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在周遭的嘩然聲裏抬起頭來,再一次望向已然臉色煞白的阿慈。
那目光裏帶著愛,帶著不舍,還帶著怨。他忽然重重向陛下一磕頭:“臣謀害王爺,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
……
這一日的後來,阿慈也不知自己是怎麽走出的大殿,遲恆被當庭判斬,自始至終都沒有再說過一句話,而她受著滿殿文武各式各樣複雜的眼光,也是一句話也再聽不進去。
因今日原本隻是為了審遲恆,是以雖然當時殿上非議漫天,終歸也還是教陛下給壓下去了。
他結了遲恆的案子,才又在退堂時獨獨叫走了高羨。
阿慈自然清楚陛下喊了高羨去是要做什麽的,她神思恍惚地往殿外走,還在想著為何陛下將高羨帶走了卻不喊自己。可才出大殿不久,又見一位太監匆匆而來,邊喊著:“王妃娘娘,端王妃娘娘請留步——”
阿慈站住腳,見那匆匆來的太監十分眼熟,像是太後娘娘身邊的……
果不其然那太監奔至阿慈近前一拜,隻道:“娘娘,太後娘娘請您往仁壽宮中一敘……”
阿慈心頭“咯噔”一下,才知定是好事不出門,壞事早已傳千裏的。
——是以方才,陛下也才沒有留下自己。
阿慈垂下眼,也沒有問為什麽,隻道一聲“有勞”,便硬著頭皮隨那公公往太後宮中走了。
太後宮中,太後早已屏退左右在等著她,見到阿慈進來,一雙目光盯得緊緊的。
“妾身黎氏,拜見太後娘娘……”阿慈小心翼翼地磕頭行禮。
可太後一言不發,不讓她起,也不迴她的話。
阿慈心中那種不安之感一時愈發篤定了。半晌,才聽見太後冷冷開口,並未讓她免禮,而是先問道:“我聽說,方才皇帝在殿上審那位都察院左都禦史時,左都禦史曾說了一番話,話裏直言你與睿王爺相好了。他說的可是真的?”
阿慈伏著腦袋,一時不敢迴答。
“可是真的?說話——”太後語帶嚴厲的口吻,不容阿慈再如縮頭烏龜一般躲著。
她小聲囁嚅,幾乎是顫抖的嗓音,弱弱答道:“是……”
“砰”的一聲響,太後突然一掌拍到身旁的一張小方幾上。
全然是阿慈意料之中的反應。
她這才猛地抄起身旁一隻茶盞,砸到阿慈身前的地上,厲聲問道:“黎氏你說!是什麽時候的事情!”
阿慈低低埋著的頭,一時皺緊了眉閉上了眼。
上一迴壽宴後,太後因她頸上吻痕的事情,獨獨叫住她問話。當時她以為那吻痕是高羨放浪形骸才弄出來的,隻道是高羨在追求阿慈,並沒有往阿慈失節上頭想。畢竟端王爺才去了多久,若說阿慈行跡浪蕩,就是太後自己瞧著也並不像。
可如今得知真相,那些被阿慈親口承認的真相,仿佛一個接一個的巴掌扇在她的臉上,叫太後隻覺顏麵無存。
她當日還告誡阿慈要遠離高羨的示好,卻直至今日才發現,阿慈早在那時候就已經與他好上了,怎能不氣。
而阿慈又怎能不知她的氣極。
她不敢再撒謊,生怕太後轉頭去與高羨對質,自己更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埋著腦袋,又弱弱地答道:“是……在王爺的案子了結以後……”
“那上一迴為何不與我坦白!”
“妾身,妾身當日原是要說的,可見到娘娘已誤會了,又聽娘娘話裏,不過是想要妾身遠離睿王爺而已,便想著自己隻照娘娘說的做了便是,不敢將實情說出來給娘娘添堵……”
阿慈半是揀了一半真,編了一半假地答太後。
太後還在氣頭上:“照你這樣說來,倒還是我當日誤會你的不是了?!”
“妾身不敢……”
“黎氏,你實在是膽大包天!”太後又一拍小方幾,“你為人做事這樣放蕩猖狂,不忠不貞,欺君罔上,心裏眼裏哪裏有什麽端王爺,哪裏還有什麽陛下和我!我隻恨我兒糊塗,竟看上你這樣的人!”
