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憋了好些天的雨終於落下來了,千萬條雨絲衝刷著連日來的悶熱,落在江麵上濺起億萬水花。


    有經驗的船老大都知道,這還隻是大雨的前奏。這個季節連陰了這麽多天,肯定會有一場大暴雨的。於是紛紛駕船靠了岸,沒人敢在暴雨夜行船。


    很快,繁忙的江麵上便幾乎不見了船影,隻有一條不起眼的四百料官船,依然在不知死活的頂風冒雨、逆流而上。


    官船上的乘客更是奇怪,除了兩名穿著綠色官袍的大明官員外,從駕船的到坐船的都是身材矮小,髡發木屐的日本人……


    他們是日本南朝派來出使大明的貢使團,帶頭的是個叫如瑤的和尚。貢使團自寧波入境,在浙江布政使彭賡的幫助下,拿到了海政衙門開具的勘合。


    又在寧波衛指揮使林賢的安排下,換乘大明的官船,由兩名浙江方麵的官員率領,前來南京朝貢。


    整個過程有許多不合規矩之處,比如按規定,番邦使團入境人數不能超過五十人,其餘人等必須在入境港口等待。


    日本使團的人數超過規定不知幾倍,卻依舊安然入境,這便是胡惟庸將彭賡派到浙江的作用。


    而且按規定名為護送,實則監視使團的五百明軍,都是林賢的手下,到時候非但不會阻止他們,還會跟他們一同行動。


    看到那位明國丞相安排的如此妥當,如瑤和尚懸著的心這才稍稍放下。


    雖然元朝時的兩場神風,消除了日本對天朝上國的深深恐懼,但這畢竟是日本有國以來,頭一次派軍隊深入天朝,而且還是參與針對天朝皇帝的政變。


    事情如果成了,他和這五百勇士自然永載史冊,成為日本國的民族英雄。可要是失敗了,非但他們這些人全都死啦死啦滴,就連派他來的懷良親王,還有整個南朝,都會遭受滅頂之災的。


    ~~


    也許在大明人看來,四五百名刺客並不算多,哪怕陰謀敗露,全軍覆沒,對一個國家來說也不算太大的損失。


    但在日本,尤其是在苟延殘喘的南朝,這四五百刺客絕對是傾家蕩產才能掏出來的。


    因為日本雖然人多,但生產力十分低下,根本養不起多少職業軍人。便施行了‘兵農合一’的軍製,普通士兵其實都是農民,平時在地裏插秧種田,打仗了才被拉上前線,而且還得自帶武器,純粹就是消耗品。


    根本沒有訓練度可言,戰鬥力十分低下,完全沒勝任如此艱巨的任務。


    所以使團這五百‘勇士’,清一色都是訓練有素、悍不畏死的職業武士。雖然他們大都是低級武士,但在戰時都是充當帶頭衝鋒的低級軍官角色,數量十分有限,也極其寶貴。


    尤其對退守貧瘠九州的南朝來說,這五百武士幾乎就是他們的一半的家底了。這要是有去無迴,對南朝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為什麽那位懷良親王還要傾家蕩產,支持胡惟庸造反呢?


    因為日本南北朝對峙已經到了末期,北朝室町幕府在當代將軍足利義滿的率領下蒸蒸日上,已經統一了本州和四國,對南朝形成絕對的優勢。


    相反,南朝這邊人才凋零,眾叛親離,已是迴天乏術了。所以足利義滿才沒有急著渡過關門海峽,而是希望南朝能認清形勢,自動投降。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叫‘和平合體’。


    畢竟日本正統的皇室在南朝。


    這讓南朝的‘和議派’勢力迅速抬頭,甚至連‘皇太子’都開始私下討論投降。


    懷良親王這位‘武斷派’首領的處境就萬分危險了,眼下南朝天皇還在舉棋不定,一旦‘天皇’頂不住壓力,讓位給‘皇太子’。太子登基後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命他自盡,然後像北朝求和。


    就在這時候胡惟庸派林賢找到南朝,希望他們派兵幫忙刺殺皇帝,承諾事成後將大力援助南朝,並派兵協助南朝抵禦‘北寇’。


    別的國家收到這種提議可能嗤之以鼻,但對骨子裏刻著極端冒險主義的日本人,卻有大大的誘惑。尤其是走投無路的懷良親王,非但一口答應,還精心選派了五百武士,賭上國運企圖能一舉翻盤!


    如瑤和尚肩上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入境之後,他一直十分緊張,不斷向大明官員詢問何時上岸,明軍兵力如何,還有具體的行動計劃等等。


    其實兩名官員同樣緊張,一直死死盯著岸邊,對如瑤愛答不理。


    “看到了。”其中一人沉聲道。


    “嗯。”另一人也點點頭,他透過雨幕看到了岸邊成‘品’字型,樹起了三盞燈火,那是約定的接應信號。


    “靠岸!”為首一人對如瑤下令。


    如瑤點點頭,用日語吩咐下去,又用流利的漢話問道:“上岸後還有走多遠?貧僧得告訴武士們。”


    “上岸後,跟著我們的人,差不多向南二十裏就到了。”這時候,對方才肯迴答他的問題:“不過有一半的山路,所以得抓緊,要趕在三更前抵達溫泉宮外的山上,四更發動進攻,天亮前結束戰鬥。”


    “也沒什麽特別的計劃,衝進宮裏見人就殺,一個活口不留。”另一個惡狠狠道。


    “皇宮外有多少守衛,戰鬥力如何?”如瑤雖然是和尚,卻是僧兵團首領,打了半輩子仗,自然知道要知己知彼。


    “有四衛兵馬,大概兩萬兩千多人。”第一個官員迴答道:“都是我大明最精銳的天子親軍。”


    “……”如瑤神情凝重的問道:“那我們呢?”


    “這邊一千人,還有兩千人在前頭匯合。”另一個官員答道。這也是他們之前不向如瑤透漏實情的原因,就是怕這幫小日本打退堂鼓。


    如瑤果然直接給幹沉默了,就要讓人取自己的戒刀來,砍了這兩個明國混蛋。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為首的官員趕忙道:“那四衛府軍在溫泉宮的四麵拱衛,宮中並沒有多少人。其中有一衛的指揮使是我們的人,今晚他會給你們放開一條通道,讓伱們神不知鬼不覺的摸進去,把溫泉宮裏的人,殺個幹幹淨淨。”


    “然後呢?”如瑤神色稍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為首的官員正色道:“死士懂不懂?”


    “明白了。”如瑤卻沒有生氣,也沒有恐懼,雙手合十,宣一聲佛號道:“此計甚好。”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可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父可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