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紀39年4月,南蘭伯頓,埃拉西亞
炮聲轟鳴。自從什夜開始,敵方的攻勢就從未停歇過。牆壁不安地震動著,沙土從避難所的石頂上不斷落下。母親把哭叫著的孩子緊緊抱住,老人拍打著肩膀上的沙土。我則靠在冰冷的牆壁上呆坐著,等待命運的裁決。
“佩奇爵士,請問,今天是幾號?”年輕的牧師傑克.丹尼斯突然問我。
我從懷中拿出懷表看了看。四號,炮聲已經持續了整整七天。在這短短的七天裏,全世界都變得天翻地覆。中洲才經曆了一代人的和平,僅僅四十多年,我們的家園就又被戰火所覆蓋。“末日的第七天。”我掏出筆,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一張熟悉的字條出現在我麵前,上麵寫著:“親愛的尼爾,天空變成血紅色之時就向南走。”這張字條又讓我想起那間黑色的客廳和客廳的主人。早在幾年前,菲勒西斯教授就預見到今天的災難,他現在在哪裏呢?而我心中那位美麗而神秘的姑娘,是否也跟他在一起作戰呢?我不知道。戰火把我和其餘一千多人困在這個狹窄擁擠的避難所中,幾乎與外世隔絕。每個四十多坪的土坯房間裏麵都擠著大概二十個同胞,每兩天才能分到一小塊麵包一碗沒有什麽味道的湯。
“今天是禮拜日了。我想,我們應該禱告不是嗎?盡管這裏不是教堂。”牧師有些猶豫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這個小夥子褐色的眸子裏麵還閃爍著希望,然而希望之後,卻是一種茫然和彷徨。
“向誰?聖靈嗎?”我低聲說,“可當這些惡魔殘殺我們同胞的時候,神靈又在哪裏?”
“佩奇爵士,你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放棄信仰。”丹尼斯說,“是你救了我們大夥,如果連你也失去了信仰和希望,我真不知道我們還有多少希望剩下。”
“我不知道,丹尼斯。”我在炮彈的震動聲中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你。”
是的,我失去了希望和信仰。尤其在這個陰暗擁擠的地下工事中,我們度過了一個個黯淡、恐懼又絕望的晝夜。我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命運,但事實卻在不斷侵蝕著我僅有的一點希望。兩個月之前,當天空被紅色的迷霧所覆蓋的時候,我找到了菲勒西斯教授的紙條。我賭上了《象牙塔》所有的榮譽,在報上用最大字號的標題寫上“向南走”,並不斷刊登避難的警告,勸這些固執又戀舊埃拉西亞人離開首都。這是一個吃力卻不討好的工作,不但收效甚微,而且還遭到了人的非議:“唯恐世界不亂的尼爾.佩奇----曆史上最難以理喻的混賬,他比黑暗時代的巫師更加善於妖言惑眾”;“曾經獲得了無數殊榮的《象牙塔》,終於在愚蠢的獨裁者尼爾.佩奇的影響下,變成了不分是非的破爛”;“在動蕩的憲章運動之後,很多不良的商人都在用嘩眾取寵的方式獲得利潤,企圖擺脫其財政上的虧損。而《象牙塔》是其中的翹楚。曾獲得皇家研究院一級勳章的尼爾.佩奇如今已經放棄了他的榮譽和聲望,為了搜刮金錢而變成了惡魔。”
我努力讓自己無視這些批評。盡管艾莫斯各界人士都把我當成瘋子,我還在努力“煽動”人們撤離。時間一點點流逝,天空中的紅色迷霧越來越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恐慌,艾莫斯亂成一片,《象牙塔》的讀者也越來越少。3月10號,《象牙塔》終於失去了所有讚助和支持,在埃拉西亞的宴慶節當天結束了十年的營業。我把餘財分給了一同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們,並在國會的“幫助”下,在報社大門上貼上了封條。
3月的最後一天,我被請到特萊瓦隆皇宮,國王埃德蒙德四世打算給我最後一次解釋的機會,否則他將收迴所有曾賜予我的榮譽。那天風起雲湧,雷聲轟鳴。我看到一扇高百米的火焰之門在猛烈的雷暴中出現在苔絲河上遊的丘陵中。黑滾滾的硝煙噴出巨門。直到惡魔的士兵仿佛螞蟻一般從火焰中湧出時,我才明白菲勒西斯教授那張字條真正的用意。那神話中通往地獄的“湮滅之門”現在就在我們麵前。包括國王在內,在場的所有人都驚恐地說不出話來。而這時的天空,已經變得仿佛熔岩一樣猩紅恐怖了。
很快的,城內就陷入了一片火海。艾莫斯以及周邊城鎮超過一千萬居民完全被恐懼所懾,混亂中瘋狂地向南部逃命。弗蘭克將軍急忙展開防禦,所有多餘的人力全都被抽調去撲滅各處冒出的火苗。但由於一切發生的實在太突然了,在戰士趕到之前,北城已經有多處被烈火吞沒,城市中的守軍也被烈火困在城牆上。弗蘭克將軍把國王以及我們所有人護送到苔絲河南岸,然後他在絕望中炸毀了通向南邊橋梁,僅留下其中的一座讓市民撤退。他和自己的士兵則留守在北邊。但負責殿後的埃拉西亞的第二步兵團和第五炮兵團僅僅在一夜之間就在敵人的猛攻下全軍覆沒,弗蘭克將軍當場陣亡,大半市民也在戰火中喪生。我和國王所剩無幾的隨從連夜趕路,告別了象牙塔,離開硝煙彌漫的艾莫斯,一路逃到南蘭伯頓。噩耗不斷傳來,洛德、賽利亞、約頓……中洲各地都被惡魔的戰火所覆蓋。不知所措的首相老威廉.皮特在對敵人毫無所知的情況下,要求士兵奪迴艾莫斯,結果使得埃拉西亞幾乎一半的戰士被這愚蠢的決定送入了墳墓。絕望幾乎吞噬了所有人求生的意誌,但國王在這最危急的時刻站了出來。曆來被人民當做笨蛋的埃德蒙德四世在危機關頭表現出了真正的勇氣。他憤然解除了老威廉皮特的職務。並然後召集陸軍大元帥和各地的將領製定戰略,展開部署,試圖把惡魔阻擋在湮滅之門附近。如今,各地的戰士都展開了殊死抵抗。那一路上追趕我們而來的惡魔士卒,似乎也被阻擋在在南蘭伯頓的邊境之外。而這個地下三十米的避難所成為了埃拉西亞的臨時指揮部。
我們在這裏度過了整整一周擔驚受怕的日子。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親友現在身在何處,憂慮侵擾著我們所有人的睡眠。因為我知道我們隻是暫時阻擋了惡魔進攻的腳步,然而彈藥總有用完的一天,但惡魔的士卒卻無窮無盡。人們在黑暗中低聲說著:“古老的傳說或許是真的,那神話中的天界之戰,今日又再次席卷了中洲世界。隻是當惡魔的士兵出現時,從沒有人看到天使的身影。”然後,那位年輕的牧師在這一片灰暗中唱起拉爾神的頌歌。歌聲悠揚的曲調在炮聲中顯得格外淒涼。
“佩奇爵士。”一個疲憊的聲音把我從思考中叫醒。埃德蒙德.奧古斯特.威廉姆斯.愛爾弗伯格扶著搖搖欲墜的門梁來到我和其他二十個人避難的房間裏麵說,“你有一個訪客。”
“訪客?”我急忙站起身來。是什麽樣的訪客值得勞國王本人的大駕?
