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已經屬於最好理解的一種,後來量子力學大發展,啥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了,成了普適規律。


    迴到柏林後,演講稿已經在期刊上發布。


    普朗克看著雜誌對李諭說:“真不知道你們年輕人為什麽一直抓著量子理論不放。我承認,輻射中包含著離散的量子,也可以被認為是相互作用的媒介。但量子隻是我在解釋數學公式時引入的假設,並不是要推翻牛頓的理論。”


    李諭說:“時勢造英雄,量子理論和相對性原理必然是時代的巨浪。”


    “哦,天哪!你還說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要知道革命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普朗克摸著腦門說,“量子似乎隻應該作為輻射被發散或者吸收的一部分而已,怎麽就成了全部?!”


    李諭說:“用不了多久,物理學就會出現大變化,教授靜觀其變就是。”


    “是的,我隻能靜觀其變,”普朗克說,“我已經在普魯士科學院選讀過你的演講稿,你知道他們聽後是什麽狀態嗎?”


    李諭問道:“什麽狀態?”


    普朗克說:“他們隻能勉為其難、漫無目的地四處踱步,並且愁眉不展地抱怨,以後不得不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把光看成波,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把光看成粒子,星期天則隻是禱告。”


    李諭笑道:“這種憂慮不會持續很久。”


    “希望如此,”普朗克略感無奈道,“否則量子理論越是成功,就越顯得愚蠢。”


    李諭聳聳肩:“中國還有句古話,大智若愚,看起來愚笨,實際上有大智慧。”


    “好吧,”普朗克說,“提到你們的古話,我已經在半年前開始學習中文,希望早點也會使用成語。”


    李諭訝道:“您真的開始學中文了?”


    普朗克說:“對啊,你天天說難難難的,我就不信了!”


    李諭道:“說難是為你好……”


    普朗克則擺出幾本書:“我已經找法國最大的漢學家要來了幾本中國名著。”


    李諭還以為是四書五經之類,沒想到普朗克擺出了《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和《金瓶梅》。


    普朗克又說:“我也是熱愛文學之人,比較容易懂。”


    李諭說:“我覺得可以從《西遊記》開始,看起來比較好上手。”


    “不,”普朗克說,“伯希和先生說《金瓶梅》更加貼近三四百年前中國的樣子。”


    “這本書它……”李諭還想說點什麽,突然腦子裏一閃,“伯希和?莫非是保羅·伯希和?”


    普朗克說:“對的,他是整個法國,不,應該說是整個歐洲最好的漢學家。”


    敦煌的曆史上有兩個最大的文物強盜,第一個是斯坦因,第二個就是保羅·伯希和。


    斯坦因在搬走大批敦煌文物後,保羅·伯希和又去洗劫了一次。


    而且保羅·伯希和是個正兒八經的漢學家,他純熟的漢語基礎和中國曆史知識,使他盜走了藏經洞裏的全部精華,也就是他盜走的經卷是最有價值的。


    他把斯坦因依靠翻譯而忽略的更珍貴的經卷和語言學、考古學上極有價值的6000多卷寫本和一些畫卷,裝滿10輛大車,運往巴黎。


    ——和強盜沒什麽兩樣,無需任何美化。


    李諭非常瞧不起這些人,靠搶走別人的東西標榜自己。他們搶走了敦煌的經卷,根本不會去真正研究,隻不過當做財富、炫耀的資本,所以和強盜沒什麽兩樣。


    歐洲的科學李諭心服口服,普朗克、愛因斯坦這些真正偉大的人,人品更沒得說。


    至於什麽保羅·伯希和、斯坦因之流?


    嗬嗬!


    世界不需要這種所謂的“漢學家”。


    啥也不是!


    普朗克見李諭愣了幾秒鍾,又說道:“伯希和先生很想見見你。”


    “不見。”李諭脫口而出。


    普朗克又拿出一張電報:“貴夫人以及那位很有俠氣的女子也在巴黎,同樣讓你去一趟。”


    沒想到她們已經玩到了巴黎,李諭隻好說:“我確實要去一趟巴黎,與阿歇特出版社有一些財務問題需要結算。”


    普朗克說:“到時候一定催一催他們,雖然我已經看過英文版的星戰後傳,不過出了德文版,肯定還要收藏一套。”


    德國目前有著歐洲最密集的鐵路網,交通挺便利,兩次世界大戰時敢於兩線作戰,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自信於自己的調度運兵能力很強。


    但跨國鐵路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李諭還是先到了荷蘭鹿特丹,然後轉乘火車前往巴黎。


