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你們雜誌不是旅行類的雜誌嘛,我覺得行舟島很符合你們雜誌的主題嘛!”舍長道。
她爸問:“我們的雜誌除了風景,更重要的是人文故事,行舟島有什麽值得寫的人文故事嗎?”
說到這個,沈思麗的話可就多了:“怎麽就沒有了……”
她爸難得有耐心聽她把話說完,但也沒有這麽輕易地被說服:“如果有好的景色和故事,我們雜誌是肯定不會錯過的,你就別操心了。”
“爸是決定去行舟島一趟了?”
她爸沒有給準數,但沈思麗覺得他八成是默認了。
她爸是國內知名旅行雜誌《出發·我們的旅行》的副主編,可惜現在新媒體興起,紙媒逐漸沒落,很多人都通過網絡來了解信息了,雜誌的銷量也是一日比一日低,她爸負責的雜誌雖然沒有休刊,也與時俱進地弄了電子版,但原本的周刊變成了月刊,投稿的人也越來越少,稿子的質量更是逐漸下降。
為此,她爸不得不時常親自撰稿,為了取材還得到處跑。
如今行舟島就在老家門口,它是如何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完成從垃圾島到美麗海島的蛻變的?時常出現的海滋到底是人為的還是神秘力量?為什麽同一座海島,沙灘的沙子構成卻不同?
這裏麵有太多讓人好奇的故事了,她不相信她爸沒有探尋島上秘密的興趣。
如沈思麗所料,她爸沈主編確實對行舟島產生了興趣,不過並不全是女兒的緣故,主要是他周六那天晚上看到了電視台的新聞,並且聽說政府打算建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站。如果建成了,那麽行舟島也將會是站點之一。
一座曾經堆滿了垃圾,海上滿是漂浮的海洋生物屍骸的荒島,年輕的島主經過了怎樣的努力、通過怎樣的手段才將它打造成能讓野生的綠海龜主動選擇在這裏生活的宜居島?
目前為止,行舟島的島主身份依舊神秘,網上並無她的照片,更無人有幸采訪她,了解島上的秘密。所以如果他能拿到第一手資料,揭開行舟島的神秘麵紗,何愁雜誌賣不出去?!
很快,李瑤林就接到了雜誌的采訪邀約。
想到自己要暴露在鏡頭之下,她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沈主編沒想到她會拒絕得這麽幹脆,便問:“能冒昧地問一下為什麽拒絕嗎?”
李瑤林實話實說:“我不太想出境,這會影響我的生活。”
周六早上電視台的記者過來拍素材時也不是沒拍過她,不過跟對方溝通過後,攝影師表示會將拍到她的畫麵剪了。
果然,新聞播出時,亮相的基本是接受采訪的潘隊,她接受采訪那一部分畫麵對焦的是海麵的海鳥及白色沙灘的遊客。
沈主編鬆了一口氣,他糾結了會兒,說:“我們的采訪是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並不會未經過你的許可,拍了你的照片放上去的。”
李瑤林又說:“還有件事,由於我們現在經費比較緊張,可能沒多少廣告費用可以給你們。”
雜誌社的盈利模式除了靠賣刊物賺錢之外,大部分都是靠廣告讚助,她現在也算半個商人,自然知道沒有商人願意做賠本買賣,所以對方如果想要她給讚助費,她可以給,但不多。
沈主編明白她的顧慮,說:“你不用擔心,我們的雜誌並不是為了推銷景點而創辦的,也並不是所有介紹到的景點都會收讚助費。”
他們的雜誌社其實是有官方的經費補貼的,因此有廣告讚助費最好,沒有的話也不打緊。
不用出境又不用給雜誌讚助費,等於獲得免費推廣,這樣的機會,李瑤林又怎麽會錯過呢?隻不過她最近有幾個政府的會議要參加,隻能將時間約在七月中旬。
這個時間在雜誌出完當月的這一刊之後,沈主編也會比較有空,雙方便定了下來。
掛了電話後,李瑤林美滋滋地想:“連這麽出名的雜誌都知道了行舟島,看來我這一兩個月的努力沒白費啊!”
小人魚:“……”
你純粹是運氣好,隨便收留幾個年輕人留島過夜都能收留到雜誌副主編的女兒。
對此暫時一無所知的李瑤林突然對自己的開發經營行舟島大業充滿了幹勁。正巧係統提醒“海釣場”的人氣值已經滿1000,詢問她是否要升級。
3級的白色沙灘除了沙子變得更細更白、海水更加清澈之外,還變得更適合海洋生物活動。
那3級的海釣場呢,又會變成什麽樣?
