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也不能說是一直在劃水,準確的說他也是為了避免某些麻煩,不過不同於其他人認為的陳曦擔心被劉備所忌憚,實際上這一點陳曦完全不擔心。


    一個已經徹底掌握了國家中下層將校的頂層大佬,除非是被當場刺殺了,其他方式對於其而言都是扯淡,根本不存在將之打倒的可能,因而理論上而言,從現在的劉備手上奪權,都是夢遊。


    自然對於劉備而言,也就不存在忌憚這一說了,甚至連帝王心術這種東西都懶得去看了,製衡什麽的同樣也都是說笑的,劉備是真正具備壓製其他所有人的能力。


    當然過於龐大的軍事實力,對於國家經濟帶來的壓迫性,也使得陳曦的重要性不斷的上漲。


    同樣,做一個已經等同於體係本身存在的大佬來說,劉備現在處於絕對的自信狀態,他根本任何的意外,自然也就無所謂別人是不是在掌握著政權的同時,也掌握著軍權。


    因為大多數的將校,包括曹操這種級別,甚至還可以算上曹操一直秘而不宣,繼承自更早期的漢帝國精銳在內,隻要劉備一句話下去,曹操差不多就剩一個那些以一敵萬的主將,以及那些一計可擋十萬精銳的智謀之士了,然而那些評價的前提都是要有士卒才有意義。


    而劉備隻要願意可以很輕易的將那些人全部下掉,還不會造成任何的動蕩,所以軍政一體最大的弊端,也就是造成軍閥這一點其實是不大可能在劉備還活著的時代出現的。


    隻是這種完全依賴於一個人的製度,陳曦不管怎麽思考都覺得不是那麽的靠譜,如果可以的話,陳曦更傾向於每個人的職能更明確一些,每一個職位都有相對應的職能,不去跨級領導,盡可能的讓製度去完成更多的細節,而非是讓人完成更多的細節。


    隻是現在走到這一步,陳曦發現了一個很糾結的事實,那就是自己現在就是製度之中的bug,因為眼光太好,戰略過於優秀,導致很多時候需要自己把把關才行。


    甚至說句過分的話,自己在實操上麵確實是不如現在坐在自己左右兩側的荀彧和魯肅,但從長遠目光上來說,這倆人做出來的框架和計劃終究局限於時代,以至於陳曦能輕易的,甚至是心不在焉的挑出一大堆的毛病。


    為什麽有時候少數派,有時候既得利益者看不慣的人能上位,原因很簡單,曆史這玩意兒沒邏輯也能運轉。


    就拿近代史來說,遵義會議得出的集體智慧是什麽——不就是主席的戰略都是對的,嗯,沒錯,這就是集體的智慧!


    少數派怎麽了,既得利益者看不慣怎麽了,時代運轉到那個時候出了bug,我一個人單手壓製你們所有人,還有餘力,最後不是因為我自己給自己平反,而是因為你們翻船了,不得不站出來給平反。


    而陳曦的狀態雖說不至於這麽誇張,但也是一個坑,一旦自己和諸葛亮那麽任勞任怨,後麵的人犯錯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們的能力就很難得到成長,很有可能最終的結果就是,陳曦倒下之後,體係大亂,然後經曆一場民生凋敝之後,勉強混過去。


    為什麽到蜀國後期,蜀地百姓都懷念諸葛亮在的時候,因為諸葛亮在的時候,哪怕是打仗,民生凋敝的是對麵,蜀地的百姓是能吃飽的,等到蔣琬等人的時候,就活的不那麽輕鬆了。


    在陳曦看來,自己又不是正史諸葛亮那個時期,不敢將大權交給別人,生怕別人犯錯,讓漢室再無複興的可能。


    沒錯,諸葛亮的時期其實是真的能幹掉魏國的,這也是為什麽諸葛亮上十哲的原因,不是所謂的忠誠加分,純粹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已經找到了幹掉了魏國的正確方式。


    然而糟心的是諸葛亮自己壽命到頭了,積勞成疾,完蛋了,實際上以當時的情況,諸葛亮距離勝利已經走了一半了,渭水屯田,魏國將諸葛亮搞不走,那就意味著最多一年,雍涼就會失守。


    因為這麽幹的諸葛亮吃的是曹魏的糧食,曹魏本土可能能頂住,但是雍涼的世家地主門頂不住,而隻要後者投降,那就是曹操收拾馬超的套路,更何況馬超能將曹操打的割須棄袍,最後也隻能跪在世家地主調頭投曹操,而曹魏是真心沒人能打過諸葛亮了……


