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麽意思?!”


    麵對太子的質問,趙瑁硬著頭皮道:“微臣的意思是,會不會舉子就是比大學生水平高。所以其實這就是真實成績?”


    “你放屁!”朱楨當場開罵道:“我國子大學的學生是大明最優秀的學子!”


    “王爺這話有些言過其實了吧?”趙瑁強忍著對老六的恐懼,擦擦汗道:“為臣記得當年,國子大學第一批學生,都是皇上格外開恩錄取的。當時國子學都不要他們,硬生生拖了一年,直到王爺把國子學改製為國子大學,他們才撈著入學。”


    “為臣想起來了!”朱善一臉恍然道:“當時那批學生都是在江西清丈有功的吏員,甚至是王爺從民間征集的帳房、經紀之類。”


    “是啊,當時朝廷無人可用,管他三教九流,隻要能寫會算的,統統都被王爺招攬去了。這些人做事情可能沒問題,但是考試怎麽能考得過十年寒窗的舉人們嗎?”張溥也附和道。


    “你們這不是扯淡嗎?!”朱楨氣不打一處來道:“皇上恩準入學的那批大學生也沒學四書五經,人家學的是工學、戶學,也沒跟那些舉人們去爭。而且他們攏共也才千把人,更多的大學生正經是從地方府學考上來的,他們的學養本來就優於同鄉,又在京苦讀這麽些年,怎麽就能一個也考不中?”


    “南橘北枳的道理,王爺不會沒聽過吧?”朱善一對上老六,言辭登時就肆無忌憚起來。“肯定是國子大學的教育出了問題,再好的苗子進去,沒有合格的園丁栽培,也會長歪的!”


    “也許事實就是如此。”張溥也兩手一攤道:“為什麽自己的學生一個也考不中,王爺怕是得迴去,在國子大學內部好好找找原因。”


    “這個祭酒,誰都能當,但不是誰都能當好的!”趙瑁也添油加醋道。


    “住口!”太子都聽不下去,嗬斥三人道:“國子大學出來的官員,能力和見識就是強於其他人,而且勤勉清廉,這是我和父皇都認可的。難道你們要說我和父皇也有眼無珠嗎?!”


    “臣不敢。”朱善昂著頭道:“但是太子爺,做事跟考試那是兩碼事!咱們現在說的是考試,不是做事。”


    “題都是王爺親自出的,結果他的學生就是考不過外麵的舉子,現在卻反過來怪考官,這就是像生不出孩子怨穩婆一樣沒道理。”張溥也聲量漸高道:“太子爺和王爺不信,就自己再批一遍卷子嘛,看看到底是誰的問題!”


    “本宮正有此意。”朱標拂袖道。


    ~~


    於是不一會兒,錦衣衛便將幾口沉重的大箱子抬了進來,上頭貼著蓋有禮部、錦衣衛和監試官官防的封條,正是洪武十八年會試的考生原卷。


    朱標點點頭,趙瑁扯去封條,打開頭一口箱子道:“這是所有中式舉子的考卷,請太子爺和王爺親閱。”


    太監搬上來長條桌和兩個錦墩,將一摞摞考卷擺在桌上,供兩位殿下審閱。


    朱楨便和太子在桌前坐下,當著皇帝和眾考官的麵,進行現場複核。


    太子主要看的是經學部分,隻見每一篇被取中的文章,都文意連貫、結構嚴謹、搭配巧妙,字體也方正等大,油亮飽滿,一看就是經過嚴格訓練的。


    公裏公道的說,如果放在改革前的科舉中,這些文章每一篇都能讓其主人金榜題名。


    ‘但現在光靠一篇時文可不夠……’太子想到這,看向一旁的老六,心說:‘數學不好,一樣完蛋。’


    卻見朱楨神情嚴峻,一臉見了鬼似的表情。


    太子拿過來那摞他複核完的卷子,翻看起來。


    因為考官們批閱的是謄抄的複製卷,所以原卷上的批閱痕跡,都是老六留下的。


    太子翻閱完一份卷子,隻見從頭到尾都是表示正確的‘〇’,一個‘x’都沒有……


    再看下一份卷子還是如此。接連翻了幾十份卷子,基本都是全對的滿分卷。隻有寥寥幾份出現了一兩處細小的錯誤,但完全無傷大雅。


    時間一點點流逝,地上的影子已經拉的老長,這時禮部左侍郎李原明在外求見。


    朱元璋命他進來,問道:“什麽事?”


    “啟奏皇上,考生們在禮部衙門外已經等的不耐煩了,開始鼓噪問什麽時候可以發榜?”李原明小心翼翼稟報道:“敢問陛下臣是讓他們繼續等一等,還是告訴他們改日再來?”


    “你先等一等。”朱元璋示意他先站一邊去。問太子和老六道:“你們複核的怎麽樣了?”


    “迴父皇,兒臣看了一部分中式的經學考卷,沒看出什麽問題來。”太子起身抱拳答道:“這些考生的文章做的都很紮實,一看就是有真才實學的。”


    朱善張溥暗暗得意,這可是攢了十多年的一波精華啊,能不牛逼嗎?


    “老六你呢?”朱元璋又問道。


    朱楨合上手中的試卷,起身迴稟道:“也沒什麽問題。絕大部分卷子都是滿分的,或者至少是接近滿分的。”


    “……”朱善張溥臉上笑容更盛,豎著耳朵聽皇上怎麽說。


    “還要繼續複核嗎?”朱元璋冷聲問道。


    “時間太短,還不能……”太子話說到一半,卻被老六打斷道:“大哥,不必再複核了,兩位主考官這麽有信心,我們再複核也是白費功夫。”


    “王爺謬讚了,我們隻是秉著公心,負責嚴謹而已。”朱善微微一笑道:“所批的每一份卷子,都是經得起勘磨的。”


    “是啊,所有的中式卷子將來都要集結成冊,發行內外的。”趙瑁也附和道:“兩位主考和諸位同考官,是不敢有絲毫馬虎的。”


    “那就放榜?”朱元璋又看著老六,父子倆用目光進行了一陣短促而激烈的交流。


    “放吧。”朱楨緩緩點了點頭。


    “還是……”太子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父皇,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兒臣沒意見。”


    “放榜吧。”朱元璋擺了擺手,罵道:“浪費咱一天時間。”


    “皇上有旨,會試放榜!”太監的高唱聲傳出金殿,殿外已經等了大半天的儀仗隊伍敲敲打打,將洪武十八年的會試杏榜,送出紫禁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父可敵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父可敵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