李瑤林對此頗為期待,乃至於忘了那可能翻倍的運營成本,摩拳擦掌地道:“升級!”
“升級成功!解鎖海神市場海釣專區。”
【海釣場(3級)】(升級建設中)
人氣值:1004
汙染指數:10(1級汙染)
運營成本:5000元/天
李瑤林:“等會兒,運營成本翻倍難道不應該是四千塊錢一天嗎,為什麽是五千?”
很快她就發現了跟白色沙灘升級時不一樣的地方,不僅人氣值沒有了升級的閾值,還解鎖了個新功能。
“海釣專區?”
她打開海神市場,原本的貨架上隻有她已經買過的三個係統,但是上方多了個分類,寫著“海釣專區”,點進去後發現裏麵是一些漁具、魚餌等海釣用品,牌子都不是市麵上常見的漁具品牌,而是極具海神假日app特色的“海神牌”。
李瑤林:“……”
原來海神比她更想賺錢?
她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個新的專區,直到3級海釣場升級建設完成,她無意中從釣客們的口中得知最近海釣場的情況有些詭異,——他們最近的魚獲變少了,原本還以為是大批釣客湧進來,天天釣魚,導致魚情不好了。
後來才發現不是魚情不好了,而是這些魚成精了!
它們成群地湧上海麵,就跟一畝的魚塘養了十萬斤魚似的。然而就算他們將魚餌灑在了魚群裏,也沒有魚去吃,反而無視了魚餌,去咬他們的魚漂,好像在逗他們。
他們有人想直接抄網撈,結果還沒下網,這些魚就整齊有序地撤了,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釣客們:“……”
怎麽覺得這群魚又皮又賤?
它們是故意來逗他們的嗎?
可以前從未有過這種情況呀!難道是新修建的釣台破壞了環境,導致這群魚開始發神經?
李瑤林:“……”
她想說,這群魚或許不是成精了,而是嘴巴變刁了。
畢竟3級海釣場的魚,那能是什麽普通魚嘛!
她看了眼海釣場。
原本1級海釣場所擁有的釣台還隻是長直如一條石橋的模樣,後來2級海釣場則使得原來的釣台加寬加高了,又擴建成了t字型釣台。
現在的3級釣台又往外延伸了不少,成了個“中”字,可以容納更多人在上麵垂釣,而且水比較深,能釣到深海魚的概率變大了。
事實上概率確實變大了,因為這些魚就在釣客們的眼皮子底下浪,仿佛唾手可得,可誰曾真的得手?
李瑤林拿出一塊方方正正的蝦磚,語氣有些耐人尋味:“要不試試這個牌子的精品餌料?”
“這個牌子,沒聽過。”釣客老黎皺著眉頭。
海釣一般用活餌,比如活蝦和沙蠶等,不過也有專門用來海釣的餌料品牌,進口的比較多,但老黎用得少。
李瑤林拿出來的蝦磚是用來打窩的窩料,裏麵都是南極蝦,看起來和市麵上的窩料沒什麽區別。
她又拿出了不少餌料:“這是我們公司生產的餌料,你先試試,效果不好我給你退錢。”
老黎看了眼李瑤林拿出的餌料,有蝦、沙蠶、蛤蜊、青鱗仔等,幾乎將近海能釣到的魚類都囊括進來了。
價格還比市麵上的餌料高出了一倍,也不知道靠不靠譜。
海釣的成本增加了,但如果魚獲能跟之前一樣的話,對他來說也是不虧的,隻是比以前少賺幾十元而已。
老黎決定試一試。
他買了兩塊1.5斤的蝦磚和五盒55克的沙蠶,就迴到海釣場去了。
小人魚:“……,蝦磚的建議零售價是三十五塊,你賣七十塊,這就是中間商嗎?”
李瑤林歎氣:“我從海神市場進貨是要花錢的呀,我也得為咱們的營業額考慮吧?”
小人魚:“你從海神市場進貨價是二十塊錢一份。”
李瑤林迅速將手機揣迴兜裏。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作者有話說:
*雜誌為虛構的,如有該雜誌,純屬巧合!
——
第26章 海鮮批發
老黎迴到海釣場,一旁正在直播的海哥詢問他:“怎麽迴來了?”
老黎揚了揚手裏的餌料:“買餌料去了。”
海哥心說,現在這些魚都跟磕了藥似的,什麽餌都不管用吧?