“請跟我來。”看到我還有些猶豫,他揮揮手,拉著我沿著狹窄昏暗的甬道向避難所深處走去。炮火不斷震動著四壁,我在晃動的甬道中打著趔趄,跟著國王來到他的“會議室”----一間略微大一點的土坯房。屋頂被各種管道所占據,有些已經開裂,不斷滴著水。房子的四壁掛著埃拉西亞的國旗和中洲地圖,掩蓋著原本龜裂的牆壁。房子中間是一張破破爛爛的木桌,上麵放著一個沙盤。陸軍元帥海格和皇家禁衛軍上將李奧斯圍在桌旁。他們中間還有一個高個子的紳士,也是將領打扮,但與埃拉西亞棕色和紅色的軍服不同,他的軍服是黑色的,上麵裝飾著白色和黃金色的花邊和穗子,胸口上還掛著埃洛斯教廷的勳章。他的肩章也是非常古典的樣式,還保留著帝國時期的軍徽,雖然是上校軍銜,但從肩章的花紋上看,似乎已經是最高榮譽了。我在國王的介紹下走到眾人中間,才看清楚他的麵容。他有著黑色的眼睛和頭發,看上去也是帝國人。他膚色很淡,顯得非常年輕,似乎隻有三十歲出頭的樣子,但他的眼神卻顯得非常的深邃老練。
“這是馬丁.西西爾.奧蘭多.雷歐涅爾爵士。”國王介紹道。
“馬丁.雷歐涅爾爵士?”我有些吃驚地重複著這個名字。我想每個中洲人都不會對這個中世紀的名字感到陌生----聖殿騎士馬丁.雷歐涅爾----帝國人的英雄。他的形象出現在小說、詩歌、甚至孩子們的夢想中。他被描寫成勇敢、虔誠、公正、聖潔的化身,以完美的人格和魅力被人們推崇至今,但我實在無法相信他依然活著,而且會在站我的麵前。
“您表現的很驚訝,佩奇爵士。”馬丁.雷歐涅爾禮貌地說,“畢竟您都見過布萊特大師、菲勒西斯教授和賽琳陛下了,我以為您不會大驚小怪的。”他凝視著我的眼睛,“埃德蒙德(他這樣稱唿國王)已經把您的故事告訴了我,他認為是你救了他和埃拉西亞人的命。我非常欽佩您的勇氣和信念。因此,我認為您是最合適的人選。”
“最合適的人選?”我充滿了疑問地重複著他的話,“您是指?”
“最後一期的《象牙塔》。”他微笑著拿出一份《象牙塔》說,“這是值得永遠留念的一份報紙。雖然人們一度懷疑您的誠懇,但事實證明您的預見是確鑿的。現在人人都認為您是未卜先知的救世英雄,因此他們還期待英雄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例如擊敗惡魔?”我沮喪地搖了搖頭,“如果天使賜給我神力,我一定會身先士卒與這些破壞者戰鬥到最後一刻。但現在我被困在這裏,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同胞遭受苦難,卻無能為力。”
“請不必為此感到沮喪,因為戰鬥是我們這些軍人的工作。”雷歐涅爾指了指在場的幾個將領說,“而您做的,是堅定人們的信心,帶走他們的畏懼。”他看著我遲疑的表情說,“沒錯,我希望您能夠繼續出版報紙,讓中洲人民知道每時每刻都發生了什麽。”
“在這個時候?《象牙塔》報社已經倒閉了。我現在沒有資金、沒有廠房、沒有員工、也沒有印刷機和油墨。如果我有魔法,我相信我一定會答應您的要求,可是我也沒有魔法。”我睜大眼睛看著雷歐涅爾說。然而他表情嚴肅,並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哎……好吧……”我聳聳肩,“但我需要迴到艾莫斯去,我的廠房和設備都在那裏。隻要能夠迴去,我就有辦法讓埃拉西亞人看到新聞。”我說。
“艾莫斯已經陷落了。”一臉嚴峻的陸軍元帥海格突然說。“那愚蠢的老皮特已經讓我們失去了相當於十二個師的兵力。隻有蠢貨才會去艾莫斯。我們不會把兵力用在你一個人身上。”海格陰沉著臉說,並不在乎在場的國王和聖殿騎士。
“我們當然不會為此大動幹戈,元帥。事實上,他隻需要一個人同行。”雷歐涅爾指了指自己,“而且我可以幫助您和您的同事找到絕對安全的地方出版報紙。佩奇爵士,如果您同意的話,我們什麽時候可以啟程?”
