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既不願留下做客,我也不勉強先生,隻是見先生雲遊天下帶的東西也挺齊全,便給先生帶一竹筒的白蘑,望先生一定要收下。”三堂主拿著竹筒就作勢要往馬兒背上塞,生怕宋遊不受一樣。


    宋遊見狀隻好接過,自己放入被袋。


    “先生可莫要小看這白蘑,這東西隻有北邊言州草原上和咱們越州有一小部分地方產,原先便是供給宮中的貢品,與塞北太平的時候,塞北人也用它來跟咱們換東西。這白蘑鮮美無比,塞北人要價也很高,現在北邊大亂,怕是宮中的量也少了。”三堂主生怕宋遊不識貨,覺得他們長槍門隨便用點東西來糊弄他,傳出去江湖上名聲不好聽,“先生吃的時候,用水泡發,照著香蕈一樣吃就是。”


    “多謝三堂主。”


    道人也笑著與這位瘸腿堂主說:“堂主腿腳不便,就送到這裏吧。”


    “長槍門多謝先生!”


    “在下也多謝長槍門的招待。”


    三堂主一聽,頓時滿意了很多。


    道人與他拱手,便下山而去。


    三堂主則站在原地目送,等他走遠了,這才轉身迴房。


    過了很久,才有一名老者找上他,向他打聽他剛剛送走的那名道人。


    “那先生啊……”


    三堂主又在看信,便也抬頭與他說來:


    “說是從言州過來的,逸州人,姓宋,雲遊天下,北邊打仗也敢來,怕是有些本事,路上撿到了許多從遼新關寄來的書信,都是,唉,都是門中在遼新關駐守的弟子犧牲前寄過來的。你也知曉門口大多數弟子都無父無母,這才寄到這裏來,結果不曾想,連這也也沒有寄到,好在這位先生路過的時候撿到了,特地帶過來。


    “我想著人家大老遠特地過來一趟,該好好招待幾天,不然顯得我們長槍門不會待客。


    “結果人家不願多留。


    “就說討一頓飯。


    “我就做了頓飯,好生招待,將門主珍藏的幹白蘑送了些給他,也不算失禮了。


    “怎麽了師叔?”


    三堂主卻隻見老者更驚訝了。


    “從言州過來?姓宋?”


    “張師叔你認識?”


    “……”老者露出思索之色,許久才說道,“此前傳聞中遠治城那位神仙道人,不就是帶了一匹馬一隻貓,而且姓宋嗎?”


    “啥意思?張師叔你是說,那位便是在軍中助陳將軍斬殺數百妖魔的那位神仙高人?”


    “我也是猜……”


    “啊?”


    三堂主一愣,立馬望向外頭。


    又哎呀一聲,手扶著竹椅扶手,想要起身,但屁股剛離開椅子,又坐了下去。


    這會兒人家怕是不知走了多遠了。


    何況相遇是緣,遇上送信的道人是緣,遇上言州的除妖仙人也是緣,左右相見過,也談了一席話,自己未曾失禮,便都是好事一件,自己此時又還有什麽追上去的必要呢?


    追上去又能再說什麽再討什麽呢?


    如此就已經夠好了呀……


    於是又坐了下來。


    此時想來,遺憾是有的,懊悔也是有的,卻也不全是遺憾懊悔,細細一品,也覺得有意思。


    倒是這位張師叔,不曾與那道人謀麵,遺憾不已,口中一個勁的念叨著什麽,三堂主仔細一聽,才聽見他念叨的內容,大致知曉,原來去年傳聞中在禾州各地除妖、在歸郡與蔡神醫一同治理病疫的,也是這位神仙高人。


    張師叔喜歡聽這些,喜歡講這些。


    對於這種故事裏的人物,是欽慕已久了。


    如今自然遺憾。


    ……


    一隻燕子從遠處飛來,在天空輕巧的劃過一道弧線,落在馬兒背上,隨即對道人和三花貓說:“剛才聽見他們在聊先生,和三花娘娘。”


    宋遊還沒說話,三花貓先開口了:


    “說三花娘娘什麽?”


    “說先生和三花娘娘在言州邊境、兩軍陣前,連著斬了幾百名大妖魔。”


    “喵!”


    三花貓自己也被驚了一跳。


    隨即連忙高高仰頭,急切又好奇盯著燕子:


    “他們怎麽說?”


    燕子也不知曉她想聽什麽,猶豫半晌隻好以自己簡短的語言,磕磕碰碰的將此前聽見的話再講一遍。


    三花娘娘聽見誇耀自己的地方,自然欣喜。


    道人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上麵——


    是,有一些道理無需從書本上或別人口中得來,年紀大了,見得多了,自然便能知曉。


    其實在多數時候規矩並不是單純的限製,更多的是保護。現在的秩序無疑是有史以來對人最好的秩序了,未來會不會更好不清楚,但曾經一定沒有現在好,而它的得來也並不容易,自然不能輕易破壞,開曆史倒車。


    “先生。”燕子隻看向道人,“伱們真的在北邊軍陣中斬殺了數百隻大妖魔嗎?”


    “哪來那麽多的妖魔?”


