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大清國駐法國公使館。


    “來,都坐好不要動!很好,看這裏,笑一笑!cheese!”


    “哢嚓!”


    裕勳齡按下快門,底片上留下了公使裕庚和兩位漂亮女兒裕德齡及裕容齡的影像。


    裕庚剛站起身,就被小女兒容陵拉住了胳膊:“daddy,daddy,我們再拍一張好不好!”


    裕庚摸了摸她的頭,“要拍就和你姐姐一起拍吧。”


    裕德齡和裕容齡兩姐妹隻差三歲,都出落得亭亭玉立。


    她們在武漢度過童年後,便跟隨裕庚出使各國,先在日本呆了三年,然後又在法國生活四年,對整個西方可以說是從小耳濡目染。


    兩姐妹各有特色:


    姐姐德齡熱愛文學藝術,而且語言才華很高,會說七八國外語,能用英文等外語非常嫻熟地創作。


    容陵則熱愛舞蹈,是個極有天分的舞者,她不僅會跳中國的古典舞,還會日本舞、西方現代舞、芭蕾舞,對希臘舞、西班牙舞等也非常擅長。


    別說現在的女生愛自拍,在照相術剛誕生後,女人就瘋狂地愛上了這項留存美的藝術,尤其是像裕氏二姐妹這樣的漂亮女孩子。


    容陵纏住姐姐德齡,對照相機後的裕勳齡說:“哥哥快拍!”


    裕勳齡對兩個妹妹同樣極盡寵愛,“行行行,擺個姿勢吧。”


    剛要按快門,德齡卻打斷了他,“等一下,我去換身衣服,今天剛從香榭麗舍買了一頂克洛什帽子,拍出來一定好看。”


    誰知沒一會,德齡從屋子出來時,不僅戴上了漂亮的帽子,還換了一身優雅的法式長裙。


    “來,拍吧!”


    妹妹容陵卻一嘟嘴:“哼!不拍了。”


    “為什麽不拍?”德齡問道。


    “你去買新衣服新帽子,怎麽不給我買?”容陵賭氣道。


    德齡趕忙坐在她身旁,“好妹妹,今天你去學舞蹈,我在家無聊才出去逛了逛。”


    裕容齡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鄧肯學習過舞蹈的中國人,受到了她很高的讚譽。


    裕容齡顯然不想善罷甘休:“我不管!我也要!”


    德齡把自己的帽子摘下來,戴在她頭上,“喏,給你了。”


    “真的嗎?”


    “姐姐還能騙你?”


    容陵起身輕巧地挪著步子來到鏡子前,看著漂亮的帽子,心情立刻多雲轉晴,“快拍快拍!”


    就在幾人拍照玩耍時,使館的工作人員進來找到裕庚。


    “公使大人,給您今天的報紙。”


    裕庚道:“怎麽樣,貝子爺到哪了?”


    工作人員迴道:“報上並沒有刊登貝子爺的新聞,倒是報道了使團中一個叫做李諭的人。”


    “李諭?”裕庚接過報紙,“是之前那個搞出什麽射線的?”


    “是x射線,公使大人。”


    裕庚坐在椅子上,仔細閱讀了一會,然後緩緩放下報紙,“竟然有這樣的人!”


    “daddy,今天有什麽新聞?”


    容陵輕移蓮步跑了過來,她常年練舞,走起路來都舞態生風,非常優雅。


    容陵和裕勳齡也一並過來,他們都很關注載振率領的專使團。


    “你們自己看吧。”


    德齡閱讀速度最快,訝道:“李諭?”她記得這個名字,“原來他也在使團中。”


    他們都在國外,對當下的事情了解很快,李諭前段時間震驚整個學術圈,他們自然看到了報道。


    裕勳齡吃了幾粒葡萄,說道:“難得有個懂西學的,貝子爺帶上也正常,隻不過他這次玩得還真大,英國的皇家學會可不是尋常機構,人家肯定都有真才實學。”


    裕庚向後倚了倚,“所以我才有點吃驚。”


    容陵一字一句念著那句繞口的名詞:“大犬座a星,這是什麽星星?”


    德齡糾正道:“是α,希臘文伱不懂。雖然具體是什麽我也不知道,但能讓皇家學會會長也關注的,想必不簡單。”


    容陵說:“李諭這麽厲害,肯定是個老學究,他得懂多少知識!想想那些數字我就好害怕。”


    公使裕庚卻說:“報上說,他是個年輕人,隻有二十幾歲。”


    “二十幾歲?有沒有照片我看看。”德齡搶道。


    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見慣了大政客大文人,科學領域的人才實在讓人耳目一新。


    公使裕庚搖了搖頭,“並沒有。不過,貝子爺的使團會來法國,到時候說不定可以見到。”


    “是嗎?太好了,還真想見見哪!”


    “希望不要太醜……”


    李諭這段時間很忙,他直接住在了天文台,晚上觀測,白天分析計算。自己這台小小的計算機幫了大忙,上麵的太陽能電池板估摸著能保證用上二十年吧。


    天文學並非隻是個觀測的學問,需要用的計算非常非常複雜繁瑣。


    當年第穀觀測了那麽多數據,也沒發現什麽,直到擅長數學的開普勒繼承了他的天文台,才真正賦予了這堆枯燥數據真正的生命,並讓開普勒三大定律橫空出世。


    天文學計算用到最多的就是對數和三角函數運算。當年納皮爾發明對數表,甚至被拉普拉斯稱讚“延長了天文學家的壽命”。


    不過對數表雖然也比較精確,但和計算器比起來,真的就像九九乘法表。


    至於三角函數更不用說了,天文學計算常會用正弦函數,計算器幾秒鍾就可以給出答案。而當時的天文學家計算幾組數據甚至要花上數日!


    也正是這個小小計算器加持,才能讓李諭在短時間內搞出點“大新聞”。


    他要做的,就是發現冥王星!


    雖然在李諭的時代,冥王星已經被九大行星除名,降級成了矮行星。但在100年前,發現一顆太陽係的行星,尤其是海王星外的行星可謂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不過觀測冥王星並不容易,因為它太暗了。而且天上的星星太多,你怎麽知道某顆星星在哪?當時的天文學家隻能反複嚐試,有時候真的需要一定的運氣。


    而且還有個很矛盾的問題,那就是望遠鏡的倍數越高,發現星星需要的時間反而更多。原因很簡單:倍數越高,看到的範圍自然就越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