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恆忙道:“那隻是我想要同你共白首的念想罷了,與還不還的並無幹係。”
“可在我這裏有關係。”阿慈正視他的眉眼,“我不願意欠大人的,更不願意再對不起王爺……”
她說著,忽又微微歎了一聲,道:“原本像我這樣的人,王爺走了,就該了無牽掛也隨王爺去的,但彼時王爺沉冤未曾昭雪,這才苟活到了如今。可如今我多活一日,牽掛便多一日。王爺雖不在了,但端王府還在,思妤還在,王爺將他們交給了我,我又怎好辜負他所托?莫說端王妃的身份還在這裏,就是思妤還未出閣,我便不可能拋下思妤隨了大人。”
遲恆輕輕道:“我並未指望你現下便能應了我……”
“那大人又何必等王爺的案子一了便來點破心意呢?”
遲恆道:“那隻因我希望你能及早看清罷了。我心想,或許是我過去太怯懦了些,以為感情的事可以春雨潤物一般,細細地來,慢慢地來的,結果卻鑄成大錯了。如今老天爺又給了我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我不願意你再對我有一絲一毫的誤會,以為我隻是出於王爺的情分才待你好而已。”
遲恆認認真真,一字一頓地道:“阿慈,我待你好,與王爺無關。”
阿慈一時沒有說話,她尋思著,自己究竟該如何才能教他收了這樣的心思。她如今的境況,恐怕隻有將高羨搬出來才能止住遲恆的念頭,但是高羨的身份,又萬萬不可以說出……
阿慈正在糾結反複的當口,忽聽見遲恆略顯遲疑地問她:“阿慈……我做這些,你心中難道就沒有一點觸動?”
阿慈抬眼,見他望著自己的目光十分疑惑,隻淡淡道:“沒有。我視大人為兄長,待大人之心坦蕩赤誠,沒有旁的念想。”
“那,那你為何還了我參,卻又收下那隻木雕?”
遲恆終究按捺不住心中疑竇,小心翼翼地問。
阿慈一怔:“什麽木雕?”
遲恆當下愣在原地,他剛要開口,偏在此時,突然又聽見外頭有一嬤嬤的聲音喚了聲:“表姑娘——”
“表姑娘怎的在門外頭站著,不進去呢?”
阿慈立時意識到不好,放下佛經匆匆便往門外去,才一出門,果然見到思妤正站在佛堂外頭,她正與那嬤嬤行一個禮,就要往迴走。
“思妤!”阿慈一聲喊,“你站住!”
思妤將將才邁開的雙腳,當下定在了那裏。
她幾乎是硬著頭皮迴過身來,也不敢看阿慈,弱弱地道一聲:“嫂嫂……”
阿慈的臉色十分難看,在她身後,聞訊匆匆趕出來的遲恆,麵上也是尷尬又鐵青。
阿慈先打發了那嬤嬤離開,跟著才向思妤問道:“你什麽時候來的?”
思妤低著頭,小聲道:“才來一會兒……”
“那為何不進來。”
“我……我聽嫂嫂和大人在裏頭說話,不敢打攪……”
思妤一麵說著,聲音漸漸更低了下去,隱隱的還帶有一絲慌亂的哭腔。
遲恆聞言皺眉,阿慈亦是眉心緊蹙。她忽而用一副從未對思妤用過的嚴厲口吻,問她:“你是從什麽時候起,也學會了聽牆根的毛病的!?”