當然越快越好。我這樣對自己說。於是,我開始馬不停蹄地尋找能夠勝任的誌願者:記者,編輯,評論員,排字工,印刷工。運氣似乎還在我的身邊。短短一天之內,我就找到了十多個夥伴。他們之中有《象牙塔》的老員工,也有幹過印刷的同業。我們每個人都能身兼數職,保證工作能夠順利完成。我還拉上了那個小個子牧師傑克.丹尼。我不知道他眼中閃爍著的是忐忑還是激動,但我能看到他和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有一顆願意冒險的,不服輸的心。我依然害怕我們的敵人,也沒有奢望能夠活著迴到艾莫斯去,可我絕不願意在這個陰暗擁擠的避難所中祈禱度日。我有遠大的誌願,我不願意讓它在這種絕境中凋零。我希望它能榮耀的、像曆史中埃洛斯英雄那樣發出閃光。
我們動身的很早,幾乎人人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地堡和掩體。火藥的味道撲鼻而來,濃煙彌漫在我們的周圍,似乎在挽留我們向艾莫斯前進。我們在挖好的壕溝中繞出前線,南蘭伯頓的樹林早已被戰火燒成了灰燼。漆黑的木炭覆蓋著曾經廣袤的楓林,隻有幾株光禿禿的幹還孤零零地站在焦土上。至於雷歐涅爾本人----則坦然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不斷評論著一路上的“景色”----提末蒂斯森林盛產的漿果、胡瑞斯的羊肉餡餅、北邊那個沒有名字的護林站、豪斯先生的別墅和他秘製的檸檬紅茶……他似乎能透過時間和烽煙,看到每一處土地的原貌。也許他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我們的恐懼,但對於一直在前線的炮火中穿插的我們,隻要稍微不留神就會被惡魔的“地獄火機槍[1]”打成篩子,根本沒有精力去迴憶曾經和平安逸的日子。但他還是時不時地想起路邊彈坑中曾經綻放的雛菊和三葉草。然而,當我們靠近艾莫斯的時候,就連他自己也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艾莫斯----這座曆經了兩個世紀的王城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光輝。那些光彩奪目的建築早就被戰火變成了殘垣斷壁。廢墟下麵則堆積著數不清的死難者。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的感受,我想,連最冷靜堅強的人看到這景象也不忍目睹。因為大部分死難者已經完全無法辨認,他們的殘肢斷臂和內髒一同泡在快要凝固的血泊中。這其中還有幾具屍體能夠認得出來,但他們的身上和臉上都布滿了各種恐怖的傷口。從他們的表情看來,每個人死前都承受了極度的痛苦。耀武揚威的惡魔士卒還把人頭用長槍挑起來,豎立在街道和廣場的中心。這些沾滿血汙人頭被剝奪了作為一個生靈最後一絲的尊嚴,讓恐懼瓦解我們這些幸存者的勇氣和意誌。
城市的廢墟就是惡魔的大本營,即使我們能夠在巷間躲避敵人的耳目,但戰鬥一定是在所難免的了。我們互相看看,除了雷歐涅爾之外,每個人都顯得非常緊張。我們之中有編輯和工人,但是沒有戰士。尤其當我們都意識到將麵對無數惡魔士卒的時候,唯一一個能夠保護我們的人似乎並沒有攜帶武器,這讓我們總是感到忐忑不安。當然了,如果你熟悉在中世紀聖騎士故事的話。你一定不會忘記雷歐涅爾的兩把長劍,作為當時最偉大的劍手之一,雷歐涅爾的兩把長劍也與他本人一樣聞名遐邇。連模仿他的孩子們都不忘給自己準備兩根又長又直的樹枝。然而這一路上我並沒有看到他的劍。這讓我緊張的要命,我想其他人也一樣。
“您的劍呢?”在跨過艾莫斯南城城牆的廢墟時,我忍不住問。
“早就沒了,我想沒有人會用劍與地獄火機槍和熔岩大炮戰鬥……不過……”他說著從腰間掏出了一把銀白色的轉輪手槍。這把槍顯然比埃拉西亞戰士們使用的更加先進。現在的埃拉西亞火槍兵還在使用雷汞火冒槍。而雷歐涅爾的轉輪手槍卻在加長的轉輪彈匣中裝填著六顆最新設計的銅殼子彈。可以連續發射六顆威力巨大的手裝彈頭。除此之外,銀白色閃亮的槍身上還裝飾著精美繁華的雕刻,花紋中間簇擁著一個花體字:belief。
“這是矮人的東西。”他說,“是矮人大工程師皮約特親自製造的,被矮人當做有史以來最得意的發明之一。”
“教廷允許您使用這樣的新機械?”
“當然,這把槍正是主教懇求矮人製造的。”他說,“教會並沒有反對科學和工業。但教會不希望人們因為沉迷於自動紡織的機器而失去了信仰,忘記聖神賜與我們的天性。”他說著搖了搖頭,“但正像主教們所擔憂的那樣,人們被急速發展的工業衝昏了頭腦。工廠的廢棄物不斷汙染著河流;那些自稱醫生的人把同胞從墓地中把挖掘出來,刀割、肢解、隨意丟棄,並用‘研究’這種借口推脫自己的罪孽。人類有限的智慧和壽命促使人類不斷摧殘著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金錢代替了信仰,直到我們的心軟弱到再也無法守護祖先交予我們的責任時,湮滅之門終於出現在我們的土地上。”
他說著放慢了腳步。一大批渾身烏黑的獸人正在南城一個肉鋪前瘋搶著食物。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些惡魔的士卒,他們不光是醜陋和猙獰,他們那掛著罪惡和疾病的臉上總是帶著饑餓、兇殘、貪婪和淫麓的表情,更別提它們那粗重嘶啞的吼叫了。
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了步,而雷歐涅爾卻毫不畏懼地走上前去。“是我們把惡魔帶來的,現在我們必須糾正這些過錯,完成我們的救贖。”他輕念著聖辭,大步流星地走到敵群麵前。“為了死去的同胞。”他高唿著扣動扳機,子彈隨著清脆的槍聲變成一束光芒,穿透了數不清的獸人,嵌入到距離我們足足有五十米遠的牆壁上。獸人的痛苦的嚎叫聲頻頻傳來,黑紅色腥臭的血液從傷口中噴出,很快就全數倒了下去。我們所有人都愣住了,因為沒人能夠料到他的槍竟然有這樣的威力。我想敵人也一樣感到驚愕,因為他們都被震懾得失去了殺戮的銳氣。雷歐涅爾則勇敢地向敵人逼近,每一槍都能擊倒一大排的敵人。等到他的子彈打完時,原來那些黑壓壓的敵人已經全部倒在了地上。我們興奮地讚歎起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街道一側的廢墟中,突然衝出一個身材高大強壯布滿了紅色鱗片的惡魔,似乎早就在等他彈藥耗盡的時候發起攻擊。但他冷靜沉著地後退了幾步,從容地躲過敵人猙獰的鋸刀,從腰中又掏出一把轉輪手槍。手槍打出的竟然是灼熱的火焰,隻用一槍就把麵前高大的敵人燒成了灰燼。這把裝填著燃燒彈的轉輪槍也是同樣的銀白色槍身,隻是上麵裝飾著黃金色的花紋,花紋中簇擁著同樣大小和樣式的花體字:devocion[2]。在那一刻,一直以油畫和雕塑的形象留在我們心中的英雄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盡管時過境遷,可“信念”和“虔誠”卻依然伴隨在聖殿騎士的左右。我能夠從他的背影中看到中世紀那個紅袍銀甲、手持雙劍的英雄。他用漂亮的勝利告訴我們惡魔並非是無法戰勝的,那些纏繞在我們心頭的痛苦與恐懼也終於煙消雲散。
但我們並沒有久留,沒有人會留在這裏應付那些聽到槍聲而蜂擁而至的惡魔戰士,即使是聖殿騎士雷歐涅爾本人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他帶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這片狼藉的廢墟,在敵人包圍我們之前鑽入了南城的巷子裏。然後是吵鬧黯淡深夜,我們躲在聖玫瑰教堂附近一片廢墟的地下室中等待黎明的到來。惡魔軍隊沉重的腳步聲在我們的頭頂發出悶響。我們嚐試入睡,可沒有一個人睡得著。年輕的傑克輕輕哼著聖歌,但著輕柔的調子隻讓我感覺到更加煩躁。
