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諭堅決不信有菩薩,但的確有人相信自己就是菩薩在世。


    西苑,北海。


    慈禧太後正張羅著cosy,她換上了一身特別的衣服要去拍照。


    不用說,鼓動著讓她拍照的就是裕家姐妹,但是德齡和容陵都不會用照相機,負責拍照的是他們的哥哥裕勳齡。


    裕勳齡可謂是皇家禦用照相師,流傳下來的慈禧照片絕大部分出自他手。


    今天李連英突然想出個鬼點子,讓慈禧扮做觀音大士,自己扮做護法韋陀,另外讓四格格扮做善財童子,拍個“妙相莊嚴入畫圖”。


    慈禧對這個點子很滿意,內務府知道後立刻把道具搞齊。還專門找來一張大幕布,上麵畫著竹林深處曲徑通幽。


    換上“仙服”的慈禧坐在中間位置,手拿淨水瓶和竹葉枝,頭上帶著毗盧帽及五佛冠,“寶相莊嚴”一動不動。


    似乎是怕別人不知道,李連英還別出心裁在幕布上掛了個牌子,上麵寫著:“普陀山觀音大士”。


    裕勳齡是這個時代的攝影大師,懂得布局、光線、造型,但是慈禧拍照一直就是一幅非常嚴肅的表情,再好的水平,拍出來也仿佛不高興的樣子。


    拍完一張慈禧感覺還沒過足癮,好不容易換好的衣服一張哪夠。她又叫來另一位太監,二總管崔玉貴,讓他和李連英分別穿好袈裟站在兩旁,讓裕勳齡繼續拍了很多張。


    折騰著換了好幾個場景和動作後,李連英問:“還拍嗎,老佛爺?”


    慈禧說:“夠了,不拍了。”她叫過來裕勳齡問道,“照片什麽時候出來?”


    “迴太後老佛爺,我迴到住所就會盡快給您洗出來。”


    “好的,今天也是辛苦你了,等看到照片再賞你。”


    裕勳齡忙說:“不辛苦不辛苦!”


    一旁的崔玉貴拍上馬屁:“還別說,老佛爺您穿上這身行頭真的就像觀世音菩薩。”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慈禧笑著說:“你怎麽不說我像戲台上的。”


    李連英也說:“我看哪,老佛爺您就是觀世音菩薩。”


    不愧是大總管,李連英馬屁拍得更徹底。


    慈禧道:“瞧你說的,我哪能是救苦救難的觀音大士。”


    李連英說:“老佛爺您想,您每天操勞不就是為了黎民百姓,大家都念著您的恩德,在大清所有子民眼裏,您就是觀世音菩薩!”


    慈禧撫著身上的衣服:“說實在的吧,碰到氣惱的事情,我確實喜歡扮成觀音的樣子,似乎覺得心情能平靜起來,好像自己真的就是觀音了。這事情很有好處啊,因為這樣一扮,我就想著我必須有一副慈悲的樣子。等以後有了照片,我就可以常常看看,常常記得自己應該怎樣。”


    “哎幼喂!”李連英順著說道,“老佛爺您看您說的,您平日裏向民間播撒雷霆雨露,心懷慈悲,普度眾生,肯定就是菩薩!”


    慈禧聽了他的話很受用,“這段時間看下來,洋人的東西有些真的是挺有意思的,過些日子,我也叫上公使的夫人們一起拍拍照。”


    裕勳齡似乎很著急,也沒空再呆在西苑,整理好設備,帶上底片就匆匆離開了。


    此時,李諭正在自己的書房中埋頭計算,他要盡快求出幾個三體問題的特解,順便還要闡述一下為什麽太陽係肯定會亂,但同時又很難預測的道理。


    不得不說,這在當時是絕對超乎尋常的理論,肯定又是一場軒然大波。


    但一篇簡單的數學懸賞迴答肯定不能完全說明白其中奧秘,以後還需要多寫幾篇論文才行,這就比較花時間了。即便李諭心中早已有理論框架,但是下筆寫成嚴謹的論文恐怕最少也得一個來月。


    所以李諭並不著急完全就寫得明明白白,懸賞就是懸賞,先把大家夥對三體問題的興趣帶動起來再說。


    寫得頭皮發麻後,李諭就換換腦子寫《泰晤士報》的稿子,他們的要求反正不高,隻需要簡單寫寫對於科學的一些小見解,以及科學的重要性就足夠,太深的東西沒法寫,畢竟是大眾報紙。


    下午,有人來敲李諭家的大門。


    “李諭先生!”門外的人喊道。


    王伯打開門,“足下是?”