思妤的腦袋埋到胸前,幾乎快要哭出來了。
她低頭垂眼,哽咽又可憐地與阿慈道:“嫂嫂我錯了……”
“你還知道自己錯了,大抵是我平日對你管教太鬆了,沒能好好約束你。”阿慈緩了緩口氣,又轉身與遲恆道,“遲大人,今日不巧,我還有一些家事要料理,還請大人先迴罷。”
遲恆皺著眉,看了思妤一眼。
他過去與思妤是有過數麵交情的,就是平素聽端王爺的話裏,也沒少談起她,約摸曉得她是一個活泛的性子,若非她自幼被送到太後身邊教養的緣故,隻怕連那僅有的一些恬靜溫婉也要蕩然無存的。
他既知曉思妤的性子,眼下又見是她躲在佛堂外聽他與阿慈的牆根,心頭難免便對思妤生出許多懷疑來。而這一懷疑,便更是聯想到那件木雕上頭去。
先時阿慈問他什麽木雕,分明便是沒見過那隻木雕的,彼時阿慈在病中,正是思妤一直在她房中照料,後來還參時,也是經她的手還迴來的。
遲恆心間倏然冒出一個不確信的揣測來,莫非是思妤搗的鬼,將那木雕藏起來了?
至於緣由為何,實也不難猜想,阿慈如今是端王府的頂梁柱,思妤也因此得她庇佑,若阿慈真的隨了自己,則思妤這位做小姑的必然也沒了依靠。雖說還有太後在,但往後的日子,到底是會比不上在端王府中。
思妤她,定是最見不得阿慈改嫁的。
遲恆想著,心中一時間又對思妤生出許多不待見來。
他原想開口問一問的,但聽阿慈的話裏又像是要教訓她一番,自己一個外男,也不好插手這樣的事情……遲恆便仍舊溫和地一低頭,道:“好。王妃既有要事,那下官便先告辭了,今日未念完的經,改日再來給王爺念罷。”
阿慈但聞這個“改日”,心中怕他仍放不下,忙又道:“那倒不必。今日我與大人說得已很清楚了,王爺九泉之下定也是曉得大人的一番苦心的。隻是人的真心強求不來,大人也不必改日再來補這一迴的經了,迴頭我揀幾本經書差人送去大人家中,今日的事情,便算是了了罷。”
她說得話裏有話,遲恆聽罷,怔怔地立了好一會子,方又黯黯點了下頭,道:“是……”
他也沒有再吭聲,默默地行了個禮後默默地走了。
待他的身影消失在院外,阿慈才又一扭頭,板著臉對思妤道:“你跟我來。”
第50章
思妤幾乎是眼眶裏頭包著淚地跟著阿慈迴了後院。更新最快
她隨阿慈折迴她的屋子,再等阿慈遣散了房裏的下人又進裏間關上門,方才聽到她坐下後冷冷地開口一聲:“過來。”
思妤哪裏見過阿慈對她這副冰冷的模樣,心中一時又慌又難受,邁著小步子行到她跟前去。就低眉垂眼地站著,抿緊的嘴巴微微啟開一道縫,喊一聲:“嫂嫂……”
“今日的事情你要作何解釋?”阿慈問她,“是不小心,還是有意為之?”
思妤低著腦袋,輕輕搖一搖頭:“我沒什麽好解釋的,就是見到遲大人與嫂嫂往佛堂去,心中好奇,才跟上聽了一會兒……”
阿慈見她如此坦誠,倒是眉梢微微一挑。
“那你原在後院,緣何會見到遲大人與我去佛堂?”
思妤這才低聲道:“其時不是林嬤嬤來,說嫂嫂娘家夫人來了,我見嫂嫂去了半日也沒個動靜,擔心嫂嫂,才想著去外頭看看……”
阿慈聞言,倏忽又輕不可聞地歎了聲氣:“我知道你的本心是好的,隻是你今日的行徑,實在有些不像話。王爺走得匆忙,臨終也未安排好你,我做嫂嫂的自然是要替他將你照顧好。可我如今傷心的是我太無用,也沒能予你什麽好的教導,以致今日甚至教你做出當著菩薩與王爺的麵,偷聽牆根這樣的事來……”
阿慈說著說著,話裏的自責歎息愈加重了。
而思妤聽聞,卻更是“啪嗒”“啪嗒”地滾下淚來。
她原本便包在眼中強忍著的淚,直至此刻聽見阿慈說起這樣傷心的話,一時一並勾起的自責與悔恨之感,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她終於哭出聲來,直道:“嫂嫂我錯了,你罰我罷,要打要罵我全無二話,往後也絕不再犯這樣的錯事了……”
阿慈見她痛哭流涕的模樣,登時又有些心軟。
她由著思妤哭了一會兒,才又沉沉歎一口氣,拉她到一旁椅子上坐下來。
思妤哭起來,幾乎是沒個停的,阿慈便是一聲不吭,她也少不得要哭上好一通工夫。阿慈就那樣靜靜地坐著,直至半晌以後,才聽見思妤漸漸止住了哭聲。
她這廂已是哭得抽抽搭搭的了,阿慈卻還微微歎了一聲,問她:“可是四爺讓你偷聽的?”