我站起身來,四處溜達。這間雜亂的地下室似乎曾經是拾荒者和街頭藝人的住所。除了我們睡得那間屋子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大房間,都被橫七豎八的地鋪占據著,牆角中堆放著各種雜物。雷歐涅爾在其中一間屋子裏麵單膝而跪,輕聲禱告著,這是他一天的功課。他的表情躊躇又悲傷,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著,臉頰上還掛著淚珠。這是任何文字和畫筆都不曾描寫到的聖殿騎士。神靈賜與他幾百年的壽命負擔那些常人難以想象的責任,在任何人心中他都能夠平靜堅定地對待,或許隻有此時,他才會表現出脆弱和無助。他的表情突然讓我想起多年之前留在我心中的記憶----那時我所坐的火車剛剛離開路頭酒店,身邊坐著那個躊躇而彷徨的金發姑娘,和雷歐涅爾的表情一模一樣。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她的心情。
我無聲地歎了一口氣,獨自找到另一個房間坐下來,掏出我的筆記本撰寫頭版的社論。“惡魔正在集結,四周沉寂,夜色闌珊……”寫到這裏,一股絕望再次湧上心頭,促使我放下了筆。我嚐試勸自己能夠淡然麵對這一切的苦難,但每當我想起生死未卜的親友時,我總是無法釋懷。我四處踱步,直到感覺累了才找到一個角落再次坐下。一股熟悉的鬆油的味道鑽入我的鼻孔,馬上鉤起了我的好奇心。油畫調色用的鬆油價格不菲,一般隻用於昂貴的顏料,隻有經濟富裕的人才會用它作畫,我們在赫森斯廷也僅僅用過一年。我循著味道翻開一層層廢紙和破衣服,找到了一個棕色的皮箱子。與其說是棕色,不如說黑色更加貼切一點,因為這個做工紮實的箱子因為長期使用但缺乏保養,已經完全失去了光澤。箱子裏麵的東西異常的簡單----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一個夾著很多剪報筆記本;一些老舊的繪畫用具;還有厚厚一包用油紙包裹分隔的油畫。鬆油的香味撲鼻而來,讓我為之一振。隻有海內聞名的大師才會用這樣昂貴專業的顏料作畫,所以這樣的味道總讓人覺得油布下麵是難得的佳作。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小心地揭開油布,但當我看到畫麵的那一刻,我感到時間似乎停止了。我仿佛石像一般盯著這幅畫,一切都變得安靜起來,周遭的那些炮聲也漸漸離我遠去。
畫裏麵的是一間溫暖的、充滿著金黃色陽光的扇形畫室。雕刻著精美浮雕的石柱把潔白的牆壁夾在中間,每個細節都洋溢著第二紀中期的浪漫主義風韻。一個美麗而安靜的女孩子側身坐在畫室中央輕輕地微笑著,笑容之中有些調皮,但更多的是難以捉摸的神秘。一縷仿佛綢緞般光澤的金發垂在胸前,反射著柔和的光芒。她綠色的眸子看起來是那麽的迷人,比世間一切寶石更加光彩靈韻;她的溫柔而輕靈的目光穿過畫室的窗戶,越過墨綠色的艾倫戴爾。那是精靈的森林,四周都是古老的舊神雕塑,那些被稱為赫忒的聖靈環繞在寶石般寧靜的湖邊,湖中央懸著純白的精靈宮殿,魔法洋溢在四周,發出淡藍色的光暈。
我不自覺地流下淚來。時間讓我幾乎忘卻了赫森斯廷的那些記憶,但這幅畫卻讓一切我留念的點點滴滴重新湧上心頭。我顫抖著拿起皮箱中的日記本,閱讀著喬納森.豪森斯頓留下的文字,閱讀著我曾經摯友在艾莫斯這座黎明之城中的生活。他的筆記中記述了很多畫作,但僅留下皮箱中的十二幅,是他即使在疾病和饑餓的折磨中也沒有出售的寶物。他在阿黛勒死去的第二年就瞎了眼,但他依然能夠像正常人那樣寫字畫畫。他在這間潮濕陰暗的地下室中默默生活了十二年,然後安靜地離開了人世。他的信很短,上麵用七扭八歪地字跡寫著:留給父親以及我親愛的朋友們:尼爾.佩奇、傑夫.席德、布魯斯.威廉斯。以及這些年一直幫助和支持我的喬.德.艾斯。對不起。
悔恨和遺憾的痛苦撕裂了我的胸腔。淚水無法控製地流下我出我的雙眼,我終於像個孩子那樣大哭起來。我把臉埋到顫抖的手臂中想起喬納森靦腆的笑容,想起麥爾河那翠綠的河岸和河岸上快樂的孩子們。是的,正是這些迴憶成就了我們每個人的現在;正是這些迴憶讓雷歐涅爾可以勇敢麵對猙獰的敵人;而賽琳守護著的,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遺產,即使我們的家園早已變成沙礫和焦土,但隻要我們還記得,它們就依然還活著。
我擦掉眼淚,掏出筆記本,拿起筆。
“惡魔正在集結,四周沉寂,夜色闌珊。烈風唿嘯,吹過峻崖之巔。立下信誓的人們,你們是否可以透過彌漫的烽煙和迷霧,隱約望見對岸那一線曙光?它可以被解釋成一切美好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蓋它的光芒。”我頓了頓筆,對自己說,“是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蓋它的光芒。”
“佩奇爵士,你還好嗎?我好像聽到……”傑克小心翼翼地來到房間門口問道。
“沒事,別擔心。”我輕輕擦掉眼淚,舉起賽琳的油畫向他笑了笑說,“我想,我找到我們的封麵[3]了。”
(全文完)
----------------------------------------
[1]地獄火機槍(the.hellfire.machine.gun)是惡魔士卒在第四次入侵時作為小口徑炮而研製的武器,據說是由火焰領主艾蒙親自發明的。在戰爭初期,它使用的是“地獄火”火冒和彈匣分別填裝的方式發射的,可以每秒鍾發射400發子彈。它由巨大的槍身、槍管冷卻筒、火冒帶、5000裝的彈匣以及一個雙輪槍架構成,槍身裝飾成地獄獵犬的樣子,非常笨重,往往每個步兵中隊隻配備一架。然而就是這種笨重的裝備卻在幾乎半個月之內消滅了埃拉西亞一半的常規軍。因此惡魔在後期的戰鬥中減小了它的口徑和重量,使用了銅殼子彈並加大了裝彈量,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它的射速。在人類的“坦克戰車(tank.chariot)”和矮人的“傑沙克機槍(gilrak.machine.gun)”裝備部隊之前,它一直是曙光陣營的戰士們最畏懼的裝備之一。
[2]中世紀的信徒經常在自己的武器和裝備上刻上銘文激勵自己。信念(belief)、虔誠(devocion)是他年輕時主教送給他的長劍上的銘文,這兩把長劍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劍上的銘文卻一直陪伴著他,因此矮人的工程大師在新打造的槍身上也刻下相同的銘文,並保留著當時的拚法。
[3]兩天之後,第三紀39年4月22號。就在惡魔的入侵最猛烈的時候,尼爾.佩奇的第一版新聞周刊《公主》(the.princess)從艾莫斯白塔來到中州各地戰士們的手中。從那天起,《公主》就成為帝國,以及200年後共和國時期最知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周刊。尼爾.佩奇在《公主》發行量接近100萬時,於第三紀63年5月去世。《公主》的另一位創始人傑克.丹尼斯則繼續著《公主》周刊的輝煌。
炮聲轟鳴。自從什夜開始,敵方的攻勢就從未停歇過。牆壁不安地震動著,沙土從避難所的石頂上不斷落下。母親把哭叫著的孩子緊緊抱住,老人拍打著肩膀上的沙土。我則靠在冰冷的牆壁上呆坐著,等待命運的裁決。
“佩奇爵士,請問,今天是幾號?”年輕的牧師傑克.丹尼斯突然問我。
我從懷中拿出懷表看了看。四號,炮聲已經持續了整整七天。在這短短的七天裏,全世界都變得天翻地覆。中洲才經曆了一代人的和平,僅僅四十多年,我們的家園就又被戰火所覆蓋。“末日的第七天。”我掏出筆,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一張熟悉的字條出現在我麵前,上麵寫著:“親愛的尼爾,天空變成血紅色之時就向南走。”這張字條又讓我想起那間黑色的客廳和客廳的主人。早在幾年前,菲勒西斯教授就預見到今天的災難,他現在在哪裏呢?而我心中那位美麗而神秘的姑娘,是否也跟他在一起作戰呢?我不知道。戰火把我和其餘一千多人困在這個狹窄擁擠的避難所中,幾乎與外世隔絕。每個四十多坪的土坯房間裏麵都擠著大概二十個同胞,每兩天才能分到一小塊麵包一碗沒有什麽味道的湯。
“今天是禮拜日了。我想,我們應該禱告不是嗎?盡管這裏不是教堂。”牧師有些猶豫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這個小夥子褐色的眸子裏麵還閃爍著希望,然而希望之後,卻是一種茫然和彷徨。
“向誰?聖靈嗎?”我低聲說,“可當這些惡魔殘殺我們同胞的時候,神靈又在哪裏?”
