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遲恆。”
阿慈一怔。
“這與遲恆有何關係?”
“你有所不知,”高羨道,“因我當初娶你之事,我用心準備了許久,大婚當晚所用的合巹杯、喜秤喜帕一類物什,全是獨獨去定製的。因那合巹杯是遲恆所繪,是以我與他一同尋了一位巧匠才打了那隻杯子。這合巹杯在大婚前夕被取迴來前,除了我兩人,便再無旁人見過。本就是獨一無二的東西,倘若這世上還有一隻與它長得一模一樣的……”
阿慈聽著,漸漸臉色也變得慘白了:“你是說,你是說……”
“除非便是遲恆調的包,因為隻有他,才能做得到。”
“咣當”一聲,阿慈的手倏然一頓,碰翻了小方幾上的一隻茶盞。茶蓋滾到幾麵上,發出一聲脆響,連同盞中的茶水也無聲地灑出來,灑了一片。
阿慈慌忙將那茶盞扶好,又匆匆從袖中取出一隻帕子來,蓋到那正在四散流淌的茶水上。
她因驚恐才碰翻了茶,而她這樣驚恐的緣由,隻因高羨的這一席話,生生又勾出她心中另一種假想來——
遲恆為何要調換這隻合巹杯?
他調換它,莫非是這杯上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樣的秘密,與前世端王爺的死,可有關聯?
阿慈想到這裏,突然不敢再往後想下去。她抬起眼來望向高羨,竟發現高羨的目光與她幾乎一模一樣,凝重且透著深深的、懷疑的目光。
他道:“那一晚,我沒有飲下胡開源備的那壺下了砒||霜的水,我唯一用過的,便是那杯合巹酒……”
阿慈周身,漸漸不寒而栗。
“我知道那壺合巹酒是沒有問題的,因你也用了,並沒有事,可我沒有檢查過杯子,若那杯子曾經被人動過手腳……”
“可是,可是若杯子有問題,三司隻要一查,不是馬上便可以查出來,三司的人並沒有與我……”阿慈話到此處,突然卻又打住了,就連她自己也覺得自己這番話實在可笑——遲恆是誰?都察院左都禦史,在三司的地位舉足輕重,還是這樁案子的牽頭之人。
當日三司收繳證物,他就在當場,他若想要瞞天過海,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
阿慈一時間似乎明白了,為什麽這隻合巹杯被還迴來時,會與她此前見到的不同。倘若杯子上確有古怪,隻怕在端王爺死的翌日,三法司的人來取證時便已被有心之人給換掉了。
而這有心人是誰……
阿慈一個恍惚,身子一軟就靠到了椅子上。
屋子裏一時靜默極了,兩人彼此心知肚明的,都沒有多說話。半晌,阿慈才深深歎道:“那如今該如何是好,這隻合巹杯已被他調過了包,便是有罪證,隻怕也早已經被銷毀了……”
然而高羨沉默片刻,搖搖頭:“不是的,還沒有……”
“嗯?”
他抬起眼來,望著阿慈:“若遲恆真的有過一隻一模一樣的合巹杯,他絕不可能自己去造。”
“你是說……”
“當初造那合巹杯的工匠,一定還記得他。”
阿慈的雙眸,驀地亮了亮。
“那眼下該如何?”阿慈又問,“若真是遲恆害的你,他絕不能夠逍遙法外,可你我雖然知道真兇並非胡開源,旁人卻不知。世人皆道你是用了那壺砒||霜水才死的,眼下的境況,又要如何翻案?”
高羨搖搖頭:“不必翻案。毒謀王爺,本身便已經是要殺頭的死罪,隻要坐實了遲恆的罪行,無論胡開源的案子是否了結,他都逃不掉了。”
“那要怎樣坐實他的罪行?”
高羨沉思了半晌,忽然將那合巹杯交給阿慈:“你先將它收好。”
“嗯?……是。”阿慈接過。
高羨起身道:“我有法子。你收好這合巹杯後,隻裝作這杯子遺失了,從三司歸還物證時便不在其中,隻是這幾日清理庫房才發現而已。且無論是誰問你,哪怕是我,你都要堅信不疑地這樣說。可記好了?”