思妤紅通通的眼睛忙地抬起,盡力睜大眼望著阿慈搖搖頭:“嫂嫂千萬別誤會,這不幹四爺的事情。”
阿慈定定地看著她,一言未發。
思妤這才又抹了抹淚眼,哽咽道:“我知道嫂嫂這會子不太信我了,但今日的事,確是與四王爺無關。我這幾日是受四王爺所托給嫂嫂遞東西不假,可並未得過他的什麽暗示,要我留意嫂嫂一言一行的。今日我所作所為,全是我自己的主張而已,還請嫂嫂莫要錯怪了四王爺。”
然而阿慈聽她這樣說,反倒有些詫異了:“你就這樣信賴四王爺?今次替他辯解,上一次我在病中,又安心放他翻窗進來,你也不怕他有個歹心?”
思妤略一怔,才道:“我說不上來,總覺得四王爺言行舉止像是舊識。我也不瞞嫂嫂,在我心中確是信任他的,許是,許是直覺罷……”
阿慈見她漸漸又低下去的頭,暗暗咋舌,想他兄妹兩個畢竟自幼養在一處,總是有一些心有靈犀的。
於是她沒再追著問了,兀自搖一搖頭,遂才與她道:“行了,你既已知錯,我也不是那樣不饒人的人,你擦擦淚罷,莫再哭了。”
她說著,又從袖中取出一塊帕子遞給思妤。
思妤趕忙接過了,低著頭小心翼翼擦拭臉上的淚痕。
“但你今日畢竟做錯了事,我還是該罰你的。”阿慈又道。
思妤抹幹淨淚跡,連忙點頭。
阿慈便歎道:“你既自幼失了父母,如今又失了兄長,今日的事情雖然是我沒教好你,卻也是你不念過去父母兄長的教導之過,我便罰你不許用晚飯,再去佛堂中取一部《佛說父母恩難報經》,迴房謄上十遍,好生思過。”
思妤聽罷,起身向阿慈磕了一個頭,畢恭畢敬應道:“好。”
阿慈見了,心中半是寬慰半是歎息,也未表露,隻喊她起來吩咐道:“既然應了那就趁這會子便去罷,早些謄完供去佛堂前,你也可以早些休息。”
思妤跟著又應了一聲是,方轉身要出門往佛堂去。
然而她人尚且還在行禮,阿慈的腦海中卻倏忽冒出一個念頭來,轉眼又叫住了她。
她輕輕問:“今日你聽到的話,可會去告訴四王爺?”
