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通手段
隨後梁越幹脆不明著查了,隻暗中查處。很快就發現三省六部,竟然沒有一個幹淨的。不是和其他官員結黨營私,就是和太子府,和皇後和梁雪交往過密。
看著一桌子的調查結果,梁越欲哭無淚。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走上崇文皇帝的老路。如今朝堂這個情況怎麽看都有一種大廈將傾無力迴天的感覺。
梁越有些無力,可他更多的是不甘心。他畢竟不是崇文皇帝,他還年輕,還有著自己的雄心壯誌。他必須要改變這種朝局狀態,他一定要掃清這些膽敢作亂的勢力,哪怕是自己最寵愛的妹妹也不例外。
很快梁越的行動就開始了,他首先重開科舉,命尚書省的人主持科舉內容。然後命令何太監的人負責科舉之後的任用官員,讓皇後手下的吏部來負責監督。
而且還定下規矩,若差事辦的漂亮自然少不了要加官進爵。說不定還能獲得一塊封地呢。
梁越這一手可謂是擺了所有人一道。盡管三個勢力的人都很清楚梁越這是在故意挑起矛盾。但他們心裏同樣放不下梁越許諾的東西。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拿這些東西擴大自己的實力。
所以這次科舉三方勢力算是鬥了個痛快。
首先是鄉試,這個按照規矩是由地方負責考核。主要由吏部來負責,本來這應該是皇後發揮的時候。畢竟主要負責的部門正好是她的人。
然而其他勢力也不是好對付的,尚書省掌握著大學這等於掌握了閱卷的權利。而何太監掌握著幾個出題的博士,由這些人負責泄題可以做出完美答卷。
所以這個第一關三方都是各顯神通,也都各自防備著對方。比如何太監命人向外兜售答案,可沒有一個答案是真的。尚書省命令閱卷的,除了特別好的,隻把自己人錄入其餘一概不取。
皇後更狠,明知道另外兩家不可能無防備,幹脆命令吏部查的嚴密一些。但凡從考生身上能夠搜出一片指甲蓋大小的紙都算作弊,但凡衣服上有一個墨點字都算作弊。
而進了考場以後又讓監考官記住自己人,給自己人提點送答案。一切隻為了能夠多讓自己的人考過去一個。
這次鄉試將是有科舉以來最黑暗的一次,凡是中了秀才的沒有一個是有真才實學的。
而等到會試時爭鬥的就更加明目張膽了。何太監直接花錢買通監考官讓他放水,皇後命令吏部查的更加嚴格,便是身上有個黑痣都不讓過。尚書省在這一關沒什麽別的本事,但卻糾集一幫文官特地給他們的人設計作弊技巧。
會試的作為同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僅黑暗而且血腥。才過了三日,便有一百多個考生因為作弊被直接帶到考場外麵杖斃了。那慘叫聲縈繞考場十日不絕。
等到會試結束,除了僥幸逃過一死的,便隻剩下三大勢力安排的自己人了。當然在這些人也被抓住弄死了不少,畢竟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嘛!
隨後便開始殿試,皇帝親自於大殿之上考校這些舉人。
但看著下麵這些歪瓜裂棗,皇帝實在開不了口。這些人也真是呢,就算要作弊也該挑一些好的才是,就這幾塊料自己出什麽題他們能夠答上來?
其實這倒是皇帝冤枉三大勢力了。實際上這三大勢力挑選人才了嗎?那是肯定挑選了的啊!可是奈何對手不可能讓自己的人才通過啊。所以那些挑選出來的人才要麽被冤殺了,要麽保了一條命但沒了考試資格。
所以最後剩下來的就隻有這些歪瓜裂棗了。
梁越坐在皇位上思考了很久,然後忍著心裏的不舒服說道:“朕今日出題,諸位將《韜略》默寫一遍書寫工整者為狀元!”
這個考題一出,大殿裏所有人都欲言又止,很多人都是強行憋著沒有笑出聲。
皇帝這個考題未免也太水了吧!《韜略》是什麽?那是小兒啟蒙時便開始學習的作戰經書,可以說是基礎裏麵的基礎了。皇帝竟然讓一幫舉人默寫這個來評定狀元,這還真的前無古人啊!