阿慈點點頭。
“往後的這幾日,你就隻管留在府中等消息,時候到了,自然會有人來傳你的。眼下當務之急,我該先去找到那位工匠。”
阿慈見他眉目坦然,確是心中有了主意的樣子。
不知怎的,分明前一刻還是憂心忡忡的,阿慈卻隻覺得這一瞬間安心極了。她亦站起身來,輕輕拉住了他的手。
“小心一些。”
她的眉目關切,全然是一副妻子叮囑將要出門的丈夫的神情。
高羨望著她,一直沉重的臉上倏然才又微微一笑。
他攬過她的肩頭,於她眉心落下輕輕一吻,柔聲道:“好。”
……
阿慈在王府裏等了約摸有八||九日,果真等來了消息,隻是這消息出乎了她意料,竟是從宮中來的。
那一天,阿慈的眼皮從晨起便跳得厲害,待用過了早飯,便聽門房來報說外頭來了一輛宮車,有幾位公公道是帶了陛下的口諭來,請阿慈入宮一趟。
阿慈匆忙換了一身衣裳,帶了兩個嬤嬤隨身伺候著,便隨那幾名公公上車往宮裏去了。
但她沒有料到,這一迴入宮,去的不是別處,卻是陛下的禦書房。
而她更沒有料到的是,入了禦書房,一眼竟見遲恆正跪在地上。
阿慈的心頭猛地跳了兩下。
她餘光飛速一掃,瞥見陛下正在屋中主位上坐著,他的右首,高羨則坐在那裏,見到阿慈入內,他微微點了下頭,陛下則用他略顯渾厚低沉的嗓音道一聲:“來了。”
阿慈這才趕忙低下頭,上前行跪拜禮:“妾身黎氏,見過陛下。”
“平身罷。”陛下道,“今日叫你來,是因睿王爺告了一樁案子,牽扯到端王府,你且坐著聽一聽,若有什麽要問的話,朕自會問你的。”
阿慈心中有些忐忑,但見高羨在場,又安下一些心來,隻磕頭應道:“是。”
她跟著站起了身,行到陛下的左首坐下。
與高羨四目而對,高羨又略略頷首垂了下眼,示意她安心。
阿慈這才正襟危坐,認真豎直了耳朵聽陛下問起話來。
原來這一迴,是高羨將遲恆告到了陛下跟前,但那罪名不是別的,卻是遲恆侵吞端王府的財物。
高羨道是,端王爺成親當日,曾帶他見過一迴大婚所用的合巹杯,因那杯子樣式別致、做工精美,以金鑄的杯身,又嵌以南珠玉石,十分貴重,是以留給高羨的印象深刻。可端王爺故去以後,高羨一迴無意間,竟又在遲恆的宅邸見到了那隻杯子。
他當時心存小心,便沒有聲張,迴頭先是問過了端王妃。可哪想端王妃方巧在清理庫房,果真竟發現那一箱從三司被還迴端王府後,便一直封箱未動的物證裏,別的物證皆在,唯獨合巹杯不見了。
高羨這才斷定是遲恆將杯子藏了起來。
他認為遲恆覬覦那隻合巹杯的貴重,便假借當初辦案之名,私自侵吞了端王府的財物。而他因替故去的端王爺鳴不平,這才又一紙訴狀,將遲恆告到了禦前。
因遲恆身居要職,此事必然影響重大,是以陛下今日設在禦書房裏親審此案。
高羨在陛下的問詢之下,答得有理有據,有模有樣的,然而阿慈一聽,便知他是在胡說八道。
莫說他重生為四王爺後,何曾去過遲恆的宅邸,就是那隻合巹杯,也分明不是丟了,隻是被阿慈藏起來了而已。
阿慈及至這會兒,才終於想明白當日高羨走前對她的囑托——那一番要她收好合巹杯,對外隻宣稱杯子遺失了的話。
高羨這是要以假作真,引蛇出洞?