思妤聞言一怔,連連搖頭:“不會不會……”
可阿慈在她矢口否認以後又沉默了半晌,又道:“無妨。你若要去轉告他也好,省得他心中胡思亂想。你聽到的話,他卻未曾聽過……”
阿慈話畢微微歎一口氣,便別過頭去不再作聲了。
思妤才直起的身子頓了頓,終究還是鬥膽替高羨說了句好話。她弱弱道:“嫂嫂,四爺若有什麽得罪你的地方,定也不是他的本心的。”
阿慈沒有看她,隻淡淡迴一句:“知道了。”
思妤見她目光落在旁處,像是不想再提這件事,便也識趣地住了口。她略一頷首,這才正經轉過身子,往外頭去了。
待到思妤走後,阿慈斜靠在椅子上,終於才抬手揉了揉眉心。
她揉著眉心時閉著眼,再睜開時,目光方巧就落到了桌上擺著的那張搓衣板上頭。
一張搓衣板……
阿慈輕輕一笑,又顧自搖搖頭,片刻以後,才衝外麵喊了林嬤嬤進來,囑咐她拿下去好生收著了。
……
開春後,天氣漸漸地暖了起來,王府裏的柳條新發,四處皆是一片嫩綠的顏色搖搖擺擺的,晃得人心情也分外好。
這一日,思妤突然來叩阿慈的門,央阿慈帶她出門去轉一轉,好裁兩身衣裳預備上巳節時穿。
阿慈正坐在窗邊習字,聽見她說,也未放筆,隻抬起頭來笑問:“怎的,王府裏丫鬟婆子們做的那些衣裳,你都穿不得了?”
思妤過來,拉著她的衣袖搖一搖,道:“嫂嫂——嬤嬤們畢竟年歲大了,眼光也不是頂時興的,丫鬟們小的又小,不會做衣裳,上巳節這樣的大日子,嫂嫂你便依我這一迴罷——”
阿慈被她挽著胳膊,無奈又好笑,終究拗不過她便應了下來。
於是翌日收東西套馬車的,一早上才在辰時中,兩人便出了門。在街上逛了小半日的裁縫鋪子,及至午時將近,思妤又說饑腸轆轆的要去用些吃食。
阿慈問:“去哪裏用?”
思妤忙道:“我聽聞這附近有一家酒樓是頂出名的,嫂嫂咱們既然出了府,今日幹脆吃好些,也去嚐嚐吧。”
阿慈見她一臉興衝衝的模樣,心中不免有些奇怪,但隻以為她是在王府裏憋得久了,便也沒多說什麽。可是待兩人入了酒樓,卻發現樓上已開好了雅間,阿慈當下才確實感到不對勁。思妤不是興起才來的此處,她素日裏又深居王府當中,怎的一出門卻已盡數安排妥當了?
“可在我這裏有關係。”阿慈正視他的眉眼,“我不願意欠大人的,更不願意再對不起王爺……”
她說著,忽又微微歎了一聲,道:“原本像我這樣的人,王爺走了,就該了無牽掛也隨王爺去的,但彼時王爺沉冤未曾昭雪,這才苟活到了如今。可如今我多活一日,牽掛便多一日。王爺雖不在了,但端王府還在,思妤還在,王爺將他們交給了我,我又怎好辜負他所托?莫說端王妃的身份還在這裏,就是思妤還未出閣,我便不可能拋下思妤隨了大人。”
遲恆輕輕道:“我並未指望你現下便能應了我……”
“那大人又何必等王爺的案子一了便來點破心意呢?”
遲恆道:“那隻因我希望你能及早看清罷了。我心想,或許是我過去太怯懦了些,以為感情的事可以春雨潤物一般,細細地來,慢慢地來的,結果卻鑄成大錯了。如今老天爺又給了我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我不願意你再對我有一絲一毫的誤會,以為我隻是出於王爺的情分才待你好而已。”
遲恆認認真真,一字一頓地道:“阿慈,我待你好,與王爺無關。”
阿慈一時沒有說話,她尋思著,自己究竟該如何才能教他收了這樣的心思。她如今的境況,恐怕隻有將高羨搬出來才能止住遲恆的念頭,但是高羨的身份,又萬萬不可以說出……
阿慈正在糾結反複的當口,忽聽見遲恆略顯遲疑地問她:“阿慈……我做這些,你心中難道就沒有一點觸動?”
阿慈抬眼,見他望著自己的目光十分疑惑,隻淡淡道:“沒有。我視大人為兄長,待大人之心坦蕩赤誠,沒有旁的念想。”
“那,那你為何還了我參,卻又收下那隻木雕?”
遲恆終究按捺不住心中疑竇,小心翼翼地問。
阿慈一怔:“什麽木雕?”