    “我叫史量才,來找李諭先生,麻煩通報一下。”


    《申報》記者史量才聞風找到了李諭,他現在隻是個小記者,消息沒有濮蘭德那麽靈通,今天才知道李諭返京的消息。


    “您稍等一下。”王伯進屋後沒多久折返迴來,“裏麵請。”


    李諭已經迎到了院子,“史記者好!”


    “見過李先生!今日登門造訪,沒有妨礙到您吧?”史量才問。


    李諭笑道:“當然沒有,快屋裏坐。”


    “李先生不用客氣,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今天是來向您約稿的。”


    不用他說,李諭也猜到了,“當然可以,這次寫什麽?”


    史量才說:“我準備說服主編辟出一個版麵專門報道關於西學方麵的內容,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供稿,隻有來求您了。”


    “這是好事啊!”李諭道。


    他也期待報界可以多多宣揚一下科學,單單靠清廷是不行的,隻有廣開民智,讓越來越多的人真心接受西學,才能慢慢地由量變引發質變。


    李諭繼續說:“沒有問題。但我自己沒有那麽多精力,我可以拉著大學堂的幾位校友一起寫。”


    “太感謝了!隻不過,”史量才頓了頓說,“文稿最好能夠寫得再有趣一些,之前您寫的關於醫學消毒的文章,雖然在醫界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但好多讀者還是反應看不太懂。”


    李諭點點頭,“還是你們更懂傳播學,上次我也沒有想那麽多,不過既然能夠圈定受眾,就好說了。”


    史量才說:“李先生您也不用擔心稿費,我們《申報》在稿酬上也是一流的水準,視字數可以給您開到每篇10到50元的酬勞。”


    《申報》給的價格比起濮蘭德確實低了不少,但是李諭心中反而更開心,畢竟《申報》的發行量更大,而且讀者大都是國人,國內影響力實際上大了許多。


    李諭想了一想說:“如果是需要趣味性的話,我可以先寫一寫科普小文章,寓教於樂,或許更能受到大家歡迎。”


    史量才拍手道:“太好了!我相信李先生的水平,必然高屋建瓴,視角獨到。您盡管寫就是,如果有不懂的,我會及時來府上與您溝通。”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好說好說,過兩天就可以來找我。”


    其實李諭早該想到,自己年少時看過那麽多科學小故事。物理、數學、化學等等太多了,雖然什麽高斯巧算1到100之和、阿基米德測皇冠、富蘭克林放風箏之類的已經非常俗套。但在清末民初,都是非常好的故事素材,而且這種故事對於兒童的啟發性很大。


    恐怕每個寫出來都是可以上現在教科書的。


    當然,本來也都是教科書級別的材料。


    如果以後還可以再寫寫科幻,那麽一方麵啟發兒童,一方麵引導成人,雙管齊下,畫麵想想就讓人期待。


    想做此事也是不簡單,起碼得有名氣別人才會看你寫的科普內容。並且現在人們的科學基礎實在是低,前期的推廣難度會很大,難免會招來許多人的非議。


    所以具體的故事選取,真要費費腦子。


    李諭收迴思緒,還得繼續迴頭算自己的三體問題!


    李諭正思考時,又有人找上門。


    “李諭先生,我總算打聽到你的住所了!快快快!”裕勳齡扶著大門道。


    “你這是怎麽了?”李諭訝道,“進來喝口茶。”


    裕勳齡卻說:“沒時間了,你快去看看我妹子!”


    李諭看他神情緊張的樣子,連忙問:“什麽事?”


    “德齡她,她現在頭疼得異常。”


    李諭道:“頭疼?有沒有找醫生?”


    裕勳齡說:“看過了,沒看出什麽,一直疼得厲害。”


    李諭也有點無可奈何:“我也不太懂醫術,要不再去換個大夫看看?”


    裕勳齡搖搖頭:“這不是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德齡她,她,她!”


    “你快說啊!”李諭心中突然開始有點不好的預感,單純的醫學問題當然不會找他。


    “德齡她吸上大煙了!”


    “啊!”李諭大驚失色。


    果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