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在阿姆斯特丹又待了好幾天,與荷蘭諾獎三劍客經常討論各種物理的問題。


    三劍客的水平確實還是很高的。


    洛倫茲自然不用說,是個連愛因斯坦都心服口服的大佬。


    他的理論不僅出現在相對論的洛倫茲變換中,其實各位學高中物理用很多方法都源自洛倫茲。


    比如電磁學中最經典的畫個電荷,然後畫出電場線的分布,計算電荷在多個電場中的受力情況等這些解題方法,都是洛倫茲開創。


    範德瓦爾斯不僅有著名的範德華力流傳下來,他還在非常早的時候計算出了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當然這是為了他的方程。


    範德瓦爾斯算出二氧化碳分子大小為4.4x10的-8次方cm,今天的數值是2.33,已經非常非常接近,畢竟是同一個數量級上。


    那可是1880年代!油膜法之類的辦法都沒有,竟然可以做到,非常恐怖。


    範德瓦爾斯精研了麥克斯韋的理論,數學水平高得很。


    昂內斯則用實驗做出了熱力學以及整個經典物理學最後的高光——超導。


    但事物都是自己否定自己的,想要更深層次地研究超導,還得靠量子力學。


    三劍客的研究領域稍有不同,但都和李諭很聊得來。


    就連洛倫茲這種學貫整個物理學的人都有些驚歎:“實在難以置信,閣下竟然對整個物理學有如此清晰的認知,真是長……長浪,額,範德瓦爾斯先生,那句話怎麽說的?”


    範德瓦爾斯說:“長江後浪推前浪。”


    “對!”洛倫茲說,“但應該入鄉隨俗,萊茵河後浪推前浪!”


    萊茵河貫穿德國,從荷蘭鹿特丹入海,是鹿特丹港成為歐洲最大港口的重要原因。


    李諭被逗樂了,雖然這些人說的成語都很怪,但他們在自己麵前說中國的成語就是對自己的尊重,而且至少可以讓他們知道中國的一些文化,繼而影響其他人。


    李諭笑著說:“後浪肯定不會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幾個人聽後也被逗笑,尤其是年齡最大的範德瓦爾斯說道:“我真是害怕極了!”


    李諭想到範德瓦爾斯的經曆,於是問道:“教授,您能不能幫忙介紹幾名教師去中國任教?”


    “教師?”範德瓦爾斯問道,“中小學教師?”


    “是的,”李諭說,“教授放心,薪資方麵肯定不會讓教師們失望,至少會是一年7000荷蘭盾。”


    差不多相當於3000美元。


    範德瓦爾斯沉思片刻:“這個收入已經快要接近大學教授的收入,確實誘人,我可以幫你去教師工會聯絡一下。”


    範德瓦爾斯早年當過老師,而且他學習能力很強,考下來了所有科目的教師資格證。


    李諭之所以想在荷蘭找中小學老師,就是因為荷蘭的教師資格證很特殊。


    二十世紀初的荷蘭,中小學的老師非常辛苦,因為一個班隻有一個老師,而且一個老師要教授所有的學科。


    除非學生人數多,才會配備輔助人員。


    如果一個老師帶的學生超過70人,就可以帶一個“學徒”;如果超過100人,可以帶一個“助手”;如果超過150人,可以帶一個學徒加一個助手。


    由於一個老師需要教授所有學科,荷蘭的教師資格證自然涵蓋了所有學科,且有很多等級。


    甚至需要一個個考。


    這就導致荷蘭的中小學老師水平是相當可以的,會的語言又多,相當合適。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兩天後範德瓦爾斯就給李諭帶來了好消息。


    “你給的待遇非常吸引人,我隻是告知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個教師工會,就收到了十幾封介紹信,要是再擴散一下,人數會更多。還有,當時我忘了問你需要多少名教師。”


    李諭說:“數量要是足夠的話,20名吧。要求主要就是會所有常規學科,拉丁語之類的不強求。”


    李諭在國內的學校馬上就要開學了,有必要招募一批教師,而且這筆錢不需要李諭出,卡耐基提供的教育基金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不出一個星期,範德瓦爾斯就湊夠了20人,他甚至很細心地幫忙遴選了一下:“剩下的幾乎都是大學畢業生,10人來自萊頓大學,6人來自烏得勒支大學,剩下4人畢業於格羅寧根大學。”


    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可是很厲害的,李諭非常感激:“我一定不會辜負教授的付出,更不會讓他們少一絲一毫的薪水。”


    範德瓦爾斯說:“隻要是薪水足額發放,要多少有多少,如今萊頓大學的一位助理,一年收入最好的也不過2000荷蘭盾,有些隻有一千多荷蘭盾,你一下子給7000,好多人怎麽能不動心!”