遲恆當下愣在原地,他剛要開口,偏在此時,突然又聽見外頭有一嬤嬤的聲音喚了聲:“表姑娘——”
“表姑娘怎的在門外頭站著,不進去呢?”
阿慈立時意識到不好,放下佛經匆匆便往門外去,才一出門,果然見到思妤正站在佛堂外頭,她正與那嬤嬤行一個禮,就要往迴走。
“思妤!”阿慈一聲喊,“你站住!”
思妤將將才邁開的雙腳,當下定在了那裏。
她幾乎是硬著頭皮迴過身來,也不敢看阿慈,弱弱地道一聲:“嫂嫂……”
阿慈的臉色十分難看,在她身後,聞訊匆匆趕出來的遲恆,麵上也是尷尬又鐵青。
阿慈先打發了那嬤嬤離開,跟著才向思妤問道:“你什麽時候來的?”
思妤低著頭,小聲道:“才來一會兒……”
“那為何不進來。”
“我……我聽嫂嫂和大人在裏頭說話,不敢打攪……”
思妤一麵說著,聲音漸漸更低了下去,隱隱的還帶有一絲慌亂的哭腔。
遲恆聞言皺眉,阿慈亦是眉心緊蹙。她忽而用一副從未對思妤用過的嚴厲口吻,問她:“你是從什麽時候起,也學會了聽牆根的毛病的!?”
思妤的腦袋埋到胸前,幾乎快要哭出來了。
她低頭垂眼,哽咽又可憐地與阿慈道:“嫂嫂我錯了……”
“你還知道自己錯了,大抵是我平日對你管教太鬆了,沒能好好約束你。”阿慈緩了緩口氣,又轉身與遲恆道,“遲大人,今日不巧,我還有一些家事要料理,還請大人先迴罷。”
遲恆皺著眉,看了思妤一眼。
他過去與思妤是有過數麵交情的,就是平素聽端王爺的話裏,也沒少談起她,約摸曉得她是一個活泛的性子,若非她自幼被送到太後身邊教養的緣故,隻怕連那僅有的一些恬靜溫婉也要蕩然無存的。
他既知曉思妤的性子,眼下又見是她躲在佛堂外聽他與阿慈的牆根,心頭難免便對思妤生出許多懷疑來。而這一懷疑,便更是聯想到那件木雕上頭去。
先時阿慈問他什麽木雕,分明便是沒見過那隻木雕的,彼時阿慈在病中,正是思妤一直在她房中照料,後來還參時,也是經她的手還迴來的。
遲恆心間倏然冒出一個不確信的揣測來,莫非是思妤搗的鬼,將那木雕藏起來了?
至於緣由為何,實也不難猜想,阿慈如今是端王府的頂梁柱,思妤也因此得她庇佑,若阿慈真的隨了自己,則思妤這位做小姑的必然也沒了依靠。雖說還有太後在,但往後的日子,到底是會比不上在端王府中。
思妤她,定是最見不得阿慈改嫁的。
遲恆想著,心中一時間又對思妤生出許多不待見來。
他原想開口問一問的,但聽阿慈的話裏又像是要教訓她一番,自己一個外男,也不好插手這樣的事情……遲恆便仍舊溫和地一低頭,道:“好。王妃既有要事,那下官便先告辭了,今日未念完的經,改日再來給王爺念罷。”
阿慈但聞這個“改日”,心中怕他仍放不下,忙又道:“那倒不必。今日我與大人說得已很清楚了,王爺九泉之下定也是曉得大人的一番苦心的。隻是人的真心強求不來,大人也不必改日再來補這一迴的經了,迴頭我揀幾本經書差人送去大人家中,今日的事情,便算是了了罷。”
她說得話裏有話,遲恆聽罷,怔怔地立了好一會子,方又黯黯點了下頭,道:“是……”
他也沒有再吭聲,默默地行了個禮後默默地走了。
待他的身影消失在院外,阿慈才又一扭頭,板著臉對思妤道:“你跟我來。”
第50章
思妤幾乎是眼眶裏頭包著淚地跟著阿慈迴了後院。更新最快
她隨阿慈折迴她的屋子,再等阿慈遣散了房裏的下人又進裏間關上門,方才聽到她坐下後冷冷地開口一聲:“過來。”
思妤哪裏見過阿慈對她這副冰冷的模樣,心中一時又慌又難受,邁著小步子行到她跟前去。就低眉垂眼地站著,抿緊的嘴巴微微啟開一道縫,喊一聲:“嫂嫂……”
“今日的事情你要作何解釋?”阿慈問她,“是不小心,還是有意為之?”
