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和盧米埃爾兄弟出門叫了出租車,先去接呂碧城。


    這時候的出租車價格自然不便宜,而且樣式非常像馬車,車廂部分封閉,駕駛的位置在車廂前麵,卻沒有頂棚。


    幾人坐的這輛出租車型號稍微老了點,用是早期的氣囊式喇叭,而非李諭已經發明的電動喇叭專利。


    看來這時候的出租車同樣秉承著能開多久是多久的原則。


    接上呂碧城後,弟弟路易斯·盧米埃爾對出租車司機說:“去攝影協會。”


    然後又對李諭說:“我隻帶了一份膠片,但攝影協會肯定有現成的。”


    哥哥奧古斯特·盧米埃爾說:“錯了錯了,先去公司拿一套星戰!好不容易碰到李諭先生和碧城女士同在,這麽大的事能忘了?”


    弟弟路易斯笑道:“對對對!”


    簽個字就能要到一張最早的彩色照片,這個買賣對李諭來說也穩賺不賠。


    呂碧城很納悶:“我們去攝影協會做什麽?”


    李諭給她解釋了一下:“現在已經有了拍攝彩色照片的技術,所以邀請美麗的東方姑娘碧城女士當個模特。”


    “彩色?”呂碧城對攝影技術不是很了解。


    “碧城女士,彩色照片就是可以讓照片上顯示出您最真實的樣貌,不再是過往隻有黑白兩色。”弟弟路易斯同樣說道。


    “聽起來很有趣,那不就和油畫一樣了?”呂碧城說。


    路易斯說:“您當然可以這樣理解,但油畫動不動就會畫數個小時甚至數天,風幹保存又要花不少工夫,照片就沒有這麽麻煩,價格上也要低廉很多。”


    李諭笑道:“可惜晚了一點點,不然還能拍一組婚紗照。”


    路易斯說:“簡單,攝影協會有很多巴黎最時尚的衣服,願意等的話,完全可以拍很多張照片。”


    法國攝影協會存在的時間已經很久,進來時,李諭和呂碧城受到了熱烈歡迎。


    不僅給兩人拍了一張彩色照片,盧米埃爾兄弟又很貼心地為呂碧城進行了更多拍攝。


    女人嘛,一百年後還喜歡拍照。李諭能理解,反正閑著沒事,就在攝影協會裏逛了逛。


    他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隨口問道:“莫非是剛剛誕生的傳真機?”


    一名年齡不大的發明家說:“您說什麽?”


    李諭突然意識到自己說的“fax”這個詞現在似乎沒有出現,於是又說道:“telephotography,我想是這個詞。”


    “沒錯,它的確是傳真機,原來院士先生已經知道,”對方迴道,“自我介紹一下,本人愛德華·貝蘭,正是這台傳真機的發明者。”


    “幸會幸會,”李諭說,“我在英國時,便從報紙上看到了新聞,你剛剛用傳真技術把國王愛德華七世的一張照片經過海底電纜從巴黎傳到倫敦,這可是一件蠻轟動的事情。”


    貝蘭說:“那張照片傳了足足十二分鍾。”


    貝蘭發明的傳真技術相當古老,大體的原理可以參考留聲機唱片,就是記錄電信號,然後另一地再同步轉換出來。


    這種技術的效率很差,英吉利海峽才多短,就要傳這麽久。十幾年後,美國向大西洋彼岸的巴黎發了一張傳真圖,足足傳了20多分鍾。


    大約到了1925年,才會誕生現代傳真技術,把文字或者圖像分解成了黑白灰度不等的小圓點,然後變成相應的電信號進行傳送,到達對方後再用相反的方法合成和重組。


    但技術發明嘛,這都是必經的過程,李諭說道:“將來可以繼續進行無線傳輸研究。”


    貝蘭說:“我有這樣的想法,不過需要花費一段時間。而且見過盧米埃爾兄弟的移動攝影機後,我很想發明一台可以手提的傳真機設備。”


    “移動設備必然可以提高便利性,”李諭說,“發明出來,我一定會購買使用權,在中國推廣。你知道的,中國太大了,新聞的分發耗時極長,傳真技術意義非凡。”


    到了辛亥革命時期,真的挺需要這種技術。


    當然了,那個時候的大清已經是一座沙子城堡,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坍塌,但傳真技術用上的話,垮得會更快。