    李諭說:“去中國教學,對於他們來說是支教,而且跨越了整個歐亞大陸,自然應該多賺一點,況且到時候,還需要學習中文這項非常複雜的學科。”


    範德瓦爾斯很自信地說:“學習的問題你不用擔心,這些人連拉丁語與希臘語都會,再學個中文有何難。”


    李諭不好意思打擊他們,隻好說:“總之實在是太感謝了!”


    有了這批教師,李諭多少放下了心。


    要是等國內有足額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分流到中小學,起碼還要再過十幾年。


    國內幾所新成立的高校,剛開始幾年的畢業生大部分去了政府崗位,或者在高級一點的學校任教。


    李諭很快就給他們訂好了船票,先由國內的京師大學堂接應,到地方正好先學一陣子中文。


    ——


    目前的諾貝爾獎評委會不得不考慮政治因素,從而搞一些迫於無奈的平衡,比如頒獎要很小心地考慮國別,一定要照顧到幾個大國的均衡,尤其是英國、德國、法國這歐洲禦三家,哪個都得罪不起,另外荷蘭屬於超級有錢的,也要照顧。


    所以你要是看前幾年的諾獎頒發情況,基本是雨露均沾,不多偏袒。


    如今李諭橫空出世,又接連拿到了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普魯士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等等頭銜,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於授予他諾獎也有了把握,起碼都不得罪。


    再說李諭的這些成果的確太厲害,又有幾個大佬的提名,名正言順。


    等李諭迴到柏林時,正好收到了斯德哥爾摩的來信。


    寄信的自然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李諭展開信件:


    “尊敬的李諭先生:


    “11月12日的會議當中,瑞典科學院決定將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授予你,以表彰你熱力學以及射線方麵取得的卓越成就。


    “這個決定,將於12月10日正式公布,此前將封鎖消息,那一天同時頒發獎金和金獎章……


    “12月10日,我們將通過瑞典科學院的名義,舉行授獎儀式,現誠摯邀請你的到來!


    “按照諾貝爾基金委員會章程第九條的規定,你必須在授獎後的六個月之內,在斯德哥爾摩進行一次題為《得獎的工作》的公開演講。如果你能按照規定的日子前來,建議在會後幾天之內履行這個任務。


    “瑞典皇家科學院希望你能光臨斯德哥爾摩,請接受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李諭的手多少還是有一些顫抖的,這可是科學界最高的榮譽。


    短暫的平靜後,李諭高興地大聲歡唿了一聲,然後抱起旁邊的呂碧城轉了三四圈,放下後舉著那封信語無倫次地說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


    李諭端著信在實驗室中興奮地跑了五六圈。


    呂碧城此前已經聽說了諾貝爾獎,知道其重要性,看李諭高興得像個孩子的樣子眼睛也笑成了一條線。


    近衛昭雪在聽到“諾貝爾獎”四個字後,同樣是瞬間就明白了,近衛昭雪伸開手也想擁抱一下,不過李諭已經衝了出去,正好撞見了普朗克。


    “諾……諾……”李諭還想給他說,突然想起信中最後一句話要保密,李諭連忙止住了嘴。


    但普朗克啥大風大浪沒見過,李諭這一臉吃了蜜蜂屎一樣的表情根本瞞不過他,普朗克笑道:“是不是要準備去斯德哥爾摩?”


    李諭使勁點點頭,嘴上卻說:“你假裝不知道。”


    普朗克哭笑不得:“好吧,我不知道。”


    普朗克又拿出一張傳單:“既然是這麽好的事情,何不慶祝一下。我看見了一個旅遊項目,先去雅典,然後去開羅參觀埃及的金字塔。”


    這是目前歐洲比較熱的一條旅遊路線。


    李諭想起愛因斯坦拿諾獎時,也在周遊各地,似乎沒什麽不妥,而且距離頒獎還有一個月,於是爽快答應了。


    李諭開心地拿著宣傳單開上門口的戴姆勒轎車就前往旅行社了。


    旅行社的老板自然要好好招待,因為李諭在傳單上選擇了最貴的一條豪華遊輪,這條船既大、人又少,然後買了兩張一等票。


    旅行社老板對李諭說:“先生一定是帶著姑娘旅行吧。”


    李諭訝道:“你怎麽知道?”


    旅行社老板說:“傻子也能看出來,您再看這張單子,我們有定製的高端服務。”


    李諭眼神一亮,有點意思。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