思妤低著腦袋,輕輕搖一搖頭:“我沒什麽好解釋的,就是見到遲大人與嫂嫂往佛堂去,心中好奇,才跟上聽了一會兒……”
阿慈見她如此坦誠,倒是眉梢微微一挑。
“那你原在後院,緣何會見到遲大人與我去佛堂?”
思妤這才低聲道:“其時不是林嬤嬤來,說嫂嫂娘家夫人來了,我見嫂嫂去了半日也沒個動靜,擔心嫂嫂,才想著去外頭看看……”
阿慈聞言,倏忽又輕不可聞地歎了聲氣:“我知道你的本心是好的,隻是你今日的行徑,實在有些不像話。王爺走得匆忙,臨終也未安排好你,我做嫂嫂的自然是要替他將你照顧好。可我如今傷心的是我太無用,也沒能予你什麽好的教導,以致今日甚至教你做出當著菩薩與王爺的麵,偷聽牆根這樣的事來……”
阿慈說著說著,話裏的自責歎息愈加重了。
而思妤聽聞,卻更是“啪嗒”“啪嗒”地滾下淚來。
她原本便包在眼中強忍著的淚,直至此刻聽見阿慈說起這樣傷心的話,一時一並勾起的自責與悔恨之感,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她終於哭出聲來,直道:“嫂嫂我錯了,你罰我罷,要打要罵我全無二話,往後也絕不再犯這樣的錯事了……”
阿慈見她痛哭流涕的模樣,登時又有些心軟。
她由著思妤哭了一會兒,才又沉沉歎一口氣,拉她到一旁椅子上坐下來。
思妤哭起來,幾乎是沒個停的,阿慈便是一聲不吭,她也少不得要哭上好一通工夫。阿慈就那樣靜靜地坐著,直至半晌以後,才聽見思妤漸漸止住了哭聲。
她這廂已是哭得抽抽搭搭的了,阿慈卻還微微歎了一聲,問她:“可是四爺讓你偷聽的?”
思妤紅通通的眼睛忙地抬起,盡力睜大眼望著阿慈搖搖頭:“嫂嫂千萬別誤會,這不幹四爺的事情。”
阿慈定定地看著她,一言未發。
思妤這才又抹了抹淚眼,哽咽道:“我知道嫂嫂這會子不太信我了,但今日的事,確是與四王爺無關。我這幾日是受四王爺所托給嫂嫂遞東西不假,可並未得過他的什麽暗示,要我留意嫂嫂一言一行的。今日我所作所為,全是我自己的主張而已,還請嫂嫂莫要錯怪了四王爺。”
然而阿慈聽她這樣說,反倒有些詫異了:“你就這樣信賴四王爺?今次替他辯解,上一次我在病中,又安心放他翻窗進來,你也不怕他有個歹心?”