“佩奇爵士,你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放棄信仰。”丹尼斯說,“是你救了我們大夥,如果連你也失去了信仰和希望,我真不知道我們還有多少希望剩下。”
“我不知道,丹尼斯。”我在炮彈的震動聲中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你。”
是的,我失去了希望和信仰。尤其在這個陰暗擁擠的地下工事中,我們度過了一個個黯淡、恐懼又絕望的晝夜。我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命運,但事實卻在不斷侵蝕著我僅有的一點希望。兩個月之前,當天空被紅色的迷霧所覆蓋的時候,我找到了菲勒西斯教授的紙條。我賭上了《象牙塔》所有的榮譽,在報上用最大字號的標題寫上“向南走”,並不斷刊登避難的警告,勸這些固執又戀舊埃拉西亞人離開首都。這是一個吃力卻不討好的工作,不但收效甚微,而且還遭到了人的非議:“唯恐世界不亂的尼爾.佩奇----曆史上最難以理喻的混賬,他比黑暗時代的巫師更加善於妖言惑眾”;“曾經獲得了無數殊榮的《象牙塔》,終於在愚蠢的獨裁者尼爾.佩奇的影響下,變成了不分是非的破爛”;“在動蕩的憲章運動之後,很多不良的商人都在用嘩眾取寵的方式獲得利潤,企圖擺脫其財政上的虧損。而《象牙塔》是其中的翹楚。曾獲得皇家研究院一級勳章的尼爾.佩奇如今已經放棄了他的榮譽和聲望,為了搜刮金錢而變成了惡魔。”
我努力讓自己無視這些批評。盡管艾莫斯各界人士都把我當成瘋子,我還在努力“煽動”人們撤離。時間一點點流逝,天空中的紅色迷霧越來越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到恐慌,艾莫斯亂成一片,《象牙塔》的讀者也越來越少。3月10號,《象牙塔》終於失去了所有讚助和支持,在埃拉西亞的宴慶節當天結束了十年的營業。我把餘財分給了一同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們,並在國會的“幫助”下,在報社大門上貼上了封條。
3月的最後一天,我被請到特萊瓦隆皇宮,國王埃德蒙德四世打算給我最後一次解釋的機會,否則他將收迴所有曾賜予我的榮譽。那天風起雲湧,雷聲轟鳴。我看到一扇高百米的火焰之門在猛烈的雷暴中出現在苔絲河上遊的丘陵中。黑滾滾的硝煙噴出巨門。直到惡魔的士兵仿佛螞蟻一般從火焰中湧出時,我才明白菲勒西斯教授那張字條真正的用意。那神話中通往地獄的“湮滅之門”現在就在我們麵前。包括國王在內,在場的所有人都驚恐地說不出話來。而這時的天空,已經變得仿佛熔岩一樣猩紅恐怖了。
很快的,城內就陷入了一片火海。艾莫斯以及周邊城鎮超過一千萬居民完全被恐懼所懾,混亂中瘋狂地向南部逃命。弗蘭克將軍急忙展開防禦,所有多餘的人力全都被抽調去撲滅各處冒出的火苗。但由於一切發生的實在太突然了,在戰士趕到之前,北城已經有多處被烈火吞沒,城市中的守軍也被烈火困在城牆上。弗蘭克將軍把國王以及我們所有人護送到苔絲河南岸,然後他在絕望中炸毀了通向南邊橋梁,僅留下其中的一座讓市民撤退。他和自己的士兵則留守在北邊。但負責殿後的埃拉西亞的第二步兵團和第五炮兵團僅僅在一夜之間就在敵人的猛攻下全軍覆沒,弗蘭克將軍當場陣亡,大半市民也在戰火中喪生。我和國王所剩無幾的隨從連夜趕路,告別了象牙塔,離開硝煙彌漫的艾莫斯,一路逃到南蘭伯頓。噩耗不斷傳來,洛德、賽利亞、約頓……中洲各地都被惡魔的戰火所覆蓋。不知所措的首相老威廉.皮特在對敵人毫無所知的情況下,要求士兵奪迴艾莫斯,結果使得埃拉西亞幾乎一半的戰士被這愚蠢的決定送入了墳墓。絕望幾乎吞噬了所有人求生的意誌,但國王在這最危急的時刻站了出來。曆來被人民當做笨蛋的埃德蒙德四世在危機關頭表現出了真正的勇氣。他憤然解除了老威廉皮特的職務。並然後召集陸軍大元帥和各地的將領製定戰略,展開部署,試圖把惡魔阻擋在湮滅之門附近。如今,各地的戰士都展開了殊死抵抗。那一路上追趕我們而來的惡魔士卒,似乎也被阻擋在在南蘭伯頓的邊境之外。而這個地下三十米的避難所成為了埃拉西亞的臨時指揮部。
我們在這裏度過了整整一周擔驚受怕的日子。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親友現在身在何處,憂慮侵擾著我們所有人的睡眠。因為我知道我們隻是暫時阻擋了惡魔進攻的腳步,然而彈藥總有用完的一天,但惡魔的士卒卻無窮無盡。人們在黑暗中低聲說著:“古老的傳說或許是真的,那神話中的天界之戰,今日又再次席卷了中洲世界。隻是當惡魔的士兵出現時,從沒有人看到天使的身影。”然後,那位年輕的牧師在這一片灰暗中唱起拉爾神的頌歌。歌聲悠揚的曲調在炮聲中顯得格外淒涼。
“佩奇爵士。”一個疲憊的聲音把我從思考中叫醒。埃德蒙德.奧古斯特.威廉姆斯.愛爾弗伯格扶著搖搖欲墜的門梁來到我和其他二十個人避難的房間裏麵說,“你有一個訪客。”
“訪客?”我急忙站起身來。是什麽樣的訪客值得勞國王本人的大駕?