太後顯然是大發雷霆之怒。
阿慈跪在那裏,一聲也不敢辯駁。她沒有辦法將高羨便是端王爺的事情說出來,就是說了,也無人會信她,而撇開這樣一層緣由,她的所作所為,確實就與太後口中的“放蕩猖狂”一模一樣。
太後也是氣極了,她又抄起一隻茶盞砸到阿慈跟前的地上,喝道:“你給我滾去佛堂,在菩薩跟前反省思過!沒我的令不許出來!”
阿慈不敢不應是。
於是她自始至終也沒有抬起頭來正視太後一眼,低眉垂眼地進了屋子,又灰頭土臉地出了屋子往佛堂去。而她在佛堂中這一跪,竟一直就跪到了半夜。
阿慈從早上入宮,到戌時了也沒個消息,思妤心中不知怎的總覺不對勁。她打發了舊時從宮裏出來的老嬤嬤往宮門口去問消息,因老嬤嬤在宮中還算認得幾個人,半個多時辰後迴來說,阿慈從陛下判完案子便走了,有人見她好像是給太後叫了去。
“太後,太後娘娘請嫂嫂去做什麽,怎的到這會子也不見迴?”
老嬤嬤這才又湊近了思妤邊上,將她從宮中聽來的,事關高羨與阿慈的那一些流言蜚語轉述給思妤聽。
思妤聞言,登時大駭。
第61章
她也顧不得眼下是個什麽境況了,便連衣裳都來不及換,趕緊的喊府上下人套車,拿上入宮的腰牌,她要入宮去。
若是再晚一些宮門落了鎖,那才是要教阿慈在宮中熬上整整一夜。
——思妤許是自幼被太後帶到宮中撫養長大的緣故,直覺裏,便認定阿慈是被太後罰在了宮裏,一門心思要去替她求情。
隻是馬車到了宮門口,她打起車簾亮腰牌時,竟見睿王府的馬車從宮裏出來了。
“四王爺——”
思妤一聲喊,才要駛過她身旁的馬車突然從車廂裏發出一聲:“停車!”
高羨起身出來,麵上仿佛安然裏還透了些疲憊,但兩眼勉強打起一絲精神,又顯出十分疑惑的光:“思妤姑娘?你在這裏做什麽。”
思妤亦是大惑不解:“王爺獨自出來的?”
她說著,還往高羨身後又看了眼。
高羨道:“自然是獨自出宮……”
“王爺不曾見過我嫂嫂?”
思妤一句話,高羨這才意識到不對勁。思妤麵上顯然是焦急之色,她這樣焦急,為的無非就是阿慈罷了。
“怎的,阿……王妃沒有迴府?”
“沒有,聽聞是被太後娘娘喊走了,我當是與王爺一塊兒被喊走的呢。”思妤急道,“那我不說了,有這會子的工夫,我都要行到仁壽宮了。”
思妤說著,又要喊車夫往宮裏去。
但高羨聽了,哪裏還放得下心自己出宮。
“我同你一道。”他忙命車夫掉了個頭,也要跟著思妤再往仁壽宮去。
思妤見他跟上來,卻突然又喊了聲:“四王爺。”
“王爺要不,還是不去的好。”
高羨正要經過她的身旁,聞言一怔,又令馬車停下來,問她:“思妤姑娘這是為何?”
思妤一時仿佛麵有難色,她猶豫了一小會兒,才壓低了聲音道:“今日的事情,我也聽說了。我想嫂嫂之所以被太後娘娘喊走,大抵應也是為了這件事的。四王爺若與我一同去見太後,我隻怕……隻怕太後娘娘見了王爺,反而火上澆油……”
高羨因心中焦急,也沒多想就要去見太後,這會子被思妤攔住,才略一思忖道:“你所言,也有道理……那便這般,我不入仁壽宮,就守在宮外麵,以亥時中為限,若亥時中了姑娘還未有消息,我再請入宮。可好?”