出完這個題梁越自己臉都黑了。他何嚐不知道自己這題出的很水?可是他有什麽辦法?為了撥亂反正,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便是再丟人這一時之間也隻能忍了。
更絕的是,在出了這個考題以後,在場隻有兩個人不假思索的開始提筆寫作。剩下的有一個算一個竟然都犯起難了,一個個皺眉沉思的樣子感覺像是在思考什麽艱難的題目似得。看的梁越恨不得現在就衝下去狠狠地掐死這幫混蛋。
這一次不光是梁越,在場的皇後,何太監以及尚書省兩個仆射也臉色漆黑。這畢竟是他們的人,這麽丟人讓他們怎麽敢認?
更絕的還在後麵,那兩個自信滿滿的,卻寫了不到八百個字就停下了。然後和那些人一樣陷入了沉思。其中一個似乎還多想起來一點,又多寫了一百個字。
可這遠遠不夠,要知道《韜略》一書,是多達十萬字的巨著。八九百字,那連個開頭都沒寫完呢啊!
一時間大殿上十分尷尬,連占主導地位的皇帝梁越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這幫廢物連《韜略》都寫不出來還好意思過來考科舉?這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正要開口說點什麽,卻見何太監忽然湊過來說道:“陛下,不若就讓他們先各自離去,隨後由吏部統一商議之後定下一個名詞吧!”
皇帝看了何太監一眼,想想自己也真沒有更加簡單的問題了。總不能讓這些人算十以內的算數吧!
索性梁越也答應了何太監的意見,帶著皇後迴了後宮。將這些人丟給吏部去頭疼了。
而何太監也不傻,明知道這些廢物難堪大用。於是命令吏部找了些閑職將他們安排進去,又將這些閑職官員帶出來放到一些空缺的要職上麵。
等一應事務完成,皇帝的計謀算是完成了一大半。於是皇帝在朝堂上,雨露均沾一般將所有人都誇讚了一遍,然後對眾人說道。
“隻是這封賞一兩個人便足夠了,諸位差事辦的這麽好,朕卻拿不定主意將這封賞給誰了。”
這話一出,可是點了火藥桶,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
隨後梁越幹脆不明著查了,隻暗中查處。很快就發現三省六部,竟然沒有一個幹淨的。不是和其他官員結黨營私,就是和太子府,和皇後和梁雪交往過密。
看著一桌子的調查結果,梁越欲哭無淚。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走上崇文皇帝的老路。如今朝堂這個情況怎麽看都有一種大廈將傾無力迴天的感覺。
梁越有些無力,可他更多的是不甘心。他畢竟不是崇文皇帝,他還年輕,還有著自己的雄心壯誌。他必須要改變這種朝局狀態,他一定要掃清這些膽敢作亂的勢力,哪怕是自己最寵愛的妹妹也不例外。
很快梁越的行動就開始了,他首先重開科舉,命尚書省的人主持科舉內容。然後命令何太監的人負責科舉之後的任用官員,讓皇後手下的吏部來負責監督。
而且還定下規矩,若差事辦的漂亮自然少不了要加官進爵。說不定還能獲得一塊封地呢。
梁越這一手可謂是擺了所有人一道。盡管三個勢力的人都很清楚梁越這是在故意挑起矛盾。但他們心裏同樣放不下梁越許諾的東西。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拿這些東西擴大自己的實力。
所以這次科舉三方勢力算是鬥了個痛快。
首先是鄉試,這個按照規矩是由地方負責考核。主要由吏部來負責,本來這應該是皇後發揮的時候。畢竟主要負責的部門正好是她的人。
然而其他勢力也不是好對付的,尚書省掌握著大學這等於掌握了閱卷的權利。而何太監掌握著幾個出題的博士,由這些人負責泄題可以做出完美答卷。
所以這個第一關三方都是各顯神通,也都各自防備著對方。比如何太監命人向外兜售答案,可沒有一個答案是真的。尚書省命令閱卷的,除了特別好的,隻把自己人錄入其餘一概不取。
皇後更狠,明知道另外兩家不可能無防備,幹脆命令吏部查的嚴密一些。但凡從考生身上能夠搜出一片指甲蓋大小的紙都算作弊,但凡衣服上有一個墨點字都算作弊。
而進了考場以後又讓監考官記住自己人,給自己人提點送答案。一切隻為了能夠多讓自己的人考過去一個。
這次鄉試將是有科舉以來最黑暗的一次,凡是中了秀才的沒有一個是有真才實學的。
而等到會試時爭鬥的就更加明目張膽了。何太監直接花錢買通監考官讓他放水,皇後命令吏部查的更加嚴格,便是身上有個黑痣都不讓過。尚書省在這一關沒什麽別的本事,但卻糾集一幫文官特地給他們的人設計作弊技巧。
會試的作為同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僅黑暗而且血腥。才過了三日,便有一百多個考生因為作弊被直接帶到考場外麵杖斃了。那慘叫聲縈繞考場十日不絕。
等到會試結束,除了僥幸逃過一死的,便隻剩下三大勢力安排的自己人了。當然在這些人也被抓住弄死了不少,畢竟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嘛!