隻是遲恆,阿慈想,遲恆怎會善罷甘休。
果不其然,他的說辭立刻遭到了遲恆的否認,他斬釘截鐵道不可能:“陛下明鑒,臣壓根便沒有私藏端王爺的杯子,四王爺也斷無可能在臣家中見過什麽合巹杯。臣問心無愧,不懼陛下搜查,倒是四王爺這樣誣告,不知是何居心。還請陛下明斷,以還臣之清白。”
他說著,又以額觸地,重重磕了一個頭。
陛下見他磕頭,淡淡一聲道:“賢卿且不必如此激憤,是非與否,朕自有論斷,若你實為冤枉,朕也定會還你公道的。隻是睿王爺言之鑿鑿,此番又親告禦狀,朕不得不慎重起見罷了。若如你所說確實沒有私藏,許是長得相像的杯子而已,你拿出來,與睿王爺對質一番,自證清白就好。”
可遲恆又磕了一個頭道:“陛下明鑒,那隻合巹杯當初是臣為端王爺大婚親筆所繪,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任憑再沒有眼力的人,隻消看過一眼也絕不會認錯,哪裏又會有什麽相像的杯子。睿王爺拿這樣的杯子誣蔑臣,臣且不知王爺是有何居心,還是請陛下派人往臣家中搜查一番,以證公道的好。”
然而這一迴,陛下還未開口,站在一旁的高羨倒先雙眸一亮。
他忽然側過身來,麵朝遲恆幽幽地道:“遲大人方才是說,那隻合巹杯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本王應是沒聽錯罷?”
遲恆皺著眉,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因他惱怒之下脫口而出了,此時也不得不認下來,答道:“是……”
高羨則微微一抿嘴角,眼裏透著江上漁者見到魚兒上鉤一般的光,突然向陛下一施禮,道:“皇兄,臣弟這裏有一人證,還請皇兄傳他上來,且聽他是怎個說法。”
陛下點點頭:“傳。”
第59章
不一會兒,便見兩個太監帶了一名平頭百姓上來。
他入內後,惶恐得大氣也不敢出,戰戰兢兢給陛下磕了頭,口中隻道:“草民曹廣福,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陛下看了他一眼,隻讓他抬起頭來。
他抬起頭後,阿慈亦是仔細瞧了瞧他。
她並不認得這個曹廣福是誰,但見他臉龐黝黑,似是常年在爐火旁勞作的緣故,又見他那按在地上的雙手,十指粗糙,布著許多像是被小刀劃過的細小傷痕,她心中突然就想到了這人會是個什麽身份——
當初給端王爺造合巹杯的那位工匠。
果然沒一會兒,便聽曹廣福在陛下的詢問下自報了家門。
他原是在鄰近順天府的一處村落裏做手工的匠人,因手藝好,在十裏八鄉皆有些名氣,端王爺大婚用的那隻合巹杯,便是出自他的手。隻是當初造那合巹杯時,他並不知曉那人便是王爺,還隻道是個出手闊綽的富家公子,也是如今被接入宮中了,才得知當初做的竟是大梁堂堂二王爺的生意。
他說時雖然誠惶誠恐的,但麵容平靜、目光踏實,仍帶著鄉村匠人的老實巴交。
陛下點點頭,望向高羨:“朕了解了,你有什麽要說的,且說來罷。”
高羨一頷首:“是,臣弟隻用問這位曹工匠幾個問題便好。”
“你問。”
高羨得了允,這又轉過身來問曹廣福:“曹廣福,我且問你,你可認得你身前跪著的這人?”
阿慈隨著高羨的話音,這才又看向遲恆。
然而這一眼,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竟見到了遲恆素來平靜從未有過一絲慌張的臉上,也破天荒地有些發白。
他沒敢抬眼看曹廣福,而曹廣福則是仔仔細細看了遲恆好一會兒,才向陛下磕頭道:“是。草民認得。”
“他是誰?”高羨問。
曹廣福答道:“草民也不知這位公子是誰,但那一日王爺到草民那裏,請草民造那隻杯子時,這位公子也是一並往的。”
“你斷沒有認錯?”