“請跟我來。”看到我還有些猶豫,他揮揮手,拉著我沿著狹窄昏暗的甬道向避難所深處走去。炮火不斷震動著四壁,我在晃動的甬道中打著趔趄,跟著國王來到他的“會議室”----一間略微大一點的土坯房。屋頂被各種管道所占據,有些已經開裂,不斷滴著水。房子的四壁掛著埃拉西亞的國旗和中洲地圖,掩蓋著原本龜裂的牆壁。房子中間是一張破破爛爛的木桌,上麵放著一個沙盤。陸軍元帥海格和皇家禁衛軍上將李奧斯圍在桌旁。他們中間還有一個高個子的紳士,也是將領打扮,但與埃拉西亞棕色和紅色的軍服不同,他的軍服是黑色的,上麵裝飾著白色和黃金色的花邊和穗子,胸口上還掛著埃洛斯教廷的勳章。他的肩章也是非常古典的樣式,還保留著帝國時期的軍徽,雖然是上校軍銜,但從肩章的花紋上看,似乎已經是最高榮譽了。我在國王的介紹下走到眾人中間,才看清楚他的麵容。他有著黑色的眼睛和頭發,看上去也是帝國人。他膚色很淡,顯得非常年輕,似乎隻有三十歲出頭的樣子,但他的眼神卻顯得非常的深邃老練。
“這是馬丁.西西爾.奧蘭多.雷歐涅爾爵士。”國王介紹道。
“馬丁.雷歐涅爾爵士?”我有些吃驚地重複著這個名字。我想每個中洲人都不會對這個中世紀的名字感到陌生----聖殿騎士馬丁.雷歐涅爾----帝國人的英雄。他的形象出現在小說、詩歌、甚至孩子們的夢想中。他被描寫成勇敢、虔誠、公正、聖潔的化身,以完美的人格和魅力被人們推崇至今,但我實在無法相信他依然活著,而且會在站我的麵前。
“您表現的很驚訝,佩奇爵士。”馬丁.雷歐涅爾禮貌地說,“畢竟您都見過布萊特大師、菲勒西斯教授和賽琳陛下了,我以為您不會大驚小怪的。”他凝視著我的眼睛,“埃德蒙德(他這樣稱唿國王)已經把您的故事告訴了我,他認為是你救了他和埃拉西亞人的命。我非常欽佩您的勇氣和信念。因此,我認為您是最合適的人選。”
“最合適的人選?”我充滿了疑問地重複著他的話,“您是指?”
“最後一期的《象牙塔》。”他微笑著拿出一份《象牙塔》說,“這是值得永遠留念的一份報紙。雖然人們一度懷疑您的誠懇,但事實證明您的預見是確鑿的。現在人人都認為您是未卜先知的救世英雄,因此他們還期待英雄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例如擊敗惡魔?”我沮喪地搖了搖頭,“如果天使賜給我神力,我一定會身先士卒與這些破壞者戰鬥到最後一刻。但現在我被困在這裏,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同胞遭受苦難,卻無能為力。”
“請不必為此感到沮喪,因為戰鬥是我們這些軍人的工作。”雷歐涅爾指了指在場的幾個將領說,“而您做的,是堅定人們的信心,帶走他們的畏懼。”他看著我遲疑的表情說,“沒錯,我希望您能夠繼續出版報紙,讓中洲人民知道每時每刻都發生了什麽。”
“在這個時候?《象牙塔》報社已經倒閉了。我現在沒有資金、沒有廠房、沒有員工、也沒有印刷機和油墨。如果我有魔法,我相信我一定會答應您的要求,可是我也沒有魔法。”我睜大眼睛看著雷歐涅爾說。然而他表情嚴肅,並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哎……好吧……”我聳聳肩,“但我需要迴到艾莫斯去,我的廠房和設備都在那裏。隻要能夠迴去,我就有辦法讓埃拉西亞人看到新聞。”我說。
“艾莫斯已經陷落了。”一臉嚴峻的陸軍元帥海格突然說。“那愚蠢的老皮特已經讓我們失去了相當於十二個師的兵力。隻有蠢貨才會去艾莫斯。我們不會把兵力用在你一個人身上。”海格陰沉著臉說,並不在乎在場的國王和聖殿騎士。
“我們當然不會為此大動幹戈,元帥。事實上,他隻需要一個人同行。”雷歐涅爾指了指自己,“而且我可以幫助您和您的同事找到絕對安全的地方出版報紙。佩奇爵士,如果您同意的話,我們什麽時候可以啟程?”
