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圍著灶,一手用筷子夾著牛肉吃,一手拿著陳氏夫婦帶的饅頭啃著。


    女子是江湖人,向來放得開,加上自己又出了肉又幹了活,沒什麽顧忌的,此時是既不管禮儀也不顧形象,隻大口吃肉。


    陳漢一家起先還有些拘束,畢竟隻出了饅頭,人家先生和女俠本就有恩於自己,現在還得為自己一家做飯,實在過意不去。奈何宋遊做飯的手藝實在領先這個時代,美食當前,約束也少了幾分。


    宋遊的手藝還真沒話講。


    別說這個時代,就是前世,調料如此多樣,食材豐富易得,信息交流又如此方便,全國各地做飯的水平仍舊參差不齊,不乏美食窪地。


    大家都不願承認自己省份做的飯不好,但大多又都認可某些省的人就是更會做飯。


    更不要說這個年代了。


    宋遊甚至花了不少錢買了香料,這年頭主要還是富人才會經常用到香料烹飪,平民百姓連鹽都得省著用,哪有這麽講究?


    “嗝~”


    女子把湯喝得幹淨,陳氏夫婦則連忙上前來,主動把鍋擦洗了。


    “一起走吧?”


    女子斜著眼睛瞥著宋遊:“本來就認識,現在飯也吃了,又順路,要是不一起走,等下路上一次次的碰上,難道一次次的打招唿?”


    “有理。”


    宋遊便也點頭答應下來。


    再度上路時,一人成六人。


    陳氏夫婦帶了兒女迴鄉見老人,小孩腳力不好,走得要比原先慢得多。


    那女子性格也很跳脫。


    剛剛相識,短短相處,見著還有幾分沉穩,同行走得久了,也許是憋不住了,便露出了頑皮多動的性子來——


    時而跑去與三花貓說話,時而上下打量宋遊的馬,時而去逗陳家的小孩,時而騎上她的馬趴著發呆,時而跳上路邊巨石遠眺前路,時而獨自落到後麵抽刀砍草玩,等陳家小孩累了,便抱一個坐到她的馬上去,也是個好心人。


    從她身上宋遊看到了江湖人可愛的一麵。


    這年頭百姓活得苦,女孩早嫁,男孩早早當家,大家都透出一副被生活重擔壓垮了的成熟,這般性格也許就隻在江湖中才找得見了。


    還得是這個世界的江湖才行。


    下午又遇上了一次山賊。


    女子是個講究有擔當的江湖人,行走江湖遇江湖事,自然不能退縮,立馬便搶在前頭,上前去交涉。


    這個過程在宋遊看來實在有趣——


    見麵先拱手,道聲辛苦,放低身段,自報家門,如此才是江湖。


    那些賊人也不能任她上前搭話,要動些手腳、言語考教,而在江湖人看來,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規矩,所以並不覺得是冒犯或挑釁。


    待你全都一一應付過來了,便說明你確實是同類人,也說明你確實有本事與他們平等對話,這才有商量的可能。


    此時時節也特殊。


    柳江大會近在眼前,安清與此不足百裏,不知多少江湖人匯集過來。


    放在往常,即使是名門大派的江湖人,這些山匪賊人也不見得會輕易放走。既然單槍匹馬,多少也得留點什麽。然而這個時候,名門大派的傳人難道有哪個是獨自來這裏參會的嗎?不給足了臉麵,不說烏壓壓湧來一群人討說法,怕是其他江湖人聽了,也要來湊個熱鬧。


    至少今天遇到的這夥山賊是聰明的。


    隻是女子也不是獨自一人。


    隻聽賊首指著後邊問:“那群人又是何人?此地油水本就不多,女俠從我等山前經過也就罷了,難道還要帶幾個人走嗎?”


    “那是我的叔父叔母,侄兒侄女,至於那道人,嘿,清苦得很,你們與他較什麽勁?”


    “當真?”


    “我西山派來柳江參會,師門長輩與師兄弟都去了安清,要不是有親人要接,我一個人去那鳥不拉屎的淩波縣搞什麽?”


    “西山派在逸州,你叔父叔母怎跑到這裏來了。”


    “都是苦命人,還不是找條活路?”女子看了一眼這群山賊,又拱手歎氣道,“就是眾位好漢,要不是山下沒有活路,又怎會跑到山上去?”


    這話真假暫且不論,可真是說到山賊們心裏去了。


    落草為寇,哪有那麽瀟灑?


    剪道劫財,少不得還得沾點血光,罪孽日深,晚上又豈是那麽好睡的?官兵每年一來,每迴都要割掉一茬,誰又知曉今年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眾人一時麵麵相覷,還是拱了手。


    “女俠還請走好……”


    “謝字不多提,後會有期!”


    女子也與他們拱手,這才又折迴來,帶眾人通行。


    宋遊緩緩經過,隻是若有所思。


    女子所言真真假假,依舊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也是透出這年頭生活的無奈。而她一言一行,看似照搬江湖禮節,一板一眼,細細想來,無論是起初給予的尊重還是後來無意間透出師門的威懾,或是最後的交心感慨,互相組合起來,才有了這最簡單的過關的法子。


    若是動武,少不得麻煩與血腥。


    怕是輸贏也不好說。


    “這位女俠。”


    “嗯?叫我?”


