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在湘水劃界之後不久便去世了,在魯肅去世的同年,孫權向曹操求和,漢中之戰爆發。


    【單刀會】


    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孫權要求其返還荊州,但遭到了劉備的敷衍,於是下令呂蒙攻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孫、劉因此戰爭一觸即發。


    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隻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在議會上魯肅據理力爭,關羽等人啞口無言。


    此事在《吳書》中也有記載,當時魯肅準備與關羽會談,將領們恐怕發生變故,勸魯肅不要去。魯肅卻說:“事到如今,最好的辦法是開導、勸說。劉備忘恩負義,是非還沒有最後的結論,關羽又如何敢再打算謀害我的性命!”


    於是,魯肅到了關羽的營地,關羽說:“赤壁之戰時,左將軍(劉備)親身作戰,睡覺的時候都不脫鞋,竭盡全力打敗了魏軍,難道能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土地?而您這次要來收迴土地嗎!”魯肅說:“不對!開始在長阪與劉豫州會麵時,他的部眾微寡,連千人都不到,智竭計窮,士氣低落,勢力衰頹,打算遠逃,那時想不到會有今天。我們主公可憐劉備無處容身,不吝惜荊州的土地和人才,使劉備有了落腳之地,幫助他解決了困難。而劉備卻自私自利,虛情假意,辜負恩德,損壞我們的友好關係。現在他已得到了西川,又想要兼並荊州土地,這樣的事連普通人都不忍心做,何況領導一邦的領袖人物!我聽說因為貪利而放棄了道義,是為禍之始。我們屬當救濟天下之重任,卻不能明白道理,做出正確的決斷,以道義輔助時局。而你們恃強淩弱,想要力爭荊州之地,又怎麽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呢”關羽聽罷,無言以對。


    之後曹操攻取漢中,劉備迫於壓力被迫求和,於是雙方約定平分荊州,以湘水劃界,孫、劉之間的矛盾也隨之暫時得以緩和。


    【魯肅之死】


    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病逝,享年僅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關於奔喪之事,在如今“諸葛亮哭周瑜”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實際上在曆史中二人本身交往並不多,也沒什麽大交情,所以在周瑜死時,根本就沒有諸葛亮的相關記載,相反諸葛亮和魯肅的交情就很不錯了,所以魯肅死時,諸葛亮是親自為魯肅舉行了悼念儀式。


    魯肅死後,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過去魯肅常對我說到這件事,可說他真是明白天下大勢啊!”魯肅的遺腹子魯淑長成人後,濡須督張承說他最終能身居高位。永安年間,魯淑任昭武將軍,被封為都亭侯、武昌督。建衡年間,被授予假節,升任為夏口督。他所在轄區紀律嚴明,辦事能幹有策略。鳳凰三年(274)去世。他的兒子魯睦承襲了他的爵位,接掌他的兵馬。


    【後繼者】


    魯肅死後,孫權本來是想讓嚴畯代替他的位置,而嚴畯何許人也?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他年少時喜愛學習,通曉《詩》、《書》、三《禮》,喜好《說文解字》。東漢末年,因避亂來到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名,且關係甚密。嚴畯性情樸直淳厚,他對於人才,能忠告人家良好的道義,誌在讓他人能取得補益。張昭將他推薦給孫權,孫權任命他為騎都尉、從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橫江將軍魯肅病故,孫權任命嚴畯接替魯肅職務,督領一萬兵士鎮守陸口。眾人都為嚴畯感到高興,而他卻一再堅辭不受,說:“我向來隻是個書生,不參與軍事,不具有占據這種職位的才幹,罪過與悔恨將會隨之到來。”說時慷慨懇切,以至於流淚。孫權見他如此,才不再勉強,而讓呂蒙接替了魯肅的職位。時人都讚揚他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才能而辭讓權位。


    就這樣,周瑜死前推薦了魯肅,魯肅死後,孫權本來想任命嚴畯,但嚴畯認為自己不足以勝任,最終這個位置就落在了呂蒙手中,而呂蒙也就成為了繼周瑜、魯肅之後,江東集團第三位西線統帥(注1)。


    【影響】


    曆史上魯肅這位親劉派的代表人物死在了一個相當敏感的時間點建安二十二年(217),這一年是整個漢末局勢發生轉折的一年,天下的局麵從曹孫之間對抗為主變為曹劉之間對抗為主,魯肅在此時去世,對於整個天下的局勢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對於劉備集團而言,在早先他們實力弱小,所以可以在曹孫對抗的空隙中迅速發展壯大,那時是孫權更需要劉備幫忙牽製曹操,此時孫權對於劉備容忍程度相對更高,但這個情況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時候已經改變了,由於長時間苦戰無功,孫權轉變了對曹操的方針,暫時以服軟的姿態求得了對抗的暫緩,而劉備則奪取了益州,勢力大增,取代孫權成為了對抗曹操的主力,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劉備更需要孫權幫忙牽製曹操~了,至少也要保證盟友不在後方搞小動作,以免自己再和曹操對抗時被捅刀子。


    這個時候魯肅這個親劉派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結果魯肅就在這個時候去世了,換上的是誰呢?還是主張奪取荊州的呂蒙!


    【曆史上的魯子敬】


    姓名:魯肅


    屬性:謀略(a-)“榻上對”的提出者,並且聯合諸葛亮、周瑜成功勸說孫權對抗曹操


    外交(a-)孫劉聯盟實際上的發起者


    統率(?)雖然是孫權麾下核心將領之一,但魯肅實戰次數並不多


    總評(a)作為孫劉聯盟實際上的發起者,魯肅的影響巨大


    別名(稱號):魯子敬


    性別:男


    民族:漢


    職業:謀士、將領


    官職: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家庭出身:荊州士族


    生卒:172----217


    出生地: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


    主要經曆:


    172年-208年結識周瑜、離開袁術,為祖母崩喪,在周瑜勸說下投靠孫權,為其提出“榻上對”


    208年-210年連劉抗曹,勸說孫權對抗曹操,將南郡借給劉備


    210年-217年周瑜死後替代其守西線,單刀赴會和關羽談判


    總結:魯肅是一個不簡單的和事佬。


    注1:關於這一點,實際上他們之中還有一個程普,不過程普的存在感很低,周瑜死後,程普代其領南郡太守,後複領江夏太守,於建安十五年(210)去世,一說建安二十年去世。</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國魏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國魏家並收藏漢末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