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翰林院位於東長安街南側的青龍街上,與宗人府、吏部門對門。這麽好的位置,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而是朱老板為了方便讓翰林們給自己念書,所以才把他們的衙門設置的離宮門近一些,僅此而已。


    事實上,洪武年間的翰林院,遠沒有後世那麽顯赫。因為朱老板把有學問的人,和能幹事的人分的很清楚。在經過最初的迷信階段後,他發現學問好的人往往隻是擅長讀書,並不代表同樣擅長別的事。而且很多書呆子讀書讀壞了腦袋,隻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因此他很快就不再迷信那些所謂大儒,隻把他們當做給自己講書的人肉喇叭,幫聖旨潤色的工具人而已。所以翰林出身的官員並不會得到特殊優待,反而會被朱老板視為書呆子,不願意讓他們擔當重任。


    但翰林們顯然不這麽想,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為,萬事萬物之理盡在聖賢書中,自己熟讀四書五經,深諳聖人之道,就是最優秀的棟梁之材。朱老板不重用他們,隻能說明他是個有眼無珠的大老粗,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所以翰林院自來就盛產跟朱老板對著幹的‘直臣’,僅次於專門噴人的都察院。


    在宋濂、戴良等一幫儒教大佬被朱老板冠以胡黨之名做掉之後,他們更是主動承擔起了領袖士林的責任,成了文官集團新的主心骨。


    此時,翰林學士劉三吾,侍讀學士董倫,以及文華殿大學士張溥,文淵閣大學士朱善,這四位翰林院的首腦,正在劉三吾的值房中商量著什麽。


    門外,還有劉三吾的家人望風,顯然事情機密。不可為外人所知。


    他們討論的正是即將到來的禮部會試。


    當時朱老板提出各退一步,由楚王出題,文官錄取,他們雖然表麵上勉強答應,但是背地裏已經在彈冠相慶了。


    因為文官們負責錄取的話,就可以把老六科舉改革中,極重要的分科取士廢掉了。什麽狗屁科學、戶學、工學進士,隻要不考經學的,統統別想被錄取!


    “考官的名單已經出來了?”翰林學士劉三吾問道。他年逾花甲,但須發烏黑,雙目有神,聲音中氣十足,一看就是精力過人之輩。


    “趙部堂已經報上去了,雖然皇上還沒來得及看,但估計最後也就是這些人了。”文華殿大學士張溥便答道。


    文淵閣大學士朱善也微微點頭,表示是這麽迴事。然後兩人憑著記憶將名單透露給劉三吾。


    五年前朱老板廢宰相撤中書後,終於享受到了大權獨攬的快樂,但工作量也陡然激增……當然累的主要是太子,朱標這些年實際上幹的就是宰相和中書省的活。


    這一年年的熬下來,眼看著的疲憊不堪,朱老板心疼兒子,一直在尋求創建一種新的輔政體製。在四輔官製度嚐試失敗後,朱元璋又在洪武十五年仿宋製設立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翰林院官,其主要任務為侍於皇帝左右,以備顧問。


    雖然這時殿閣大學士的地位與作用尚不及翰林院學士,還要受後者管理,但畢竟常伴君上,消息要遠比後者靈通。


    ~~


    聽兩位大學士說完之後,劉三吾緩緩點頭,問一旁的侍講學士董倫道:“你都記住了嗎?”


    “嗯。”董倫微微頷首,學問好的人記憶力一定是極好的。


    “私底下跟他們通個氣,告訴他們,科工戶三學,一個進士都不要錄取。”劉三吾沉聲道:“理由嘛,就是‘文理不佳、見識淺薄’,不足以為進士。”


    “一個都不錄取?”董倫微微皺眉道:“是不是太明顯了?”


    “鬥爭到這時候,一切都再明顯不過了,再遮遮掩掩還有什麽意義?”劉三吾哂笑一聲道:“欲蓋彌彰,止增笑耳。”


    “不錯,就是要讓老六那幫人知道,不讀聖賢書,就別想中進士,一個都不行!”張溥堅決同意道:“矯枉必須過正,這樣才能殺住這股歪風邪氣,看誰還敢不讀聖賢書!”


    “我也同意,必須要取消分科取士。”朱善接茬道:“當年老六一拍腦袋,又把唐朝就廢掉的玩意兒翻出來。當成個寶似的效仿,根本就是不切實際、荒謬至極。完全沒有可行性的!”


    “好吧。”董倫點頭同意:“我給張信他們傳話。”


    “注意保密,一定要單線聯係,不可聚集。”劉三吾又叮囑道。


    “放心吧,這些年都學會怎麽對付錦衣衛的密探了。”董倫點點頭:“不會引起他們注意的。”


    “好。”兩位大學士點點頭,劉三吾卻依然皺眉道:


    “老夫覺得光這樣還不夠。”


    “怎麽講?”三人問道。


    “我讓人偷偷摸過底,七成以上的大學生都是學經義的,我們隻靠這一手沒法把他們排除在外。”劉三吾憂心忡忡道:


    “而且出題的是老六,他肯定會出一些國子大學之外學不到的題目,來幫他的大學生考中進士。”


    “那簡直是一定的。”三人深以為然,張溥撚須尋思道:“其實經學、律學、甚至廣文都還好,最麻煩的就是算學。別的科目孰優孰慮,總還能見仁見智,唯有算學,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會就是不會。”


    “是啊,所有人還都得考……”朱善和董倫苦惱的點頭道:“老六肯定會在這上頭搗鬼的!”


    其實按朱楨最初的設計,隻有算學進士才需要考算學,但朱老板認為,算數實在太重要了,當官的不會數學,就等著被下麵人糊弄吧。所以將算學定為了必考科目。地位比經學還高,你說氣人不氣人。


    雖然地方的州府縣學也都開設了相應的科目,那些詩書傳家的縉紳大戶,還延請了數學名家,對應試的子弟進行輔導。但應試的舉子們畢竟接觸數學的時間太短,很多人甚至還不入門。就算那些有天賦的子弟,誰敢說所有的難題怪題都會解?


    要是這一門考個不合格,另外兩門考的再好也白搭,直接落第完蛋。


    所以老六還真能靠這一科,把國子大學以外的人都擋在進士門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可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父可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