“遲恆。”
阿慈一怔。
“這與遲恆有何關係?”
“你有所不知,”高羨道,“因我當初娶你之事,我用心準備了許久,大婚當晚所用的合巹杯、喜秤喜帕一類物什,全是獨獨去定製的。因那合巹杯是遲恆所繪,是以我與他一同尋了一位巧匠才打了那隻杯子。這合巹杯在大婚前夕被取迴來前,除了我兩人,便再無旁人見過。本就是獨一無二的東西,倘若這世上還有一隻與它長得一模一樣的……”
阿慈聽著,漸漸臉色也變得慘白了:“你是說,你是說……”
“除非便是遲恆調的包,因為隻有他,才能做得到。”
“咣當”一聲,阿慈的手倏然一頓,碰翻了小方幾上的一隻茶盞。茶蓋滾到幾麵上,發出一聲脆響,連同盞中的茶水也無聲地灑出來,灑了一片。
阿慈慌忙將那茶盞扶好,又匆匆從袖中取出一隻帕子來,蓋到那正在四散流淌的茶水上。
她因驚恐才碰翻了茶,而她這樣驚恐的緣由,隻因高羨的這一席話,生生又勾出她心中另一種假想來——
遲恆為何要調換這隻合巹杯?
他調換它,莫非是這杯上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樣的秘密,與前世端王爺的死,可有關聯?
阿慈想到這裏,突然不敢再往後想下去。她抬起眼來望向高羨,竟發現高羨的目光與她幾乎一模一樣,凝重且透著深深的、懷疑的目光。
他道:“那一晚,我沒有飲下胡開源備的那壺下了砒||霜的水,我唯一用過的,便是那杯合巹酒……”
阿慈周身,漸漸不寒而栗。
“我知道那壺合巹酒是沒有問題的,因你也用了,並沒有事,可我沒有檢查過杯子,若那杯子曾經被人動過手腳……”
“可是,可是若杯子有問題,三司隻要一查,不是馬上便可以查出來,三司的人並沒有與我……”阿慈話到此處,突然卻又打住了,就連她自己也覺得自己這番話實在可笑——遲恆是誰?都察院左都禦史,在三司的地位舉足輕重,還是這樁案子的牽頭之人。
當日三司收繳證物,他就在當場,他若想要瞞天過海,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
阿慈一時間似乎明白了,為什麽這隻合巹杯被還迴來時,會與她此前見到的不同。倘若杯子上確有古怪,隻怕在端王爺死的翌日,三法司的人來取證時便已被有心之人給換掉了。
而這有心人是誰……
阿慈一個恍惚,身子一軟就靠到了椅子上。
屋子裏一時靜默極了,兩人彼此心知肚明的,都沒有多說話。半晌,阿慈才深深歎道:“那如今該如何是好,這隻合巹杯已被他調過了包,便是有罪證,隻怕也早已經被銷毀了……”
然而高羨沉默片刻,搖搖頭:“不是的,還沒有……”
“嗯?”
他抬起眼來,望著阿慈:“若遲恆真的有過一隻一模一樣的合巹杯,他絕不可能自己去造。”
“你是說……”
“當初造那合巹杯的工匠,一定還記得他。”
阿慈的雙眸,驀地亮了亮。
“那眼下該如何?”阿慈又問,“若真是遲恆害的你,他絕不能夠逍遙法外,可你我雖然知道真兇並非胡開源,旁人卻不知。世人皆道你是用了那壺砒||霜水才死的,眼下的境況,又要如何翻案?”
高羨搖搖頭:“不必翻案。毒謀王爺,本身便已經是要殺頭的死罪,隻要坐實了遲恆的罪行,無論胡開源的案子是否了結,他都逃不掉了。”
“那要怎樣坐實他的罪行?”
高羨沉思了半晌,忽然將那合巹杯交給阿慈:“你先將它收好。”
“嗯?……是。”阿慈接過。
高羨起身道:“我有法子。你收好這合巹杯後,隻裝作這杯子遺失了,從三司歸還物證時便不在其中,隻是這幾日清理庫房才發現而已。且無論是誰問你,哪怕是我,你都要堅信不疑地這樣說。可記好了?”