他看了眼自己的觀看人數,頓時有些發愁。
之前行舟島的魚情好,每次來釣魚都能漲一波粉,為此他取消了出海的打算,隻直播行舟島的海釣專場,俱樂部十分支持他的決定,甚至還給他加了工資,誰知道這兩天魚獲不怎麽樣!
眼瞧著觀眾又走了不少,他心裏著急啊!
一旁的老黎等蝦磚解凍了,便按照以往的習慣打窩,然後上餌。
海哥這邊的魚竿沒有動靜,他幹脆到釣台上轉一圈迴來。這些釣客也不是一無所獲,他們的魚護裏好歹是有些魚的,不過都是最不值錢的青占魚。
等海哥迴到原來的釣位時,老黎的其中一條魚竿正好有魚咬鉤,他從容不迫地收著竿,海哥便將手機對準了他:“要上貨了嗎?”
果然,觀眾一下子多了起來,一群人都在猜上來的是大魚還是小魚。
魚兒還未完全浮出水麵,老黎和海哥便瞧見了:“是黑鯛吧?”
為了調動觀眾的情緒,海哥頗為激動地說:“看起來有大半斤,一杆五十塊啊兄弟們!”
等活蹦亂跳的魚徹底離開了水麵,老黎的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
這魚確實是黑鯛魚,而且看起來有小一斤,禁漁期市價七十元一斤,再多釣兩條,他今天就算是迴本了!
知道這些天海釣場魚情的海哥衷心地說道:“老哥不賴啊!”
老黎笑了笑,上餌再拋竿:“可能是餌料好。”
海哥看得心癢癢,見自己的竿遲遲沒有動靜,便也跑去了便利店跟李瑤林買了一些餌料。
他買餌料時,鏡頭隻是一晃而過,不過觀眾眼尖地看到了李瑤林,紛紛發言:“這老板娘看起來膚白貌美還清純,主播,讓大家再看看她。”
“是啊,看起來很白,在島上都不會被曬黑的嗎?”
“你們懂什麽,那應該是老板娘哎,天天待在店裏,怎麽會曬黑呢?”
海哥看見彈幕,買了餌料就趕緊溜了,走遠後才解釋:“未經過人家的允許偷拍人家是不禮貌的行為。”
她爸問:“我們的雜誌除了風景,更重要的是人文故事,行舟島有什麽值得寫的人文故事嗎?”
說到這個,沈思麗的話可就多了:“怎麽就沒有了……”
她爸難得有耐心聽她把話說完,但也沒有這麽輕易地被說服:“如果有好的景色和故事,我們雜誌是肯定不會錯過的,你就別操心了。”
“爸是決定去行舟島一趟了?”
她爸沒有給準數,但沈思麗覺得他八成是默認了。
她爸是國內知名旅行雜誌《出發·我們的旅行》的副主編,可惜現在新媒體興起,紙媒逐漸沒落,很多人都通過網絡來了解信息了,雜誌的銷量也是一日比一日低,她爸負責的雜誌雖然沒有休刊,也與時俱進地弄了電子版,但原本的周刊變成了月刊,投稿的人也越來越少,稿子的質量更是逐漸下降。
為此,她爸不得不時常親自撰稿,為了取材還得到處跑。
如今行舟島就在老家門口,它是如何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完成從垃圾島到美麗海島的蛻變的?時常出現的海滋到底是人為的還是神秘力量?為什麽同一座海島,沙灘的沙子構成卻不同?
這裏麵有太多讓人好奇的故事了,她不相信她爸沒有探尋島上秘密的興趣。
如沈思麗所料,她爸沈主編確實對行舟島產生了興趣,不過並不全是女兒的緣故,主要是他周六那天晚上看到了電視台的新聞,並且聽說政府打算建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站。如果建成了,那麽行舟島也將會是站點之一。
一座曾經堆滿了垃圾,海上滿是漂浮的海洋生物屍骸的荒島,年輕的島主經過了怎樣的努力、通過怎樣的手段才將它打造成能讓野生的綠海龜主動選擇在這裏生活的宜居島?
目前為止,行舟島的島主身份依舊神秘,網上並無她的照片,更無人有幸采訪她,了解島上的秘密。所以如果他能拿到第一手資料,揭開行舟島的神秘麵紗,何愁雜誌賣不出去?!
