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慕魁一開始聽奢香和劉贖珠居然主動打折,心裏還在哀歎,真是女生外向,怎麽能拿著族裏的利益討好情郎呢?


    還好王爺為了討好兩位苴慕,非要堅持給他們高價……


    馬君則幾個卻暗歎,這幫土司頭領真是夠白目,居然把王爺當戀愛腦。殊不知王爺今天所提的條件,都是提前經過深思熟慮的。


    雲南要修的路有兩種,一種是歸官府修的,一種是歸土司們修的。前一種一裏一百石糧,沒有任何毛病。後一種雖說可以白嫖土司,讓他們免費修。但真等著他們自己慢慢修的話,還不知修到猴年馬月呢。


    而道路需要的是全線通暢,隻要有一段工期拖延,整條路就沒有用處。朱楨將全部工程分段包給土司,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裏,幾乎可以預見到肯定會因為某些工段拖延,導致整體無法完工。


    水東水西就是用來攻堅克難,幫著打通拖延工段的殺手鐧,屆時他們的工作價值是極高的,王爺給他們一裏一百石,一點都不多。


    就像王爺說的,隻要雲南的道路早日全線貫通,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將水東水西與朝廷牢牢綁住,漸漸的就能將他們漢化,這對整個黔地的穩定至關重要。


    ~~


    其實馬君則幾個,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明雲南產銅,朱楨為什麽要用糧食支付報酬,而不是銅錢呢?


    因為他要給湖廣和江西的糧食找一條新銷路。


    去年春天爆發的糧票危機是怎麽迴事?不就是隨著織染局在湖廣和江西的農場走上正軌,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江南糧價的預期。所有人都相信,隨著江西湖廣大規模種植的展開,江南缺糧的局麵將一去不複返。


    自然沒有人再會囤積居奇,大戶們反而紛紛拋售存糧,這一來一去,把糧價硬生生從兩貫打到了一貫。


    結果以糧食為本位的糧票,也跟著大幅貶值,惹得江南百姓怨聲載道,最後朱楨不得不從日本緊急迴國,宣布自一年後,糧票除了可以按麵值兌換糧食外,還能按一石糧票兌二兩銀子的標準兌換現銀,才穩住了這場軒然大波。


    當時朱楨以需要準備現銀為由,跟百姓約定的兌付日期是一年後,也就是今年六月。


    然而現在已經是十月了,當初大戶們預想中的擠兌潮並沒有出現。三個多月以來,攏共才兌出去兩百多萬兩銀子,完全是小意思。


    江南百姓之所以又不急著兌現手中的糧票了,原因也很簡單——是因為他麽糧價又漲上來了。


    去年下半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朝廷南征收複雲南,而且朱老板虛晃一槍,將主攻方向從兩廣轉移到了湖廣。


    按照明軍就近補給的規矩,湖廣和臨近的江西就成了為征南大軍提供糧草的主力。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場仗要打多長時間,所以需要盡可能的囤積糧草,因此朱老板在某位王爺的建議下,暫時禁止湖廣和江西的糧食外運。


    結果江南百姓議論了快一年的湖廣江西秋糧,愣是一粒都沒運到江南。


    這下樂子可大了。


    因為之前的低價拋售,整個江南民間都處在缺糧狀態。大戶和糧商庫裏都沒有存糧了,開始緊急四處買糧,糧價開始一天一個價的往上竄。


    幸虧織染局當初為了穩定糧價,敞開收糧,倉庫裏有足夠的存糧,適時開倉售糧,這才沒有造成糧荒。不過糧價上漲明顯是有利於織染局的,所以他們放糧的節奏也不快,讓市場始終處於略微緊缺的狀態。這也是江南過去幾百年來的常態。


    於是一年以後,糧價也恢複了幾百年來的常態,又變成二兩一石了。而且老百姓都是追漲殺跌的,看到糧價進入上漲區間,他們反而就不著急把糧票兌成現銀了。


    朱楨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手裏隻有三千萬兩的準備銀,根本不足以應對大規模擠兌。等到過幾年,日本的銀礦順利投產,產能攀升起來之後,他手裏有了足夠的現銀,就徹底不怕擠兌了。到時候就算老百姓不擠兌,他也會主動讓糧票這種缺陷太明顯的過渡貨幣,退出曆史舞台的。


    但就算到那時候,朱楨也不會讓江南的糧價低於二兩一石的。不然湖廣江西就太虧了。老六種糧可不是為了造福江南的。經過幾年的發展,江南已經夠富裕了,是該先富帶動後富的時候了。


    朱楨又不是皇帝,沒法動用稅收之類的工具,隻能通過讓江南百姓一直吃高價糧,來實現這一點。


    但也不能一直通過行政命令禁止糧食外運,他還得給江西湖廣的糧食找到更多的銷路。為此他都頂著罵聲,把糧食賣到九州去了……雖然九州已經是大明的一個布政司了,賣給他們糧食在法律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很多人感情上還是接受不了的。


    為了少挨點罵,朱楨現在都是通過高麗進行轉口貿易,先把糧食賣給高麗,再讓自己的‘好大兒’轉手賣給九州。白白讓李成桂賺了一票,雖然這個費用是由九州買單……


    ~~


    可單單一個九州,哪怕加上高麗,也吃不下湖廣江西兩成的商品糧。朱楨還需要給兩省的糧食找到新銷路。


    雲貴就是最好的去處。


    把糧食銷往雲貴,非但不會風評受害,而且距離也近。江西湖廣的糧食可以直接運到沅州,然後沿著水東水西新修好的驛路,就可以直接送到貴州城了。


    之後路修到哪裏,糧食就可以運到哪裏,讓全雲貴都能吃上湖廣江西的大米。這樣,雲貴也不會缺糧了,湖廣江西的農民富裕了,江南的糧價也穩定了,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


    唯一的問題是,雲貴的土人們非但缺糧,他們還窮啊。指望從他們身上賺錢,根本是做夢。


    朱楨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從一開始,他就不指望從土司土民們身上收稅,而是讓他們出力。叫他們修路也好,養路也罷,還是在未來驛站充當驛夫,全都是出於這層考量。


    而且官府也不讓他們白幹,會發給他們糧食的。這無疑會大大增強官府對土司的控製力。


    所以糧食其實是官府出麵買下的,而官府的錢從哪來?當然是滇銅了!


    這下完美閉環形成了,一圈圈循環下來,經濟不就搞上去了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可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父可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