    宋遊走在前邊,忍不住笑了,說:“隻有幾十隻罷了。”


    “那先生在雪原呢?”


    “雪原啊……”


    宋遊迴想了一下那場持續時間不短的戰鬥,那冰天雪地的妖魔,這才說道:“那倒是不計其數了……”


    想到雪原,就想到了歸郡。


    想到歸郡,就想到蔡神醫。


    如今已過去將近一年,卻不知那位神醫又遊走到了哪裏,可有遇到危險。


    “唉……”


    山高水闊啊,信也難傳。


    宋遊搖了搖頭,也隻得繼續走。


    ……


    光州,一家茶樓中。


    蔡神醫還是那般模樣,發似三冬雪,須如九秋霜,隻是身上的衣裳又舊了一年了。


    此刻醫箱行囊都放在一旁,和兩個徒弟一起,各點了一碗便宜的茶水,加上外頭買的饅頭,就當做今日午飯了。


    不過茶樓中卻有一位說書先生,講得正興起,不少客人皆坐了過去,聽得津津有味。


    蔡神醫年事已高,本對這些故事沒那麽深厚的興趣了,此刻卻也望向那邊。


    “那右狼王身邊的妖王大喊一聲:


    “怕什麽怕?那道士也就殺了幾個妖魔,瞧就把你們嚇成這樣!我手底下有妖將猿將軍,三頭六臂,比城還高,一拳頭下去,哇呀呀,就可以把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道士砸成一坨肉醬!!


    “好!快請猿將軍出戰!


    “嘿!那右狼王也是被嚇破了膽!


    “猿猴立馬領命,領的卻不是那右狼王的軍令,而是自家妖王的令,立馬就往遠治城去!卻不是騎馬了,誰家的馬馱得動它呀?


    “好家夥!那哪是一個什麽猿將軍,分明是一頭黑背大猩猩,三個腦袋,六隻手,垂下來比膝蓋還長,能拖到地,說是比城還高,嘿,稍微誇張了那麽點點,城多高啊?四五丈高!它矮一些,也有三丈!


    “一隻手拿寒鐵大刀,一隻手抽了房梁柱子做木棒,一隻手拿乾坤圈一隻手拿打神鞭,一隻手拿鐵蒺藜骨朵一隻手拿黃金滿月彎刀!”


    說書先生講得繪聲繪色,手腳不時比劃,像是在現場親眼看的一樣。


    “到了陣前,這妖魔囂張得很,對著城頭就是一聲喊!


    “呔!妖道!下來!


    “聲音好比雷霆!


    “那先生自然不能怕了他呀!


    “當即出戰!


    “你猜怎麽著?這般大妖魔,在那位道長手底下,沒有走過三個迴合……


    “……”


    講的正是那位宋先生在遠治城中與妖鬥法,幾天時間斬殺妖魔一千八百的故事。是今年初夏才發生的事情,不知怎的便傳了出來,這些說書先生立馬便憑著一身好本事將之編成了書,賺這一波先頭錢。


    這種故事,乍一聽,還以為是那些流傳已久的古早時候的神仙故事。


    然而卻實實在在發生在了今朝。


    眾多聽客怎麽能不感興趣?


    這般聽來,可比那些演義有趣多了,即使是十幾年前以陳子毅將軍為主角的北方大戰,也不如這般神仙鬼怪來得動人。


    別說那些常聽書的人就是不常聽的,聽說是今年才發生在北邊的故事,也得湊過來聽一會兒。


    一聽,就離不開了。


    屋前屋外都是人。


    各地說書先生也是各顯神通。


    能打聽到消息的,便拚命打聽。打聽到幾根毛,就能編出個老虎來。打聽不到消息的,就去別的說書先生甚至最遠的去別的縣裏去聽,聽完之後稍微改改就變成了自己的。甚至打聽不到也剽竊不到同行的,自己亂編,也能跟你編個什麽東西出來,左右像那樣子。


    實在沒辦法——


    這會兒北邊神仙除妖的故事,隻要講就有人聽。講得精彩生動,就有人賞。你要是不講,別人講了,就是多年老主顧也得跑別人那裏去。


    不過蔡神醫難得進城,這還是第一迴聽到。


    聽來隻覺得驚訝無比。


    一時不禁想起幾個月前,自己剛從禾州走到光州時,是在官道旁邊的一家茶攤裏,聽來往的江湖人私下交談,說起那禾州禾原之事。


    聽說一位神仙大年初一冒雪進了雪原,與那雪國中的妖怪激戰不知多久,最後派人從南邊平州借來一座大山。平州可是有幾千裏遠,那麽一座大山也不知是怎麽借過來的,將那妖王壓得不得翻身。


    當時的感覺就和現在差不多。


    得怔怔的眯著眼睛聽。


    這種感覺難以言說。


    若非要說的話,大抵就和當初在歸郡分別時那位先生說的差不多——


    天地之間,見麵不易,今後行走江湖,於道各努力,若在路邊茶樓,或是城中坊市,聽說了各自的故事,便算是見了麵了。


    便像是見到了他。


    如今自己見他已不止一麵。


    然而北方艱難,也不知自己的消息有沒有傳到那邊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本無意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茉莉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茉莉花並收藏我本無意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