    諸葛亮的恐怖就在這裏,這家夥是真正一個人的智慧頂了蜀漢所有人的智慧,然而諸葛亮糟心的地方也在這裏,他能做到的事情,沒人能做到,如果底子雄厚的話,可以教授蔣琬一點點嚐試,哪怕是失敗也可以一步步的來。


    然而蜀漢的根基實在是太薄弱了,夷陵之戰,劉備的老兵死的七七八八,諸葛亮就不敢給任何人機會,必須要收權在自己手上,以自己的能力將每一個銅板花出十倍的價值。


    等到平完南蠻,養精蓄銳,開始北伐,第一次放權就遇到了馬謖這個倒黴孩子,一個嘴炮戰略黨,實操是個渣渣的家夥,當然得承認馬謖的戰略戰術確實是沒問題,但是由於實操太渣……


    總之一下將諸葛亮搞的半死不活,又不能放權了,全權交由自己來處理,後麵終於找到了正確的一州打九州,還能獲勝的正確方式,然後就積勞成疾掛了。


    後麵的那些大戰基本上就是蜀漢的掙紮,完全看不到絲毫有能逆天證道的機會,畢竟渭水屯田這種事情,諸葛亮能做,其他人還真做不了,這種做法完全就是欺負對方實力不足,打不過自己,然後賴著不走,硬生生將對方拖死……


    對於絕大多數將校而言,渭水屯田就相當於,在對方眼皮底下搞事,這也是為什麽諸葛亮已死,薑維果斷在己方大優勢的情況下撤走。


    沒辦法,諸葛亮能這麽整,不代表其他人能這麽整,別說諸葛亮沒手把手的教他們,就算是教了,說個實話,這種事情也要講究天賦,薑維的水平,就算是諸葛亮很努力的去教,大概也很勉強的。仟韆仦哾


    陳曦的狀態雖說不至於像諸葛亮那麽差,國家的形勢也比蜀漢好上數十倍,陳曦甚至可以接受一些錯誤,讓其他人吸收教訓,但本質上,陳曦其實和諸葛亮一個套路,那就是在你們還在做題的時候,我已經拿到了答案。


    以至於陳曦完全不可能知道前麵是個大坑的時候,還讓人往前走,而會果斷將之踢飛,然後自己接手,繞開這個大坑,但是這種沒有大錯誤的方式,很難讓人明白到底會有什麽樣的危險。


    哪怕是陳曦詳細的進行了解釋說明,但是相比於自己一頭紮進去,然後要死要活的爬出來這種體驗,差的太遠太遠了。


    可真要讓陳曦眼睜睜的看著這群家夥跳進去,然後導致自己的東西被搞的一團糟,最後還要自己出來收拾局麵,陳曦也受不了啊。


    結果最後的情況就變成了陳曦默默地在放權,然後讓其他人在幹活,但是在查閱的時候發現對方貌似往雜魚的路線在跑,陳曦就果斷將之踢開,然後將之掰迴來,之後再交給其他人。


    然而這種事情在荀彧等人看來就成了,陳曦完全是沒事找事,你有時間就做啊,非要交給別人,然後在別人做到半茬之後,又弄過來,做了大半,又交給對方,你是閑得慌啊。


    這其實就是雙方考量問題的角度了,荀彧能理解陳曦的擔心,但是荀彧覺得,你才二十多歲,考慮七十多歲老爺子才會考慮的傳承問題,你這是多麽想不開啊!


    而陳曦思考的是,我在你們這群大佬裏麵都找不到一個靠譜的,難不成未來我能遇到,怕是想多了吧,還是放手,讓其他人去幹活,我盯著點,隻要不是嚴重錯誤,就放過……


    現在的現實情況則是陳曦要提速,而提速的最佳方式就是自己專權直接將方方麵麵都監管,然後將正確的處理方式,以為戰略做好,然後基於此讓其他人去處理,這樣的結果搞不好又是一個諸葛亮,問題是諸葛亮當年是別無選擇,他完全不需要這樣啊。


    在陳曦看來,情況還沒有急迫到非得自己像諸葛亮那樣全麵負責,全權處理的程度,現在還有轉圜的餘地,讓其他人繼續磨練。


    畢竟現在的局勢培養的是能思考,能處理不同局勢下不同事件的官員,而不是聽上層指揮,不加思考的幹事!


    誠然走後麵這條路線確實是能極大的加快國家的發展速度,提高效率,但是後者這條路明擺著有些扼製國家的發展潛力。


    更何況隻聽上層指揮,不加思考的話,怎麽說呢,後世又不是沒有發生過,中央和地方這個問題,地方如果不考慮實際,隻聽中央指揮,陳曦的腦子裏麵莫名的就想起來某個事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版三國筆趣閣無彈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墳土荒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墳土荒草並收藏神話版三國筆趣閣無彈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