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預防旱災
三國從獲得第一畝田開始 作者:鹿鳴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侯蘭拱手應下劉安吩咐,卻並未離開,而是站在原地欲言又止。
劉安不解,問:“輔正還有何事,但說無妨?”
“前日抄家所得,不知明公準備如何處理?”
“抄家?”劉安一時未反應過來夏侯蘭說的是什麽,之前誅三族的那些家族都被抄了家,不過後來劉安便忘了此事。
已經任命夏侯蘭為掌管財務的縣少府,劉安便放下心來,夏侯蘭的能力他是信得過的,隻說了一句讓其全權處理,便當起了甩手掌櫃。
夏侯蘭隻得提醒道:“便是常封等人的家產,所得蘭已象征性的向朝廷繳納了部分,但大部分財產都還在縣衙府庫之中,不知明公欲如何處置?”
“唔……”劉安沉吟片刻問道:“具體明細可有?”
“有。”夏侯蘭邊說著,邊從懷中取出一張布帛交給劉安。
劉安打開布帛,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從何人家中抄得何物多少,劉安略過具體明細,直接將目光移到最下方。
果然最後總結了所抄六家總共所得。
具體為:
五百六十斤金、三百四十萬錢、四千三百石糧、皮甲三百八十副、鐵甲三十具、弓弩二百張、刀劍兩千餘、馬三十七匹、牛五十頭、其他牲畜若幹、車四十輛、房產十三處、田產五千六百畝,字畫古物等財務若幹。
夏侯蘭在劉安看明細的時候補充道:“除了上繳部分財務外,所有在縣中以株連人員名義登記的房產田產也全部上交給朝廷了,明公現在所看的,乃是上交之後的明細。”
“哦?”劉安有些驚訝,上繳了部分給朝廷後,居然還剩下如此之多。
雖說並非一家財產,而是六家總共的,但也已經不少了。
隻能說,漢末的豪強遠比劉安想象中要富有。
不過既然這樣的話,錢糧豈不是就夠用了?
想到這,劉安立刻改口對夏侯蘭道:“那就還是買二十萬畝田,這四千多石糧食全都運到莊園去,暫時就不用花錢買了,牲畜留一部分給莊人改善夥食,其他全部賣掉換錢,包括那些無用的字畫古物也是。房產的話輔正你找人改一下,改成一間一間的給士卒們當做宿舍。”
劉安手下私兵親衛如今全都擠在縣衙的宿舍裏,幾個甚至十幾個擠在一起。
現在既然有白給的地方住,劉安正好順水推舟提升士卒的生活質量。
隨後劉安又囑咐夏侯蘭,刀劍、田產也全部賣掉換錢,其他諸如車馬甲之物則何處用到調往何處便可。
豪強們的田產多半是膏腴良田,定能賣個好價錢。
而劉安要種的作物基本都不方便讓外人看到,所以並不適合種這些分布於各處,不便統一管理的膏腴良田上。
既然如此,不如高價賣掉換錢了。
刀劍則是因為不管是係統出品,還是劉安在五原以更先進的技術打造出來的兵器,都要比豪強們手中的普通貨色要好,劉安根本看不上。
夏侯蘭將劉安的吩咐一一記在心中,便告辭離開去準備了。
隨後劉安又將目前負責莊園諸事的馮嚴叫來,詢問糞肥和蓄水池的進度。
得知所收集的糞肥頂多夠給三萬畝田施肥,而蓄水池的進度則更慢,頂多供給一萬畝的水分。
劉安不禁皺起了眉。
這樣下去可不行,肥料不夠還能勉強頂一頂,最多也就是減產,而且動物和莊人能夠持續產糞,也能接著收購。
可田裏水分一旦缺失,作物是真的會旱死,到時候作物顆粒無收,一切將毀於一旦。
而且劉安本來還想著若是有多的水,還能分給涿縣其他百姓也用一用。
這自己都不夠用的,還怎麽分出去?
思來想去,劉安都沒想出好辦法,隻能迴到縣衙請教自己的智謀賈詡。
賈詡聽完劉安的訴苦後,摸著胡須疑惑的問劉安:
“明公由何斷定今年依舊會大旱?”
