的靈魂。他的領地是瑞梵(ravon),以侯爵之名統帥著三十六個地獄軍團,其中包括:馬革、嗜魂怪、長角惡魔。這些被稱為“西斯(sith)”。


    亞戈雷斯(agaris):亞戈雷斯是恐懼的化身,在神話中,他常以獵殺和虐待人和家畜為樂。他長著火紅色的皮膚和三個頭,分別為人、牧牛和小羊的頭,肩上常載著一隻黑鷹(也有些神話描寫成烏鴉)。他以伯爵之名統領著亞摩(almor),麾下有三十一個軍團。包括地精、羊頭魔、斯匹那魔、噩夢騎士。這些惡魔被稱為“阿克諾斯(achnos)”。


    奈爾王子(theprincesofnaiel):在被囚禁在奈瑟斯的歲月裏,奈爾和其他墮落屬靈結合,生育了很多子女,這些誕生在奈瑟斯的惡魔子嗣繼承了他們父輩自相殘殺的傳統,為了爭奪奈瑟斯的領土相互討伐。在經曆了數不清的戰爭之後,隻有六位惡魔王子幸存下來。他們結束了內戰,重新集結在父輩的王座下。他們被稱為“奈爾王子”或“地獄門衛(thekeepers)”。在滅絕之戰中,奈爾王子們負責維持燃燒之門,沒有隨他們的父輩入侵埃爾西利亞和艾瑟斯。因此,戰後他們沒有受到聖靈的懲罰,成為地獄唯一保留著空間魔法的惡魔領主。六位王子每人都有各自的軍團和領地,但極少情況下他們也會出現在奈瑟斯中心,聽從李伯利斯的統領。六位奈爾王子分別是:諸塞斯王子:尼祿(nero)、伊蘭(n),他們的父親是李伯利斯。萊肯斯王子:貝托(batur),他們的父親是巴努。阿克諾斯王子:托格(trog),他們是亞戈雷斯的兒子。伊格納斯王子:法歐(fao),他是艾蒙的獨子。西斯王子:莫拉格(mg),他是墨菲斯的獨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貝洛斯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Soulma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Soulman並收藏貝洛斯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