思妤想了一下,這才小心翼翼地點點頭。
……
阿慈在佛堂裏從日高懸跪到日西斜,再跪到日落,其間一口飯也未用,一口水也未喝。待到聽見佛堂外麵有了一些動靜時,雙腳早已經跪得腫脹發麻,臉色也已很是難看。
她僵硬的身子不敢動,隻聽見身後佛堂的門開了,有嬤嬤的聲音語重心長道:“……姑娘,姑娘此一迴去,定要好生勸勸王妃,切莫再惹太後娘娘不快了。今日原也是王妃福大,撞上娘娘每逢十五的齋戒,太後娘娘這才肯放了王妃,否則哪裏有姑娘這樣容易便將王妃帶走的……”
阿慈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忙道:“是,是,多謝嬤嬤叮囑照拂,小女迴去定會勸著嫂嫂些的……”
“快些去吧,仔細晚了宮門落鎖。”
“是。”
思妤的腳步聲這才急急入內,奔到阿慈近前,蹲下身子便來攙她:“嫂嫂——”
阿慈餓了一日,頭暈目眩,兩眼亦有些花,被思妤一攙的當下,甚至都沒能站起來。好不容易等那位引思妤來的嬤嬤一並上前將她扶起了,她隻唇色發白,有氣無力地與嬤嬤道一聲:“有勞嬤嬤,替我謝過娘娘開恩……”
那嬤嬤歎了歎應下了,才又喊思妤趕緊帶王妃出宮。
仁壽宮外,高羨早已在那裏等得焦急萬分。時近亥時,終於見到從裏頭踉踉蹌蹌出來的依稀兩道人影,他趕忙上前去接阿慈。
阿慈一見他,話還未開口說一句,已先是虛虛地撐不住合上了眼,跟著一頭往前傾去。
……
端王府內,幾個丫鬟婆子又是打水又是端參湯送稀粥的,忙忙碌碌,進進出出。
高羨就一直坐在阿慈的床前,默默地看她閉眼歇在床上。
這是他第二次入阿慈的內屋,上一迴阿慈病中,他連夜翻牆進來的,做賊一般不敢聲張,這一迴,倒是光明正大了。
也全因遲恆那一說的緣故,他與阿慈的事情被傳得人盡皆知,雖然物議沸騰,但倒也省了他再偷偷摸摸。他就那樣厚著臉皮,安之若素地坐著,等阿慈醒來,又由著幾個丫鬟婆子圍上去伺候。
阿慈原本身子就虛一些,這一日又在佛堂裏跪了一整日,水米未進,是以適才會昏過去。宮中當值的太醫看過說不妨事,高羨與思妤才將她接迴的府。
這會子她醒了,用了些參湯用了小碗粥,麵色瞧著才漸漸恢複過來。
待到她緩過勁來後,一旁思妤早已明眼色地打發了眾丫鬟婆子出去,自己則在丫鬟婆子們走後,也向高羨與阿慈一福身子,退出了裏間。
裏間裏,終於隻剩下他二人。
高羨這才坐到阿慈的床邊上去,一手按在她的頭上,輕輕揉了揉:“這一日苦了你了。”
阿慈微微搖一搖頭。
“我原本隻是想將遲恆繩之以法,沒成想他自知在劫難逃,竟會將你也給拉下水。”高羨歎道,“不過焉知非福呢,反正你我早晚都是要公之於眾的,隻是如今的時機尚未成熟,令咱們措手不及一些罷了。”
他說著,又拉著阿慈的手,低低道:“就是,委屈你了……”
可阿慈卻仍舊一搖頭,反而問他:“你可知道我這一日跪在菩薩跟前,心中想的是什麽事情?”
“什麽事?”
“我知道咱們的事情遲早瞞不住,總要公開的,無論何時說出來,都逃不了會招致朝野非議。我心中有數,亦不委屈。”阿慈道,“但我今日跪在菩薩跟前,擔心的卻是你。”
“我?”
“是。你可還記得遲恆在殿上說過,他雖然下了毒在合巹杯上,可他所用的乃是牽機藥。牽機藥,人死之時周身痙攣,狀若牽機,與你當時的情狀卻是迥然不同。且仵作驗過,也說致死之物,乃是砒||霜。這豈不正是在說,真兇另有其人?”