阿慈點點頭。
“往後的這幾日,你就隻管留在府中等消息,時候到了,自然會有人來傳你的。眼下當務之急,我該先去找到那位工匠。”
阿慈見他眉目坦然,確是心中有了主意的樣子。
不知怎的,分明前一刻還是憂心忡忡的,阿慈卻隻覺得這一瞬間安心極了。她亦站起身來,輕輕拉住了他的手。
“小心一些。”
她的眉目關切,全然是一副妻子叮囑將要出門的丈夫的神情。
高羨望著她,一直沉重的臉上倏然才又微微一笑。
他攬過她的肩頭,於她眉心落下輕輕一吻,柔聲道:“好。”
……
阿慈在王府裏等了約摸有八||九日,果真等來了消息,隻是這消息出乎了她意料,竟是從宮中來的。
那一天,阿慈的眼皮從晨起便跳得厲害,待用過了早飯,便聽門房來報說外頭來了一輛宮車,有幾位公公道是帶了陛下的口諭來,請阿慈入宮一趟。
阿慈匆忙換了一身衣裳,帶了兩個嬤嬤隨身伺候著,便隨那幾名公公上車往宮裏去了。
但她沒有料到,這一迴入宮,去的不是別處,卻是陛下的禦書房。
而她更沒有料到的是,入了禦書房,一眼竟見遲恆正跪在地上。
阿慈的心頭猛地跳了兩下。
她餘光飛速一掃,瞥見陛下正在屋中主位上坐著,他的右首,高羨則坐在那裏,見到阿慈入內,他微微點了下頭,陛下則用他略顯渾厚低沉的嗓音道一聲:“來了。”
阿慈這才趕忙低下頭,上前行跪拜禮:“妾身黎氏,見過陛下。”
“平身罷。”陛下道,“今日叫你來,是因睿王爺告了一樁案子,牽扯到端王府,你且坐著聽一聽,若有什麽要問的話,朕自會問你的。”
阿慈心中有些忐忑,但見高羨在場,又安下一些心來,隻磕頭應道:“是。”
她跟著站起了身,行到陛下的左首坐下。
與高羨四目而對,高羨又略略頷首垂了下眼,示意她安心。
阿慈這才正襟危坐,認真豎直了耳朵聽陛下問起話來。
原來這一迴,是高羨將遲恆告到了陛下跟前,但那罪名不是別的,卻是遲恆侵吞端王府的財物。
高羨道是,端王爺成親當日,曾帶他見過一迴大婚所用的合巹杯,因那杯子樣式別致、做工精美,以金鑄的杯身,又嵌以南珠玉石,十分貴重,是以留給高羨的印象深刻。可端王爺故去以後,高羨一迴無意間,竟又在遲恆的宅邸見到了那隻杯子。
他當時心存小心,便沒有聲張,迴頭先是問過了端王妃。可哪想端王妃方巧在清理庫房,果真竟發現那一箱從三司被還迴端王府後,便一直封箱未動的物證裏,別的物證皆在,唯獨合巹杯不見了。
高羨這才斷定是遲恆將杯子藏了起來。
他認為遲恆覬覦那隻合巹杯的貴重,便假借當初辦案之名,私自侵吞了端王府的財物。而他因替故去的端王爺鳴不平,這才又一紙訴狀,將遲恆告到了禦前。
因遲恆身居要職,此事必然影響重大,是以陛下今日設在禦書房裏親審此案。
高羨在陛下的問詢之下,答得有理有據,有模有樣的,然而阿慈一聽,便知他是在胡說八道。
莫說他重生為四王爺後,何曾去過遲恆的宅邸,就是那隻合巹杯,也分明不是丟了,隻是被阿慈藏起來了而已。
阿慈及至這會兒,才終於想明白當日高羨走前對她的囑托——那一番要她收好合巹杯,對外隻宣稱杯子遺失了的話。
高羨這是要以假作真,引蛇出洞?
