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諭來到同文館找丁韙良賀喜。


    丁韙良一點都不奇怪:“你能拿第一是理所應當。”


    他從書桉上拿出一份文件,“本來其實我想用這些題目,但要真這麽做,恐怕隻有你能做出,其他人怕都要零分。”


    李諭好奇道:“什麽試卷?”


    “是一份從歐洲寄過來的試題,”丁韙良解釋說,“我曾經設想采用歐洲或者美國大學的考試題目,但是發現根本無法和他們解釋清楚,他們甚至不認為這種程度的數學有意義。”


    李諭看了看,試題是用英文寫的,抬頭是愛丁堡大學。


    題目難度算是比較符合一所大學應該有的難度,最後一道幾何大題大概相當於後來高考數學20題左右的難度。


    丁韙良笑著問:“如何,這份試卷你能做多少分?”


    “自然是滿分。”


    確實啊,如果有第22道大題,說不定李諭還會失幾分,不過就眼前試卷的難度還是困不住他。


    丁韙良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放心,今後在大學堂你是比較自由的,有些課程沒必要上,但是考試還是要參加。”


    李諭感激道:“多謝總教習。”


    “另外,還有樣東西要給你看看。”


    丁韙良拿出一份報紙,遞給李諭。


    依然是《泰晤士報》,報上登了一份懸賞信息。


    李諭一看就有點呆住了,“這是?”


    丁韙良道:“報上寫了,瑞典挪威國王及皇家科學院向全世界懸賞幾道數學問題。”


    “我知道,但是其中第一道的n體問題是不是……”


    丁韙良攤攤手:“我也看不懂具體的問題,但是報上說明了迴答問題可以得到2500克朗,並且會得到國王親自頒發的獎章。看著挺不錯,我就想你能不能試一下。”


    李諭當然看得懂,但是按說n體問題應該在十年前就做過了研究,難道說時間有了小小的錯亂?


    於是李諭問道:“莫非現在還沒有人研究三體問題?”


    “三體?報上似乎說的是超過2的所有情況,不止三體。”


    李諭感覺有點奇怪,換了個角度問:“法國有一位數學家,名字叫做龐加來,這次京師大學堂采購的書單中有沒有他的著作?”


    丁韙良道:“有的,他的理論十分先進,數學物理的書單中有好幾本是他最新的書。”


    “太好了,我要去趕緊求證一下!”


    李諭著急忙慌就要走,剛出門卻碰上了一個身穿補服的大官,李諭連忙道歉。


    丁韙良不明所以,大聲道:“李諭,你這麽著急去幹什麽?”


    “李諭?!”官員一聽,立刻叫住了他,“你等等!”


    丁韙良也看到了官員,迎過來道:“管學大人,您怎麽來了?”


    來的官員正是張百熙。


    張百熙說:“今天是慶親王的大壽,本來想來總理衙門給他賀賀喜,不過他人並不在。反正你們同文館離著近,我就來瞧瞧。”


    丁韙良立刻給李諭介紹:“別走了,眼前就是管學大臣張百熙大人。”


    李諭聽到張百熙的名字,的確不能走了。


    嚴格意義上講,張百熙是北大的第三任校長,也是1902年正式招生以來的第一任校長。


    “張校長好!”李諭脫口而出。


    張百熙微微一笑:“你是第一個叫我校長的,我喜歡這個稱唿。想不到新科考試第一名如此年輕精神,實乃我大學堂之幸。”


    “校長謬讚。”李諭說。


    “你的卷子我後來都看過,西學方麵確實優秀,隻不過為什麽你經義方麵差了這麽多?”


    張百熙一句話就問到了李諭的痛處,李諭尷尬道:“西學嘛,繁瑣異常,自然花費時間多,所以在經義上花的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


    張百熙對這個答複挑不出什麽毛病,又說:“好在以後還是有時間補救,這方麵也不能過於落下。”


    “多謝校長教誨。”李諭道。


    張百熙的一名隨從人員走進來,對張百熙說:“大人,我問過了,今天慶親王並沒有來總理衙門辦差。而是,而是一直在家中準備壽辰。”


    “我知道了。”張百熙無奈得歎了口氣,這個慶親王啊!怎麽和慈禧一個習慣!


    這幫皇親宗師挨了這麽多年打,還沒被打醒嗎?


    轉念一想,又感覺也對,反正槍子沒落他們頭上。


    張百熙招唿丁韙良:“既如此,不如一起去給慶親王賀賀喜。”


    丁韙良知道這些中國的官場規矩,而且北京城現在到處的小道消息都在傳榮祿身體不佳,下一任首席軍機大臣極有可能就是奕劻。


    現在給奕劻送禮的可謂是絡繹不絕,現在送可能隻需要幾百兩銀子,以後等他當上軍機大臣,怕是就要幾千兩銀子,而且可能都沒有現在的幾百兩銀子管事。


    丁韙良道:“既如此,我去取點銀元。”丁韙良還是喜歡用外國銀元。


    張百熙卻說:“不用了,我們直接過去。”


    “直接去?”丁韙良詫道,“不送錢好像不太合適吧。”


    張百熙笑道:“合適,怎麽不合適,老夫還真就不想送錢!”


    丁韙良又蒙了,實在是摸不清中國官場到底怎麽玩,送銀子難道不是應該的?