當然越快越好。我這樣對自己說。於是,我開始馬不停蹄地尋找能夠勝任的誌願者:記者,編輯,評論員,排字工,印刷工。運氣似乎還在我的身邊。短短一天之內,我就找到了十多個夥伴。他們之中有《象牙塔》的老員工,也有幹過印刷的同業。我們每個人都能身兼數職,保證工作能夠順利完成。我還拉上了那個小個子牧師傑克.丹尼。我不知道他眼中閃爍著的是忐忑還是激動,但我能看到他和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有一顆願意冒險的,不服輸的心。我依然害怕我們的敵人,也沒有奢望能夠活著迴到艾莫斯去,可我絕不願意在這個陰暗擁擠的避難所中祈禱度日。我有遠大的誌願,我不願意讓它在這種絕境中凋零。我希望它能榮耀的、像曆史中埃洛斯英雄那樣發出閃光。
我們動身的很早,幾乎人人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地堡和掩體。火藥的味道撲鼻而來,濃煙彌漫在我們的周圍,似乎在挽留我們向艾莫斯前進。我們在挖好的壕溝中繞出前線,南蘭伯頓的樹林早已被戰火燒成了灰燼。漆黑的木炭覆蓋著曾經廣袤的楓林,隻有幾株光禿禿的幹還孤零零地站在焦土上。至於雷歐涅爾本人----則坦然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不斷評論著一路上的“景色”----提末蒂斯森林盛產的漿果、胡瑞斯的羊肉餡餅、北邊那個沒有名字的護林站、豪斯先生的別墅和他秘製的檸檬紅茶……他似乎能透過時間和烽煙,看到每一處土地的原貌。也許他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我們的恐懼,但對於一直在前線的炮火中穿插的我們,隻要稍微不留神就會被惡魔的“地獄火機槍[1]”打成篩子,根本沒有精力去迴憶曾經和平安逸的日子。但他還是時不時地想起路邊彈坑中曾經綻放的雛菊和三葉草。然而,當我們靠近艾莫斯的時候,就連他自己也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艾莫斯----這座曆經了兩個世紀的王城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光輝。那些光彩奪目的建築早就被戰火變成了殘垣斷壁。廢墟下麵則堆積著數不清的死難者。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的感受,我想,連最冷靜堅強的人看到這景象也不忍目睹。因為大部分死難者已經完全無法辨認,他們的殘肢斷臂和內髒一同泡在快要凝固的血泊中。這其中還有幾具屍體能夠認得出來,但他們的身上和臉上都布滿了各種恐怖的傷口。從他們的表情看來,每個人死前都承受了極度的痛苦。耀武揚威的惡魔士卒還把人頭用長槍挑起來,豎立在街道和廣場的中心。這些沾滿血汙人頭被剝奪了作為一個生靈最後一絲的尊嚴,讓恐懼瓦解我們這些幸存者的勇氣和意誌。
城市的廢墟就是惡魔的大本營,即使我們能夠在巷間躲避敵人的耳目,但戰鬥一定是在所難免的了。我們互相看看,除了雷歐涅爾之外,每個人都顯得非常緊張。我們之中有編輯和工人,但是沒有戰士。尤其當我們都意識到將麵對無數惡魔士卒的時候,唯一一個能夠保護我們的人似乎並沒有攜帶武器,這讓我們總是感到忐忑不安。當然了,如果你熟悉在中世紀聖騎士故事的話。你一定不會忘記雷歐涅爾的兩把長劍,作為當時最偉大的劍手之一,雷歐涅爾的兩把長劍也與他本人一樣聞名遐邇。連模仿他的孩子們都不忘給自己準備兩根又長又直的樹枝。然而這一路上我並沒有看到他的劍。這讓我緊張的要命,我想其他人也一樣。
“您的劍呢?”在跨過艾莫斯南城城牆的廢墟時,我忍不住問。
“早就沒了,我想沒有人會用劍與地獄火機槍和熔岩大炮戰鬥……不過……”他說著從腰間掏出了一把銀白色的轉輪手槍。這把槍顯然比埃拉西亞戰士們使用的更加先進。現在的埃拉西亞火槍兵還在使用雷汞火冒槍。而雷歐涅爾的轉輪手槍卻在加長的轉輪彈匣中裝填著六顆最新設計的銅殼子彈。可以連續發射六顆威力巨大的手裝彈頭。除此之外,銀白色閃亮的槍身上還裝飾著精美繁華的雕刻,花紋中間簇擁著一個花體字:belief。
“這是矮人的東西。”他說,“是矮人大工程師皮約特親自製造的,被矮人當做有史以來最得意的發明之一。”
“教廷允許您使用這樣的新機械?”
“當然,這把槍正是主教懇求矮人製造的。”他說,“教會並沒有反對科學和工業。但教會不希望人們因為沉迷於自動紡織的機器而失去了信仰,忘記聖神賜與我們的天性。”他說著搖了搖頭,“但正像主教們所擔憂的那樣,人們被急速發展的工業衝昏了頭腦。工廠的廢棄物不斷汙染著河流;那些自稱醫生的人把同胞從墓地中把挖掘出來,刀割、肢解、隨意丟棄,並用‘研究’這種借口推脫自己的罪孽。人類有限的智慧和壽命促使人類不斷摧殘著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金錢代替了信仰,直到我們的心軟弱到再也無法守護祖先交予我們的責任時,湮滅之門終於出現在我們的土地上。”
他說著放慢了腳步。一大批渾身烏黑的獸人正在南城一個肉鋪前瘋搶著食物。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些惡魔的士卒,他們不光是醜陋和猙獰,他們那掛著罪惡和疾病的臉上總是帶著饑餓、兇殘、貪婪和淫麓的表情,更別提它們那粗重嘶啞的吼叫了。
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了步,而雷歐涅爾卻毫不畏懼地走上前去。“是我們把惡魔帶來的,現在我們必須糾正這些過錯,完成我們的救贖。”他輕念著聖辭,大步流星地走到敵群麵前。“為了死去的同胞。”他高唿著扣動扳機,子彈隨著清脆的槍聲變成一束光芒,穿透了數不清的獸人,嵌入到距離我們足足有五十米遠的牆壁上。獸人的痛苦的嚎叫聲頻頻傳來,黑紅色腥臭的血液從傷口中噴出,很快就全數倒了下去。我們所有人都愣住了,因為沒人能夠料到他的槍竟然有這樣的威力。我想敵人也一樣感到驚愕,因為他們都被震懾得失去了殺戮的銳氣。雷歐涅爾則勇敢地向敵人逼近,每一槍都能擊倒一大排的敵人。等到他的子彈打完時,原來那些黑壓壓的敵人已經全部倒在了地上。我們興奮地讚歎起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街道一側的廢墟中,突然衝出一個身材高大強壯布滿了紅色鱗片的惡魔,似乎早就在等他彈藥耗盡的時候發起攻擊。但他冷靜沉著地後退了幾步,從容地躲過敵人猙獰的鋸刀,從腰中又掏出一把轉輪手槍。手槍打出的竟然是灼熱的火焰,隻用一槍就把麵前高大的敵人燒成了灰燼。這把裝填著燃燒彈的轉輪槍也是同樣的銀白色槍身,隻是上麵裝飾著黃金色的花紋,花紋中簇擁著同樣大小和樣式的花體字:devocion[2]。在那一刻,一直以油畫和雕塑的形象留在我們心中的英雄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盡管時過境遷,可“信念”和“虔誠”卻依然伴隨在聖殿騎士的左右。我能夠從他的背影中看到中世紀那個紅袍銀甲、手持雙劍的英雄。他用漂亮的勝利告訴我們惡魔並非是無法戰勝的,那些纏繞在我們心頭的痛苦與恐懼也終於煙消雲散。
但我們並沒有久留,沒有人會留在這裏應付那些聽到槍聲而蜂擁而至的惡魔戰士,即使是聖殿騎士雷歐涅爾本人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他帶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這片狼藉的廢墟,在敵人包圍我們之前鑽入了南城的巷子裏。然後是吵鬧黯淡深夜,我們躲在聖玫瑰教堂附近一片廢墟的地下室中等待黎明的到來。惡魔軍隊沉重的腳步聲在我們的頭頂發出悶響。我們嚐試入睡,可沒有一個人睡得著。年輕的傑克輕輕哼著聖歌,但著輕柔的調子隻讓我感覺到更加煩躁。
