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國子學的事情嗎?”問這句話時,吳伯宗的聲音有些發顫,難掩從靈魂深處透出的恐懼。


    “有所耳聞。”曾泰點點頭道:“來時經過夫子廟,也看到那些竹竿上的東西了。”


    “那裏麵有王嘉會、有陳潛夫,還有一幹我江南名儒,文壇大家,說是江南文壇的半壁江山都不為過。”吳伯宗難過道:“你改日路過吏部時還會看到,那裏還掛著個吏部尚書餘熂的人頭!恐怖吧?”


    “確實恐怖。”曾泰點點頭。


    “這都是你讚不絕口的那位楚王殿下搞出來的。”吳狀元的唿吸有些急促道:“他們不過是為了給生員主持公道,上一份聯名彈章,就把他們全都虐殺了,你說說,這還是人麽?!”


    “我怎麽聽說,他們還煽動諸生罷課了?”曾泰皺眉道。


    “那是諸生為了支援師長,自發的!”吳狀元提高聲調道:“他把他們殺了,還要侮辱他們的屍體,汙蔑他們的名譽!喪心病狂到了極點!”


    “可在我印象中,楚王殿下從不殺人的。”但曾泰當了一年封疆大吏,可不是那麽好忽悠的。


    “更沒有虐殺的習慣。恁要說燕王殿下麽,我覺得還有點可能。但楚王,幹不出這種事吧?”


    “伱怎麽能替他說話?!”吳伯宗忍不住嗬斥道:“他已是天下讀書人的公敵,一切有良知的讀書人,都必與他勢不兩立!”


    “話不能這麽說。”曾杠精有些不悅道:


    “我也在國子學教過兩年書,當時宋訥還沒去。那裏被南方人搞得烏煙瘴氣,聯手排擠北方教官,更別說學子了……每年被退學的生員,九成九都是北方的。所以別處不敢說,北方的讀書人肯定支持他。”


    “你也是南方人,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場。”吳伯宗忍不住怒火中燒道。


    “我是大明的官員。”當過高官就是不一樣,曾泰提高聲調道:“都同屬華夏,是一樣的大明子民。為什麽還要分南北?那大明混元一統的意義何在?”


    “北方在胡虜治下數百年,與蠻夷何異。”吳伯宗悶聲道。


    “好,那你明天就奏請撤銷衍聖公的爵位吧!”曾泰總能找到刁鑽的角度來一杠。“孔家現在也是蠻夷了,有什麽資格再當衍聖公?!”


    “你,你這不抬杠麽……”吳伯宗差點沒給噎死。他們儒教教徒怎麽可能砸了衍聖公的飯碗呢?那不成欺師滅祖了麽?


    “我真是不是抬杠,”曾泰沉聲道:“而是真心以為,伯宗兄身為東宮洗馬,應該跳出南北方的窠臼,站在整個大明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嗬嗬嗬,受教。”吳伯宗皮笑肉不笑的點點頭道:“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安定兄現在是格局大開啊。”


    “是楚王殿下教我的。”曾泰歎氣道:“國家想長治久安,應該彌合矛盾,而不是人為製造鴻溝。”


    “哈哈哈你這樣想沒問題,君子和而不同嘛。”吳伯宗心裏恨得要死,麵上還得笑嗬嗬。


    ~~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兩人也沒想到一年不見,現在觀念差異這麽大。


    於是計劃中的徹夜長談便以‘安定兄旅途勞頓、早些歇息’,草草結束了。


    躺在狀元府的客房中,曾泰都後悔,答應住在吳伯宗家裏太草率了。


    ‘唉,早知道還不如跟羅老師去睡,至少他說話好聽,還有可以看。’曾泰暗暗歎氣,又想到今天還要麵聖,愈發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好在他沒辦完手續,還不算京官,所以不用上早朝,不然直接不用睡了。


    一直到天亮他才迷瞪了一會兒,很快就被小廝叫醒,趕緊洗漱穿戴。


    這會兒吳伯宗已經上朝去了,他草草用了早餐,便安步當車往皇宮走去。


    一出了狀元府,他便長鬆一口氣,吩咐小廝道:“待會兒我麵聖之後就去中書報到,一安排好官廨,你就迴來取行李。”


    道不同不相為謀,竟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


    他沿著太平裏一路走來,但見大街上市肆繁華,店鋪鱗次櫛比,各種招牌幌子琳琅滿目,真叫個百貨雲集、百業興旺。


    曾泰不禁暗暗感歎,這才暌違幾年,南京城又興旺了許多。


    隻是這樣也有壞處,街上行人太多,摩肩接踵,沒人注意到他這位二品大員,差點把他的烏紗帽擠掉。


    曾泰暗暗叫苦,早知道就該聽吳家人的安排,坐馬車前往了。這下可好,成何體統?


    好在過了大中橋,走在西長安街上,一下子就沒那麽擠了。


    一是西長安街十分寬闊,二是街兩旁全都是衙門,不允許擺攤開店,行人自然就少。


    曾泰這才撈著整理下衣冠,對小廝苦笑道:“這南京跟咱們南昌別看一字之差,就是不一樣。走路真是受不了啊。”


    “那肯定的。”小廝應聲賠笑。


    “唉,三年前我還不是天天在人群裏擠來擠去,步行上下班?現在成了二品大員了,就受不了了?真不應該。”沒人抬杠,曾泰便連自己都杠。


    主仆正說著話,便見道左的烏蠻橋上,來了一隊小矮人。


    呃,這麽說太不禮貌,應該說是矮小如孩童般的外番人。


    這一幕並不稀奇,因為烏蠻橋北,設有接待外藩使臣的會同館,以及接待其隨行人員的烏蠻驛。所以常有外國使節在此出沒。


    曾泰是見過世麵的,自然不會大驚小怪……不過看他們穿著與大明類似的官袍,就像小孩偷穿了大人的衣服,還真是好笑,嘿嘿嘿。


    他趕緊繃住臉,以免有損官體。可那幫小人國的使節,居然跟他同路……一直沿著西長安街,進了長安右門,然後是承天門、端門。


    看著他們仰著頭,跟高大的守門官兵說話的樣子,真的讓人很難繃唉。


    好在曾泰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還能繃得住。但下一刻,他就徹底繃不住了——隻見那些小人國官員居然直奔午門外的登聞鼓而去!


    隻見為首的官員跳起來,摘下懸在鼓旁的鼓槌,就要敲鼓!


    卻被人一把握住了鼓槌……


    “別胡鬧,這不是你們能敲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可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父可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