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當天。


    沒有想到,宋遊還沒有走,倒是陳將軍先來與他道別了。


    “本想到時候親自送別先生的,奈何陛下命我迴到北方,鎮守塞北,隻好先來向先生道別與道謝了。”陳將軍說著,抱拳鄭重行禮,“多謝先生在陛下麵前為陳某說話,救了陳某一命。”


    “將軍早已安排妥當,在下隻是替將軍在中間傳了一遍話而已。”宋遊說道,“況且陛下也早有決斷,與我關係不大。”


    “卻是非先生不可。”


    陳將軍仍舊保持著抱拳的姿勢,神情鄭重。


    其實後來他又被皇帝召去宮中夜談,聽皇帝說起過那晚的談話,知曉宋先生雖並未直接出言請陛下放過他,隻是如實陳明事實與利弊,可這事實與利弊卻隻有他來說才可以,換了任何一個人,皇帝既不會輕易相信,也不會心平氣和的接受。


    如實說來,本就是在維護於他。


    何況皇帝最後一問……


    先生分明是保了他的。


    若非從宋先生口中聽說,伏龍觀也不會輕易見到天下因一件簡單的事而迎來大劫,恐怕也不會這麽幹脆的放他迴北邊。


    就算不殺他也得把他留在朝中。


    “將軍無需多禮。”宋遊對他說著,倒了兩杯酒,“既然將軍先我一步離京,便敬將軍一杯踐行酒。”


    一杯遞與他,一杯自己拿著。


    三花娘娘早已對酒不感興趣了。


    雙手互相一敬,各自飲盡。


    “好酒。”


    陳將軍眯了眯眼睛。


    “在下信任將軍,隻願將軍莫要辜負於我才是。”宋遊收迴酒杯,鄭重對他說道,“太平得來不易,將軍乃蓋世英雄,當保天下太平。”


    “……”


    陳將軍聞言頓時神情一凝,本就剛剛撿了一條命,此是來謝恩的,此時還有什麽好說,幾乎是毫不猶豫,便舉著空杯,對他說道:“先生在陛下那裏一諾換來的陳某性命,陳某也給先生一諾……”


    稍稍停頓一下:


    “我輩武人本就以保國安邦為己任,陳某也定當如此。隻要陛下不取陳某性命,定竭盡全力保大晏安寧。若有一日,陳某背棄了誓言,要給大晏百姓帶來災禍了,請先生一劍將我斬殺就是,絕無怨恨。不僅陳某,陳某後人、世世代代也如此。”


    “將軍言重了,在下可不會使劍。”宋遊說著頓了下,“對了,陛下立儲之事考慮得如何了?”


    “這……”


    陳將軍皺起了眉,為難於不知怎麽說,最後也隻說了句:“陛下還未做下決定。”


    “這樣啊……”


    宋遊不禁眯起了眼睛。


    看來當時他勸老皇帝早做決斷的話沒有起到作用,老皇帝還是沒能做出決定。或是這個決定太難下了,又或是他還有什麽別的考慮。


    宋遊搖了搖頭。


    不知是福是禍。


    陳將軍很快便離去了。


    聽說今日就要離京。


    鎮北五座軍鎮,如今他交出了三鎮兵權,隻統領遠治、朔風兩鎮兵權,換來了正兒八經的武安侯爵位。陛下命他迴到北方,深入塞北,從實質上將原先塞北的大部分疆域納入大晏的統治。此時的大晏,應是有史以來的巔峰了,各種意義上都是如此。


    宋遊也折身迴去,開始收拾行李。


    之前剛迴京沒幾天的時候,宋遊帶著三花娘娘去城隍廟取迴了兩幅畫,在樓上掛了三個月,如今收拾好了行李,便又把他們送迴城隍廟,連帶著宋遊這幾年寫的厚厚的遊記也封存好帶過去,請城隍大人幫忙保存,相約下次迴京,再過來取,免得自家馬兒馱著受罪。


    下次迴京,不知皇帝寶座落在哪個皇子手中,也不知長京會不會有動蕩,後事如何誰也說不準,目前來看,長京城隍之位卻是越發穩固。


    寄存在他那裏,對雙方都好。


    夜色緩緩降臨,街上多了許多由燈火組成的河流,好比那年中秋。


    宋遊也叫上三花娘娘,提上她的小馬燈籠,自己則提上當初平州大山小鬼贈予的燈籠,化作兩點燈火,融入這條河流中。


    ……


    明德八年正月十六,早晨。


    長京街上滿是露水。


    小樓門外的“道”字旗和店招已經取了下來,收拾妥帖放在店中,門口站在一匹棗紅馬,背上馱著行囊,一隻三花貓站在馬兒的腳邊,對比起來自然顯得小小一隻,正高高仰頭看著這間小樓,也不知在想什麽。


    道人則站在門口,鎖上房門。


    上了鎖後仰頭退出兩步,習慣性的往隔壁樓上看了一眼,恍惚之間,好似覺得那扇窗戶應該打開,探出一道身影來,笑嘻嘻看著他們。


    隻是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下次也許是最後一次迴長京,想來也見不到這樣的畫麵。


    “走吧。”