    呂碧城和秋瑾早就收到消息,來到火車站迎接,他們身旁還站著一位三十來歲的青年人。


    呂碧城介紹說:“諭哥,他叫做齊如山,是京師同文館的畢業生,精通德文、法文和戲劇。”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幸會幸會。”


    齊如山是梨園大佬,與梅蘭芳關係相當好,親自幫忙編排了《霸王別姬》。


    齊如山說:“帝師,在下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李諭說:“他鄉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幸事,我們找家店先喝杯酒。”


    “在下正有此意。”齊如山高興道。


    幾人隨便找了一家飯店,坐下點了餐,齊如山說:“我看過帝師的大作,——當然隻能是星戰係列,格致與算學實在超出在下能力範圍。星戰堪稱奇書,想象瑰麗,前所未有。”


    李諭說:“不過茶餘飯後消遣娛樂之用。”


    齊如山說:“許多社評稱其為科學幻想,這個名字好極了,我甚至曾經想過未來題材之戲曲。”


    李諭笑道:“這個創新的步子有點太大……”


    齊如山說:“帝師不知,近來一直有些問題困擾我,如果未來背景,就沒有這種煩惱。”


    李諭納悶道:“戲曲發展這麽多年,有什麽跳不過去的問題?”


    齊如山說:“比如,前人可不可以念後人的詩?”


    “什麽意思?”李諭問道。


    齊如山說:“我排過很多戲曲,尤愛秦漢時期,但劇中之人不時會說幾句唐詩。你知道的,從明代開始,加入絕句便是傳統。可秦漢之交,並沒有唐詩,讓項羽乃或虞姬念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怕被別人恥笑。”


    這種問題在後世多了去,很多人已經見怪不怪。


    於是李諭迴道:“不影響大局有什麽好擔心的?要是擔心這種小問題,恐怕明清的都要付之一炬。”


    “真不用擔心嗎?”齊如山問。


    “當然不用!”李諭說,“沒幾個人會意識到,而且唐詩僅僅是一個小細節。真要還原曆史,可就難了,咱們現在吃的東西,好多在秦漢時期就根本沒有。甚至最常見的麵條、水餃,還有做飯的鐵鍋,項羽都沒見過。”


    齊如山訝道:“我倒忘了這一茬,如此說來,似乎真沒有可擔心的。”


    李諭說:“太呆板的話,就不是藝術了。”


    齊如山抱拳道:“果然是旁觀者清,局外人比我們看得反而更透徹。”


    吃完飯後,齊如山說:“一會兒在巴黎吉梅博物館有一場精彩演出,表演者有東方神韻,是當下巴黎紅得發紫的舞蹈之星。”


    “走,去看看。”反正現在能娛樂的項目不多,於是李諭便答應了。


    到了劇場中,李諭發現人非常多,四周的牆壁上掛著巨幅宣傳語:“黎明的眼睛”、“印度教的神聖舞蹈”,另外還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梵語。


    李諭這才發現,原來演出的人就是一戰時期最出名的雙麵間諜瑪塔·哈麗。


    這個女人在西方知名度極高,號稱“最著名的10大超級間諜”之一。


    但現在,她還隻是一個舞蹈明星。


    沒多久,穿著印度服裝豔麗的瑪塔·哈麗登上了台,觀眾席頓時響起了狂唿。


    呂碧城低下眼睛:“印度人都這麽穿衣服嗎?”


    對於李諭這種穿越者來說,台上的瑪塔·哈莉穿著連脫衣舞娘都算不上,無非就是露出了肩膀,然後胸前還有那麽一點溝而已。


    大確實大,不過二十世紀初的衣服相比一百年後,還是太保守了。


    李諭波瀾不驚,但其他人就振奮壞了,大唿小叫的。


    齊如山稱讚道:“不愧是帝師!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呂碧城心中很高興,秋瑾也讚頌李諭是君子。


    李諭隻能心中尷尬一笑……


    在當下的眼光裏,瑪塔·哈麗的舞蹈確實相當豔,更何況她還拍攝過衣著更加暴露甚至裸體的照片,並將這種形象帶到了舞台表演中,種種大膽的做法為她贏來了很大的名聲。


    混血人往往會出現絕世美女,瑪塔·哈麗就是白黃混血,有新疆美女的感覺。


    高鼻梁、深邃的眼睛、皮膚白皙又有東方味道,放到後世都是超級殺手鐧,更別說現在。


    齊如山說:“舞蹈雖然有淫邪之味,不像傳統印度舞蹈,不過此女子確實將自己發揮到了極限,不失為一種藝術。”


    李諭笑道:“在巴黎呆了這麽多年,齊先生變得也很fashion嘛。”


