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郵局最近剛從總稅務司署內搬到了崇文門大街,也就是現在北京站的南邊。


    從同文館過去要5裏地,丁韙良出門叫了兩輛人力車。


    人力車在上海叫做黃包車,因為一般會統一塗裝成黃色。


    北京等地則因為它從日本傳過來,所以叫做東洋車,簡稱洋車。


    李諭和丁韙良各上了一輛,給李諭拉車的是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身材雖然不高,不過看起來很結實。


    他們自然不可能並駕齊驅,兩輛車一前一後隔著有十幾米的距離。給丁韙良拉車的明顯是個老手,拉得很穩,路也熟,跑在前麵。


    李諭所坐的車手則明顯踉蹌許多,雖然力氣很大,不過速度一點都不均勻,坐起來有點顛。仿佛丁韙良坐在一輛高檔奔馳轎車上,而李諭則是坐在一輛板懸的五菱宏光中。


    車輪軋過一塊石頭時,李諭屁股都離開座位了,結結實實給噸了一下,車夫迴過頭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老板,您多多見諒!”


    李諭也沒有責怪的意思,畢竟都是底層人民在掙辛苦錢,於是道:“沒事,你慢點開,哦不,慢點跑就行。”


    車夫說:“老板多擔待!俺剛拉沒幾天。”


    李諭閑著沒事,和他聊起了天:“聽口音,你不是北京人。”


    “老板好聽力,俺是從張家口過來的。”


    沒想到又遇到了一個北漂,李諭問:“怎麽不在老家呆著,跑京城裏來?”


    車夫說:“是俺哥說在城裏掙錢多,也比鄉下輕快點,俺哥就是前麵給洋大人拉車的。”車夫邊跑邊說,看他氣息很平穩,身體素質想必很好。


    李諭訝道:“這活兒還輕快?”


    “那是!下地幹農活可比拉車累多了!”


    李諭對拉車和種莊稼都沒有什麽概念,繼續問了句:“拉一天能掙多少錢?”


    “俺現在掙得不多,但是俺哥掙得多,一天多的時候能兩百多個錢!平常也得一百五六十個。”車夫還挺實誠,有啥說啥。


    李諭心算了一下,一個月差不多有4500多文,按照當時差不多1:1500的銀銅比率,差不多3兩銀子。


    李諭說:“還不錯啊,現在一個月能掙3兩銀子不少了。”


    車夫咧著嘴笑了笑,迴頭看了一眼李諭,說:“老板麵白幹淨的,一看就是讀書人。您不知道,俺們這種苦力啊,每天還得給車商交50文的份子錢,除去吃飯睡覺,也就剩不下幾個了。”


    下麵的車夫跑斷腿,車商卻在一輛車上每個月就能掙1兩銀子,真是躺著收錢。


    李諭想起了老舍的《駱駝祥子》,祥子就是個車夫,他最大的夢想是有一輛自己的人力車。他勤勤懇懇,本本分分得拉車,但混亂的時代隻給了他一個最悲催的結局。


    李諭不自覺歎了口氣,晚清真是更慘的時代啊。


    差不多半小時左右,兩輛車先後到了大清郵局的門口,李諭已經被顛得隔夜飯都快吐出來了,還是強撐著裝作沒事下了車。


    丁韙良從兜裏掏出了一小串錢:“這是100文,60文錢是路費,剩下的留著當小費。”


    兩個車夫千恩萬謝,他們很喜歡拉洋人,因為他們經常給小費。30文錢本來也算是個大活,加上小費,兩人一下子就跑出了一天的份子錢,之後再跑就都是淨賺了。


    丁韙良根本不缺錢,而且他在美國生活時給小費就很平常,所以並不當迴事,兩個車夫還沒唱完謝詞時,就喊著李諭進了郵局。


    此處可以說是大清郵局總部,裏麵蠻寬敞,長長的櫃台上四五個夥計正在整理信件。他們身後有幾個很大的櫥子,上麵有許許多多小點的櫥子,門上貼著諸如上海、天津、武漢等地名的標簽。


    郵局裏的一個郵差認識丁韙良,走過來招唿道:“丁總教習,又來寄信嗎?”


    丁韙良把那一摞稿紙放在了櫃台上:“是的,崔先生,我要寄一封掛號信到上海。”


    李諭已經很久沒有聽過“掛號信”這個詞了,畢竟他所在的時代快遞業太發達了。


    如果哪天真的收到掛號信肯定會挺害怕,因為基本沒什麽好事:現在還用掛號信的,不是法院傳票就是律師函警告,或者是從監獄高牆裏寄出。


    崔郵差熟練地把稿紙稱了稱重,然後說:“丁總教習您看,一兩二錢重,需要貼張10分的郵票。”


    丁韙良直接拿出來了10個銀元放在桌上。


    崔郵差立刻說:“丁總教習,10分的郵票就夠了。”


    丁韙良說:“我當然知道,但這封信到了上海,還需要再轉由大英書信局寄往倫敦。”


    現在的大清郵局還沒有加入萬國郵聯,隻做國內業務。如果往國外寄信,就需要這些國外的郵局,也就是“客郵”轉寄。


    英國早在1861年就在上海的蘇州河邊修了郵政大樓,即英國郵政局,或稱大英書信局。信件既然是寄往倫敦,由他們寄肯定會少一些中轉。


    10個銀元的資費很高,折合7兩銀子。作為對比,現如今從上海往英國寄信差不多五六塊錢,當然,如果郵寄稍微大點的包裹那就挺貴了。


    李諭此刻身上的錢連寄個跨國郵件都差了一大截!好在是丁韙良出錢。


    崔郵差按照規定,翻了翻文稿,確定沒什麽其他物品後,就包進了郵封中,然後貼上了一枚黃色的小郵票,上麵寫著“當作洋銀壹角”,下方還有英文寫著的“10cents”。


    大清郵局是赫德主持成立,很多東西都是學的英國,就連資費都按照洋錢來定。


    ——反正清廷主權丟的夠多了,也不再差這麽點小細節。


    李諭倒是有點相中這套郵票,準備找機會一定買幾套迴去,因為這是他手裏那點可憐銀子所能買到的最有可能大升值的東西。


    別看一張麵值隻有幾分,這套郵票可是1897年限量發行的慈禧六十壽辰小字改值郵票,有1分、2分、4分、5分、8分、10分、30分等幾種麵值。


    限量哦!


    如果能集齊一套,在100多年後的今天能拍出幾十甚至上百萬的價格。幾百萬倍的升值空間還是很可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