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多年,又聞趙府令作詩,隻可惜依舊不是他的。


    芝蘭玉樹的公子扶蘇幽怨的瞥了一眼蓀歌,表示他牙很酸。


    蓀歌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隻能假裝接收不到扶蘇的眼神,繼續得意洋洋仰著下巴直視項羽。


    項羽煞有其事的點點頭,神功難成,的確如此。


    之前,他都快被劈焦了,還是毫無頭緒。


    “趙府令能再重複一次剛才的問題嗎?”項羽嘴角噙著笑容,眼睛裏也是光彩熠熠。


    蓀歌不耐煩道“那拜師嗎?”


    “拜。”


    “徒兒項羽拜見師父。”


    項羽重重的跪在地上,實誠地對著蓀歌行了拜師禮。


    蓀歌猛然間想起了當初在長街上初遇時的項羽,渾身帶刺,兇狠如小豹子,執拗衝動。


    幾年時間,當年的小豹子有時竟也能溫潤二字沾邊了。


    不容易啊。


    蓀歌扶起項羽,簡單囑咐了幾句。


    項家之事,宜早不宜遲。


    待項羽離開後,蓀歌才心虛的看向了扶蘇。


    她記得,她還欠扶蘇一首詩。


    “大公子,仆這絕不是見異思遷,隻見新人笑。”


    “那句詩,也是抄的。”


    蓀歌連連解釋道。


    她可是還指望扶蘇這個小崽子給她養老送終呢,絕不能涼了扶蘇的心。


    扶蘇瞥了一眼蓀歌,一臉的你看我信不信的表情。


    這麽多年,他對趙府令的為人已經知之甚清。


    “趙府令,父皇有意近日宣布立儲之事。”扶蘇言歸正傳道。


    蓀歌眨眨眼“早日明旨確定也好。”


    這幾年來,始皇帝對子嬰的培養親力親為,鮮少假手於人。


    一步步,將子嬰培養成了合格的繼承人。


    “你專門找我就為了這件事情?”蓀歌凝眉,很是懷疑。


    這樣的對話,像極了沒話找話說。


    扶蘇麵露猶豫,沉默半晌,忐忑不安“趙府令,我想,我想重新研究儒學。”


    扶蘇知道大秦帝國上層對儒學的排斥,更是清楚儒學不適合大秦的現狀。


    “接著說。”蓀歌淡淡道。


    “你不生氣嗎?”扶蘇睜大眼睛,脫口而出。


    蓀歌搖搖頭,鼓勵似的看向扶蘇。


    “趙府令,儒學並非沒有可取之處。”扶蘇頓了頓,小心翼翼接著道“近來,我思慮再三深覺儒學中的仁愛中庸民本思想都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


    “大秦經曆土改休養生息,六國百姓對大秦的歸屬感與日俱增,亂世重典這四個字也應與時俱進。”


    扶蘇隱秘的打量著蓀歌的臉色“我的意思並不是摒棄趙府令和李丞相法家思想治國的理念,我隻是覺得隨著大秦逐步進入平穩發展期,儒學略加改進後,可以很好的與法家思想融合。”


    “百姓臣民有法可依不至於胡作非為,同時儒學教化也更好的讓百姓心甘情願的認同大秦。”


    “如今的大秦律法,總歸是過於嚴苛,適合亂世,卻不適合盛世。”


    扶蘇咬咬牙,一鼓作氣將心中的所思所想一股腦兒說了出來。


    這番話放在他心中許久,但卻始終不敢對父皇吐露半句,他怕父皇再一次對他失望。


    可趙府令不一樣,他下意識的相信,無論他說出的話多麽驚世駭俗,趙府令都能很好的接受,並且能給出他一針見血的建議。


    趙府令在他心中,亦師亦友。


    蓀歌心中如驚濤駭浪,卻又止不住的欣慰。


    所以,這便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溝相結合的雛形嗎?


    雖說這個過程如何把握還尚不可知,但終將影響華夏數千年。


    扶蘇,扶蘇,盛名之下無虛士。


    這樣的小崽子還真是一如既往的讓她眼饞啊。


    見蓀歌久久沒有開口,扶蘇忐忑更盛。


    “趙府令,我說的是不是過於理想過於天真了?”


    挫敗感瞬間湧上扶蘇的心頭,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自從他從趙府令口中聽到那個故事,就心心念念希望大秦能夠更好。


    可,他能做的好像很少很少。


    身為大公子,他不是父皇滿意的繼承人。


    他也無法像有謀聖之稱的張良一般運籌帷幄,在官場上如魚得水。


    也無法像少年成名將士敬重的韓信一般手握數十萬大軍開疆擴土。


    好像,他空有大公子之名,卻對大秦無任何實際貢獻。


    “自己想到的嗎?”蓀歌似嘮家常,輕聲問道。


    “扶蘇,莫要妄自菲薄,你給了我最大的驚喜。”


    扶蘇灰暗的神情消失的幹幹淨淨,眼睛閃閃發亮,仿佛能驅散所有的陰霾。


    “這幾年來,我通讀了儒家和法家的典籍,不對,應該說儒法道墨,諸子百家的思想我都涉獵到了。”


    “各家思想,各有所長,卻又不能完全照搬,否則於大秦而言又是一場禍事。”


    “於是我便換了一個角度,結合大秦蒸蒸日上的國情,考量各家學說中可用的思想,深思熟慮下,大秦若想長遠發展,單憑法家嚴刑峻法行不通。”


    “您之前曾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味強製壓迫,長此以往反抗必生。”


    “而儒學的教化,能很好彌補法家思想的短板。”


    扶蘇看著蓀歌的眼睛,侃侃而談。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對,就是這樣的感覺。


    蓀歌心中滾燙,為這樣的扶蘇感到自豪,也為自己最開始對扶蘇的偏見感到羞愧。


    “大公子,你所言,仆讚同。”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必然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公子的貢獻,不僅僅之於大秦,甚至之於未來數千年都足以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大公子在鑽研時應切記,法律與教化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


    “其中,法的威嚴和權威,不可褻瀆。”


    “大公子研究若有所成可盡告於仆,陛下那裏仆去說服。”


    隻有經曆過後世,方知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理念的提出具有怎樣劃時代的意義!


    “大公子,沒必要與張良韓信相比,你就是你。”


    “你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耀眼奪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千古風流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離不失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離不失眠並收藏快穿:千古風流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