阿慈眉眼擔憂,望著高羨。
那目光裏帶著愛,帶著不舍,還帶著怨。他忽然重重向陛下一磕頭:“臣謀害王爺,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
……
這一日的後來,阿慈也不知自己是怎麽走出的大殿,遲恆被當庭判斬,自始至終都沒有再說過一句話,而她受著滿殿文武各式各樣複雜的眼光,也是一句話也再聽不進去。
因今日原本隻是為了審遲恆,是以雖然當時殿上非議漫天,終歸也還是教陛下給壓下去了。
他結了遲恆的案子,才又在退堂時獨獨叫走了高羨。
阿慈自然清楚陛下喊了高羨去是要做什麽的,她神思恍惚地往殿外走,還在想著為何陛下將高羨帶走了卻不喊自己。可才出大殿不久,又見一位太監匆匆而來,邊喊著:“王妃娘娘,端王妃娘娘請留步——”
阿慈站住腳,見那匆匆來的太監十分眼熟,像是太後娘娘身邊的……
果不其然那太監奔至阿慈近前一拜,隻道:“娘娘,太後娘娘請您往仁壽宮中一敘……”
阿慈心頭“咯噔”一下,才知定是好事不出門,壞事早已傳千裏的。
——是以方才,陛下也才沒有留下自己。
阿慈垂下眼,也沒有問為什麽,隻道一聲“有勞”,便硬著頭皮隨那公公往太後宮中走了。
太後宮中,太後早已屏退左右在等著她,見到阿慈進來,一雙目光盯得緊緊的。
“妾身黎氏,拜見太後娘娘……”阿慈小心翼翼地磕頭行禮。
可太後一言不發,不讓她起,也不迴她的話。
阿慈心中那種不安之感一時愈發篤定了。半晌,才聽見太後冷冷開口,並未讓她免禮,而是先問道:“我聽說,方才皇帝在殿上審那位都察院左都禦史時,左都禦史曾說了一番話,話裏直言你與睿王爺相好了。他說的可是真的?”
阿慈伏著腦袋,一時不敢迴答。
“可是真的?說話——”太後語帶嚴厲的口吻,不容阿慈再如縮頭烏龜一般躲著。
她小聲囁嚅,幾乎是顫抖的嗓音,弱弱答道:“是……”
“砰”的一聲響,太後突然一掌拍到身旁的一張小方幾上。
全然是阿慈意料之中的反應。
她這才猛地抄起身旁一隻茶盞,砸到阿慈身前的地上,厲聲問道:“黎氏你說!是什麽時候的事情!”
阿慈低低埋著的頭,一時皺緊了眉閉上了眼。
上一迴壽宴後,太後因她頸上吻痕的事情,獨獨叫住她問話。當時她以為那吻痕是高羨放浪形骸才弄出來的,隻道是高羨在追求阿慈,並沒有往阿慈失節上頭想。畢竟端王爺才去了多久,若說阿慈行跡浪蕩,就是太後自己瞧著也並不像。
可如今得知真相,那些被阿慈親口承認的真相,仿佛一個接一個的巴掌扇在她的臉上,叫太後隻覺顏麵無存。
她當日還告誡阿慈要遠離高羨的示好,卻直至今日才發現,阿慈早在那時候就已經與他好上了,怎能不氣。
而阿慈又怎能不知她的氣極。
她不敢再撒謊,生怕太後轉頭去與高羨對質,自己更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埋著腦袋,又弱弱地答道:“是……在王爺的案子了結以後……”
“那上一迴為何不與我坦白!”
“妾身,妾身當日原是要說的,可見到娘娘已誤會了,又聽娘娘話裏,不過是想要妾身遠離睿王爺而已,便想著自己隻照娘娘說的做了便是,不敢將實情說出來給娘娘添堵……”
阿慈半是揀了一半真,編了一半假地答太後。
太後還在氣頭上:“照你這樣說來,倒還是我當日誤會你的不是了?!”
“妾身不敢……”
“黎氏,你實在是膽大包天!”太後又一拍小方幾,“你為人做事這樣放蕩猖狂,不忠不貞,欺君罔上,心裏眼裏哪裏有什麽端王爺,哪裏還有什麽陛下和我!我隻恨我兒糊塗,竟看上你這樣的人!”