很快,李瑤林就接到了雜誌的采訪邀約。
想到自己要暴露在鏡頭之下,她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沈主編沒想到她會拒絕得這麽幹脆,便問:“能冒昧地問一下為什麽拒絕嗎?”
李瑤林實話實說:“我不太想出境,這會影響我的生活。”
周六早上電視台的記者過來拍素材時也不是沒拍過她,不過跟對方溝通過後,攝影師表示會將拍到她的畫麵剪了。
果然,新聞播出時,亮相的基本是接受采訪的潘隊,她接受采訪那一部分畫麵對焦的是海麵的海鳥及白色沙灘的遊客。
沈主編鬆了一口氣,他糾結了會兒,說:“我們的采訪是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並不會未經過你的許可,拍了你的照片放上去的。”
李瑤林又說:“還有件事,由於我們現在經費比較緊張,可能沒多少廣告費用可以給你們。”
雜誌社的盈利模式除了靠賣刊物賺錢之外,大部分都是靠廣告讚助,她現在也算半個商人,自然知道沒有商人願意做賠本買賣,所以對方如果想要她給讚助費,她可以給,但不多。
沈主編明白她的顧慮,說:“你不用擔心,我們的雜誌並不是為了推銷景點而創辦的,也並不是所有介紹到的景點都會收讚助費。”
他們的雜誌社其實是有官方的經費補貼的,因此有廣告讚助費最好,沒有的話也不打緊。
不用出境又不用給雜誌讚助費,等於獲得免費推廣,這樣的機會,李瑤林又怎麽會錯過呢?隻不過她最近有幾個政府的會議要參加,隻能將時間約在七月中旬。
這個時間在雜誌出完當月的這一刊之後,沈主編也會比較有空,雙方便定了下來。
掛了電話後,李瑤林美滋滋地想:“連這麽出名的雜誌都知道了行舟島,看來我這一兩個月的努力沒白費啊!”
小人魚:“……”
你純粹是運氣好,隨便收留幾個年輕人留島過夜都能收留到雜誌副主編的女兒。
對此暫時一無所知的李瑤林突然對自己的開發經營行舟島大業充滿了幹勁。正巧係統提醒“海釣場”的人氣值已經滿1000,詢問她是否要升級。
3級的白色沙灘除了沙子變得更細更白、海水更加清澈之外,還變得更適合海洋生物活動。
那3級的海釣場呢,又會變成什麽樣?
李瑤林對此頗為期待,乃至於忘了那可能翻倍的運營成本,摩拳擦掌地道:“升級!”
“升級成功!解鎖海神市場海釣專區。”
【海釣場(3級)】(升級建設中)
人氣值:1004
汙染指數:10(1級汙染)
運營成本:5000元/天
李瑤林:“等會兒,運營成本翻倍難道不應該是四千塊錢一天嗎,為什麽是五千?”
很快她就發現了跟白色沙灘升級時不一樣的地方,不僅人氣值沒有了升級的閾值,還解鎖了個新功能。
“海釣專區?”
她打開海神市場,原本的貨架上隻有她已經買過的三個係統,但是上方多了個分類,寫著“海釣專區”,點進去後發現裏麵是一些漁具、魚餌等海釣用品,牌子都不是市麵上常見的漁具品牌,而是極具海神假日app特色的“海神牌”。
李瑤林:“……”
原來海神比她更想賺錢?
她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個新的專區,直到3級海釣場升級建設完成,她無意中從釣客們的口中得知最近海釣場的情況有些詭異,——他們最近的魚獲變少了,原本還以為是大批釣客湧進來,天天釣魚,導致魚情不好了。
後來才發現不是魚情不好了,而是這些魚成精了!
它們成群地湧上海麵,就跟一畝的魚塘養了十萬斤魚似的。然而就算他們將魚餌灑在了魚群裏,也沒有魚去吃,反而無視了魚餌,去咬他們的魚漂,好像在逗他們。
他們有人想直接抄網撈,結果還沒下網,這些魚就整齊有序地撤了,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釣客們:“……”
怎麽覺得這群魚又皮又賤?
它們是故意來逗他們的嗎?
可以前從未有過這種情況呀!難道是新修建的釣台破壞了環境,導致這群魚開始發神經?
李瑤林:“……”
她想說,這群魚或許不是成精了,而是嘴巴變刁了。
畢竟3級海釣場的魚,那能是什麽普通魚嘛!