思妤略一怔,才道:“我說不上來,總覺得四王爺言行舉止像是舊識。我也不瞞嫂嫂,在我心中確是信任他的,許是,許是直覺罷……”
阿慈見她漸漸又低下去的頭,暗暗咋舌,想他兄妹兩個畢竟自幼養在一處,總是有一些心有靈犀的。
於是她沒再追著問了,兀自搖一搖頭,遂才與她道:“行了,你既已知錯,我也不是那樣不饒人的人,你擦擦淚罷,莫再哭了。”
她說著,又從袖中取出一塊帕子遞給思妤。
思妤趕忙接過了,低著頭小心翼翼擦拭臉上的淚痕。
“但你今日畢竟做錯了事,我還是該罰你的。”阿慈又道。
思妤抹幹淨淚跡,連忙點頭。
阿慈便歎道:“你既自幼失了父母,如今又失了兄長,今日的事情雖然是我沒教好你,卻也是你不念過去父母兄長的教導之過,我便罰你不許用晚飯,再去佛堂中取一部《佛說父母恩難報經》,迴房謄上十遍,好生思過。”
思妤聽罷,起身向阿慈磕了一個頭,畢恭畢敬應道:“好。”
阿慈見了,心中半是寬慰半是歎息,也未表露,隻喊她起來吩咐道:“既然應了那就趁這會子便去罷,早些謄完供去佛堂前,你也可以早些休息。”
思妤跟著又應了一聲是,方轉身要出門往佛堂去。
然而她人尚且還在行禮,阿慈的腦海中卻倏忽冒出一個念頭來,轉眼又叫住了她。
她輕輕問:“今日你聽到的話,可會去告訴四王爺?”
思妤聞言一怔,連連搖頭:“不會不會……”
可阿慈在她矢口否認以後又沉默了半晌,又道:“無妨。你若要去轉告他也好,省得他心中胡思亂想。你聽到的話,他卻未曾聽過……”
阿慈話畢微微歎一口氣,便別過頭去不再作聲了。
思妤才直起的身子頓了頓,終究還是鬥膽替高羨說了句好話。她弱弱道:“嫂嫂,四爺若有什麽得罪你的地方,定也不是他的本心的。”
阿慈沒有看她,隻淡淡迴一句:“知道了。”
思妤見她目光落在旁處,像是不想再提這件事,便也識趣地住了口。她略一頷首,這才正經轉過身子,往外頭去了。
待到思妤走後,阿慈斜靠在椅子上,終於才抬手揉了揉眉心。
她揉著眉心時閉著眼,再睜開時,目光方巧就落到了桌上擺著的那張搓衣板上頭。
一張搓衣板……
阿慈輕輕一笑,又顧自搖搖頭,片刻以後,才衝外麵喊了林嬤嬤進來,囑咐她拿下去好生收著了。
……
開春後,天氣漸漸地暖了起來,王府裏的柳條新發,四處皆是一片嫩綠的顏色搖搖擺擺的,晃得人心情也分外好。
這一日,思妤突然來叩阿慈的門,央阿慈帶她出門去轉一轉,好裁兩身衣裳預備上巳節時穿。
阿慈正坐在窗邊習字,聽見她說,也未放筆,隻抬起頭來笑問:“怎的,王府裏丫鬟婆子們做的那些衣裳,你都穿不得了?”
思妤過來,拉著她的衣袖搖一搖,道:“嫂嫂——嬤嬤們畢竟年歲大了,眼光也不是頂時興的,丫鬟們小的又小,不會做衣裳,上巳節這樣的大日子,嫂嫂你便依我這一迴罷——”
阿慈被她挽著胳膊,無奈又好笑,終究拗不過她便應了下來。
於是翌日收東西套馬車的,一早上才在辰時中,兩人便出了門。在街上逛了小半日的裁縫鋪子,及至午時將近,思妤又說饑腸轆轆的要去用些吃食。
阿慈問:“去哪裏用?”
思妤忙道:“我聽聞這附近有一家酒樓是頂出名的,嫂嫂咱們既然出了府,今日幹脆吃好些,也去嚐嚐吧。”
阿慈見她一臉興衝衝的模樣,心中不免有些奇怪,但隻以為她是在王府裏憋得久了,便也沒多說什麽。可是待兩人入了酒樓,卻發現樓上已開好了雅間,阿慈當下才確實感到不對勁。思妤不是興起才來的此處,她素日裏又深居王府當中,怎的一出門卻已盡數安排妥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