太後顯然是大發雷霆之怒。
阿慈跪在那裏,一聲也不敢辯駁。她沒有辦法將高羨便是端王爺的事情說出來,就是說了,也無人會信她,而撇開這樣一層緣由,她的所作所為,確實就與太後口中的“放蕩猖狂”一模一樣。
太後也是氣極了,她又抄起一隻茶盞砸到阿慈跟前的地上,喝道:“你給我滾去佛堂,在菩薩跟前反省思過!沒我的令不許出來!”
阿慈不敢不應是。
於是她自始至終也沒有抬起頭來正視太後一眼,低眉垂眼地進了屋子,又灰頭土臉地出了屋子往佛堂去。而她在佛堂中這一跪,竟一直就跪到了半夜。
阿慈從早上入宮,到戌時了也沒個消息,思妤心中不知怎的總覺不對勁。她打發了舊時從宮裏出來的老嬤嬤往宮門口去問消息,因老嬤嬤在宮中還算認得幾個人,半個多時辰後迴來說,阿慈從陛下判完案子便走了,有人見她好像是給太後叫了去。
“太後,太後娘娘請嫂嫂去做什麽,怎的到這會子也不見迴?”
老嬤嬤這才又湊近了思妤邊上,將她從宮中聽來的,事關高羨與阿慈的那一些流言蜚語轉述給思妤聽。
思妤聞言,登時大駭。
第61章
她也顧不得眼下是個什麽境況了,便連衣裳都來不及換,趕緊的喊府上下人套車,拿上入宮的腰牌,她要入宮去。
若是再晚一些宮門落了鎖,那才是要教阿慈在宮中熬上整整一夜。
——思妤許是自幼被太後帶到宮中撫養長大的緣故,直覺裏,便認定阿慈是被太後罰在了宮裏,一門心思要去替她求情。
隻是馬車到了宮門口,她打起車簾亮腰牌時,竟見睿王府的馬車從宮裏出來了。
“四王爺——”
思妤一聲喊,才要駛過她身旁的馬車突然從車廂裏發出一聲:“停車!”
高羨起身出來,麵上仿佛安然裏還透了些疲憊,但兩眼勉強打起一絲精神,又顯出十分疑惑的光:“思妤姑娘?你在這裏做什麽。”
思妤亦是大惑不解:“王爺獨自出來的?”
她說著,還往高羨身後又看了眼。
高羨道:“自然是獨自出宮……”
“王爺不曾見過我嫂嫂?”
思妤一句話,高羨這才意識到不對勁。思妤麵上顯然是焦急之色,她這樣焦急,為的無非就是阿慈罷了。
“怎的,阿……王妃沒有迴府?”
“沒有,聽聞是被太後娘娘喊走了,我當是與王爺一塊兒被喊走的呢。”思妤急道,“那我不說了,有這會子的工夫,我都要行到仁壽宮了。”
思妤說著,又要喊車夫往宮裏去。
但高羨聽了,哪裏還放得下心自己出宮。
“我同你一道。”他忙命車夫掉了個頭,也要跟著思妤再往仁壽宮去。
思妤見他跟上來,卻突然又喊了聲:“四王爺。”
“王爺要不,還是不去的好。”
高羨正要經過她的身旁,聞言一怔,又令馬車停下來,問她:“思妤姑娘這是為何?”
思妤一時仿佛麵有難色,她猶豫了一小會兒,才壓低了聲音道:“今日的事情,我也聽說了。我想嫂嫂之所以被太後娘娘喊走,大抵應也是為了這件事的。四王爺若與我一同去見太後,我隻怕……隻怕太後娘娘見了王爺,反而火上澆油……”
高羨因心中焦急,也沒多想就要去見太後,這會子被思妤攔住,才略一思忖道:“你所言,也有道理……那便這般,我不入仁壽宮,就守在宮外麵,以亥時中為限,若亥時中了姑娘還未有消息,我再請入宮。可好?”
