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


    十年,對於李白來說,過於漫長了。


    在此之前,李白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他長留一地,不為入仕,不為求仙,為的隻是煙火紅塵。


    “阿兄,去往何處?”


    “河南道。”


    司馬承禎於李白而言,總歸是有幾分奇特意義的。


    年少氣盛,神遊八極的盛讚。


    困頓掙紮,醍醐灌頂的開解。


    似忘年知己,又似智者大師,司馬承禎的存在濃墨重彩,根深蒂固。


    王屋山陽台觀是司馬承禎老去之地,傳聞,司馬承禎羽化之時,有雙鶴繞壇,白雲從壇中湧出,上連於天,容色如生。


    玄宗感念其德高望重仙風道骨,賜銀青光祿大夫,號貞一先生。


    可以說,司馬承禎這一生,圓滿至極。


    李白前往河南道,必然要重遊故地。


    一匹馬,一壺酒,長劍在身,錦繡在胸,沒了當年遊曆諸地想方設法幹謁心切,一路上是真正的悠閑恣意。


    麵對大好河山,不再別有目的。


    天高雲淡,小馬遊蕩,時而漫步時而奔騰,豈是暢快二字能夠概括。


    走走停停,詩仙太白離長安遊山川的消息不脛而走。


    不少人試圖,沿路慕名拜見。


    東都洛陽。


    白玉誰家郎,迴車渡天津。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熙熙攘攘,忙於遊樂賞花的李太白,遇到了慕名專門前來拜見的杜甫。


    就是那個與李白分別後,用一生在追憶懷念李白的詩聖杜甫。


    《贈李白》、《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


    零零碎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思李白,逢年過節憶李白,烘托氣氛誇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若說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汪倫是李白的榜一大哥,那杜甫就是最忠實的迷弟。


    蓀歌依稀記得,後世是這樣形容李白與杜甫的相遇“四千年的曆史裏,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麵,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如同太陽和月亮的相遇。”


    李白聲名斐然,如光芒萬丈的太陽。


    杜甫科舉不第,如微露光華的月亮。


    此時的杜甫,三十三歲,雖科舉失利,但雄心不改,依舊意氣風發。


    誰說杜甫不曾年輕過呢!


    蓀歌看著麵前這個微微緊張,眼睛又亮的驚人的杜子美,心中忍不住歎息。


    後世之人提及杜甫,最先能想起的永遠是一個“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暮氣沉沉窮困交加的形象。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


    可實際上呢?


    杜甫出身清白,京兆杜氏也曾煊赫一時,自幼才氣不俗,這樣的人怎麽可能生來便是暮靄心性。


    無論是“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還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都足以證明杜甫亦曾經是心高氣傲鮮衣怒馬之人。


    隻見杜甫微微躬身垂首,雙手交疊於額前“晚生……”


    李白連連阻止“同輩論交便好。”


    杜子美的一句晚生,硬生生讓他覺得自己已經白發蒼蒼老態龍鍾。


    天地良心,他雖比杜子美年長十一歲,但多年仰賴阿月悉心照料,再加之長安十年養尊處優心性開闊,單看外貌,說與杜子美同齡也未嚐不可。


    所以,杜子美自稱晚生大可不必。


    杜甫微怔,頗有些不知所措。


    在杜甫心中,李太白就是當之無愧的神,他心甘情願的將李太白捧在神壇之上。


    “在下杜子美,仰慕謫仙人甚久。”


    “坐。”


    李白擺擺手,隨意道“不必拘謹。”


    他和阿月,都不是循規蹈矩恪守禮教之人。


    杜甫搓搓手,心潮澎湃的坐在李白對麵,然後含笑對於蓀歌問好。


    “見過明月公子。”


    世人皆知,謫仙人與明月公子向來形影不離,始終相伴。


    時至今日,唯有明月公子能讓謫仙人褪卻仙氣,素手做羹湯;當然也唯有謫仙人能讓明月公子再次釀酒。


    “你們聊,你們聊。”蓀歌嘴角掛著笑容,努力降低存在感。


    咳咳,不必理會她,她做個吃瓜群眾就好。


    說實話,她是磕過李太白和杜甫cp的。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


    李白:……


    李白總覺得心裏毛毛的,他家阿月的眼神頗有些不懷好意。


    李白如坐針氈,而杜甫全程沉浸於追星成功的喜悅當中。


    這大唐,謫仙人李太白的崇拜者如過江之鯽,能有幾人似他這般與謫仙人對麵而坐,得謫仙人斟茶。


    杜甫整個人都暈乎乎的,雲裏霧裏不知今夕是何年。


    棱角分明的麵龐上還掛著幾絲可疑的紅暈,眼神時而羞澀,時而堅定,讓蓀歌這個吃瓜群眾忍不住浮想聯翩。


    對,就是這個韻味。


    欲拒還迎很嬌羞,甜的很上頭。


    李白則是在不住的寬慰杜子美莫緊張,放輕鬆。


    蓀歌心中大唿,磕到了。


    繼續繼續,她還可以!


    當年她磕岑夫子和李白,都沒這麽熱血沸騰。


    注意到蓀歌的眼神越來越火熱,李白越發心神不定,今日若看黃曆,必然寫著不宜迎客。


    李白客客氣氣開口道“子美,不如今日就先談到這裏,明日再繼續,可好?”


    蓀歌眨眼,粉紅的泡泡猝不及防的碎了。


    “杜郎君,不如今日就留下用飯吧。”


    “阿兄已經很久沒有與人這般相談甚歡了。”


    李白:!?(?_?;?


    很久沒有與人這般相談甚歡?


    阿月說這話,也不知良心痛不痛。


    “那便留下吧。”


    “對酒暢飲,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蓀歌既已開口,李太白就算心中疑惑,也不會再出言反駁。


    聞言,杜甫心中喜悅更盛。


    李白鬥酒詩百篇,已經是無數文人墨客公認的一個事實。


    飲酒後的李白,仿佛才是真正的仙人降世。


    “那在下恭敬不如從命。”


    “多謝明月公子,多謝謫仙人。”


    在杜子美看不到的角落,李太白揪著蓀歌的袖子,麵目凝重“阿月,你是不是對杜甫起了別樣心思?”


    這般熱情,細思極恐。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千古風流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離不失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離不失眠並收藏快穿:千古風流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