她看了眼海釣場。
原本1級海釣場所擁有的釣台還隻是長直如一條石橋的模樣,後來2級海釣場則使得原來的釣台加寬加高了,又擴建成了t字型釣台。
現在的3級釣台又往外延伸了不少,成了個“中”字,可以容納更多人在上麵垂釣,而且水比較深,能釣到深海魚的概率變大了。
事實上概率確實變大了,因為這些魚就在釣客們的眼皮子底下浪,仿佛唾手可得,可誰曾真的得手?
李瑤林拿出一塊方方正正的蝦磚,語氣有些耐人尋味:“要不試試這個牌子的精品餌料?”
“這個牌子,沒聽過。”釣客老黎皺著眉頭。
海釣一般用活餌,比如活蝦和沙蠶等,不過也有專門用來海釣的餌料品牌,進口的比較多,但老黎用得少。
李瑤林拿出來的蝦磚是用來打窩的窩料,裏麵都是南極蝦,看起來和市麵上的窩料沒什麽區別。
她又拿出了不少餌料:“這是我們公司生產的餌料,你先試試,效果不好我給你退錢。”
老黎看了眼李瑤林拿出的餌料,有蝦、沙蠶、蛤蜊、青鱗仔等,幾乎將近海能釣到的魚類都囊括進來了。
價格還比市麵上的餌料高出了一倍,也不知道靠不靠譜。
海釣的成本增加了,但如果魚獲能跟之前一樣的話,對他來說也是不虧的,隻是比以前少賺幾十元而已。
老黎決定試一試。
他買了兩塊1.5斤的蝦磚和五盒55克的沙蠶,就迴到海釣場去了。
小人魚:“……,蝦磚的建議零售價是三十五塊,你賣七十塊,這就是中間商嗎?”
李瑤林歎氣:“我從海神市場進貨是要花錢的呀,我也得為咱們的營業額考慮吧?”
小人魚:“你從海神市場進貨價是二十塊錢一份。”
李瑤林迅速將手機揣迴兜裏。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作者有話說:
*雜誌為虛構的,如有該雜誌,純屬巧合!
——
第26章 海鮮批發
老黎迴到海釣場,一旁正在直播的海哥詢問他:“怎麽迴來了?”
老黎揚了揚手裏的餌料:“買餌料去了。”
海哥心說,現在這些魚都跟磕了藥似的,什麽餌都不管用吧?
他看了眼自己的觀看人數,頓時有些發愁。
之前行舟島的魚情好,每次來釣魚都能漲一波粉,為此他取消了出海的打算,隻直播行舟島的海釣專場,俱樂部十分支持他的決定,甚至還給他加了工資,誰知道這兩天魚獲不怎麽樣!
眼瞧著觀眾又走了不少,他心裏著急啊!
一旁的老黎等蝦磚解凍了,便按照以往的習慣打窩,然後上餌。
海哥這邊的魚竿沒有動靜,他幹脆到釣台上轉一圈迴來。這些釣客也不是一無所獲,他們的魚護裏好歹是有些魚的,不過都是最不值錢的青占魚。
等海哥迴到原來的釣位時,老黎的其中一條魚竿正好有魚咬鉤,他從容不迫地收著竿,海哥便將手機對準了他:“要上貨了嗎?”
果然,觀眾一下子多了起來,一群人都在猜上來的是大魚還是小魚。
魚兒還未完全浮出水麵,老黎和海哥便瞧見了:“是黑鯛吧?”
為了調動觀眾的情緒,海哥頗為激動地說:“看起來有大半斤,一杆五十塊啊兄弟們!”
等活蹦亂跳的魚徹底離開了水麵,老黎的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
這魚確實是黑鯛魚,而且看起來有小一斤,禁漁期市價七十元一斤,再多釣兩條,他今天就算是迴本了!
知道這些天海釣場魚情的海哥衷心地說道:“老哥不賴啊!”
老黎笑了笑,上餌再拋竿:“可能是餌料好。”
海哥看得心癢癢,見自己的竿遲遲沒有動靜,便也跑去了便利店跟李瑤林買了一些餌料。
他買餌料時,鏡頭隻是一晃而過,不過觀眾眼尖地看到了李瑤林,紛紛發言:“這老板娘看起來膚白貌美還清純,主播,讓大家再看看她。”
“是啊,看起來很白,在島上都不會被曬黑的嗎?”
“你們懂什麽,那應該是老板娘哎,天天待在店裏,怎麽會曬黑呢?”
海哥看見彈幕,買了餌料就趕緊溜了,走遠後才解釋:“未經過人家的允許偷拍人家是不禮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