我站起身來,四處溜達。這間雜亂的地下室似乎曾經是拾荒者和街頭藝人的住所。除了我們睡得那間屋子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大房間,都被橫七豎八的地鋪占據著,牆角中堆放著各種雜物。雷歐涅爾在其中一間屋子裏麵單膝而跪,輕聲禱告著,這是他一天的功課。他的表情躊躇又悲傷,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著,臉頰上還掛著淚珠。這是任何文字和畫筆都不曾描寫到的聖殿騎士。神靈賜與他幾百年的壽命負擔那些常人難以想象的責任,在任何人心中他都能夠平靜堅定地對待,或許隻有此時,他才會表現出脆弱和無助。他的表情突然讓我想起多年之前留在我心中的記憶----那時我所坐的火車剛剛離開路頭酒店,身邊坐著那個躊躇而彷徨的金發姑娘,和雷歐涅爾的表情一模一樣。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她的心情。
我無聲地歎了一口氣,獨自找到另一個房間坐下來,掏出我的筆記本撰寫頭版的社論。“惡魔正在集結,四周沉寂,夜色闌珊……”寫到這裏,一股絕望再次湧上心頭,促使我放下了筆。我嚐試勸自己能夠淡然麵對這一切的苦難,但每當我想起生死未卜的親友時,我總是無法釋懷。我四處踱步,直到感覺累了才找到一個角落再次坐下。一股熟悉的鬆油的味道鑽入我的鼻孔,馬上鉤起了我的好奇心。油畫調色用的鬆油價格不菲,一般隻用於昂貴的顏料,隻有經濟富裕的人才會用它作畫,我們在赫森斯廷也僅僅用過一年。我循著味道翻開一層層廢紙和破衣服,找到了一個棕色的皮箱子。與其說是棕色,不如說黑色更加貼切一點,因為這個做工紮實的箱子因為長期使用但缺乏保養,已經完全失去了光澤。箱子裏麵的東西異常的簡單----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一個夾著很多剪報筆記本;一些老舊的繪畫用具;還有厚厚一包用油紙包裹分隔的油畫。鬆油的香味撲鼻而來,讓我為之一振。隻有海內聞名的大師才會用這樣昂貴專業的顏料作畫,所以這樣的味道總讓人覺得油布下麵是難得的佳作。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小心地揭開油布,但當我看到畫麵的那一刻,我感到時間似乎停止了。我仿佛石像一般盯著這幅畫,一切都變得安靜起來,周遭的那些炮聲也漸漸離我遠去。
畫裏麵的是一間溫暖的、充滿著金黃色陽光的扇形畫室。雕刻著精美浮雕的石柱把潔白的牆壁夾在中間,每個細節都洋溢著第二紀中期的浪漫主義風韻。一個美麗而安靜的女孩子側身坐在畫室中央輕輕地微笑著,笑容之中有些調皮,但更多的是難以捉摸的神秘。一縷仿佛綢緞般光澤的金發垂在胸前,反射著柔和的光芒。她綠色的眸子看起來是那麽的迷人,比世間一切寶石更加光彩靈韻;她的溫柔而輕靈的目光穿過畫室的窗戶,越過墨綠色的艾倫戴爾。那是精靈的森林,四周都是古老的舊神雕塑,那些被稱為赫忒的聖靈環繞在寶石般寧靜的湖邊,湖中央懸著純白的精靈宮殿,魔法洋溢在四周,發出淡藍色的光暈。
我不自覺地流下淚來。時間讓我幾乎忘卻了赫森斯廷的那些記憶,但這幅畫卻讓一切我留念的點點滴滴重新湧上心頭。我顫抖著拿起皮箱中的日記本,閱讀著喬納森.豪森斯頓留下的文字,閱讀著我曾經摯友在艾莫斯這座黎明之城中的生活。他的筆記中記述了很多畫作,但僅留下皮箱中的十二幅,是他即使在疾病和饑餓的折磨中也沒有出售的寶物。他在阿黛勒死去的第二年就瞎了眼,但他依然能夠像正常人那樣寫字畫畫。他在這間潮濕陰暗的地下室中默默生活了十二年,然後安靜地離開了人世。他的信很短,上麵用七扭八歪地字跡寫著:留給父親以及我親愛的朋友們:尼爾.佩奇、傑夫.席德、布魯斯.威廉斯。以及這些年一直幫助和支持我的喬.德.艾斯。對不起。
悔恨和遺憾的痛苦撕裂了我的胸腔。淚水無法控製地流下我出我的雙眼,我終於像個孩子那樣大哭起來。我把臉埋到顫抖的手臂中想起喬納森靦腆的笑容,想起麥爾河那翠綠的河岸和河岸上快樂的孩子們。是的,正是這些迴憶成就了我們每個人的現在;正是這些迴憶讓雷歐涅爾可以勇敢麵對猙獰的敵人;而賽琳守護著的,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遺產,即使我們的家園早已變成沙礫和焦土,但隻要我們還記得,它們就依然還活著。
我擦掉眼淚,掏出筆記本,拿起筆。
“惡魔正在集結,四周沉寂,夜色闌珊。烈風唿嘯,吹過峻崖之巔。立下信誓的人們,你們是否可以透過彌漫的烽煙和迷霧,隱約望見對岸那一線曙光?它可以被解釋成一切美好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蓋它的光芒。”我頓了頓筆,對自己說,“是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蓋它的光芒。”
“佩奇爵士,你還好嗎?我好像聽到……”傑克小心翼翼地來到房間門口問道。
“沒事,別擔心。”我輕輕擦掉眼淚,舉起賽琳的油畫向他笑了笑說,“我想,我找到我們的封麵[3]了。”
(全文完)
----------------------------------------
[1]地獄火機槍(the.hellfire.machine.gun)是惡魔士卒在第四次入侵時作為小口徑炮而研製的武器,據說是由火焰領主艾蒙親自發明的。在戰爭初期,它使用的是“地獄火”火冒和彈匣分別填裝的方式發射的,可以每秒鍾發射400發子彈。它由巨大的槍身、槍管冷卻筒、火冒帶、5000裝的彈匣以及一個雙輪槍架構成,槍身裝飾成地獄獵犬的樣子,非常笨重,往往每個步兵中隊隻配備一架。然而就是這種笨重的裝備卻在幾乎半個月之內消滅了埃拉西亞一半的常規軍。因此惡魔在後期的戰鬥中減小了它的口徑和重量,使用了銅殼子彈並加大了裝彈量,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它的射速。在人類的“坦克戰車(tank.chariot)”和矮人的“傑沙克機槍(gilrak.machine.gun)”裝備部隊之前,它一直是曙光陣營的戰士們最畏懼的裝備之一。
[2]中世紀的信徒經常在自己的武器和裝備上刻上銘文激勵自己。信念(belief)、虔誠(devocion)是他年輕時主教送給他的長劍上的銘文,這兩把長劍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劍上的銘文卻一直陪伴著他,因此矮人的工程大師在新打造的槍身上也刻下相同的銘文,並保留著當時的拚法。
[3]兩天之後,第三紀39年4月22號。就在惡魔的入侵最猛烈的時候,尼爾.佩奇的第一版新聞周刊《公主》(the.princess)從艾莫斯白塔來到中州各地戰士們的手中。從那天起,《公主》就成為帝國,以及200年後共和國時期最知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周刊。尼爾.佩奇在《公主》發行量接近100萬時,於第三紀63年5月去世。《公主》的另一位創始人傑克.丹尼斯則繼續著《公主》周刊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