    齊如山也笑了笑,“我是在考察各國藝術形式,為今後的創作注入更多靈感。此女的經曆非常精彩,據說她來自一位爪哇印度僧侶的後裔,從小學習印度教的神聖舞蹈。”


    這些其實都是瑪塔·哈麗編的,但她的母親的確是爪哇人,父親則是荷蘭人。


    由於通信手段局限,很多身份難以被查證,不少闖蕩巴黎的人都會給自己添加一個高貴身份,以便於成名。


    炒作唄,沒什麽好奇怪的。


    劇院更樂於炒作她,門票價格越來越高,他們賺得更多。


    看完演出後,李諭又與呂碧城去了阿歇特出版社,這段時間歐洲地區銷售的版稅與美國那邊差不多,換算一下是70萬美元左右。


    然後便在巴黎住下。


    次日,保羅·伯希和派人送來了請帖,希望李諭與呂碧城去參加一場文化沙龍。


    呂碧城已經不可能知道後世敦煌的悲慘,所以很高興地拉著李諭一起去了。


    李諭雖說已經讓劉鶚去看守敦煌,不會再有什麽問題,伯希和等人的罪孽似乎順便被洗刷掉,但李諭看到他們這種人還是沒啥好感。


    保羅·伯希和見到李諭夫婦後,卻非常高興,讓二人來到了最中心位置,然後一一介紹到場的其他賓客。


    大都是一些喜歡漢學之人,李諭並不認識,但在提到一個俄國人時,李諭心中一驚。


    “這位是科茲洛夫少校,來自聖彼得堡。”


    盜掘黑水城的那個混蛋!


    李諭眉頭一鎖,隻是象征性先與他握了握手。


    伯希和又展示了幾件西域文物,有一些來自阿富汗、****,還有一些一看就是來自新疆。


    “我實在無法形容在看到它們時的心情,”保羅·伯希和激動道,“天哪,簡直是最美的藝術品!閃閃發光!”


    李諭冷冷道:“文物在對應的文化土壤中,才能顯示出真正的光彩。”


    保羅·伯希和說:“李諭先生說得很有道理,我想我應該為它們建一座專門的東方藝術館。”


    李諭差點歪倒,你的理解能力太差了吧!


    科茲洛夫明顯非常眼饞,說道:“伯希和先生,我們可以組織一隻探險隊,再次深入中國西部。”


    李諭立刻說:“經過多次探索,已經沒有任何可以繼續挖掘的地方了,畢竟西域地區因為缺水,早就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此時沒了敦煌物品流出,伯希和也少了去沙漠探險的心情,於是委婉道:“我還要等待時機,不然會撲得一場空。”


    李諭舒了一口氣,沒想到科茲洛夫卻說:“如果伯希和先生不去,我隻能尋求本國的地理學會。”


    瑪德!


    李諭心中暗罵一聲,這小子是真的不死心!明顯是看到法國、英國在中國掠奪了大量文物後,心裏不平衡。


    草!


    典型的強盜心理!


    李諭腦子中靈光一閃,對他說:“科茲洛夫少校,你要知道,西北地區全是沙漠隔壁,艱難險阻。”


    科茲洛夫是個軍人,比伯希和這些人更難對付,無所謂道:“我的後勤保障能力很強。”


    李諭見他上鉤,繼續說:“不管怎麽說,每年死於沙漠中的探險者不可勝數,你可以贏死神一百次,但死神隻需要贏你一次就夠。”


    科茲洛夫動了動嘴唇,明顯被說得有點擔心。


    李諭接著說:“但我知道一種非常強力的藥劑,可以讓你提前鍛煉體魄,同時在艱難的環境中煥發力量,挽救生命。”


    科茲洛夫確實來了興趣,他們相當看重求生保命的物資,急切地問道:“什麽東西?”


    李諭徐徐說道:“鐳水!能讓你爆發意想不到的力量!而且鐳有發光性,塗在懷表上就算夜晚都能看清時間;鐳麵膜則能夠修複你在風沙中被吹得生疼的皮膚。”


    科茲洛夫訝道:“真有這種功效?”


    李諭自信道:“不信你讓人從美國寄過來報紙,鐳產品已經在富人圈中賣得快要脫銷。”


    科茲洛夫說:“太好了!院士幫了我大忙!”


    李諭微微一笑:“我可以免費為你提供大批量的鐳物資。”


    絕對管夠!大大得夠!超量得夠!


    科茲洛夫竟然有點不好意思:“讓你出錢?”


    李諭麵無表情地說:“就算為你的遠行助力,路上走得更舒坦!”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