    最關鍵的肯定還是對新聞行業有很大的裨益,各種進步報社可是民國初年各種思潮和運動的源泉。


    大帥、軍閥們也會喜歡,他們動不動搞個通電全國的動作,要是能多露個臉,讓老百姓知道長什麽樣,效果更好。


    貝蘭說:“我第一時間就會把技術革新的消息通知您,事實上,我對神秘的東方國度非常感興趣,會親自去一趟。”


    貝蘭真的去過中國,還專門研究了方塊字特點,幫助建立了京津地區早期的傳真通信。


    拍了好半天,呂碧城終於換完了八件衣服,雖然意猶未盡,不過感覺已經沒有更喜歡的新衣服。


    可惜知道的有點晚了,不然一定去香榭麗舍大街多租一些。


    法國攝影協會並沒有多要兩人錢,還是挺給麵子的。


    盧米埃爾兄弟說:“我們洗好照片後,就會拿給兩位。”


    呂碧城感激道:“靜候佳音。”


    告別法國攝影協會,李諭與呂碧城搭乘一輛出租車剛迴到法國科學院大門,皮埃爾·居裏就急匆匆跑了出來:“正好有輛出租車,太好了!哦,原來是李諭先生。”


    李諭好奇道:“這麽著急去幹什麽?”


    皮埃爾·居裏說:“郊外要進行一場飛行表演,表演者是來自美國的萊特兄弟,聽說他們發明的飛行器是全世界最好的。你們要去看看嗎?”


    李諭說:“好吧,正好沒什麽其他事情。”


    經過這兩年,飛機的發展肉眼可見,已經從隻能飛幾分鍾達到了二三十分鍾。


    在郊外的表演基地停車後,由於李諭和呂碧城是中國人,立刻被認了出來。


    “李諭先生與碧城女士?”兩個人走過來問道。


    “沒錯,”李諭迴道,“閣下是?”


    年長的一人說:“在下亨利·羅伊斯,這位是查爾斯·羅爾斯。我們兩年前建立了羅爾斯-羅伊斯汽車公司,對李諭院士的諸多專利非常感興趣。”


    原來是勞斯萊斯的兩位創始人。


    李諭與兩人握手:“幸會。”


    亨利·羅伊斯已經四十多歲了,他出身比較寒微,但從二十年前就開始搞汽車設計,經驗比較豐富。


    前年的時候,出身貴族之家的查爾斯·羅伊斯與他結識,於是兩人合作成立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


    話說這兩人的名字真的有點拗口,還是翻譯做勞斯勞斯更舒服。而且這家公司此後的確拆分成了兩家公司: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以及生產豪華轎車的勞斯萊斯。


    在勞斯萊斯誕生之前,英國並沒有自主汽車品牌,都是銷售法國或者德國的汽車。


    所以勞斯萊斯就是英國第一個汽車品牌,——雖然最後還是被寶馬合並了。


    成立公司後,查爾斯·羅爾斯主要利用自己在貴族圈的人脈負責銷售工作,亨利·羅伊斯主管設計、生產。


    兩人的合作蠻成功。


    早期的勞斯萊斯通過兩個優點打開了市場:製作工藝相對簡單、行駛時噪聲較低,也因此有更好的耐久性。


    ——似乎和後世某島國品牌有那麽一丟丟像……


    年輕的查爾斯·羅爾斯說:“聽聞李諭先生申請通過了一款優秀的航空發動機專利。”


    李諭說:“對的,準確說叫做旋缸式發動機,相比目前使用的航空發動機,它更加輕便而且散熱非常好。”


    亨利·羅伊斯做過多年汽車生產,非常了解李諭所說:“現在大部分飛機使用的發動機都是從汽車身上改動過來的,陸地上的奔跑的動物與天上飛翔的鳥區別想想就很大。這種臨時的借用本來就不妥,要不飛機一直飛不遠。”


    查爾斯·羅爾斯悠悠道:“我還想駕駛飛機跨過海峽飛到英格蘭呢,不知道何時能夠實現。”


    現在的貴族,都非常熱衷汽車以及航空產業,這可是非常有炫耀資本的東西。


    就算到了二戰時期,飛行員大部分也都是貴族出身,畢竟隻有他們玩得起。


    李諭說:“從機械學、空氣動力學等諸多角度考慮,飛機的局限性還很大,想要實現長距離安全飛行,恐怕還要等上幾年。”


    不等羅爾斯迴話,前麵的人群突然傳來一陣歡唿:萊特兄弟中的威爾伯·萊特出場了,他的雙翼飛機也被緩緩拖了出來。


    一番整備後,威爾伯·萊特在現場上千人的注視以及十多位新聞記者的照相機前飛上了天空。


    查爾斯·羅爾斯頓時驚歎:“太帥了!”