思妤想了一下,這才小心翼翼地點點頭。
……
阿慈在佛堂裏從日高懸跪到日西斜,再跪到日落,其間一口飯也未用,一口水也未喝。待到聽見佛堂外麵有了一些動靜時,雙腳早已經跪得腫脹發麻,臉色也已很是難看。
她僵硬的身子不敢動,隻聽見身後佛堂的門開了,有嬤嬤的聲音語重心長道:“……姑娘,姑娘此一迴去,定要好生勸勸王妃,切莫再惹太後娘娘不快了。今日原也是王妃福大,撞上娘娘每逢十五的齋戒,太後娘娘這才肯放了王妃,否則哪裏有姑娘這樣容易便將王妃帶走的……”
阿慈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忙道:“是,是,多謝嬤嬤叮囑照拂,小女迴去定會勸著嫂嫂些的……”
“快些去吧,仔細晚了宮門落鎖。”
“是。”
思妤的腳步聲這才急急入內,奔到阿慈近前,蹲下身子便來攙她:“嫂嫂——”
阿慈餓了一日,頭暈目眩,兩眼亦有些花,被思妤一攙的當下,甚至都沒能站起來。好不容易等那位引思妤來的嬤嬤一並上前將她扶起了,她隻唇色發白,有氣無力地與嬤嬤道一聲:“有勞嬤嬤,替我謝過娘娘開恩……”
那嬤嬤歎了歎應下了,才又喊思妤趕緊帶王妃出宮。
仁壽宮外,高羨早已在那裏等得焦急萬分。時近亥時,終於見到從裏頭踉踉蹌蹌出來的依稀兩道人影,他趕忙上前去接阿慈。
阿慈一見他,話還未開口說一句,已先是虛虛地撐不住合上了眼,跟著一頭往前傾去。
……
端王府內,幾個丫鬟婆子又是打水又是端參湯送稀粥的,忙忙碌碌,進進出出。
高羨就一直坐在阿慈的床前,默默地看她閉眼歇在床上。
這是他第二次入阿慈的內屋,上一迴阿慈病中,他連夜翻牆進來的,做賊一般不敢聲張,這一迴,倒是光明正大了。
也全因遲恆那一說的緣故,他與阿慈的事情被傳得人盡皆知,雖然物議沸騰,但倒也省了他再偷偷摸摸。他就那樣厚著臉皮,安之若素地坐著,等阿慈醒來,又由著幾個丫鬟婆子圍上去伺候。
阿慈原本身子就虛一些,這一日又在佛堂裏跪了一整日,水米未進,是以適才會昏過去。宮中當值的太醫看過說不妨事,高羨與思妤才將她接迴的府。
這會子她醒了,用了些參湯用了小碗粥,麵色瞧著才漸漸恢複過來。
待到她緩過勁來後,一旁思妤早已明眼色地打發了眾丫鬟婆子出去,自己則在丫鬟婆子們走後,也向高羨與阿慈一福身子,退出了裏間。
裏間裏,終於隻剩下他二人。
高羨這才坐到阿慈的床邊上去,一手按在她的頭上,輕輕揉了揉:“這一日苦了你了。”
阿慈微微搖一搖頭。
“我原本隻是想將遲恆繩之以法,沒成想他自知在劫難逃,竟會將你也給拉下水。”高羨歎道,“不過焉知非福呢,反正你我早晚都是要公之於眾的,隻是如今的時機尚未成熟,令咱們措手不及一些罷了。”
他說著,又拉著阿慈的手,低低道:“就是,委屈你了……”
可阿慈卻仍舊一搖頭,反而問他:“你可知道我這一日跪在菩薩跟前,心中想的是什麽事情?”
“什麽事?”
“我知道咱們的事情遲早瞞不住,總要公開的,無論何時說出來,都逃不了會招致朝野非議。我心中有數,亦不委屈。”阿慈道,“但我今日跪在菩薩跟前,擔心的卻是你。”
“我?”
“是。你可還記得遲恆在殿上說過,他雖然下了毒在合巹杯上,可他所用的乃是牽機藥。牽機藥,人死之時周身痙攣,狀若牽機,與你當時的情狀卻是迥然不同。且仵作驗過,也說致死之物,乃是砒||霜。這豈不正是在說,真兇另有其人?”
阿慈眉眼擔憂,望著高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