    “可是……”


    張百熙道:“沒關係,我們隻是不送錢,禮還是要送的。”


    他拿出一柄折扇,打開後上麵寫著四個字:“清風徐來”,然後說:“老夫就送他這把扇子。”


    李諭忍俊不禁,張校長可太逗了!現在已經十月,天氣開始轉涼,現在送給奕劻扇子,不就是讓他冷靜冷靜嗎。而且“清風徐來”幾個字對比照奕劻的貪財受賄,真是太鮮明了。


    張百熙也是想借此警示一下奕劻,可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


    丁韙良並不明白其中意思,但是也想著該找件禮物,在辦公室拿起了自己的那支德國鋼筆,就它了,價格也不菲。


    張百熙對李諭說:“李諭同學,你要去嗎?我聽說慶親王父子和你關係還是不錯的。”


    “去,當然去。”李諭說。


    “那你也準備禮品?”


    李諭想了想,“我就空著手去。”


    張百熙沒想到李諭比自己還大膽,然後用剛才丁韙良的話複述了一遍:“恐怕不太合適吧?”


    李諭也說:“合適,怎麽不合適。我以後可以給慶王爺免費上十堂課,以後的錢也是錢!上課的時候不再讓他交錢不就是相當於現在給了他錢。”


    丁韙良直接樂了:“妙,想不到你已經有了金融思想。”


    李諭確實不用害怕,這次在歐洲自己算是幫著載振長了大臉,奕劻怎麽好意思找自己要銀子。


    幾人這就動身,出門打了馬車就去往慶王府。


    剛到大門口,幾人就被門衛擋住,門衛一伸手:“規矩。”


    張百熙故作湖塗:“什麽規矩?”


    門衛上下打量了一下張百熙,“您是不知道嗎?今天進門就要先交100兩銀子。”


    “敢問這錢算是壽禮嗎?”


    門衛有點不太耐煩:“見麵禮,當然不是壽禮!要是壽禮隻有100兩,趁早哪裏來迴哪裏去!”


    “這麽說,要見慶親王至少先要在您這交錢嘍。”張百熙又問。


    “都說了是規矩,看您老也是位京官,這點兒道理都不懂?”


    門衛竟然咬死不鬆口。


    張百熙倒是一點都不生氣,指向後麵的李諭:“他現在是高中京師大學堂第一名的優秀學子,如果進去也要交錢?”


    曆朝曆代對待狀元或者進士都非常尊重,能讓他們上家門可謂就是開門見喜。


    “高中?京師大學堂?沒聽過!”門衛看向李諭,倒是認出了他這人,“原來是李先生。”


    但接著又搖頭道:“不行,李先生現在已經不住在王府。所以今天如果沒有交錢,都不能進。”


    真是個榆木疙瘩!


    張百熙心中反感,剛想讓門衛傳個話就走,後麵走來了兩個人。


    “好辦,這是500兩銀票,讓我們五人進去吧。”


    幾人迴頭一看,來的是袁世凱和楊士琦。


    楊士琦拿著張五百兩的銀票遞了過去,幾個月前他來的時候,門衛沒有收他錢。


    一見銀票門衛立刻展演一笑,立刻恭恭敬敬道:“幾位請進。”


    袁世凱知道張百熙的為人,剛才也是他讓楊士琦代為交錢。


    楊士琦當初想投奕劻門下,被無情拒絕,如今轉而成為了袁世凱的心腹參謀。


    楊士琦非常善於外場溝通,居中調解,而且為人聰明圓滑。


    袁世凱笑道:“張大人清風亮節,這些齷齪事自然看不得眼中。”


    張百熙對袁世凱態度還是可以的,他知道袁世凱雖然也是個非常能斂財的人,不過袁世凱起碼能幹事,遠非奕劻這種隻會貪財不會辦事的人。


    “多謝袁大人,北洋積攢了大半個直隸的錢糧,倒也練得一手好兵。”


    張百熙雖然剛正,但也是聰明人,話裏話外的即有誇讚也不著邊際敲打壓上一手。


    袁世凱道:“大家都是為朝廷辦事,張大人是為教育國之大計;我哪,兵家也是國之大計,咱們彼此彼此。方才我也是看到了李諭小先生與你們一起,他對我北洋有恩,所以我稍微幫一幫算不得什麽。”


    李諭一聽把自己拉上,果然袁世凱當初真是說幫就幫。不過其實也是他想拉攏李諭,多給幾個人情。


    楊士琦看向李諭:“原來閣下就是李諭,失敬失敬。”


    李諭拱了拱手:“不足掛齒。”


    今天的慶王府的確實熱鬧,奕劻甚至專門叫來了戲班賀壽,李諭遠遠就看到了楊小樓。自從上次慈禧聽了楊小樓的唱片,對他非常喜歡。


    奕劻自然也知道了慈禧的喜好,於是立刻忘掉楊小樓曾經的忤逆行為,隆重邀請同慶班來府裏唱戲,並且給出了三倍的價格。


    楊小樓經過譚鑫培和***的幾次教育,性格收斂了很多,畢竟還年輕。


    朝中官員來得很多,尚書就兩位,侍郎五位,小半個朝廷的官員都來祝壽。


    這些人也是舍得下血本,禮金名錄上少的也有兩千兩。一位河北的道員想要升個官,甚至直接送了一萬八千兩。


    難怪都說奕劻才是真正的“大清克星”,甚至一度有人懷疑他是不是早就暗通了革命黨人。他在政治舉措上沒有幾件事作對,幾乎是在努力推著大清往懸崖邊上走。


    反正現在的大清怎麽都是完蛋,換個人也沒什麽兩樣。


    但如果,僅僅是如果,大清真能抄了奕劻的家,說不定還能多堅持幾年。


    因為這家夥真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大清第一貪,可憐咱和中堂和大人竟然背著“大清第一貪”這口黑鍋一直背到了一百年後的電視劇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