劉安在路上早已想過這個問題,因此自然不會說出自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種蠢話。
“去歲中原已然大旱,致使多地莊稼顆粒無收,今年自然要提前預防再出現旱情。百姓經不起兩年的旱災折磨,若今年再顆粒無收,我涿縣子民不知餓死多少!”
“嗯……”賈詡讚同的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建議道:
“如今並無旱災跡象,過些時日冰雪消融,自會有雪水自山中流出。明公不若提前挖好水庫,能留下多少水便留多少,若果有旱情,多少能緩解一二。”
“嗯,我倒是沒想到這點。”劉安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之前他被係統的水壺局限了思維,眼中腦中隻有無盡水壺,倒是忽略了自然的偉大力量。
去年秋收後,旱情就已經得到了緩解。
秋後下了幾場雨,入冬後還下了幾場大雪,如今河流中的水還結著冰,想來山上也積了不少雪。
自然水的積攢速度可不是劉安那水壺一點點往外流可比的。
若是再挖幾個更深更大的水池,或者說水庫更好一些,將之如同之前的水池一樣,底部鋪上石頭或者木板,側麵最好也能做一些防止滲水的措施,上麵再用木板蓋上減緩蒸發。
那即便到了夏天最炎熱的時候,水庫中應該也不至於一滴水都不剩。
如果有水泥就好了。
劉安暗想,若是用水泥將水庫的下麵和側麵全都封起來,就能極大程度的減緩水的滲漏。
猶豫了半晌後,劉安還是決定嚐試一下水泥的製作。
他並不知道配方,隻知道有石灰石,其他的都不知道。
但以現代人的見識,結合印象中水泥的顏色形狀和用法等,並非沒有嚐試一番的價值。
劉安當即叫來曲澤,令其征集鄉勇,選定位置開挖水庫。
正好現在田裏無事,涿縣百姓無所事事者不少,劉安隻要保證每人每天管飯,就算是力氣不大的婦女也願意挽起袖子來幹活。
挖水庫也需要不少時間,劉安準備利用這段時間,研究一下水泥的做法。
若等到所有水庫都挖好他還未成功,那邊隻能暫時用東漢的原始做法加工水庫了。
劉安不解,問:“輔正還有何事,但說無妨?”
“前日抄家所得,不知明公準備如何處理?”
“抄家?”劉安一時未反應過來夏侯蘭說的是什麽,之前誅三族的那些家族都被抄了家,不過後來劉安便忘了此事。
已經任命夏侯蘭為掌管財務的縣少府,劉安便放下心來,夏侯蘭的能力他是信得過的,隻說了一句讓其全權處理,便當起了甩手掌櫃。
夏侯蘭隻得提醒道:“便是常封等人的家產,所得蘭已象征性的向朝廷繳納了部分,但大部分財產都還在縣衙府庫之中,不知明公欲如何處置?”
“唔……”劉安沉吟片刻問道:“具體明細可有?”
“有。”夏侯蘭邊說著,邊從懷中取出一張布帛交給劉安。
劉安打開布帛,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從何人家中抄得何物多少,劉安略過具體明細,直接將目光移到最下方。
果然最後總結了所抄六家總共所得。
具體為:
五百六十斤金、三百四十萬錢、四千三百石糧、皮甲三百八十副、鐵甲三十具、弓弩二百張、刀劍兩千餘、馬三十七匹、牛五十頭、其他牲畜若幹、車四十輛、房產十三處、田產五千六百畝,字畫古物等財務若幹。
夏侯蘭在劉安看明細的時候補充道:“除了上繳部分財務外,所有在縣中以株連人員名義登記的房產田產也全部上交給朝廷了,明公現在所看的,乃是上交之後的明細。”
“哦?”劉安有些驚訝,上繳了部分給朝廷後,居然還剩下如此之多。
雖說並非一家財產,而是六家總共的,但也已經不少了。
隻能說,漢末的豪強遠比劉安想象中要富有。
不過既然這樣的話,錢糧豈不是就夠用了?