隻是遲恆,阿慈想,遲恆怎會善罷甘休。
果不其然,他的說辭立刻遭到了遲恆的否認,他斬釘截鐵道不可能:“陛下明鑒,臣壓根便沒有私藏端王爺的杯子,四王爺也斷無可能在臣家中見過什麽合巹杯。臣問心無愧,不懼陛下搜查,倒是四王爺這樣誣告,不知是何居心。還請陛下明斷,以還臣之清白。”
他說著,又以額觸地,重重磕了一個頭。
陛下見他磕頭,淡淡一聲道:“賢卿且不必如此激憤,是非與否,朕自有論斷,若你實為冤枉,朕也定會還你公道的。隻是睿王爺言之鑿鑿,此番又親告禦狀,朕不得不慎重起見罷了。若如你所說確實沒有私藏,許是長得相像的杯子而已,你拿出來,與睿王爺對質一番,自證清白就好。”
可遲恆又磕了一個頭道:“陛下明鑒,那隻合巹杯當初是臣為端王爺大婚親筆所繪,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任憑再沒有眼力的人,隻消看過一眼也絕不會認錯,哪裏又會有什麽相像的杯子。睿王爺拿這樣的杯子誣蔑臣,臣且不知王爺是有何居心,還是請陛下派人往臣家中搜查一番,以證公道的好。”
然而這一迴,陛下還未開口,站在一旁的高羨倒先雙眸一亮。
他忽然側過身來,麵朝遲恆幽幽地道:“遲大人方才是說,那隻合巹杯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本王應是沒聽錯罷?”
遲恆皺著眉,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因他惱怒之下脫口而出了,此時也不得不認下來,答道:“是……”
高羨則微微一抿嘴角,眼裏透著江上漁者見到魚兒上鉤一般的光,突然向陛下一施禮,道:“皇兄,臣弟這裏有一人證,還請皇兄傳他上來,且聽他是怎個說法。”
陛下點點頭:“傳。”
第59章
不一會兒,便見兩個太監帶了一名平頭百姓上來。
他入內後,惶恐得大氣也不敢出,戰戰兢兢給陛下磕了頭,口中隻道:“草民曹廣福,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陛下看了他一眼,隻讓他抬起頭來。
他抬起頭後,阿慈亦是仔細瞧了瞧他。
她並不認得這個曹廣福是誰,但見他臉龐黝黑,似是常年在爐火旁勞作的緣故,又見他那按在地上的雙手,十指粗糙,布著許多像是被小刀劃過的細小傷痕,她心中突然就想到了這人會是個什麽身份——
當初給端王爺造合巹杯的那位工匠。
果然沒一會兒,便聽曹廣福在陛下的詢問下自報了家門。
他原是在鄰近順天府的一處村落裏做手工的匠人,因手藝好,在十裏八鄉皆有些名氣,端王爺大婚用的那隻合巹杯,便是出自他的手。隻是當初造那合巹杯時,他並不知曉那人便是王爺,還隻道是個出手闊綽的富家公子,也是如今被接入宮中了,才得知當初做的竟是大梁堂堂二王爺的生意。
他說時雖然誠惶誠恐的,但麵容平靜、目光踏實,仍帶著鄉村匠人的老實巴交。
陛下點點頭,望向高羨:“朕了解了,你有什麽要說的,且說來罷。”
高羨一頷首:“是,臣弟隻用問這位曹工匠幾個問題便好。”
“你問。”
高羨得了允,這又轉過身來問曹廣福:“曹廣福,我且問你,你可認得你身前跪著的這人?”
阿慈隨著高羨的話音,這才又看向遲恆。
然而這一眼,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竟見到了遲恆素來平靜從未有過一絲慌張的臉上,也破天荒地有些發白。
他沒敢抬眼看曹廣福,而曹廣福則是仔仔細細看了遲恆好一會兒,才向陛下磕頭道:“是。草民認得。”
“他是誰?”高羨問。
曹廣福答道:“草民也不知這位公子是誰,但那一日王爺到草民那裏,請草民造那隻杯子時,這位公子也是一並往的。”
“你斷沒有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