    道人將鑰匙放到被袋中,邁開腳步。


    許是前一天晚上燈會太過勞累,長京有上元節第二天不開門做生意的習俗,長京商鋪店麵幾乎都關著門,連上街賣菜的小販也不多,整條柳樹街在清晨顯出了難得的清淨,隻有得得的馬蹄聲在迴蕩,也是悠悠閑閑,踏著晨露,一路往前。


    所幸還有人來送宋遊。


    來的人還不少。


    比上次離京多,也比上次離開逸都時要多。


    宋遊一一謝過他們,出城而去。


    此時的長京已有幾分早春景象,春光明媚,天氣暖和,穿薄一點頂著太陽趕路也不熱,路邊的桃花開了不少。


    這條路是曾經第一次進京時走的路,也是宋遊兩次送棗紅馬去山上走的路,城外沿途村鎮集市,酒旗招招,城外的人不如城內講究,倒是有幾戶賣早茶包點的鋪子開了門,宋遊買了些饅頭帶在身上做幹糧,又買了一根攪攪糖,給自家童兒吃。


    慢慢走出了這片城外的村鎮集市,後方樓店酒旗都已遠去,道人找了一處小山坡,坐在大石頭上,曬著太陽歇息,翻看著《輿地紀勝》。


    這一路南下,昂州境內恐怕有幾百裏路都是曾經走過的路。


    上迴好像也是開春不久。


    隻是一來一迴,方向不同,眼中景色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再走幾百裏,就到豐州了。


    隻是資郡還在豐州最南的邊角。


    這地圖畫得簡單而抽象,據宋遊這些年的經驗看,這《輿地紀勝》上的地圖比例是信不得的,所以究竟是遠是近,他也說不清楚。


    道人一邊翻看,一邊思索。


    三花娘娘便坐在旁邊,手拿兩根小竹簽,上邊沾著紅褐色的黏糊糊的糖,她一手拿一根竹簽,迅速攪動著玩,使糖在竹簽上邊來迴纏繞,時不時伸出舌頭輕輕舔一下,便眯起眼睛,十分享受,對於身邊道士的行為與思緒,是完全不在意的。


    隻是吃著吃著,她忽然扭過頭,看向自己和道士來時的路。


    下方一條黃土路,車人不少。


    三花娘娘吸了吸鼻子將左手的竹簽遞到右手,一並拿著,保持著盯著來時路的姿勢,隻是將手伸向旁邊,抓著道士的衣服扯了扯。


    “怎麽了?”


    道人扭頭對她問。


    “狐狸……”


    小女童直盯著前邊。


    道人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


    隻見黃土路上,大多車馬行人都往長京走,卻有一輛馬車,往自己這邊走,趕車的車夫是曾見過的酒樓夥計,青蛙成的精。


    馬車還未到,簾子就被掀開。


    探出的是侍女的身子,瞄向他們。


    “籲……”


    馬車搖搖晃晃,在他們下邊的路上停了下來。


    侍女先行跳下,掀開簾子,將主人迎下來。


    宋遊已在路邊等待她們了。


    “明明說好時間對得上的話,便同出長京共走一截,道長為何不告而別呢?”晚江姑娘問道,語氣十分平和,讓人聽不出是指責。


    “道長好不講情麵。”


    宋遊差不多知曉她們的性子了。


    看似隻有侍女有點毛病,其實兩人都有點毛病,隻是一個毛病大一個毛病小,也或者是一個藏得深一個沒有藏,而且極愛分飾兩角,因此他也不迴應她們的問話,隻是問道:“兩位如何知曉我們會在今日離京呢?”


    “道長說會在開春後離京,近日天氣暖和了,正適合出遊,長京文人士子都紛紛出門踏青,猜想道長差不多也會在這幾天離京。”晚江姑娘微微一笑,說道,“昨日上元燈會,為慶賀盛世,是近幾年來最熱鬧的燈會,猜想道長定會在賞完燈會後才離京。”


    “恰巧我們也這麽想。”侍女笑嘻嘻說道,“送完了公主,眼見得要過年了,就想過一個年,過完年了,就想等天晴,天氣晴了,見到沒有幾天就是上元燈會了,又想賞完燈會,還好之後沒有事了,不然的話,說不定我們還要多拖幾天,就與道長錯過了。”


    “原來如此。”


    宋遊點了點頭說。


    三花娘娘則站在他身邊,依舊玩著攪攪糖,把前邊二人盯著。


    “道長南下,我們也南下,道長遊曆要去豐州,我們去陽州也得從豐州過,不知可否同行一段?”晚江姑娘說,“有琴酒與老友相伴。”


    “正好我們今後也打算效仿道長,寄情天地湖海,尋訪江山風月,便學一學道長是怎麽遊曆的。”侍女說道。


    “二位……”


    宋遊笑著看向她們:“在下要去資郡隱南,尋訪業山鬼城,二位不會也要去那裏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本無意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茉莉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茉莉花並收藏我本無意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