想到這,劉安立刻改口對夏侯蘭道:“那就還是買二十萬畝田,這四千多石糧食全都運到莊園去,暫時就不用花錢買了,牲畜留一部分給莊人改善夥食,其他全部賣掉換錢,包括那些無用的字畫古物也是。房產的話輔正你找人改一下,改成一間一間的給士卒們當做宿舍。”
劉安手下私兵親衛如今全都擠在縣衙的宿舍裏,幾個甚至十幾個擠在一起。
現在既然有白給的地方住,劉安正好順水推舟提升士卒的生活質量。
隨後劉安又囑咐夏侯蘭,刀劍、田產也全部賣掉換錢,其他諸如車馬甲之物則何處用到調往何處便可。
豪強們的田產多半是膏腴良田,定能賣個好價錢。
而劉安要種的作物基本都不方便讓外人看到,所以並不適合種這些分布於各處,不便統一管理的膏腴良田上。
既然如此,不如高價賣掉換錢了。
刀劍則是因為不管是係統出品,還是劉安在五原以更先進的技術打造出來的兵器,都要比豪強們手中的普通貨色要好,劉安根本看不上。
夏侯蘭將劉安的吩咐一一記在心中,便告辭離開去準備了。
隨後劉安又將目前負責莊園諸事的馮嚴叫來,詢問糞肥和蓄水池的進度。
得知所收集的糞肥頂多夠給三萬畝田施肥,而蓄水池的進度則更慢,頂多供給一萬畝的水分。
劉安不禁皺起了眉。
這樣下去可不行,肥料不夠還能勉強頂一頂,最多也就是減產,而且動物和莊人能夠持續產糞,也能接著收購。
可田裏水分一旦缺失,作物是真的會旱死,到時候作物顆粒無收,一切將毀於一旦。
而且劉安本來還想著若是有多的水,還能分給涿縣其他百姓也用一用。
這自己都不夠用的,還怎麽分出去?
思來想去,劉安都沒想出好辦法,隻能迴到縣衙請教自己的智謀賈詡。
賈詡聽完劉安的訴苦後,摸著胡須疑惑的問劉安:
“明公由何斷定今年依舊會大旱?”
劉安在路上早已想過這個問題,因此自然不會說出自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種蠢話。
“去歲中原已然大旱,致使多地莊稼顆粒無收,今年自然要提前預防再出現旱情。百姓經不起兩年的旱災折磨,若今年再顆粒無收,我涿縣子民不知餓死多少!”
“嗯……”賈詡讚同的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建議道:
“如今並無旱災跡象,過些時日冰雪消融,自會有雪水自山中流出。明公不若提前挖好水庫,能留下多少水便留多少,若果有旱情,多少能緩解一二。”
“嗯,我倒是沒想到這點。”劉安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之前他被係統的水壺局限了思維,眼中腦中隻有無盡水壺,倒是忽略了自然的偉大力量。
去年秋收後,旱情就已經得到了緩解。
秋後下了幾場雨,入冬後還下了幾場大雪,如今河流中的水還結著冰,想來山上也積了不少雪。
自然水的積攢速度可不是劉安那水壺一點點往外流可比的。
若是再挖幾個更深更大的水池,或者說水庫更好一些,將之如同之前的水池一樣,底部鋪上石頭或者木板,側麵最好也能做一些防止滲水的措施,上麵再用木板蓋上減緩蒸發。
那即便到了夏天最炎熱的時候,水庫中應該也不至於一滴水都不剩。
如果有水泥就好了。
劉安暗想,若是用水泥將水庫的下麵和側麵全都封起來,就能極大程度的減緩水的滲漏。
猶豫了半晌後,劉安還是決定嚐試一下水泥的製作。
他並不知道配方,隻知道有石灰石,其他的都不知道。
但以現代人的見識,結合印象中水泥的顏色形狀和用法等,並非沒有嚐試一番的價值。
劉安當即叫來曲澤,令其征集鄉勇,選定位置開挖水庫。
正好現在田裏無事,涿縣百姓無所事事者不少,劉安隻要保證每人每天管飯,就算是力氣不大的婦女也願意挽起袖子來幹活。
挖水庫也需要不少時間,劉安準備利用這段時間,研究一下水泥的做法。
若等到所有水庫都挖好他還未成功,那邊隻能暫時用東漢的原始做法加工水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