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丹陽某處,從徐州遷往江東的張家,現在寄居在江東張家之下的張昭張紘看著手上的信件,麵上浮現了一抹苦澀,兩兄弟一對視,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苦意。⊥,


    曾經在劉備剛入泰山的時候,就派人邀請過他們,結果連門都沒讓入,現在想想如果那個時候允了,恐怕現在應該坐在魯肅的位置上了。


    曾經在泰山稍有起色的時候,劉備在被拒絕之後有閑暇時間,親自去徐州邀請了一次,可惜張家閉門謝客,理也不理劉備,現在想想,如果那個時候稍稍留點顏麵,恐怕他們兄弟二人現在恐怕已經執掌一方了。


    曾經第三次劉備在奉高城建起的時候,又來邀請了一次,可惜第二次都是親自前來,第三次卻是以書信招之,兄弟二人自是大感不滿。


    隨後信使那句“你會後悔的”更是讓兄弟二人大笑了良久,他們可是天下才智之士,豈會因為一路小小諸侯而心生悔意?


    可是後來他們真的後悔了,劉備就像是彗星一般崛起,而且勢不可擋,破黃巾,敗袁術,破曹操,那個時候他們真的後悔了,如果劉備能在那個時候給一封信,讓他們有一個台階下,他們肯定會依附。


    可是劉備來了,又走了,沒有給他們台階,也許他們確實是太高看自己了,至少他們做不到讓劉備如此崛起,能力不行又傲慢的人,果然應該後悔吧。


    實際上陳曦並不推崇所謂的“三請而不見其人,再請之”這種禮賢下士的觀念。一個君主有這麽多的閑時間去搞點別的,比這更有效果。


    陳曦信奉的是事不過三;張昭。張紘兩人,陳曦給夠了麵子。當時在潁川,荀家至少開門相見了,雖說人不在,而張昭,張紘,直接閉門謝客,這還是劉備親自去請的情況下。


    第三次劉備想要親自去的時候,是陳曦止住了劉備,一封書信足以。來不來都不重要,將別人看得太高,將自己看的太卑微不好,有他後悔的時候,而且那句話還是陳曦特意讓信使轉述的。


    從那以後劉備再也沒有邀請或者征召一個人三次以上,三次就夠了,後麵的不是誠意,而是耍人。


    按照陳曦的話就是,想當官就出仕。不想當官那就別炒作自己的名聲,裝什麽裝!


    陳曦這話特意送給過那些沒邀請來的能臣,當然特指張氏兄弟,有了魯肅。陳曦也懶得理他們了,後來來了李優,更抓到了諸葛亮。陳曦徹底對於那兩個牆頭草失去興趣了。


    承認你二張的內政可入天下前十,那又如何?我們人齊全了。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也不少。你願意來我給你位置,唯才是用,不願意來,我也絕對不會去邀請你,我們沒有那麽賤,讓你張家下人羞辱。


    就這樣二張和劉備漸行漸遠,不過劉備也越來越強盛,二張也越來越後悔,他們也終於明白,最後一次來邀請他們的信使為什麽會去而複返,為什麽要迴來對他們說一句,“我家軍師讓我給二位帶一句話,‘你們會後悔的’。”


    就因為這一句話,他們根本下不了台,後悔是真後悔了,但是有那一句話堵著,他們要去劉備那裏服軟的話,臉往那裏擱。


    “唉,族兄,當年我們果然是有眼無珠。”張昭將書信丟到一旁,神色微微有些淒涼的說道,被陳曦一句話給堵了,而隨著劉備日漸強大,乃至登頂,兩人都逐漸出現了心結,而且越積越沉悶了。


    “當年那位恐怕就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們讓劉玄德吃了閉門羹,對方反手就抽掉了我們的台階,也算是一報還一報。”張紘微微仰頭,閉著眼睛頗有無奈的說道,“誰道當初那少年居然有如此手段。”


    “唉,我們怎麽辦?”張昭陰鬱的說道,被對方一句話堵了數年,鬱鬱之中,心結難了。


    “走吧,去認個錯,就算對方說我們沒骨氣也認了,誰讓我們當年有眼不識金鑲玉。”張紘歎了口氣說道。


    張昭兩人從遷出徐州之後,就多有關注四方,而能入眼的諸侯隻有寥寥數人,能媲美劉備的,在他們的眼中也隻有一位,而那一位也已經倒下了,當然張氏兄弟識人隻能確實不怎麽樣。


    “……”張昭沉默,他不甘心,三年來發生的事情對於他的刺激非常大,劉備從一個一文不值的癟三,成功成為了天下最強的霸主。


    “我不甘心。”張昭畢竟比張紘年輕,養氣的功夫還不到家,對於張紘的提議,隻是默默地迴了一句。


    “我也不甘心,但是再多的不甘心,又有什麽用,難道你想將你的才華埋沒在山林之中嗎?”張紘無奈的說道,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大多數古人的想法,若非別無選擇,沒有人會去隱居。


    “唉……”張昭所有的不甘全部融化在這一聲長歎之中,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就這樣張昭和張紘從丹陽渡江準備返迴徐州,可惜這個時候長江已經被袁劉封鎖,無奈之下,張昭和張紘隻能先去壽春暫歇,以待時日。


    “這孫伯符也有點能耐。”張昭和張紘走在壽春的主幹街上四處的觀察。


    “也還行。”張紘並不搭理張昭,他知道張昭心下不甘,畢竟那一句“你們會後悔的”直到現在還留在他們的腦海之中,時不時的在他們的心髒上補上一擊。


    另一邊周瑜帶著諸葛瑾,顧雍,虞翻,呂範等人正在處理政務,至於龐統則已經爛醉如泥,說來整個孫策治下,能有如此特權的也就龐統了。


    龐統死撐著自己不懂政務,隻通軍略,在這種還能處理過來的情況下,寧可將自己灌醉,也不願意處理這繁瑣的政務。


    正在處理政務的周瑜,在張紘和張昭走入某個範圍之後突然產生了某種感應,猛地抬起頭來,但是卻又失去了精神天賦的感知。


    “來人,去通知伯符。”周瑜思考了一下,決定還是先通知孫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版三國筆趣閣無彈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墳土荒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墳土荒草並收藏神話版三國筆趣閣無彈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