隨後便開始殿試,皇帝親自於大殿之上考校這些舉人。
但看著下麵這些歪瓜裂棗,皇帝實在開不了口。這些人也真是呢,就算要作弊也該挑一些好的才是,就這幾塊料自己出什麽題他們能夠答上來?
其實這倒是皇帝冤枉三大勢力了。實際上這三大勢力挑選人才了嗎?那是肯定挑選了的啊!可是奈何對手不可能讓自己的人才通過啊。所以那些挑選出來的人才要麽被冤殺了,要麽保了一條命但沒了考試資格。
所以最後剩下來的就隻有這些歪瓜裂棗了。
梁越坐在皇位上思考了很久,然後忍著心裏的不舒服說道:“朕今日出題,諸位將《韜略》默寫一遍書寫工整者為狀元!”
這個考題一出,大殿裏所有人都欲言又止,很多人都是強行憋著沒有笑出聲。
皇帝這個考題未免也太水了吧!《韜略》是什麽?那是小兒啟蒙時便開始學習的作戰經書,可以說是基礎裏麵的基礎了。皇帝竟然讓一幫舉人默寫這個來評定狀元,這還真的前無古人啊!
出完這個題梁越自己臉都黑了。他何嚐不知道自己這題出的很水?可是他有什麽辦法?為了撥亂反正,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便是再丟人這一時之間也隻能忍了。
更絕的是,在出了這個考題以後,在場隻有兩個人不假思索的開始提筆寫作。剩下的有一個算一個竟然都犯起難了,一個個皺眉沉思的樣子感覺像是在思考什麽艱難的題目似得。看的梁越恨不得現在就衝下去狠狠地掐死這幫混蛋。
這一次不光是梁越,在場的皇後,何太監以及尚書省兩個仆射也臉色漆黑。這畢竟是他們的人,這麽丟人讓他們怎麽敢認?
更絕的還在後麵,那兩個自信滿滿的,卻寫了不到八百個字就停下了。然後和那些人一樣陷入了沉思。其中一個似乎還多想起來一點,又多寫了一百個字。
可這遠遠不夠,要知道《韜略》一書,是多達十萬字的巨著。八九百字,那連個開頭都沒寫完呢啊!
一時間大殿上十分尷尬,連占主導地位的皇帝梁越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這幫廢物連《韜略》都寫不出來還好意思過來考科舉?這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正要開口說點什麽,卻見何太監忽然湊過來說道:“陛下,不若就讓他們先各自離去,隨後由吏部統一商議之後定下一個名詞吧!”
皇帝看了何太監一眼,想想自己也真沒有更加簡單的問題了。總不能讓這些人算十以內的算數吧!
索性梁越也答應了何太監的意見,帶著皇後迴了後宮。將這些人丟給吏部去頭疼了。
而何太監也不傻,明知道這些廢物難堪大用。於是命令吏部找了些閑職將他們安排進去,又將這些閑職官員帶出來放到一些空缺的要職上麵。
等一應事務完成,皇帝的計謀算是完成了一大半。於是皇帝在朝堂上,雨露均沾一般將所有人都誇讚了一遍,然後對眾人說道。
“隻是這封賞一兩個人便足夠了,諸位差事辦的這麽好,朕卻拿不定主意將這封賞給誰了。”
這話一出,可是點了火藥桶,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