    盤旋著飛了差不多二十分鍾後,威爾伯·萊特駕駛飛機緩緩著陸,雖然著陸時遇到了很大顛坡,機翼險些觸地而折斷,不過總算完成了飛行表演。


    查爾斯·羅爾斯興奮道:“我決定了,我要成為一名飛行員!”


    好在他隻是負責公司銷售,亨利·羅伊斯並不在意他的玩樂行為,提高知名度反而還能讓他們公司的產品更好銷售。


    與羅爾斯存在同樣想法的人不少,幾人身旁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也喃喃自語:“我要學習飛行!”


    李諭隻是瞟了一眼,可能是現代直升機之父——西科斯基。


    他目前在基輔工學院讀書,看了這場表演後,立刻決定投身航空事業。


    在專門的女賓參觀席上,有位巴黎的女演員雷蒙德·拉羅什,她同樣萌生了當個飛行員的想法。


    兩年後,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飛行員執照的女性。


    不過目前李諭不太想開飛機,早期的飛機墜機率高得簡直離譜,開飛機就像一種極限運動。


    最起碼到一戰時期,飛機的穩定性才稍稍好一些。


    萊特兄弟的表演挺成功,次日登上了頭版頭條。整個歐洲大受震撼,順帶著讓各種科幻作品的銷售更加火爆。


    歐洲也真正開始在航空領域發力。


    雖然飛機最早是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不過很快世界航空中心就轉移到了歐洲,畢竟此時歐洲的教育和技術儲備上還是高一個檔次。


    飛行表演結束後,羅伊斯和羅爾斯知道李諭不久後要去一趟美國,便邀請他順路來一趟曼徹斯特,簽訂一下相關的專利使用合同。


    英國人現在心知自己在汽車和航空上都落後法國與德國,所以蠻著急。


    反正英國不大,於是李諭答應了。


    拿到法國攝影協會拍攝的照片後,李諭和呂碧城先迴了趟柏林。


    呂碧城是真沒想到照片真的能有彩色,高興得愛不釋手。


    “我以為隻有眼睛才能記錄世間美好,一切轉眼即逝,原來科學竟然已經可以把繽紛多彩的世界定格住。”


    李諭說:“將來還會有彩色的電影。”


    “天哪!”呂碧城說,“科技太神奇了,我已經開始後悔小時候無法學習科學了。”


    到達柏林,普朗克讓李諭去柏林大學以及普魯士科學院做了幾場演講,都是比較常規的活動。


    幾天後,普朗克突然又拿著一封信找到李諭,“布達佩斯希望我們出幾道數學題目。”


    李諭納悶道:“為什麽不找哥廷根大學那些人?”


    普朗克說:“不過是中學試題罷了,犯不著告訴希爾伯特。”


    “中學試題?”李諭問。


    普朗克說:“準確說,是布達佩斯組織的一場數學競賽,大概有十來年了。去年我代表柏林大學去匈牙利進行學術交流,同意今年組織一些德國的學生前去參加,但需要提供試題。”


    李諭反應過來了:“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數學競賽是數學競賽,但怎麽成了奧林匹克?”這迴換普朗克發問了。


    “說明難唄。”李諭笑道。


    普朗克說:“我給他們寄過去了幾封信,但他們卻說我出的題太超綱,根本不符合競賽標準。正愁著哪,剛好看見伱,你年紀輕,肯定還記得中學數學隻學了什麽,你來出比較好。”


    給數學競賽出題真不是容易事,李諭說:“就怕我也出不好。”


    普朗克說:“已經來不及了,反正你拿過瑞典國王的數學大獎,你出沒問題。”


    李諭靈機一動,正好可以借此熟悉一下這個時代數學競賽的規則,早點引迴國內,發掘一下人才。


    至於出題,李諭隻能暫時拿出以前看過的幾道比較出名的題目。


    比如非常有名氣的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韋神第二度拿到滿分的那一屆。


    當時李諭不知死活翻出來看過,所以印象挺深刻。


    數學競賽的題目很短,還沒有忘。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