    “還能有誰?”


    “嘿!不稱足下了?”


    “你好像更喜歡女俠。”


    “伱怎麽曉得?”


    “看出來的。”


    “怎麽看出來的?”


    “表情,語氣。”


    “你這人……”


    女子聽出這是自己昨晚與他說過的話,便咧嘴笑了,隨即問道:


    “叫我什麽事?”


    “想從女俠口中聽聽這江湖。”


    “你聽江湖幹什麽?”


    “既是遊曆天下,又怎能錯過江湖。”


    “倒也有道理。”女子點點頭,算是認可,又笑道,“不過這可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完的。”


    “到安清恐怕得明晚了。”


    “十文錢。”


    “嘩啦……”


    宋遊從懷裏掏出一小把錢,數出十文。


    女子一把接過,這便開說。


    宋遊則安靜聽著,自行在腦中整理。


    江湖在古書中是個很大的概念,與“有限”這個詞相對,意味著所有、無限。


    後來的江湖則是佛教傳入東土之後,佛門僧人有傳道和交流的需求,常在三江兩湖之地行走,稱之為走江湖。


    再到後來這個概念被引申,被放大,逐漸不再屬於佛門僧人,而屬於全天下。這時的它已經成了一個與“廟堂”、“官府”相對的詞,雖不如古書中的江湖大,但也是一個很大的詞了。


    僧侶道人是江湖,客商背夫也是江湖。


    山賊土匪是江湖,城中渾人也是江湖。


    民間幫派是江湖,漕鹽貨運也是江湖。


    就連山間隱士都算江湖。


    江湖是世間百態,人情冷暖,各大幫派、打打殺殺隻占其中極少的一部分。


    要說江湖勢力,也是百花齊放。


    隻是大多並不是像武俠小說一樣,全都是練武教武的,好似存在的目的與延續的方式就是教出打殺好手。武藝是幫助吃飯的工具之一,但武藝並不能直接當飯吃,這些勢力建立的目的主要還是掙錢,或幫助自己更好的掙錢。


    有鏢局這類主要靠走鏢生活的。


    有漕幫鹽幫這種起初主要由力工水手走私商人為了保障自身利益自發成立的秘密結社。


    有地方幫派,各有掙錢的方法。


    有通過信仰建立起來的,如一些不學法術學武術或者一樣學一點的道觀寺廟,一些打著某些神靈旗號甚至根本就是非法宗教成立的教派。


    也有主要以武藝為主,靠招收弟子傳授武藝掙錢的武館山門。


    有些王侯將相出於不同目的,也會養些江湖門派,甚至還有些江湖門派從血統上就不正,有著西域人或塞北人的影子。


    隻是江湖險惡,律法不周,還有妖鬼,要想行走江湖,除了懂規矩,也需要一些武藝來當自己的本錢。


    西山派位於逸州,山門距離逸都三百裏,在雪山腳下,依托著近幾百年來逸州繁榮的經濟和文化逐漸壯大,算是江湖上的一大派。據這女子說是江湖上最大的幾個勢力之一,弟子都以武藝聞名於江湖。


    不過行走江湖,如無必要,也很少有人動刀殺人。


    能講道理還是講道理。


    就好比這些山賊,用女子的話來說,天下山賊多是為非作惡之徒,要算起來,不乏死有餘辜之人。可人命畢竟大於天,這麽大的一個朝廷判人死刑尚且要上報中央,再由天子親定,把殺人這件事的罪孽分成了許多份,大家平攤,才好心安,尋常誰又願意輕易害了人命去呢?


    而尋常出來跑江湖的,哪個不苦哪個不難,說不得還有家兒老小,一些口角衝突就害了人家性命,那孽可造得不輕。


    這算是這年頭江湖人中普遍的想法。


    宋遊一邊聽一邊沉思。


    不談對錯好壞,僅是這個時代江湖人普遍的想法理念這一點,便多少也是時代的一角了,已然夠他品悟與收獲。


    次日下午,抵達古渡。


    就是宋遊之前下船的地方。


    陳漢恭恭敬敬對宋遊和女子說:“這一路多謝二位恩人相助,此去安清還有幾十裏山路,走水路不見得更快當,倒是要舒服許多,不如二位恩人便與我們一同走水路上去,在安清渡口下,我們夫婦出點船錢,雖然不多,也算報答。”


    女子抬眼瞄了眼宋遊:


    “你怎麽選?”


    “多謝陳公好意,不過在下本就是由水路而來,再往安清去,應走陸路才是。”宋遊拱手迴道。


    “和我想的一樣!”


    女子笑著對陳漢抱拳:“客氣話就別說了,山高路遠,江湖再見,就此別過,就是哪天我要是落魄了,路過你家門口,招待一頓就是。”


    “此情小人永記不忘。”


    陳漢說著又對他們施了大禮。


    “快走快走……”


    女子倒沒有攔他行禮,而是坦然受之,隻連連擺手,催他快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本無意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茉莉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茉莉花並收藏我本無意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